当前日期:

目录

一、长途电话
民国36年(1947年)8月15日,电信营业处成立,开始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利用报话两用电路,沟通南京、蚌埠及来安、全椒、嘉山等县城的联系,民国37年解放前夕中断。
1949年1月24日滁城解放后,上级邮电部门接管了滁县邮电局,配置磁石式10门交换机1部,修复旧有通讯线路,开通明光、蚌埠的电报和长途电话业务。
1949年11月,使用仅有的10门磁石式交换机一部,开办电报和长途电话。1950年1月开通南京直达电路。1951年架设来安、炳辉(天长)等县的直达线路,1954年增设20门磁石式交换机一部。1955年12月开始分设长途台和市话台。1959年开办会议电话业务。1961年3月下旬,长话业务陡增5倍。为适应业务发展,长途台已设20门磁石交换机5部,分设农话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长途电话仍保持正常接续与畅通。1972年增加20门磁石交换机一部,至此,地区邮电局长途台共6个台(席)。至1975年,长话电路已增至二级省际电路6路,二级省内电路33路,共39路。1980年1月,邮电综合大楼建成后,磁石式交换机更换为供电式交换机,共装100门,分20个台(席)。1979年至1980年,滁县——蚌埠长话电路小组连续三年被皖北片电路竞赛领导小组授于“全年红旗电路”称号。1987年6月滁县地区邮电局与中国科技大学电工教研室联合研制JC—L型长话帐号自动核对机,通过省局签定投入使用。1989年8月,投资305.50万元安装Jt—801长途电话全自动交换机,实现长途电话自动拨号。1990年末,出租的长途电话电路计有:合肥至地委机要科、公安处、武警中队,滁县行署公安处至地区内六县公安局,地委机要科至六县县委机要科,滁州至天长县铜城编织厂共16条。长话代办点计有11处,长话值机实际使用增加到12台(席)。年末直达电路共有155条,通达省内外,并可与全国各大中城市及国际间长途直拨。
长途电话资费标准是按空间距离和计时收费的。民国23年前,以5分钟为标准,后改为3分种为标准。解放后分首次和加次,即首次均以3分钟计算,3分钟以后按实际通话分钟计算。1958年3月25日邮电部规定,星期天和节假日各类长途电话一律按照规定收费标准减半收费。收费方式,各局、所营业窗口采取现费挂发。机关单位自1956年起预收款记帐,按月结算;1962年后退还预收款,重新与各单位签订合同,采用通过银行托收承付方法,按月收回话费。到1990年末共有记帐电话601户。1992年末,滁州长途电话业务话路总数为461路,其中二级省际话路33路,二级省内话路428路。
长途电话业务量1950年只有2452张(其中计费的仅有2032张),以后逐年成倍增长,1955年已达40983张。1956年中共滁县地委合并至蚌埠后,一度下降,到1962年增至10.29万张、1989年达到57.47万张、较1950年增长234倍多。
随着滁州市程控电话的开通,长直拨用户大量增加,至1992年末已增至4363户,其中国际直拨为144户。长途电话出口张数,至1992年末已达到249.91万张,其中,计费244.36万张,国际2334张,港澳4942张。
1991年度滁州长话出口业务量为129.39万张,收入261.43万元,1992年度滁州长话出口业务量为249.91万张,收入477.24万元。1992年末全地区出口长途电话456.7万张,其中滁州市250.6万张、天长县51.0万张、来安县30.5万张、全椒33.9万张、定远县18.3万张、凤阳县32.4万张、嘉山县40.0万张。
二、电话线路
从民国26年(1937年)元月架成滁县——全椒26公里铜线线路起,本区才有地方长途电话线路。民国29年南京——滁县——来安设有日伪警察实线线路,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常不能畅通。
建国后津宁干线开始由南京局派有一名线务员驻滁负责维护,1951年安徽省境内线路划归蚌埠局负责维护。1951年滁来炳线划归专署建设科维护。同年专署还架设了珠龙——池河段通达定远线路,以及滁县——盱眙,滁县——江浦等线路。1952年均由邮电局统一接管。
1955年11月,省局确定在合肥、安庆两地设立长途线路铁线38.7条公里技术中心站,站下分设15个线路段;滁县开始成立长途线路段,段址设在滁城北门;站内编制站长1人,副站长1人;除巡房线员外,另设1个维修组2—3人。长途线路管理自1956年1月1日正式从蚌埠长途线务站划出。
滁县段辖线路有:
滁县——炳辉(今天长)87.25杆公里铁线81.32条公里
滁县——定远67.33杆公里铁线67.33条公里
滁县——全椒26.02杆公里铁线52.04条公里
全椒——合肥115.09杆公里铜线237.5条公里
铁线38.7条公里
1957年滁县线路段撤销,又并入蚌埠局长途线路段;滁县仅设线员巡房,负责维护京宁干线。1960年二季度,滁县——来安架设4.0铁线一对,12月10日滁县经全椒至合肥架挂铜线工程开工。
1961年省局通知:将原蚌埠线路段划为蚌、宿、滁三个线路段管理,9月1日滁县地区邮电局正式成立长途线务站,配备站长1人,技术员1人,驻段线员8人,修理班2人,共12人;业务上直属省长途线务总站领导。同年,在半塔、天长、来安、珠龙修建巡房四处,腰铺原巡房进行一次大修理,滁来天架线工程于6月16日开工,30日全部架设完成,历时15天。
1963年1月,滁县长途线务站划归省长途线务总站领导。1964年8月,省局核定滁县——嘉山线路挂线条工程开工。滁县——定远线路改建杆路43公里(珠龙——池河段另立杆路),加挂4.0铁线一对,是年内完工。
1966年3月15日,省长途线务总站函告,各地、市长途线务站均下放到地、市局管理。滁县站管理的线路共243.4杆公里,610.4对公里,其中代维线路28公里;编制为站长、副站长、技术员、财供员各1人,修理班线员4人,驻段线员9人,共17人。
1966年11月26日省局通知,滁县长途线务站自1967年1月1日起改为线务段,划归蚌埠长途线务站领导。1967年1月20日蚌埠——滁县线路改道及改水泥杆工程基本完成。改道后滁县——定远——凤阳铁线2对,定远——蚌埠铁线2对,原滁县——嘉山线路保留铁线3对。1969年11月,由江苏架设703线路,其中全椒——官渡15.2杆公里,来安——凤山31.6杆公里。
1970年1月1日,蚌埠长途线务站又分设为蚌埠、滁县两个线务站。1971年12月14日,滁县——天长架设铝线工程开工,1972年2月12日竣工,换杆400根,工程投资21万元。1972年3月,京沪干线滁县——西葛段(26.9杆公里,535根杆),和宁兰干线全椒——西葛段(28杆公里,561根杆),由江苏省南京线务站移交给滁县线务站维护,6月,在嘉山县自来桥建立巡房一处,8月,滁县——嘉山线路大修。
1973年10月25日滁县——合肥线路,滁县至全椒段线路改道。1980年元月,滁县长途线务站人、财、物划归省长途线务总站,并实行单独核算(至1983年底);长途线务站下设乌衣、来安、嘉山三个线务段,分段管理、维护线路。1983年1月1日,安徽省长途线务总站撤销,滁县长途线务站所有在册干部、工人均入滁县地区邮电局,资产、器材等一并移交。1985年12月,全椒——西葛线路大修改造,更新水泥杆路27.39杆公里,投资24万元。1986年12月增加敷设滁县地区邮电局、站中继电缆一条,HQ—100×0.5—3.97公里,投资7万元。1986年12月,来安至天长线路大改造,改弯脚杆面为四线钢担杆面,换杆491根,投资22万元。
1990年6月17日,滁县地区邮电局线路搬迁工程竣工,敷设高频对称电缆5.084皮长公里,新建终端房3座,翻改交叉107.6对公里,投资25万元;12月27日,滁县——全椒架挂铝线工程竣工,架挂滁州——全椒7/1.8SL,22.6对公里,投资1.9万元。
1991年起,地区邮电局在长线20个线务段、巡房中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至1992年底,20个线务段、巡房全部建成标准化,达到省局要求。同年元月至8月,开展长线设备整治工作,共整治杆路378.06杆公里,及其终端设备10余处。
1991年至1992年间,地区到各县微波通道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92年12月7日,滁州——定远480路数字微波通道投入运行后,地区到各县的微波通道全部建成开通,走在全省各地市的前列。地区到各县数字微波为滁州——来安——天长、滁州——嘉山和滁州——定远3条,总投资为460万元。三、市内电话
本区市内电话从1951年邮电合并后,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1951年,滁县专员公署建设科成立电话排,筹建安装磁石式50门交换机一部;滁县人民政府亦同时安装磁石式50门交换机一部,整治了市内线路,将原装在军分区司令部总机上的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电话用户转接地方总机上。同年8月邮电合并后,邮电局安装磁石式100门交换机一部,装有单机77部,架设市内线路7.83杆公里,56.2条公里,部分利用原属专、县地方杆线。1952年7月,邮电局奉命接收地方电信,接收了滁县专员公署和滁县人民政府磁石式交换机50门各一部,市内线路共有14.47杆公里,架空明线77.54条公里。1954年增加磁石式交换机100门一部,安装有用户电话单机158部。并且开始架设架空电缆,电缆长度为1.22皮长公里,芯长65条公里。
1955年12月7日省局通知,长途与市内交换机台分设,机线进行迁移。1958年6月,市话扩建,增加100门交换机一部,当年用户单机发展到205部。
1961年3月,地委和专署等机关从蚌埠分家搬回滁县后,市内电话用户骤增,为解决市内线路不足,地委机关院内安装100门交换机一部,由局内派话务员值守。1963年9月18日省局核定市内电话扩建工程,新增电缆3.48皮长公里,100门交换机2部,100回线三直列式总配线架一座,新设及抽换电话杆96根,市内线路也进行较大的调整,电缆替换了部分架空明线。
1964年5月25日将原设在地委院内的市内电话交换机移至局内。是年,地区局已装有100门磁石式交换机6部,市话线路杆长25公里,架空明线长38对公里,架空电缆皮长8.1公里,芯线长654对公里,市内电话用户364户。
1971年市内电话扩建,新增杆路30公里,新架明线13对公里,新增架空电缆皮长4.3公里,芯线长201对公里,杆路随市政建设向南延伸。1972年增装100门磁石式交换机一部。
1975年又在专区林业局院内借房安装100门磁石式交换机三部,交换机总容量共为1000门,市话杆线也相应地进行了扩建和调整,至1976年,市内电话已建成杆路41杆公里,架空明线100对公里,架空电缆皮长22.5公里,芯线长2447对公里,是年底电话用户585户。1978年经省局核准在滁城车站路(今天长路102号)筹建邮电综合大楼的同时,投资436,018元筹建HJ—921纵横制2000门市内自动电话工程,1980年2月1日零时完成割接,开通使用;当年,架空杆路全长已达50杆公里,架空明线81对公里,埋设了地下管道3.3公里,安装地下电缆8.3公里,架空电缆共为20公里,电缆芯线全长3397对公里,市话用户达868户;市内用户交换机也有较大的发展,师专、火车站、电业局、第二纺织机械厂、肉联厂、铜矿等单位共装交换机容量为560门,装有电话单机274部;8月,市话月租费进行一次调整,调整后普通电话用户甲种(住宅或宿舍)每月11元,乙种(办公或营业)每月18元。
1985年省人民政府(皖政123号)文件规定市内电话建设应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资金除邮电部门投资外,可采取收初装费、改制费、新业务开发费和预付金等方式筹集。市话月租费自2月1日起向上浮动20%,4月1日起市内用户电话机的所有权无偿地转移给用户,加快了市内电话发展。
1987年滁州市内自动电话增容,投资577550元,扩建HJ—921纵横制自动交换机2000门,接入交换机的电话达1797部;架空杆路达81杆公里,架空明线125对公里,电缆长度为56.6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长12.1公里),芯线长6392对公里;市话用户达到1877户,市话普及率为3.15部/百人,在全省列第三位。
1989年8月,市话计费方式由包日制改为复式计费。同年,采取企业投资与社会集资相结合筹建程控自动电话工程,采用上海贝尔公司S—1240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其中市话6000门,长途420线,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1990年底市话用户交换机发展到32户,市话装机达3045部,市话收入达到143.30万元。
1991年2月9日,滁州6000门S1240制式的程控交换机顺利割接开通。从此,滁州市内电话发展开创了新纪元。是年底,滁城市内电话用户就发展到3809户。
1992年10月25日,滁城市话号码由5位升为6位。本区天长、定远、来安、全椒等县均升为6位。
1992年11月19日,滁城市话线路在1991年末,新增3200对出局电缆的基础上,1.1万对线开始施工。
至1992年末,滁州市话除拥有7000门程控交换机外,并拥有用户交换机3500门(用户交换机为37户)。此外,拥有市话杆路132杆公里,电缆69.7皮长公里。1992年全区市话收入达到445.51万元。市内电话16882户。其中原滁州市5820户、天长1797户、来安1994户、全椒2146户、定远县1483户、凤阳县1457户、嘉山县2185户。
四、农村电话
民国23年(1934年)前,滁县县内建有电话,通达一些乡镇。电话线路系国民党地方政府筹建,由地方政权机关使用。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毁坏,日、伪军曾强制人民出民伕、出材料(杂树杆)、出钱进行修复。其间,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为阻断日伪军联系,经常锯杆割线,阻断通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亦曾强迫人民修复利用,但仍不能保持畅通。
解放后,滁县军分区立即整修了滁县——珠龙线路,计长17.5公里,用4.0铁线110档,2.5铁线210档,维持通话。1951年土改时,滁县人民政府筹建安装磁石式交换机50门一部,架通了一些重点区乡的电话。
1953年遵照省人民政府和省邮电管理局的指示,地方电信交给邮电企业代管。滁县代管的电话机有:珠龙区、皇甫区、沙河区、琅琊区磁石桌机各一部,吴港乡杂配墙机一部,担子乡杂配桌机一部,接管凤凰洼水库磁石桌机一部。1959年1月1日起,根据省局指示,县内电话移交给县人民政府管理。当时,正处于“大跃进”年代,各地提出“公社设总机,大队通电话”的口号,各社队自筹资金,砍伐竹木,因陋就简架设电话线路,沟通电话。有些电话很大一部分不合质量要求,又无专人维护,处于时通时阻状态。
1961年,省局为改善农村通讯,向省人委报告提出:“农村电话暂停发展进行整顿,区装总机,生产队电话应拆除。”滁县在整顿中,撤销了一批交换点,拆除了一批不合格的电话线路,并实行全面收费制度(原党、政、军机关使用县内电话不收费)。1962年,全国统一规定县内电话改称农村电话。当年12月,滁县——章广线路大修。
1963年根据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调整农村电话管理体制问题的报告”中规定,农村电话由邮电部门统一管理,凡属集体所有制的公社以上线路,由邮电局接收,公社以下机线设备,交集体管理,并按资产转移结算付款。同年1月1日,省局对县内通话费标准进行调整,规定三分钟为一次。9月1日起再次调整,规定25公里以内每次0.15元,25公里以上每次0.20元。通过三年整顿,至1963年末,农村电话保留的交换点,包括公社和集体办的共24处,磁石式交换机24台(席),总容量为510门。
1965年11月25日,地区邮电局从各县邮电局抽调农话线务员,每局1—2名,组成农话工程队,从事全区农村电话线路的大修和基建工程。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村电话的建设和发展处于停顿状态。1969年9月23日,地区农话工程队撤销,各县局抽调来的线务员原则上仍调回原局工作。同年11月1日起改革农话收费办法取消三分钟计次的规定,实行按实际通话分钟计费办法,每分钟一级5分,二级7分,并取消销号费和传呼费等。
1971年9月28日,为加强战备,本局拟定以施集为中心的“小三线”战备迂回通讯线路计划报地区革命委员会。10月25日,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批复同意,于1972年完成此项工程。
1980年初,滁县地区邮电大楼建成投产,长、市电话交换机全部更新,农话交换机亦相应更新。1985年,邮电部提出邮电通讯建设应采取“国家、企业、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指导方针,农村电话加快了建设和发展。
1985年乌衣镇采取地方、企业和用户集资的方法,率先筹建自动电话工程,安装纵横制HJ一905型4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于1986年5月正式开通使用,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乡镇自动电话支局。并与滁州市内自动电话联网,在地区局程控电话开通后,实现农、市话自动拨号。1990年元月又在沙河邮电支局安装开通HJ—400型纵横制自动交换机500门。1990年末,全市共有交换点22处,其中国营12处,乡办9处,个体1处;已装供电交换机5台(席),自动交换机900门,磁石式交换机19台(席),总容量为2160门,电话用户计费604户,免费14户,实装电话单机618部。农村电话全地区共有6217户,其中原滁州市838户,天长县1209户,来安县732户,全椒县672户,定远县680户,凤阳县1090户,嘉山县996户。
五、移动电话
1992年9月23日,滁州市在全省首批9个地市中建成开通900兆蜂窝状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其设备统一由省局从美国摩托罗拉通信设备公司引进,滁县地区邮电局投资195万美元。该设备初开10个信道;覆盖半径为25公里。当年底,全区已发展移动电话158户、其中原滁州市:97户、来安县12户、全椒县37户,凤阳县12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电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