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总工会
民国16年(1927年),滁县、天长县在店员工会和各行业工会的基础上以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分别组建了总工会。民国17年,天长县总工会规模有所发展,下属包括9个行业工会,其成员多数是小业主、店员、徒工和雇佣工人。同期滁县总工会负责人共青团员葛天民、张培让领导工人开展向资方要求缩短工时,提高工资待遇等斗争,葛天民被捅,滁县总工会被国民党地方政府取缔。
民国32年冬,国民党滁县流亡政府在全椒县古河恢复成立滁县总工会(实际上有名无实),抗日战争胜利后,该组织迂回滁城。同年,国民党全椒县政府在程家市成立全椒县总工会,受国民党县政府和县党部双重领导,并成为其御用工具。由于总工会代表县政府和各行业老板的利益,对工人进行剥削压迫,工人们经常向其进行罢工斗争,并取得一次次胜利,该御用总工会于解放初全部解体。
二、工人抗敌协会
民国28年(1939年),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帮助下,全椒县周家岗首先成立由木匠、铁匠等20余人组成的工人抗敌协会(以下简称工抗会),后因周家岗二次失守,工抗会组织解散。
民国29年,境内的天长、来安、定远3县又组织建立了工抗会。在定远县的藕塘和来安县的半塔抗日民主根据地,首先涌现了第一批由军工工人300余人参加的工抗会,但大部分会员仍属服务行业的手工业工人。工抗会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劳资关系,维护工人合法利益;鼓励工人搞好生产;开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人学习文化,提高政治文化水平;发动工人参加各种抗日活动;参加反“扫荡”斗争等。
三、工人联合会(一)组织沿革
民国35年(1946年)3月4日,中共定滁全县在高头张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各界人民联合会,同时成立了县工人联合会,归属县各界人民联合会领导。同年7月,因区划变更而撤销。
1949年元月,皖东境内各县先后解放,不久成立了各级工人联合会,并成立了县总工会。1950年10月,为加强对全区各县总工会的领导,正式成立了滁县专区工会办事处。1956年2月,专区工会办事处随滁县专区一同撤销,各县总工会改属新成立的蚌埠专区工会办事处领导。1961年3月,撤销蚌埠专区,恢复成立滁县专区,滁县专区工会办事处也随之恢复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区工会组织陷于瘫痪。
1969年4月7日,滁县专区工会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成立,取代了专区工会办事处机构,直到1973年11月重新成立滁县地区工会办事处为止。1981年4月,滁县地区工会办事处更名为安徽省总工会滁县地区办事处。截至1992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工会组织2121个,拥有会员15.56万人。
(二)主要活动
建国后,全区各级工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劳动竞赛推进企业的民主管理,切实关心职工的劳动保护和生产、生活福利状况以及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等,成为党和国家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1、劳动竞赛从50年代初起,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发动职工群众,以生产为中心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53~1957年,为全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区掀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促后进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各县工会在组织开展这项竞赛活动中,对不同行业提出了不同的竞赛内容。在工业企业中提出“想点子、搞革新,改进操作方法”为中心内容;在财贸系统提出“消灭差错,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为中心内容的竞赛要求。在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以“快装快卸、安全运输”为中心内容。1964年,专区工会办事处要求在全区开展“五好企业”、“六好职工”竞赛评比活动,并提出了“比、学、赶、帮、超”、“尊师爱徒”、“一帮一、一对红”等具体竞赛要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工会组织根据新时期中心工作的要求,组织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1980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立功活动和小指标百分赛活动;1982年开展了班组立功竞赛活动;1983年开展了“五小竞赛”、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小改造和“创五小班组”活动;1984~1992年,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全面开展了以“创佳”、“创优”和参与“品种、质量、效益年”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88~1992年,全区开展劳动竞赛的基层工会累计4304个。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有8.17万人(次),建议总数达9.81万件,已被采纳的建议有4.91万件,创造经济效益约7568.74万元。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职工技术协作和技术攻关也得到了发展。据统计,全区现有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144个,会员有22079人。仅1992年一年中就攻破技术关键142项,创造经济效益180万元;推广新技术101项,创造经济效益66.98万元。同时开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200次,受训1万余人,并涌现出1972名技术业务能手。
2、民主管理1981年地区工会办事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在全区开始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同年7月,地委批转了地区工会党组《关于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情况和意见》。为了顺利完成组建任务,全区各县和地直工会先后举办了职工代表骨干培训班18期,培训骨干862人,到同年底,全区已有267个企事业单位组建了职工代表大会。1984年在继续抓好组建工作的同时,重点抓新建企业和乡镇企业职代会的组建和企业民主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在全区介绍和推广了全椒县化肥厂等7家单位的民主管理经验。到1987年,全区已建职代会的企事业单位占应建数的94.4%,全区职代会组建工作基本完成,职代会的工作程序和正确行使职权也渐趋成熟。据1992年统计,全区定期召开职代会的单位有643个,共召开职代会1947次。提请职代会审议的方案86246件,审议后同意实施的方案4804件,否决的方案13件。有40个单位民主选举了行政领导人,有236个单位进行了民主评议领导干部,被评议的领导干部有1638人,其中受到奖励的有179人,被免职的有16人。
3、整建“职工之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工会组织发展很快,为了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工人信得过的“职工之家”,1984年地委转发了《地区工会党组关于整顿工会组织开展建立“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由于整组建家工作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重视和企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工作进展得很快,到1992年底,全区共建成合格的“职工之家”1023个,其中县级先进“职工之家”有231个,地区级先进“职工之家”有57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10个。同时,全区建成车间(科室)工会委员会971个,工会小组9154个,评出先进工会小组1006个,涌现出17511名工会工作积极分子,整组建家工作顺利完成。
4、生活福利全区各级工会组织成立之初就把关心职工生活,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专区工会组织始终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队伍不断壮大,职工的生活福利工作越来越重要。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优,全区大中型企业和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普遍建起了托儿所或幼儿园,开办了职工食堂和医务室。女职工相对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建起女浴室、医务室、托儿所、食堂。
此外,对待困难职工,地区和各县(市)工会每年都拨出专款进行救济。1987年统计,全区各级工会组织从有限的经费中,共拿出271.9万元补助6862名困难职工。在积极帮助亏损企业恢复生产扭亏增盈的同时,对停产半停产企业中的特困职工及时给予救济,1989年至1992年4年间,先后救济特困职工37780人,发放救济金277.27万元,扶贫职工2486人,投人扶贫资金14.55万,其中有416名职工脱贫。对生产经营中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地、县两级工会每年都组织一至二批人员到外地疗养。
5、思想政治教育建国初期,全区工会组织结合各项民主改革运动,运用回忆、对比、诉苦等方法有效地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发动职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激发广大职工干“四化”的积极性。
1981年2月,地区工会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发出的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活动的号召在全区广泛开展了这项活动,并制定了贯彻措施。1982~1984年又在全区职工中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各县都成立了职工读书自学指导委员合。全区共成立了2160个读书小组,参加读书自学活动的职工有32298人。1986年至1990年,为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先后举办了争做“四有”职工“知识竞赛”,“讲理想、讲贡献”职工演讲比赛,“理想在岗位上闪光”和“顾客在我心里”诗歌朗诵比赛,民主与法制教育现场会等一系列活动。
199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全区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以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基本路线、基本国情的“双基”教育。举办了有厂长、书记、工会主席参加的200多人“双基”教育学习班。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区工会干部认真学习中央(1992)2号文件。6月份组织了全区200人以上企业工会主席培训班,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索质,从而有效地带动和提高全区职工的整体素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