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滁县地区的劳动工作始于建国之初。劳动业务由滁县专员公署工商科办理。主要是调解劳资关系和公私关系。对就业安置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即国家统一调配和安置就业。1958年,为适应城市建设和大办钢铁的需要,本区所辖各县从农村抽调大批农民劳动力进城做工,部分厂矿、企业也盲目招工,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不仅增加了城市粮油副食品供应上的压力,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城镇企业本身也因此劳动力过剩。1961年起,本区对各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共关、停、并、转266个企业,精减职工42224人,压缩城镇居民106809人,1962年,全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272元/人。
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始于1979年。第一步是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国营企事业安置就业的局面,实行由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在招工中,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充分尊重企业的用工自主权。这种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改变了国家统包分配的办法。滁县地区劳动部门针对大批上山下乡的城镇青年需要安置就业的形势,广开就业门路,妥善安置回城知青和社会待业青年就业。累计安置回城知识青年7万多人。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第二步,是在全区试行劳动用工的合同制,彻底改变劳动力管理长期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弊端,逐步建立起一套安置就业、职业培训,企业用工和社会调节紧密联系的新型劳动制度,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合理使用,使全区劳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据1992年底统计,全区已招收合同制工人9923人,占固定工总人数的19.7%。
滁县地区行署人事局是滁县地区综合管理全区人事和编制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全区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考录用、调配、考核、任免、工资、福利,培训、奖惩、退职、退休等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区着重研究人事工作如何适应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事管理工作纳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轨道。1980年6月,地区人事局在增设科技干部科的同时,进行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部分科技人员家属农转非等项工作。在用人制度上,也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如在干部吸收录用方面,采取考核的形式推行乡镇干部选聘制;在人才流动方面,进行双向选择的试点,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干部向基层和集体单位流动;在国家机关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考评制度;由“封闭型”的人事工作方法逐步向“开放型”转变,为经济单位和老、边、穷地区输送人才,使全区人事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职工、干部的工资和福利及退休、离休、退职,是劳动人事部门主要的工作之一。1981年以前,人事部门负责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干部的工资福利工作,劳动部门负责工人的工资福利。1981年5月,对职工、干部的工资福利工作,按块块重新进行分工管理,人事部门负责办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工人的工资福利管理(包括不在职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劳动部门负责办理企业干部、工人的工资福利管理工作。包括退休、退职、离休人员,这一分工延用至今。自1958年实行工资制度以后,滁县地区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先后进行了9次工资调整和两次工资改革工作。
建国后的43年,本区的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经过曲折的变化后,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比、公开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为全区经济的振兴和两个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