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本区人民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明清时期,已有不少名中医和医著。20世纪中叶,本地中药材滁菊、明党参、桔梗、柴胡等,已开始销往沿江各省和上海、香港等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西医传入本区,由基督教徒或教会创办医院,传教施医。
1939年,新四军进入皖东,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新型医疗卫生机构,还创办卫生学校,培训医务人员,实行救死扶伤。
建国前,本区经济落后,卫生事业发展缓慢。民国31至36年(1942~1947年),各县先后设置县卫生院,每院医护人员仅10人左右,病床5—10张,药品20—30种,小型器械10—15件,房屋5—10间。另外,各地还有少数规模很小设施简陋的私立医院、私人诊所和中西药铺。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搜刮民脂民膏,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缺医少药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加之平民百姓缺乏卫生知识,各种传染病流行猖獗,人均期望寿命仅有39岁。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人民身体健康,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1992年底,全区有卫生机构574个,病床6865张,卫生技人员8189人,县级医院16所,区、乡、镇卫生院262所,工业及其它部门医务室257个。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技术力量日益雄厚,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地区医院能开展椎管内手术、骨肿瘤大块切除加植骨术、椎管狭窄减压术、肾部分切除术、腹膜后淋巴清扫术、膀胱全切除肠代膀胱术、食管中段癌切除颈部吻合术、肝叶切除术、门静脉高压脾肠腔静脉分流术。各县市医院能开展心血管、脑血管、血液病诊治,上腹部手术,剖腹产,子宫切除术,一般肿瘤切除。
全区消灭了古典型霍乱、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和回归热,黑热病、白喉、斑疹伤寒连续多年没有发现病人,头癣、埃尔托型霍乱、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69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