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土壤植被
一、土壤
土壤类型据1980至1983年市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土壤有5个土类,11个亚类,39个土属,81个土种,其分类面积如下表
土壤分类系统表
土土壤分布市内土壤分布自西向东随地貌不同而异,丘陵地区地势较高(一般海拔100~200米),大都是残积、坡积母质。主要土壤类型有细粒黄棕壤、扁石黄棕壤、棕色石灰土和紫色土;农地有细粒泥田、扁石泥田、石灰泥田、紫沙泥田、细粒黄棕土、扁石黄棕土、兼有钙积扁石泥田、马肝田、白扁石田、白细粒田、黄棕壤性扁石土、黄棕壤性细粒土等。向东延伸,除清流河两岸以外,为岗地(一般海拔10~40米),母质较单一,主要是下蜀黄土,土壤类型以淹育马肝田、马肝田、黄白土田、马肝土及黄白土为主,夹有小面积的次生青马肝田,白马肝田,钙积马肝田和粘盘黄棕壤。沿清流河两岸是较宽平坦的冲积平原,为沉积母质经耕化熟化而形成的质地较轻的轻壤和中壤土,土壤类型主要是沙泥田,河滩内有小面积的砂泥土。再向东延伸至圩区,是全市地势最低的地区(海拔5~9米),地下水位30~50厘米,多为潜育型土壤,为沉积母质,土质粘重,通透性较差。土壤类型主要有青泥骨田。
全市土壤根据地域分布为4个区:
丘陵岩成土区。分布于市境西部、中部、北部丘陵区,其中高丘为琅琊山、瞌睡岭、棺材山、牛头山、皇甫山、磨盘山等地,面积279157亩,占全市面积13.45%;中丘分布于皇甫、常山、李集、曲亭、乡和、章广、珠龙、沙河等乡(镇)的部分地域,面积583308亩,占全市总面积28.11%;低丘分布于施集、珠龙、张浦营乡及李集、沙河等乡(镇)的部分地域,面积159715亩,占全市总面积7.69%。母质系千枚岩、变质岩、碳酸盐岩的风化物。土属以细粒泥田、扁石泥田、扁石黄棕壤、细粒黄棕壤、黄棕壤性扁石壤、黄棕壤性细粒壤、棕色石灰土为主。旱地土壤有扁石土,细粒土,黄棕壤性扁石土、黄棕壤性细粒土等。
波状起伏岗地。分布在清流河两岸的岗冲相间地区。其中高岗地为黄泥乡中部、三官乡与滁东乡交界处;低岗地为大王、乌衣、腰铺及黄泥、沙河、三官、城郊、滁东、琅琊、担子、花山、章广等乡(镇)的大部分土地。高岗地面积27517亩,占全市总面积1.33%;低岗地面积830108亩,占全市总面积40%。土壤类型以下蜀黄土母质的马肝土、黄白土、马肝田、黄白土田、钙积马肝田为主;低岗地主要有水稻土。岗顶为小面积的旱地。
清流河沿岸冲积平原。分布于清流河两岸较宽阔的带状平坦畈地。地下水位适中,有夜潮现象。分布在沙河、三官、城郊、滁东、琅琊、担子、乌衣等乡(镇),面积121125亩,占全市总面积5.83%。土壤类型以发育于河流冲积物的沙泥田为主。沿河土壤质地较轻,离河流远处的土壤质地较粘重。
滁河流域水网圩区。分布于滁河北岸黄圩、汪郢两乡的低洼平坦地区。地下水位约0.5以上。面积70500亩,占全市总面积3.39%。土壤类型以发育河流沉积物的青泥骨田、泥骨田为主。
土壤养分全市土壤表层(0~20厘米)养分总的状况是缺磷,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全氮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上。分析结果为:
有机质含量含量大于1.5%的占63%。其中:有机质含量1.5%~2%的,占37.8%,大于2%的占25.3%。1.5%以下的占37%,小于1%的占4.5%。
全氮含量全氮含量以0.1%~0.125%为主,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2.6%;其次0.075%~0.1%,占全市耕地面积39%。
速效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以6~10ppm及3~5ppm为主,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31.5%和32.4%。超过15ppm的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6%;11~15ppm占6.8%,6~10ppm占31.5%;低于5ppm的缺磷土壤占54.2%,其中低于3ppm的严重缺磷土壤占21.8%。
速效钾含量速效钾含量以101~150ppm及76~100ppm为主,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1%和28.2%。
滁州市自西向东土壤分布断面图
主要土壤类型养分含量统计表
二、植被
本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水热资源丰富,全市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种类繁多,总面积157.62万亩。
农业植被60年代初,境内山区和丘陵岗地以麦、豆、玉米、山芋为主,零星种植水稻;沿河冲积平原和水网圩区则以稻、麦为主。60年代中期以后,因水利条件改善,山区和岗冲地也改以稻、麦(油菜)为主。红花草、苕子、棉花等也有发展。土特产品植物有滁菊、茶叶、桑、苎麻、大蒜、生姜、黄花菜等。1987年全市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90.69万亩。
森林植被境内森林植被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针叶林~阔叶林相互交错,呈块状、带状混交体系。1949年,境内有天然次生林、散生林4.4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1983年境内林业用地52.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8%;1987年全市林业用地(含省地林场、大柳靶场)54.3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5.9%,绿化程度90.84%。
植被类型分布垂直分布:境内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在西、西南部较为明显。主要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群落。海拔100~399.3米的山丘交互分布着人工营造的针阔叶混交林。西部的皇甫山为落叶阔叶次生林所覆被,覆盖率达72%。西南的琅琊山景区保留有古刹巨树,华荫如盖。60~100米的岗地和山洼有人工栽植的马尾松林、黑松林和人工侧柏林,小片带状杉木林、水杉林和元竹林。60米以下的冲积平原的水网圩区仅有小片的水杉林和“四旁”(沟、渠、路、村庄)植树。其余为天然的次生灌丛和其它植被类型。
水平分布:境内从南向北、自西向东分布着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水平地带性植被。
全市植被分布可划分为5个类型:
碳酸盐岩类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丘陵区,从琅琊山、棺材山向西南延伸至施集、李集等乡。植被以林木为主,主要有青檀、榉树、桐钱树、栾树、毛木来、臭椿、栎树类及琅琊榆、醉翁榆;人工林有侧柏、杉木、黑松等。草本植物有茅草、野菊花、麦冬等。天然次生林集中于琅琊山林场和花山、施集乡及珠龙、李集部分地区;人工造林区主要分布在红琊山、琅琊山林场和皇甫、章广、李集、施集、花山、曲亭等乡。
泥质岩类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张浦营、黄泥、沙河、珠龙、施集、李集、曲亭等乡(镇)。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刺槐、臭椿、苦楝、青檀和经济林木油桐、元竹等。草本植物有茅草、红草、鸡苗草、大蓟、小蓟、巴根草等。
石英角斑岩丘陵区主要分布在章广、常山、皇甫、曲亭、李集、施集、珠龙、城郊、花山、沙河等乡(镇)。天然次生林有青檀、黄栎、酸枣、山楂等;人工林有马尾松、黑松等。草本植物有茅草,红草等。
下蜀黄土岗区主要分布于乌衣、担子、腰铺、琅琊、滁东、大王、三官、城郊、沙河、黄泥等乡(镇)和黄圩、汪郢、花山、珠龙、章广等乡(镇)的部分地区。该区因以农业植被为主,林业植被仅有小面积的人工林,树种主要有黑松、马尾松、杉木等;“四旁”植树有白杨、泡桐、水杉、刺槐、桃、梨等。
冲积平原和水网圩区主要分布于清流河、滁河沿岸一带,包括琅琊、担子、乌衣、黄圩、汪郢等乡(镇)。亦以农业植被为主,林业植被仅有小片的人工水杉林和“四旁”人工林。
草地植被全市有牧场草地3.88万亩,其中大柳羊场(属滁县地区)2.81万亩。市属乳牛场有丘坡草场5300余亩,主要植被有白茅、野枯草、结木屡草和苗草、茅草、米蒿、泡泡草等。
土壤类型据1980至1983年市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土壤有5个土类,11个亚类,39个土属,81个土种,其分类面积如下表
土壤分类系统表
土土壤分布市内土壤分布自西向东随地貌不同而异,丘陵地区地势较高(一般海拔100~200米),大都是残积、坡积母质。主要土壤类型有细粒黄棕壤、扁石黄棕壤、棕色石灰土和紫色土;农地有细粒泥田、扁石泥田、石灰泥田、紫沙泥田、细粒黄棕土、扁石黄棕土、兼有钙积扁石泥田、马肝田、白扁石田、白细粒田、黄棕壤性扁石土、黄棕壤性细粒土等。向东延伸,除清流河两岸以外,为岗地(一般海拔10~40米),母质较单一,主要是下蜀黄土,土壤类型以淹育马肝田、马肝田、黄白土田、马肝土及黄白土为主,夹有小面积的次生青马肝田,白马肝田,钙积马肝田和粘盘黄棕壤。沿清流河两岸是较宽平坦的冲积平原,为沉积母质经耕化熟化而形成的质地较轻的轻壤和中壤土,土壤类型主要是沙泥田,河滩内有小面积的砂泥土。再向东延伸至圩区,是全市地势最低的地区(海拔5~9米),地下水位30~50厘米,多为潜育型土壤,为沉积母质,土质粘重,通透性较差。土壤类型主要有青泥骨田。
全市土壤根据地域分布为4个区:
丘陵岩成土区。分布于市境西部、中部、北部丘陵区,其中高丘为琅琊山、瞌睡岭、棺材山、牛头山、皇甫山、磨盘山等地,面积279157亩,占全市面积13.45%;中丘分布于皇甫、常山、李集、曲亭、乡和、章广、珠龙、沙河等乡(镇)的部分地域,面积583308亩,占全市总面积28.11%;低丘分布于施集、珠龙、张浦营乡及李集、沙河等乡(镇)的部分地域,面积159715亩,占全市总面积7.69%。母质系千枚岩、变质岩、碳酸盐岩的风化物。土属以细粒泥田、扁石泥田、扁石黄棕壤、细粒黄棕壤、黄棕壤性扁石壤、黄棕壤性细粒壤、棕色石灰土为主。旱地土壤有扁石土,细粒土,黄棕壤性扁石土、黄棕壤性细粒土等。
波状起伏岗地。分布在清流河两岸的岗冲相间地区。其中高岗地为黄泥乡中部、三官乡与滁东乡交界处;低岗地为大王、乌衣、腰铺及黄泥、沙河、三官、城郊、滁东、琅琊、担子、花山、章广等乡(镇)的大部分土地。高岗地面积27517亩,占全市总面积1.33%;低岗地面积830108亩,占全市总面积40%。土壤类型以下蜀黄土母质的马肝土、黄白土、马肝田、黄白土田、钙积马肝田为主;低岗地主要有水稻土。岗顶为小面积的旱地。
清流河沿岸冲积平原。分布于清流河两岸较宽阔的带状平坦畈地。地下水位适中,有夜潮现象。分布在沙河、三官、城郊、滁东、琅琊、担子、乌衣等乡(镇),面积121125亩,占全市总面积5.83%。土壤类型以发育于河流冲积物的沙泥田为主。沿河土壤质地较轻,离河流远处的土壤质地较粘重。
滁河流域水网圩区。分布于滁河北岸黄圩、汪郢两乡的低洼平坦地区。地下水位约0.5以上。面积70500亩,占全市总面积3.39%。土壤类型以发育河流沉积物的青泥骨田、泥骨田为主。
土壤养分全市土壤表层(0~20厘米)养分总的状况是缺磷,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全氮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上。分析结果为:
有机质含量含量大于1.5%的占63%。其中:有机质含量1.5%~2%的,占37.8%,大于2%的占25.3%。1.5%以下的占37%,小于1%的占4.5%。
全氮含量全氮含量以0.1%~0.125%为主,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2.6%;其次0.075%~0.1%,占全市耕地面积39%。
速效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以6~10ppm及3~5ppm为主,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31.5%和32.4%。超过15ppm的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6%;11~15ppm占6.8%,6~10ppm占31.5%;低于5ppm的缺磷土壤占54.2%,其中低于3ppm的严重缺磷土壤占21.8%。
速效钾含量速效钾含量以101~150ppm及76~100ppm为主,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1%和28.2%。
滁州市自西向东土壤分布断面图
主要土壤类型养分含量统计表
二、植被
本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水热资源丰富,全市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种类繁多,总面积157.62万亩。
农业植被60年代初,境内山区和丘陵岗地以麦、豆、玉米、山芋为主,零星种植水稻;沿河冲积平原和水网圩区则以稻、麦为主。60年代中期以后,因水利条件改善,山区和岗冲地也改以稻、麦(油菜)为主。红花草、苕子、棉花等也有发展。土特产品植物有滁菊、茶叶、桑、苎麻、大蒜、生姜、黄花菜等。1987年全市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90.69万亩。
森林植被境内森林植被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针叶林~阔叶林相互交错,呈块状、带状混交体系。1949年,境内有天然次生林、散生林4.4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1983年境内林业用地52.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8%;1987年全市林业用地(含省地林场、大柳靶场)54.3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5.9%,绿化程度90.84%。
植被类型分布垂直分布:境内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在西、西南部较为明显。主要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群落。海拔100~399.3米的山丘交互分布着人工营造的针阔叶混交林。西部的皇甫山为落叶阔叶次生林所覆被,覆盖率达72%。西南的琅琊山景区保留有古刹巨树,华荫如盖。60~100米的岗地和山洼有人工栽植的马尾松林、黑松林和人工侧柏林,小片带状杉木林、水杉林和元竹林。60米以下的冲积平原的水网圩区仅有小片的水杉林和“四旁”(沟、渠、路、村庄)植树。其余为天然的次生灌丛和其它植被类型。
水平分布:境内从南向北、自西向东分布着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水平地带性植被。
全市植被分布可划分为5个类型:
碳酸盐岩类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丘陵区,从琅琊山、棺材山向西南延伸至施集、李集等乡。植被以林木为主,主要有青檀、榉树、桐钱树、栾树、毛木来、臭椿、栎树类及琅琊榆、醉翁榆;人工林有侧柏、杉木、黑松等。草本植物有茅草、野菊花、麦冬等。天然次生林集中于琅琊山林场和花山、施集乡及珠龙、李集部分地区;人工造林区主要分布在红琊山、琅琊山林场和皇甫、章广、李集、施集、花山、曲亭等乡。
泥质岩类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张浦营、黄泥、沙河、珠龙、施集、李集、曲亭等乡(镇)。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刺槐、臭椿、苦楝、青檀和经济林木油桐、元竹等。草本植物有茅草、红草、鸡苗草、大蓟、小蓟、巴根草等。
石英角斑岩丘陵区主要分布在章广、常山、皇甫、曲亭、李集、施集、珠龙、城郊、花山、沙河等乡(镇)。天然次生林有青檀、黄栎、酸枣、山楂等;人工林有马尾松、黑松等。草本植物有茅草,红草等。
下蜀黄土岗区主要分布于乌衣、担子、腰铺、琅琊、滁东、大王、三官、城郊、沙河、黄泥等乡(镇)和黄圩、汪郢、花山、珠龙、章广等乡(镇)的部分地区。该区因以农业植被为主,林业植被仅有小面积的人工林,树种主要有黑松、马尾松、杉木等;“四旁”植树有白杨、泡桐、水杉、刺槐、桃、梨等。
冲积平原和水网圩区主要分布于清流河、滁河沿岸一带,包括琅琊、担子、乌衣、黄圩、汪郢等乡(镇)。亦以农业植被为主,林业植被仅有小片的人工水杉林和“四旁”人工林。
草地植被全市有牧场草地3.88万亩,其中大柳羊场(属滁县地区)2.81万亩。市属乳牛场有丘坡草场5300余亩,主要植被有白茅、野枯草、结木屡草和苗草、茅草、米蒿、泡泡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