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排灌工程
民国32年(1943年)滁县合作社于清流河左岸菱溪二郎庙建小型抽水站1座,因设备不配套未能出水。1950年仍可见水池遗迹。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全县仅有排灌动力机械1台/9马力。以后逐步发展,1957年黄圩乡有排灌动力机械18台/271马力;1960年7月建成第一座芦庄固定机械排灌站,有排灌机械2台/120千瓦;1961年1月,于清流河沿岸滁东公社贾郢大队机房生产队兴建第一座电力排灌站,有电力排灌机械2台/200千瓦。至1965年,全县有电力排灌站4处,电力机械14台/860千瓦,机械排灌站8处,机械17台/1120千瓦。70年代,电力及机械排灌工程发展迅速,至1978年,全县已有电力排灌站76处,电力机械197台/1.28万千瓦。机械排灌站37处,机械51台/3738千瓦。1987年,全市有电力排灌结合站20处,电力机械75台/4226千瓦;电力排灌站102处,电力机械176台/1.39万千瓦;机械灌溉站15处,机械18台/930千瓦;电力排涝站7处,电力机械18台/960千瓦。总计固定机电排灌站为144处,电力机械287台/2万千瓦。其中:国营站25处,电力机械128台/1.15万千瓦。全市架设农村排灌输电线路362.13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103.2公里,10千伏线路258.93公里。变压器184台/4.54万千伏安,其中:35千伏5处/8台/1.76万千伏安。有喷灌机54台套/153千瓦。主要排灌工程简述如下:
一、排灌结合站
龚祁排灌站位于汪郢乡大同村滁河北岸。1961年11月初建,1965年8月竣工。有泵房6间,安装16、20丰产—50型水泵各2台套,配置60、80马力柴油机各2台套,用于大同圩排涝兼灌溉。1965年改为电力排灌站,由乌衣变电所供电,水泵更换为16丰产—50型,配置55千瓦电机6台,净扬程6米,设计提水流量2.4立方米/秒。进水池建于圩堤脚下,与圩内幸福沟相通。出水池建于圩堤上,暗涵与陡坡相通。建引水闸1座,引滁河水灌溉,排灌面积2.1万亩。
芦庄排灌站位于黄圩乡芦庄村,建于1960年7月。有泵房5间,安装16丰产—50型水泵,配置75马力柴油机4台套,净扬程7.2米,提水流量1.6立方米/秒,用于黄圩排涝,兼灌溉。建站当年灌溉面积2000亩,翌年增加到4000亩。1964年改为电力排灌站,由乌衣变电所供电。1965年改建工程竣工,安装55千瓦电机4台套,总容量220千瓦,排涝净扬程5.2米,灌溉面积1.1万亩。建有引水闸与进水涵,涵管直径1.2米,长28米。排涝进水池与圩内幸福渠相通;出水池连接黄圩堤埂与陡坡连接入滁河。排涝干渠以黄家沟为基础,长3300米,建节制闸5座。灌溉干渠分南北2条,南干渠长1500米,灌溉面积2600亩。北干渠长4400米,灌溉面积6050亩;灌溉水源提引滁河水,做大、小建筑物35座,其中渡槽2座,倒虹吸9座,节制分水闸10座,便桥14座。
二、灌溉站
双桥灌溉站位于乌衣镇法华村双桥水库东南田岗,1965年11月初建,1966年8月竣工。原属城西水库下游提水灌区。该站由二级站组成,进水池水位高程18.8米。出水池水位高程29米,净扬程10.2米。一级站泵房10间,安装16丰产—24型水泵110千瓦,电机11台套,提水流量4.4立方米/秒。引水渠长800米,有干渠1条,长4公里;支渠4条,总长26.1公里。设计灌溉面积7.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万多亩。二级站紧靠一级站,进水池为一级站出水池,净扬程7.7米,安装20SH—28型水泵110千瓦1台套,提水流量0.4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9900亩。1984年经安徽省水利厅核准,更新改造原有设备。1985年冬至1986年春,完成更新改造工程。因灌区大部分划归引江提水灌区,更新改造后装机数量有所减少,一级站安装16丰产—35型水泵75千瓦,电机6台套,提水流量2.5立方米/秒;二级站安装16丰产—35型水泵75千瓦,电机1台套,提水流量0.42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51万亩,1986年5月发挥效益。
河东高灌溉站原名立新电灌站,位于大王乡荇塘村河东高生产队(清流河东岸),属沙河集水库下游末端灌区。1966至1967年连续干旱,在河东高生产队临时安装2台套柴油机,提清流河水灌溉,1968年改为二级固定机灌站。一级站泵房4间,安装12SH—19型水泵,配置东方红75马力柴油机2台套,净扬程13.2米,提水流量0.44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8万亩,其中:一级站6000亩。二级站站址在上丁冲,距一级站2.5公里。有泵房3间,安装12SH—19型水泵,配置75马力柴油机2台套,净扬程12.6米,提水流量0.46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当年施工,当年受益。1969年改为电灌站,由琅琊变电所供电。一级站安装14SH—28型水泵,配用95千瓦冷却式电机3台套,提水流量1.05立方米/秒;二级站安装14SH—28型水泵,配用75千瓦电机2台套,提水流量0.7立方米/秒。
1978年后扩建一、二级站,新建三级站。一级站改为排灌站,站址东移300米,废除原机房,新建泵房8间,安装14SH—28型水泵,配用75千瓦电机8台套,净扬程12.8米,提水流量2.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4.1万亩,排涝面积4.1平方公里。二级站泵房扩建为5间,安装电机7台套,容量590千瓦,高水位净扬程12.2米,将水输入金歪桥水库;低水位净扬程5.8米,将水输入沙河集水库干渠。设计流量2.6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6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62万亩。三级站位于林楼村,安装12SH—19型水泵,配用55千瓦电机1台套,提水流量0.25立方米/秒,灌溉高庙、石坝1.04万亩高岗田。
一级站渠道长2.5公里;二级站高扬程部分渠道原为金歪桥水库主干渠,扩建引江工程后,大旱年可引江水输入水库,丰水年可用库水自流灌溉,引江与水库灌区组成一体,可调剂用水。低扬程渠道9公里,利用沙河集水库原有干渠输水灌溉。
乌衣电灌站位于乌衣镇东侧,清流河右岸河畔。原为城西水库双桥电灌站提水灌区,1968年建成乌衣临时抗旱站。初建成二级站,一级站安装16丰产—35型水泵,75千瓦电机3台套,提水流量1.5立方米/秒;二级站安装14SH—28型水泵,75千瓦电机3台套,提水流量1.05立方米/秒。1973年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规划,将乌衣、汪郢、担子公社的立兴、柯家湖等大队总计面积5.76万亩农田划归该站引江提水灌溉。1978年按规划进行扩建工程,一级站泵房4间,安装21ZLB—70轴流泵,155千瓦电机3台套,净扬程5.6米,提水流量4.05立方米/秒;二级站,泵房扩建为7间,安装20SH—19型水泵,190千瓦电机7台套,净扬程18米,提水流量3.9立方米/秒,因大旱,促进施工,翌年完成扩建工程,发挥效益。
新桥电灌站位于琅琊乡红庙村,清流河右岸,属滁河流域驷马山引江灌溉配套工程,1970年10月新建,1978年6月竣工。装机4台套,容量1060千瓦,净扬程17米,提水流量3.9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4万亩。1970至1973年土建工程按4个流量设计施工,建机房8间,架设输电线路1.8公里,安装机组2台套,容量640千瓦,提水流量2.6立方米/秒。出水管道穿越津浦铁路路基的部分,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直径150厘米)涵管,两端用压力水箱连接。1976年冬,开挖引水渠长500米,底宽2米,边坡1:2,最大挖土深13米;进水池前建防洪闸1座,长42米,出水渠道与城西水库干渠互相沟通,全长1.6公里。底宽2米,边坡1:1.5,纵坡1/10000。1979年增加电机2台套,容量420千瓦。
1987年滁州市机电排灌站情况表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全县仅有排灌动力机械1台/9马力。以后逐步发展,1957年黄圩乡有排灌动力机械18台/271马力;1960年7月建成第一座芦庄固定机械排灌站,有排灌机械2台/120千瓦;1961年1月,于清流河沿岸滁东公社贾郢大队机房生产队兴建第一座电力排灌站,有电力排灌机械2台/200千瓦。至1965年,全县有电力排灌站4处,电力机械14台/860千瓦,机械排灌站8处,机械17台/1120千瓦。70年代,电力及机械排灌工程发展迅速,至1978年,全县已有电力排灌站76处,电力机械197台/1.28万千瓦。机械排灌站37处,机械51台/3738千瓦。1987年,全市有电力排灌结合站20处,电力机械75台/4226千瓦;电力排灌站102处,电力机械176台/1.39万千瓦;机械灌溉站15处,机械18台/930千瓦;电力排涝站7处,电力机械18台/960千瓦。总计固定机电排灌站为144处,电力机械287台/2万千瓦。其中:国营站25处,电力机械128台/1.15万千瓦。全市架设农村排灌输电线路362.13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103.2公里,10千伏线路258.93公里。变压器184台/4.54万千伏安,其中:35千伏5处/8台/1.76万千伏安。有喷灌机54台套/153千瓦。主要排灌工程简述如下:
一、排灌结合站
龚祁排灌站位于汪郢乡大同村滁河北岸。1961年11月初建,1965年8月竣工。有泵房6间,安装16、20丰产—50型水泵各2台套,配置60、80马力柴油机各2台套,用于大同圩排涝兼灌溉。1965年改为电力排灌站,由乌衣变电所供电,水泵更换为16丰产—50型,配置55千瓦电机6台,净扬程6米,设计提水流量2.4立方米/秒。进水池建于圩堤脚下,与圩内幸福沟相通。出水池建于圩堤上,暗涵与陡坡相通。建引水闸1座,引滁河水灌溉,排灌面积2.1万亩。
芦庄排灌站位于黄圩乡芦庄村,建于1960年7月。有泵房5间,安装16丰产—50型水泵,配置75马力柴油机4台套,净扬程7.2米,提水流量1.6立方米/秒,用于黄圩排涝,兼灌溉。建站当年灌溉面积2000亩,翌年增加到4000亩。1964年改为电力排灌站,由乌衣变电所供电。1965年改建工程竣工,安装55千瓦电机4台套,总容量220千瓦,排涝净扬程5.2米,灌溉面积1.1万亩。建有引水闸与进水涵,涵管直径1.2米,长28米。排涝进水池与圩内幸福渠相通;出水池连接黄圩堤埂与陡坡连接入滁河。排涝干渠以黄家沟为基础,长3300米,建节制闸5座。灌溉干渠分南北2条,南干渠长1500米,灌溉面积2600亩。北干渠长4400米,灌溉面积6050亩;灌溉水源提引滁河水,做大、小建筑物35座,其中渡槽2座,倒虹吸9座,节制分水闸10座,便桥14座。
二、灌溉站
双桥灌溉站位于乌衣镇法华村双桥水库东南田岗,1965年11月初建,1966年8月竣工。原属城西水库下游提水灌区。该站由二级站组成,进水池水位高程18.8米。出水池水位高程29米,净扬程10.2米。一级站泵房10间,安装16丰产—24型水泵110千瓦,电机11台套,提水流量4.4立方米/秒。引水渠长800米,有干渠1条,长4公里;支渠4条,总长26.1公里。设计灌溉面积7.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万多亩。二级站紧靠一级站,进水池为一级站出水池,净扬程7.7米,安装20SH—28型水泵110千瓦1台套,提水流量0.4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9900亩。1984年经安徽省水利厅核准,更新改造原有设备。1985年冬至1986年春,完成更新改造工程。因灌区大部分划归引江提水灌区,更新改造后装机数量有所减少,一级站安装16丰产—35型水泵75千瓦,电机6台套,提水流量2.5立方米/秒;二级站安装16丰产—35型水泵75千瓦,电机1台套,提水流量0.42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51万亩,1986年5月发挥效益。
河东高灌溉站原名立新电灌站,位于大王乡荇塘村河东高生产队(清流河东岸),属沙河集水库下游末端灌区。1966至1967年连续干旱,在河东高生产队临时安装2台套柴油机,提清流河水灌溉,1968年改为二级固定机灌站。一级站泵房4间,安装12SH—19型水泵,配置东方红75马力柴油机2台套,净扬程13.2米,提水流量0.44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8万亩,其中:一级站6000亩。二级站站址在上丁冲,距一级站2.5公里。有泵房3间,安装12SH—19型水泵,配置75马力柴油机2台套,净扬程12.6米,提水流量0.46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当年施工,当年受益。1969年改为电灌站,由琅琊变电所供电。一级站安装14SH—28型水泵,配用95千瓦冷却式电机3台套,提水流量1.05立方米/秒;二级站安装14SH—28型水泵,配用75千瓦电机2台套,提水流量0.7立方米/秒。
1978年后扩建一、二级站,新建三级站。一级站改为排灌站,站址东移300米,废除原机房,新建泵房8间,安装14SH—28型水泵,配用75千瓦电机8台套,净扬程12.8米,提水流量2.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4.1万亩,排涝面积4.1平方公里。二级站泵房扩建为5间,安装电机7台套,容量590千瓦,高水位净扬程12.2米,将水输入金歪桥水库;低水位净扬程5.8米,将水输入沙河集水库干渠。设计流量2.6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6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62万亩。三级站位于林楼村,安装12SH—19型水泵,配用55千瓦电机1台套,提水流量0.25立方米/秒,灌溉高庙、石坝1.04万亩高岗田。
一级站渠道长2.5公里;二级站高扬程部分渠道原为金歪桥水库主干渠,扩建引江工程后,大旱年可引江水输入水库,丰水年可用库水自流灌溉,引江与水库灌区组成一体,可调剂用水。低扬程渠道9公里,利用沙河集水库原有干渠输水灌溉。
乌衣电灌站位于乌衣镇东侧,清流河右岸河畔。原为城西水库双桥电灌站提水灌区,1968年建成乌衣临时抗旱站。初建成二级站,一级站安装16丰产—35型水泵,75千瓦电机3台套,提水流量1.5立方米/秒;二级站安装14SH—28型水泵,75千瓦电机3台套,提水流量1.05立方米/秒。1973年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规划,将乌衣、汪郢、担子公社的立兴、柯家湖等大队总计面积5.76万亩农田划归该站引江提水灌溉。1978年按规划进行扩建工程,一级站泵房4间,安装21ZLB—70轴流泵,155千瓦电机3台套,净扬程5.6米,提水流量4.05立方米/秒;二级站,泵房扩建为7间,安装20SH—19型水泵,190千瓦电机7台套,净扬程18米,提水流量3.9立方米/秒,因大旱,促进施工,翌年完成扩建工程,发挥效益。
新桥电灌站位于琅琊乡红庙村,清流河右岸,属滁河流域驷马山引江灌溉配套工程,1970年10月新建,1978年6月竣工。装机4台套,容量1060千瓦,净扬程17米,提水流量3.9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4万亩。1970至1973年土建工程按4个流量设计施工,建机房8间,架设输电线路1.8公里,安装机组2台套,容量640千瓦,提水流量2.6立方米/秒。出水管道穿越津浦铁路路基的部分,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直径150厘米)涵管,两端用压力水箱连接。1976年冬,开挖引水渠长500米,底宽2米,边坡1:2,最大挖土深13米;进水池前建防洪闸1座,长42米,出水渠道与城西水库干渠互相沟通,全长1.6公里。底宽2米,边坡1:1.5,纵坡1/10000。1979年增加电机2台套,容量420千瓦。
1987年滁州市机电排灌站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