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铁路运输
一、铁道
津浦线自天津至南京市浦口,全长1105公里。其中途经滁境东部段长41.5公里。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江苏候补道容闳(纯甫)表奏清廷借用外资修建津(天津)镇(镇江)铁路获准。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日由清廷与英、德两国正式签订《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将终点改至浦口,始称津浦铁路。全线以山东峄县韩城运河为界,分南北两段,分别由英德两国承建。南段勘测设计由英人德经任总工程师。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清廷确定勘定线路,翌年一月二日,督办大臣吕海寰在浦口江岸主持南段开工典礼,相继雇用沿线农民筑路基,工程由南向北分段施工。至滁县乌衣段,土方由皖绅成立的皖境土石工程公司承包,因包工头多层转包渔利,克扣民工工资,引起民工多次聚众抗议,迫使工程公司按实给价,另行招标。又因此段地势低洼,需垫高路基,取土较远,至宣统二年(1910年)春才铺轨至沙河集。同年八月,料车通至临淮关,由浦口经滁县至临淮关沿线即先行售票搭客,此后逐段铺轨通车。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南北两段在韩庄接轨,但开山、铺石等工程,仍推延至下年竣工。民国元年(1912年)全线通车,翌年一月十日举行营业通车式,先行客运通车,每星期由天津和浦口对开两次特别快车。3月全线办理客货运输营业。该路初筑时为单线,轻型轨,松枕木,有钢梁桥387座,圬工桥1290座,计用款9900万余元。
1958年,县成立铁路复线工程指挥部,动员5000多民工开始兴建复线,至翌年底,滁县至乌衣站间的复线(担子至汤庄的除外)建成并通车。1972年蚌埠铁路分局筹办第二次复线改造,县境内铁路段均改为复线,重型轨,钢筋砼枕,同时修整桥涵105座,并在滁设立工务领工区和桥梁2区,负责线、桥养护。滁境铁路桥较大者有三:一是沙河集站北2公里处的1118号桥,6孔工形上板梁,宣统元年建,1984年大修,全长102.4米,高27.2米,历史最高洪水位24.2米;二是滁城北关外1128号桥,8孔钢筋砼梁,单跨23.8米,全长112.7米,高20.18米,1978年建,历史最高洪水位14.61米;三是老滁县站南0.5公里处的1130号桥,钢梁与钢筋砼混合梁,一排3座,有2座是宣统元年建,1座为1959年建,全长分别为55.7米和58.1米,高17.3米,历史最高洪水位16.13米。
浦信线自浦口至信阳,经滁境南部约9公里。全长560公里,计划3年完工。民国2年(1913年)在乌衣设工程局,派劳之常任局长,由英国籍特索.赫伦任工程师,从事测量、购地及土方工程。总局亦设在乌衣镇红山村,已经从乌衣向西征地至全椒大墅街,乌衣至界首段已筑土台,后因战争影响,于民国9年五月停工。今乌衣火车站南边,尚存1公里长的土路基及两座涵洞。
专用线津浦路初筑时,即从老滁县站南1公里处建一条支线,向西通往丰山采石场,专供运输铁路道碴。新中国建立后,沿线的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又分别投资兴建了数条专用线。目前,滁县站共有采石、石油、重油、水泥、肉厂、煤厂、粮油、军用等专用铁路线9条,总长9.12公里。
二、车站
津浦线滁境段,自北而南设有沙河集、陈营、滁县、担子、乌衣等5个车站,滁县火车站的设施及运输量居上,乌衣、沙河集次之,均隶属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滁县车务段。
滁县站老站位于滁州城东门外,初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占地1518平方米,其中候车室350平方米。1972年结合复线改造,在老站南1.5公里处辟建新站。于1974年10月建成启用。老站同时作废,货场用作整车货物调运。今滁县站为客货运输二等中间站,站界线长2461米,客运设施面积1.35万平方米,候车室842平方米。站前有2000平方米广场,中设人造荷花喷泉,两旁辟有松柏花坛,周围商业、旅游、生活设施齐备,并有汽车通往游览胜地琅琊山。
乌衣站位于滁县站南15公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站,现站界线长2331米,为客货运输四等中间站。站内有5股道,2个露天站台,候车室121.5平方米,总货位27个,最大装卸量能一次性发装车12个,卸车15个。客运只停慢车,停车班次同滁县站。
沙河集站位于滁县站北15公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站,现站界线长1884米,为客货运输四等中间站。站内有5股道,3个露天站台,候车室86.4平方米,总货位32个,其中8个可装粮卸煤。客运只停慢车,停车班次同滁县站。
担子站原名担子街站,位于滁县和乌衣两站之间,民国9年(1920年)建站,现站界线长2004米,为客货运输四等中间站。站内有5股道,2个露天站台,候车室28.8平方米。客运只停慢车,停车班次同滁县站。
陈营站位于滁县、沙河集两站之间,民国27年(1938年)建站,现站界线长2050米,候车室29.2平方米,站内2股道,2个露天站台,为客运四等中间站,只停靠客运慢车,停车班次同滁县站,目前不办理货运。
此外,在乌衣站南、北4.5公里处,曾分别于1958年设立新华站和汤庄站,停靠客运慢车,后因津浦复线改造,于1972年11月撤销。
三、运输
津浦路初通时以货运为主。国民政府曾在滁城、乌衣等地设立税务局,对由车站通过的货物进行抽税。直奉战争及日军侵华期间,津浦线路和桥梁常遭破坏,通车亦不正常。解放初期,因蚌埠淮河铁路大桥被国民党政府军破坏,蚌埠以南主要是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运输军用物资。1949年11月县政府成立了铁路护路委员会,组织铁路沿线9个乡3102名民兵参加护路,每3公里设哨棚1个,日夜巡逻,以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护路组织至1953年7月取消。以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滁县站的运输量不断增加。运进的大宗物品主要是原煤、化肥、木材、石油、矿碴等,运出的有砂石、水泥、粮油、食品、生活用品等。至1987年滁县车务段台帐统计,滁境5个火车站的营运收入占全段16个站总收入的50.5%,滁县站的营运收入则占境内5个火车站总收入的90.6%。
1950~1987年滁县火车站运输实绩表
津浦线自天津至南京市浦口,全长1105公里。其中途经滁境东部段长41.5公里。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江苏候补道容闳(纯甫)表奏清廷借用外资修建津(天津)镇(镇江)铁路获准。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日由清廷与英、德两国正式签订《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将终点改至浦口,始称津浦铁路。全线以山东峄县韩城运河为界,分南北两段,分别由英德两国承建。南段勘测设计由英人德经任总工程师。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清廷确定勘定线路,翌年一月二日,督办大臣吕海寰在浦口江岸主持南段开工典礼,相继雇用沿线农民筑路基,工程由南向北分段施工。至滁县乌衣段,土方由皖绅成立的皖境土石工程公司承包,因包工头多层转包渔利,克扣民工工资,引起民工多次聚众抗议,迫使工程公司按实给价,另行招标。又因此段地势低洼,需垫高路基,取土较远,至宣统二年(1910年)春才铺轨至沙河集。同年八月,料车通至临淮关,由浦口经滁县至临淮关沿线即先行售票搭客,此后逐段铺轨通车。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南北两段在韩庄接轨,但开山、铺石等工程,仍推延至下年竣工。民国元年(1912年)全线通车,翌年一月十日举行营业通车式,先行客运通车,每星期由天津和浦口对开两次特别快车。3月全线办理客货运输营业。该路初筑时为单线,轻型轨,松枕木,有钢梁桥387座,圬工桥1290座,计用款9900万余元。
1958年,县成立铁路复线工程指挥部,动员5000多民工开始兴建复线,至翌年底,滁县至乌衣站间的复线(担子至汤庄的除外)建成并通车。1972年蚌埠铁路分局筹办第二次复线改造,县境内铁路段均改为复线,重型轨,钢筋砼枕,同时修整桥涵105座,并在滁设立工务领工区和桥梁2区,负责线、桥养护。滁境铁路桥较大者有三:一是沙河集站北2公里处的1118号桥,6孔工形上板梁,宣统元年建,1984年大修,全长102.4米,高27.2米,历史最高洪水位24.2米;二是滁城北关外1128号桥,8孔钢筋砼梁,单跨23.8米,全长112.7米,高20.18米,1978年建,历史最高洪水位14.61米;三是老滁县站南0.5公里处的1130号桥,钢梁与钢筋砼混合梁,一排3座,有2座是宣统元年建,1座为1959年建,全长分别为55.7米和58.1米,高17.3米,历史最高洪水位16.13米。
浦信线自浦口至信阳,经滁境南部约9公里。全长560公里,计划3年完工。民国2年(1913年)在乌衣设工程局,派劳之常任局长,由英国籍特索.赫伦任工程师,从事测量、购地及土方工程。总局亦设在乌衣镇红山村,已经从乌衣向西征地至全椒大墅街,乌衣至界首段已筑土台,后因战争影响,于民国9年五月停工。今乌衣火车站南边,尚存1公里长的土路基及两座涵洞。
专用线津浦路初筑时,即从老滁县站南1公里处建一条支线,向西通往丰山采石场,专供运输铁路道碴。新中国建立后,沿线的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又分别投资兴建了数条专用线。目前,滁县站共有采石、石油、重油、水泥、肉厂、煤厂、粮油、军用等专用铁路线9条,总长9.12公里。
二、车站
津浦线滁境段,自北而南设有沙河集、陈营、滁县、担子、乌衣等5个车站,滁县火车站的设施及运输量居上,乌衣、沙河集次之,均隶属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滁县车务段。
滁县站老站位于滁州城东门外,初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占地1518平方米,其中候车室350平方米。1972年结合复线改造,在老站南1.5公里处辟建新站。于1974年10月建成启用。老站同时作废,货场用作整车货物调运。今滁县站为客货运输二等中间站,站界线长2461米,客运设施面积1.35万平方米,候车室842平方米。站前有2000平方米广场,中设人造荷花喷泉,两旁辟有松柏花坛,周围商业、旅游、生活设施齐备,并有汽车通往游览胜地琅琊山。
乌衣站位于滁县站南15公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站,现站界线长2331米,为客货运输四等中间站。站内有5股道,2个露天站台,候车室121.5平方米,总货位27个,最大装卸量能一次性发装车12个,卸车15个。客运只停慢车,停车班次同滁县站。
沙河集站位于滁县站北15公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站,现站界线长1884米,为客货运输四等中间站。站内有5股道,3个露天站台,候车室86.4平方米,总货位32个,其中8个可装粮卸煤。客运只停慢车,停车班次同滁县站。
担子站原名担子街站,位于滁县和乌衣两站之间,民国9年(1920年)建站,现站界线长2004米,为客货运输四等中间站。站内有5股道,2个露天站台,候车室28.8平方米。客运只停慢车,停车班次同滁县站。
陈营站位于滁县、沙河集两站之间,民国27年(1938年)建站,现站界线长2050米,候车室29.2平方米,站内2股道,2个露天站台,为客运四等中间站,只停靠客运慢车,停车班次同滁县站,目前不办理货运。
此外,在乌衣站南、北4.5公里处,曾分别于1958年设立新华站和汤庄站,停靠客运慢车,后因津浦复线改造,于1972年11月撤销。
三、运输
津浦路初通时以货运为主。国民政府曾在滁城、乌衣等地设立税务局,对由车站通过的货物进行抽税。直奉战争及日军侵华期间,津浦线路和桥梁常遭破坏,通车亦不正常。解放初期,因蚌埠淮河铁路大桥被国民党政府军破坏,蚌埠以南主要是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运输军用物资。1949年11月县政府成立了铁路护路委员会,组织铁路沿线9个乡3102名民兵参加护路,每3公里设哨棚1个,日夜巡逻,以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护路组织至1953年7月取消。以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滁县站的运输量不断增加。运进的大宗物品主要是原煤、化肥、木材、石油、矿碴等,运出的有砂石、水泥、粮油、食品、生活用品等。至1987年滁县车务段台帐统计,滁境5个火车站的营运收入占全段16个站总收入的50.5%,滁县站的营运收入则占境内5个火车站总收入的90.6%。
1950~1987年滁县火车站运输实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