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系代表会议制,始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当时代表由人民政府聘请,团结各界人民,为新中国建设服务。1950至1953年召开过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届起接省通知,作届次调整,统一称为第五届,故有5届之称。
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0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滁城召开。聘请代表151人,实到146人。其中农民58人、工人15人、商人12人、青年8人、妇女16人、教师7人、军队3人、共产党员3人、政府11人、特邀代表13人(内有回民代表3人)。会议讨论通过政府10个月的工作报告、关于当前工作任务、关于严惩残余匪特分子、关于征收秋季农业税等决议。选举常务委员20人,组成常务委员会。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135件,其中8件送有关部门研究,5件移有关单位,其余交付政府办理。
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1年7月3至6日在滁城召开。到会代表306人,其中工人30人、农民136人、工会60人、妇女28人、青年18人,宗教5人、文教14人、回族5人、士绅1人、军属9人。审议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加强优抚工作,讨论通过关于镇压反革命分子的决议。
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1年10月26至30日在滁城召开。到会代表182人,其中工人10人、农民80人、妇女16人、青年11人、文教11人、学生1人、工商12人、烈军工属4人、政府13人、军队2人、合作社1人、自由职业者1人、各党派5人、宗教4人、少数民族2人、公安9人。会议听取了县人民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通过了冬季八项工作任务的决议。选举产生常委19人。会议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计280件。
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2年7月21至24日在滁城召开。出席代表204人,列席18人。会上听取了政府几个月来的工作汇报和动员全县人民进一步开展爱国增产竞赛的报告,通过了关于扩大城乡物资交流、繁荣经济、开展爱国主义卫生运动三大任务的决议;选举组成常务委员会。会议收到议案114件。
第五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3年1月26日至2月1日在滁城召开,应到代表188人,实到183人,其中工人18人、农民87人、妇女29人、青年10人、文教10人、工商12人、烈军工属4人、合作社2人、自由职业者3人、军队2人、政府6人。会议审查了3年来政府的工作报告和1953年的八项任务,讨论通过继续加强抗美援朝运动争取更大胜利、在1952年限期基础上完成本年增产二成的目标、宣传《婚姻法》、贯彻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扩大城乡物资交流等项工作。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计2056件。
第二次会议于1953年7月25日在滁城召开。到会代表计165人,其中工人13人、农民83人、妇女22人、青年4人、文教5人、工商12人,烈军工属3人、合作社2人、自由职业3人、民主人士2人、政府7人、军队2人、党派2人、少数民族2人、宗教界3人;男代表137人、女代表28人。会议审查通过了政府半年来工作报告,1953年财政预算,当前政府工作的报告,关于开展农村爱国生产运动,关于纪念“八一”建军节,关于加强优抚工作等项决议。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292件,其中政法类38件,财经类157件,文教卫生类64件,其余33件。
二、基层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会选举法》公布后,于1954年初筹备选举,成立滁县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第一届基层选举1954年2月开始,先进行宣传动员、户口登记、审查选民资格,然后进行候选人提名,召开选举大会。全县划选区65个,选民97954人,参选的74620人。其中妇女选民44556人,30208人参选。6月选举结束。产生代表162人。
第二届基层选举1956年9月开始,先分别在农业高级社和城镇进行试点,相继在全县展开。12月上旬选举结束,计选出代表165人。
第三届基层选举1958年2月开始,历时3个月。按乡镇划分选区,全县共划分468个选区,选民数107097人。选出代表175人。方法仍是先试点,然后全县展开。
第四届基层选举原订1960年12月份开始到1961年2月上旬结束。因全县开展整风运动,延至1961年8月20日结束。此时,农村已经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因此,选举方式与往次有所不同。城关、乌衣、沙河、采用社员代表大会方式,其余公社仍采用人民代表大会方式。选民年龄按《人民公社章程》规定,16周岁以上为公民。而《选举法》规定,18周岁以上为公民。乌衣等处采用前一种,琅琊等采用后一种。候选人采用委员会提名,群众酝酿与提名相结合。选区划分为1027个,选民105669人,其中女选民44442人。选举产生乡镇人民代表2111人,乡镇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223人,县人民代表197人(其中妇女代表36人)。
第五届基层选举1963年2月25日选举委员会开始办公,9月中旬进行工作总结。有选举权人数104317名(其中女50616名),实际参选人数81365名(其中女36540名)。选举产生代表204名。
第六届基层选举1965年8月25日正式开始,12月底总结上报。全县23个农村人民公社、3个镇,划分为1828个选区。选民113058人(其中女55910人),实际参选87782人(其中女41240人)。选出代表187人。
第七届基层选举1980年11月开始,1981年3月结束,选出代表244人(其中女66人)。
市一届基层选举1984年1月5日开始,3月15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建立组织、培训干部、宣传动员,划分选区、选民登记、推选候选人,选举人民代表。选区216个,总人数365320人,其中女181329人;有选举权的人口216846人,其中女100557人。选举产生人大代表250人,其中女59人。
市二届基层选举1986年12月21日开始,1987年4月10日结束。划分选区220个,总人口数373815人,其中18周岁以上的245198人,有选举权的245046人。选举产生市人民代表250名,其中女代表54人。选举乡(镇)代表的选区1033个,选举产生乡镇人民代表174名。
三、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起,滁县人民代表大会取代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人大工作中断,1981年恢复。1984年县改市后称滁州市人民代表大会。1954至1984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过7届,1984至1987年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过2届。
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7月17至19日召开。实到代表194人,其中工人20人、干部47人、军人4人、民主人士3人、少数民族6人、宗教界1人、文艺界1人、青年1人、农民100人、城市贫民7人、工商业4人。会议听取了县委书记关于学习宪法草案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大力开展宪法草案宣传活动、关于继续加强互助合作运动、关于开展再增产一成粮、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等项决议。选举产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人。
第二次会议于1955年5月21至25日召开。实到代表145人。会议审查了8个月的县政府工作报告,批准1954年度的财政决算和1955年度的财政预算,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
第三次会议于1955年12月21至25日召开。到会代表130人。会议讨论通过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的工作任务和今冬明春农业生产与征集兵员的工作任务;审查通过县人民委员会和县人民法院的工作总结。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计138件。
第四次会议于1956年7月15至19日召开。到会代表143人。会议对农业生产、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地方病防治、肃清反革命分子等项工作,作出了讨论意见。审查通过了县人民法院195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县财政1956年财政预算。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192件。
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于1957年1月8至11日在滁城召开。应到代表195人,实到165人。代表包括工人、农民、工商、教育、医务、宗教、科技、少数民族、社会人士、归国华侨、部队、学校、妇女、青年等各界人士;并邀请县直各单位负责人25名列席会议。会议听取了两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贯彻以生产整社为中心的今冬明春的工作任务、开展增产节约、加强文教卫生工作等项决议。
第三届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5月28至31日在滁城召开,到会代表175人。大会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人民委员会1年4个月的工作报告;审查通过了1957年财政决算和1958年财政预算;选举产生新的第一届滁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和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计139件,归纳为83件,其中属工交8件、农林水26件、文教卫16件、财贸26件、政法5件、其他2件。
第四届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9月4至6日在滁城召开。到会代表197人。大会听取了法院的工作报告,审查了政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1960年财政决算和1961年财政预算;作出关于发展轻工业、手工业生产的决议;选出新的滁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16人。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计202件。
第五届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10月7日在滁城召开。应到代表230人,实到204人。会议听取了法院工作报告、1962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了上年度财政决算和本年度财政预算;选举了新的滁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人。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356件。
第二次会议于1965年4月23至25日在滁城召开。应到代表229人,实到172人。会议听取了法院的工作报告,讨论决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审查了上年度财政决算和本年度财政预算。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计213件,其中农业24件、工交26件、财粮贸71件、文教卫29件、政法11件、民政4件、其他48件。
第六届第一次会议于1966年2月2至5日在滁城召开。实到代表187人,占应到数的80.3%。大会听取了滁县人民委员会和县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审查了财政决算和预算,讨论决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新的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办理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720件。
第七届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4月21至26日在滁城召开。出席代表246人,其中工人21人、农民127人、知识分子32人、干部47人、部队2人、爱国人士2人、少数民族2人、其他劳动者13人。大会听取了县革委会、县法院、县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了1980年财政决算和1981年财政预算。按照上级指示,宣布滁县革命委员会改为滁县人民政府。
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8月28至30日在滁城召开。实到代表239人。大会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县人民政府1981年财政决算和1982年财政预算。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279件,其中工业、交通、城镇69件,农业67件,财贸65件,政法、人事、劳动78件。
第三次会议于1983年4月1至3日召开,实到代表210人。大会听取了县人民政府、人大常务委员会、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了1982年财政决算和1983年财政预算的报告、政府关于“六五”计划修改草案的报告,选举出席省六届人大会议代表6人。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79件。
市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4月11至15日召开。出席代表250人,其中农民85人、工人(包括个体手工业者)21人、干部51人、知识分子54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18人、解放军7人、归侨及侨眷14人。大会听取了原县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了1983年县财政决算、1984年市财政预算。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384件,其中工交城镇105件,农业水电67件,财贸65件,科教文卫46件,政法、人事、劳动101件。
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4月25至28日召开。实到代表248人。大会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了市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草案)、市1984年财政决算和1985年财政预算报告(草案),并作出各项决议;补选滁州市首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200件,其中经济40件,教卫科技体育50件,交通19件,农林水牧副渔31件,城建环保47件,劳动人事6件,民政社会治安和少数民族等7件。
第三次会议于1986年4月11至14日召开。到会代表244人。大会听取了市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1985年财政决算和1986年财政预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作出各项决议。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200件、其中城建43件,教、卫、科、体26件,工交15件,农林牧副渔16件,财政、商贸、供销、粮食、蔬菜29件,法制、治安32件,水利建设14件,劳动人事17件,其他8件。
市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4月11至14日召开。到会代表254人,其中工人20人、农民101人、知识分子68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人、解放军3人、干部55人、其他5人。大会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了198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1986年财政决算和1987年财政预算。会议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354件。
四、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始设于1981年4月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5月1日正式办公,为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依法行使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常务委员会设办公室及选举、法制、财经、科教文卫、代表联络5个委员会,1987年增设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
自县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81年4月设常务委员会始,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1987年10月止,先后召开常委会议42次。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和委员学习中央、省发文件85件,听取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1次,审议财政预算、决算14件,讨论通过关于国家机关人事任免152次。同时,不定期的召集政府及所属局、委、办各部门工作汇报会,检查督促其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执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和决定等情况。审议批准了《滁州市总体规划》、《关于创建文明滁州规则(草案)》、《滁州市“七五”计划》、《滁州市198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草案)》。
在此期间,收到代表提的意见和建议计1187件。除人大常委会自行处理外,按所属所涉部门分别送交政府、法院、检察院,以及各局、部、委、办予以办理,对不能办或缓办的给以答复,做到件件有着落。
人大常委会还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对《宪法修改草案》、《地方组织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土地法》、《森林法》、《水利法》、《食品卫生法》、《治安管理法》等文件法令,进行学习辅导。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关于生猪收购、兽医培训、打击刑事犯罪、制止乱占耕地、自留地占有使用权、扩大蔬菜生产地、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精减民办教师、粮站扩站辟建露天粮堆、市容管理、河流污染、居民生活等专项汇报,并由各工作委员会分工负责,深入实际调查,解决有关的一些难题。
1981年以来,先后组织常委和人大代表分组到基层视察,并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监督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如:视察琅琊粮站后,开辟了露天粮堆,加强了粮站保卫、消防,解决了粮站因容量跟不上的卖粮难问题;视察滁城的各个餐馆时,对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的5家饭店作了罚款的处理;白庵村蔬菜队十几亩耕地被开成鱼塘,群众反映强烈,专程视察后,经协调退回耕地;视察汪郢乡“乡规民约”实施情况后,将《汪郢乡乡规民约十二条》全文翻印,向其他各乡发出倡议等等,对公安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看守所、行政拘留所、乌衣派出所、琅琊派出所、新建路派出所、乌衣法庭10个单位,人大法制组作专项视察,强调要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治犯罪。对群众反映“买煤难”的问题,进行考察研讨,提出增设西方寺、铜矿、凤凰小区、鼓楼街4个售煤点。滁州肉厂污水危害问题,在视察组督促下,长期难落实的污水处理工程得到了实施。
滁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正、副主席更迭表

滁州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副主任更迭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政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