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民兵
一、组织建设
民国28年(1939年)2月,新四军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进驻章广竹杨家,在章广、常山岭一带组织武装自卫军(民兵性质)。后来,逐步发展到施家集、珠龙桥和花山等地。
民国29年3月,滁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区乡相继成立自卫队。全县建立15个乡民兵中队,有1985人,长短枪229支,大刀长矛660把(支)。民国34年8月,滁县民兵发展到19个乡队,3170人,拥有枪1179支,大刀长矛1913把(支)。
民国35年5月,津浦路西中共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北撤,民兵组织化整为零,转入地下坚持斗争。民国37年3月中共定滁县县委成立后,民兵重新公开活动。
民国38年1月,滁县解放,全县47个乡均组建了民兵中队,有民兵3506人。
1950年1月,民兵工作纳入人民武装部的管辖和领导。全县民兵发展到近5000人,并从中选拔出身清白、年轻力壮、稍有战斗经验的1694人作为基干民兵。1951年,实行普通民兵制度,全县成立了51个乡武装委员会,68个民兵中队,普通民兵3514人,基干民兵4492人。
195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颁布,民兵工作有章可循。本年,全县90%以上适龄青年参加了民兵,人数发展到13247人。
1957年9月,全县民兵开展学习民兵三大任务八项守则活动,民兵组织从思想上得以整顿,并确立了正常的一年一次整组制度。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全县农村、工厂、机关和学校均按部队编制设立师团营连,适龄青年全部加入民兵组织。10月,滁县民兵水利师成立,下辖27个团、62个营、868个连、7291个排,有基干民兵23923人,普通民兵67165人。1962年6月,全县民兵进行整组,确定民兵组建范围:男性公民16至45岁,女性公民16至35岁,其中基干民兵男性青年16至30岁,女性青年16至25岁。编制调整为:公社建团,生产大队建营,生产队建排;县直企事业、机关单位的部、委、办建营,局建连,厂(公司)建排(或连)。整组后,全县共建立25个团、161个营、532个连、1530个排,民兵57414人。1966年11月根据总参《关于加强民兵武器仓库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县民兵武器装备全部上交,民兵工作停止。1970年1月,根据备战需要,组建滁县民兵独立团。1974年3月,组建滁东武装基干民兵通信连,配有电台、步话机等装备。1975年5月,组建琅琊乡民兵通信连,配有电台,电话机等装备。11月,民兵首次装备自动和半自动步枪。1976年,全县民兵95164人,其中基干民兵45373人,武装基干民兵6709人,建制民兵团31个,通信连2个,重、高机枪连各1个,八二炮连1个,六O炮排3个,反坦克火器排3个,打坦克爆破班24个。1981年3月,全县民兵进行全面调整,民兵组建范围缩小,改为18至35岁。其中男基干民兵18至28岁,女基干民兵18至23岁;普通民兵29至35岁,不编女性。取消县编民兵师、公社编民兵团,把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结合起来。全县民兵调整编为171个营,基干民兵29个连、215个排,民兵33378人,其中基干民兵7356人。
1983年8月,滁县组建“滁县预备役步兵师”机关司、政、后三大部,直属队有战士2139名。
二、战勤业绩
滁县民兵在抗日战争中,或配合正规部队,或单独作战,给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民国28年(1939年),章广自卫军宣传抗日,巡逻放哨,维护治安,侦察敌情,给新四军作向导,积极参加民族解放斗争。
民国29年12月,太平乡民兵160人随新四军奔袭定远老人仓。部队围点,民兵打援,炸毁敌炮楼2座,击毙伪军6人,俘虏15人,缴获步枪30多支。同月,常山岭、李集民兵配合新四军反击国民党政府军,追敌30公里,仅常山自卫队就俘敌10人,缴长短枪23支,轻机枪1挺,子弹3箱。是年,滁县民兵单独作战和配合部队作战126次,投入作战人员2340人次,毙敌25人,击伤敌16人,俘敌45人,缴获长短枪156支,机枪1挺,子弹900发。配合公安部门破案8起,捉获叛徒、汉奸9人。有600多名民兵补入正规部队。
民国30年3月,日伪军千余人偷袭皇甫山东王刘、后冒的新四军兵工厂。为保证兵工厂的安全转移,太平乡民兵分队长吴云才和民兵高利祥引开日伪军,在子弹打完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尽。
民国32年2月5日,花山抗日游击队民兵近50人,扮作新四军,只用3把大刀,2支猎枪,就迫使陈桌圩10名伪军缴械投降。
民国32年10月5至7日,常山乡民兵配合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十一团攻打周家岗国民党政府军据点,民兵送弹药、运伤员、参加战斗。民兵歼敌12人,俘敌3人,缴枪20支、手榴弹近100枚。22日,国民党政府军向孤山、何合岭进犯。常山自卫队迎击敌一个营,最后把顽军引进新四军伏击圈,计打死打伤敌人43名,缴获长短枪70多支,机枪1挺,子弹3000多发。
解放战争中,民兵积极参战杀敌,支前立功,剿匪反霸,多有建树。
民国34年10月,驻全椒国民党政府军柏承君部300多人进犯五尖山一带,23日,进犯小马厂工事。区模范队据守工事,击退敌人3次冲锋,后在四乡民兵自卫队的救援下,打退敌人。此战,毙敌数十人。
民国36年4月,滁县小马厂乡乡长袁良玉带领一帮人搜捕革命群众,被游击队长武道隆带领民兵抓获后处决。
民国37年3月,武道隆率四五十名民兵在滁县西乡围打区乡政府,处死顽区、乡、保长11人。10月,太平乡民兵配合部队打掉了大肖家乡公所,活捉乡长、乡丁13人。11月,在藕塘战斗中,章广、太平乡50多名民兵参战,500多名民兵抬担架,运弹药,配合部队击溃国民党政府军3个团。
民国38年3月,滁县民兵3400人,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支前,抬担架,运粮草,历时2个月,行程千余里。集体被华东野战军支前司令部授予“渡江支前模范”称号。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滁县民兵在保卫社会治安、生产建设中又发挥巨大作用。
解放初期,滁县民兵保卫重点目标15处,铁路74.1公里,铁路桥37座,京沪电缆62.5公里,线杆1250根。守护铁路沙河站北大桥的民兵,25年巡逻站岗,没有出现失职事故。
1949年秋至1950年春,滁县民兵400多人配合滁县总队,先后11次搜查牛头山、花山、皇甫山,击溃国民党残匪4股,小股土匪7股,打死打伤匪徒400多人,捕获213人。同年,民兵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反革命组织5个、反动教会组织9个。捕获反革命分子18人,其中有伪团长1人。
1951年春,黄泥乡民兵王春华只身抓获越狱犯1名。珠龙民兵分队长孙帮银外出途中抓获外逃反革命分子1人。
1953年,乌衣镇民兵队长邓清华挖出隐藏乌衣火车站的美蒋特务1人。沙河民兵分队在肃反斗争中抓获外地逃窜到沙河的反革命分子30多人,其中包括1名原国民党政府军团副,2名还乡团大队长。
1954年1月16日,有4名土匪冒充公安人员在施集抢劫。17日,4名土匪刚窜到滁城北关街头就被胜利街民兵查出并捉拿归案。
1958年,滁县农村民兵自发组成“代耕队”、“变工队”,帮助烈军工属和孤寡老人耕种收割。厂矿民兵大搞技术革新,创造和改革新工具(艺)17种,县农机厂民兵夏善金研制的砂轮车床,曾被推荐送北京献礼。
1958至1960年,在沙河、城西水库建设工地上的民工,以民兵为主体,按营连排实行军事化编制,开展评“五好”活动。民兵纪律性强,出勤率高,劳动干劲大,涌现出不少劳动模范。
1960年4月,陈家斌、杨如胜和李善贵代表滁县民兵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中央军委奖授“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各1支。
1964年,滁县民兵学雷锋,争做好人好事。城郊公社女民兵排长刘凤兰带领全排民兵为孤寡老人做好事,成绩突出,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南京部队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9至1971年,滁县民兵数万人在驷马山引江工程建设中,自发组织起“突击队”、“爆破队”,出现不少“铁肩膀”、“飞毛腿”和“夜老虎”,受到工程指挥部的嘉奖。
训练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和县总队经常帮助民兵学习训练,方式多样:(一)抽调民兵到部队学习军事。民国28年(1939年)6月,民兵干部武道隆、薛守志、刘如璋、梅圣如首批到部队接受训练。(二)委派部队军政干部到民兵组织担任领导,当教练员。(三)部队和民兵同守工事、配合作战,让民兵得到实践锻炼。(四)采取轮训的方法,对民兵进行战斗勤务、射击、投弹、伏击、偷袭等内容的训练。
解放战争中,民兵边训练边参战。新中国建立后,民兵训练日趋正规化。
1951年起,全县民兵每年都进行有组织的军政训练。基层民兵干部中的骨干由县人武部统一组织训练,或由滁县军分区教导队代训。1963年,在大比武热潮中,全县民兵有5424人(次)参加了时间较长、科学正规的训练,涌现出许多“神枪手”、“神炮手”。民兵余美玲步枪对空连射,12发击中10只气球。铜矿迫击炮组在省民兵比武大会上弹无虚发,受到嘉奖。
1970年1至2月间,滁县民兵独立团集中训练30天,训练民兵1.23万人(次)。1972年到1977年,滁县每年都选派一个民兵班由滁县军分区组织到三界靶场进行15天打坦克训练。1972年组建的腰铺公社尹庄女基干民兵班,坚持训练不懈,到1974年,3年参加15次实弹射击,平均成绩1次及格,7次良好,7次优秀。1974年1月28日,全县武装基干民兵冒着大风雪野营训练,拉练125公里。11月,3个民兵团和1个民兵通信排参加陆军一八零师组织的“加强步兵师反空降实兵演习”。1975年4至6月,滁东民兵通信连配合陆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零三团组织的“加强步兵团对立足未稳之敌坦克群进行研究性演习”,圆满完成演习中的通信任务。10月,滁县民兵连113人参加了第一七九师组织的“加强步兵团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实兵演习”,受到坦桑尼亚军官参观学习团的赞许。1976年6月,滁东民兵通讯连抽调民兵携2部报话机、配属参加步兵第五三七团为坦桑尼亚、赞比亚外宾组织的“对立足未稳之敌摩托化步兵进攻演习”。1978、1984年琅琊民兵通信连在滁县军分区组织的民兵通信专业技术比赛中,分别获得团体第三名和团体第一名。
1981年起,民兵训练改为2年一周期,训练时间不超过15天。第一周期,滁县训练基干民兵3795人。训练内容主要为射击、投弹、地雷埋设、防空袭、防化学、防原子和打飞机、空降、坦克等技、战术。
1983年,全县民兵开展创办“青年之家”活动,到1986年,全县建立青年之家152个,为民兵求知求乐提供了活动场所。
1985年,针对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特点,军事训练采取集中成建制进行,训练内容有新的扩展。
民国28年(1939年)2月,新四军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进驻章广竹杨家,在章广、常山岭一带组织武装自卫军(民兵性质)。后来,逐步发展到施家集、珠龙桥和花山等地。
民国29年3月,滁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区乡相继成立自卫队。全县建立15个乡民兵中队,有1985人,长短枪229支,大刀长矛660把(支)。民国34年8月,滁县民兵发展到19个乡队,3170人,拥有枪1179支,大刀长矛1913把(支)。
民国35年5月,津浦路西中共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北撤,民兵组织化整为零,转入地下坚持斗争。民国37年3月中共定滁县县委成立后,民兵重新公开活动。
民国38年1月,滁县解放,全县47个乡均组建了民兵中队,有民兵3506人。
1950年1月,民兵工作纳入人民武装部的管辖和领导。全县民兵发展到近5000人,并从中选拔出身清白、年轻力壮、稍有战斗经验的1694人作为基干民兵。1951年,实行普通民兵制度,全县成立了51个乡武装委员会,68个民兵中队,普通民兵3514人,基干民兵4492人。
195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颁布,民兵工作有章可循。本年,全县90%以上适龄青年参加了民兵,人数发展到13247人。
1957年9月,全县民兵开展学习民兵三大任务八项守则活动,民兵组织从思想上得以整顿,并确立了正常的一年一次整组制度。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全县农村、工厂、机关和学校均按部队编制设立师团营连,适龄青年全部加入民兵组织。10月,滁县民兵水利师成立,下辖27个团、62个营、868个连、7291个排,有基干民兵23923人,普通民兵67165人。1962年6月,全县民兵进行整组,确定民兵组建范围:男性公民16至45岁,女性公民16至35岁,其中基干民兵男性青年16至30岁,女性青年16至25岁。编制调整为:公社建团,生产大队建营,生产队建排;县直企事业、机关单位的部、委、办建营,局建连,厂(公司)建排(或连)。整组后,全县共建立25个团、161个营、532个连、1530个排,民兵57414人。1966年11月根据总参《关于加强民兵武器仓库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县民兵武器装备全部上交,民兵工作停止。1970年1月,根据备战需要,组建滁县民兵独立团。1974年3月,组建滁东武装基干民兵通信连,配有电台、步话机等装备。1975年5月,组建琅琊乡民兵通信连,配有电台,电话机等装备。11月,民兵首次装备自动和半自动步枪。1976年,全县民兵95164人,其中基干民兵45373人,武装基干民兵6709人,建制民兵团31个,通信连2个,重、高机枪连各1个,八二炮连1个,六O炮排3个,反坦克火器排3个,打坦克爆破班24个。1981年3月,全县民兵进行全面调整,民兵组建范围缩小,改为18至35岁。其中男基干民兵18至28岁,女基干民兵18至23岁;普通民兵29至35岁,不编女性。取消县编民兵师、公社编民兵团,把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结合起来。全县民兵调整编为171个营,基干民兵29个连、215个排,民兵33378人,其中基干民兵7356人。
1983年8月,滁县组建“滁县预备役步兵师”机关司、政、后三大部,直属队有战士2139名。
二、战勤业绩
滁县民兵在抗日战争中,或配合正规部队,或单独作战,给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民国28年(1939年),章广自卫军宣传抗日,巡逻放哨,维护治安,侦察敌情,给新四军作向导,积极参加民族解放斗争。
民国29年12月,太平乡民兵160人随新四军奔袭定远老人仓。部队围点,民兵打援,炸毁敌炮楼2座,击毙伪军6人,俘虏15人,缴获步枪30多支。同月,常山岭、李集民兵配合新四军反击国民党政府军,追敌30公里,仅常山自卫队就俘敌10人,缴长短枪23支,轻机枪1挺,子弹3箱。是年,滁县民兵单独作战和配合部队作战126次,投入作战人员2340人次,毙敌25人,击伤敌16人,俘敌45人,缴获长短枪156支,机枪1挺,子弹900发。配合公安部门破案8起,捉获叛徒、汉奸9人。有600多名民兵补入正规部队。
民国30年3月,日伪军千余人偷袭皇甫山东王刘、后冒的新四军兵工厂。为保证兵工厂的安全转移,太平乡民兵分队长吴云才和民兵高利祥引开日伪军,在子弹打完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尽。
民国32年2月5日,花山抗日游击队民兵近50人,扮作新四军,只用3把大刀,2支猎枪,就迫使陈桌圩10名伪军缴械投降。
民国32年10月5至7日,常山乡民兵配合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十一团攻打周家岗国民党政府军据点,民兵送弹药、运伤员、参加战斗。民兵歼敌12人,俘敌3人,缴枪20支、手榴弹近100枚。22日,国民党政府军向孤山、何合岭进犯。常山自卫队迎击敌一个营,最后把顽军引进新四军伏击圈,计打死打伤敌人43名,缴获长短枪70多支,机枪1挺,子弹3000多发。
解放战争中,民兵积极参战杀敌,支前立功,剿匪反霸,多有建树。
民国34年10月,驻全椒国民党政府军柏承君部300多人进犯五尖山一带,23日,进犯小马厂工事。区模范队据守工事,击退敌人3次冲锋,后在四乡民兵自卫队的救援下,打退敌人。此战,毙敌数十人。
民国36年4月,滁县小马厂乡乡长袁良玉带领一帮人搜捕革命群众,被游击队长武道隆带领民兵抓获后处决。
民国37年3月,武道隆率四五十名民兵在滁县西乡围打区乡政府,处死顽区、乡、保长11人。10月,太平乡民兵配合部队打掉了大肖家乡公所,活捉乡长、乡丁13人。11月,在藕塘战斗中,章广、太平乡50多名民兵参战,500多名民兵抬担架,运弹药,配合部队击溃国民党政府军3个团。
民国38年3月,滁县民兵3400人,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支前,抬担架,运粮草,历时2个月,行程千余里。集体被华东野战军支前司令部授予“渡江支前模范”称号。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滁县民兵在保卫社会治安、生产建设中又发挥巨大作用。
解放初期,滁县民兵保卫重点目标15处,铁路74.1公里,铁路桥37座,京沪电缆62.5公里,线杆1250根。守护铁路沙河站北大桥的民兵,25年巡逻站岗,没有出现失职事故。
1949年秋至1950年春,滁县民兵400多人配合滁县总队,先后11次搜查牛头山、花山、皇甫山,击溃国民党残匪4股,小股土匪7股,打死打伤匪徒400多人,捕获213人。同年,民兵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反革命组织5个、反动教会组织9个。捕获反革命分子18人,其中有伪团长1人。
1951年春,黄泥乡民兵王春华只身抓获越狱犯1名。珠龙民兵分队长孙帮银外出途中抓获外逃反革命分子1人。
1953年,乌衣镇民兵队长邓清华挖出隐藏乌衣火车站的美蒋特务1人。沙河民兵分队在肃反斗争中抓获外地逃窜到沙河的反革命分子30多人,其中包括1名原国民党政府军团副,2名还乡团大队长。
1954年1月16日,有4名土匪冒充公安人员在施集抢劫。17日,4名土匪刚窜到滁城北关街头就被胜利街民兵查出并捉拿归案。
1958年,滁县农村民兵自发组成“代耕队”、“变工队”,帮助烈军工属和孤寡老人耕种收割。厂矿民兵大搞技术革新,创造和改革新工具(艺)17种,县农机厂民兵夏善金研制的砂轮车床,曾被推荐送北京献礼。
1958至1960年,在沙河、城西水库建设工地上的民工,以民兵为主体,按营连排实行军事化编制,开展评“五好”活动。民兵纪律性强,出勤率高,劳动干劲大,涌现出不少劳动模范。
1960年4月,陈家斌、杨如胜和李善贵代表滁县民兵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中央军委奖授“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各1支。
1964年,滁县民兵学雷锋,争做好人好事。城郊公社女民兵排长刘凤兰带领全排民兵为孤寡老人做好事,成绩突出,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南京部队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9至1971年,滁县民兵数万人在驷马山引江工程建设中,自发组织起“突击队”、“爆破队”,出现不少“铁肩膀”、“飞毛腿”和“夜老虎”,受到工程指挥部的嘉奖。
训练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和县总队经常帮助民兵学习训练,方式多样:(一)抽调民兵到部队学习军事。民国28年(1939年)6月,民兵干部武道隆、薛守志、刘如璋、梅圣如首批到部队接受训练。(二)委派部队军政干部到民兵组织担任领导,当教练员。(三)部队和民兵同守工事、配合作战,让民兵得到实践锻炼。(四)采取轮训的方法,对民兵进行战斗勤务、射击、投弹、伏击、偷袭等内容的训练。
解放战争中,民兵边训练边参战。新中国建立后,民兵训练日趋正规化。
1951年起,全县民兵每年都进行有组织的军政训练。基层民兵干部中的骨干由县人武部统一组织训练,或由滁县军分区教导队代训。1963年,在大比武热潮中,全县民兵有5424人(次)参加了时间较长、科学正规的训练,涌现出许多“神枪手”、“神炮手”。民兵余美玲步枪对空连射,12发击中10只气球。铜矿迫击炮组在省民兵比武大会上弹无虚发,受到嘉奖。
1970年1至2月间,滁县民兵独立团集中训练30天,训练民兵1.23万人(次)。1972年到1977年,滁县每年都选派一个民兵班由滁县军分区组织到三界靶场进行15天打坦克训练。1972年组建的腰铺公社尹庄女基干民兵班,坚持训练不懈,到1974年,3年参加15次实弹射击,平均成绩1次及格,7次良好,7次优秀。1974年1月28日,全县武装基干民兵冒着大风雪野营训练,拉练125公里。11月,3个民兵团和1个民兵通信排参加陆军一八零师组织的“加强步兵师反空降实兵演习”。1975年4至6月,滁东民兵通信连配合陆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零三团组织的“加强步兵团对立足未稳之敌坦克群进行研究性演习”,圆满完成演习中的通信任务。10月,滁县民兵连113人参加了第一七九师组织的“加强步兵团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实兵演习”,受到坦桑尼亚军官参观学习团的赞许。1976年6月,滁东民兵通讯连抽调民兵携2部报话机、配属参加步兵第五三七团为坦桑尼亚、赞比亚外宾组织的“对立足未稳之敌摩托化步兵进攻演习”。1978、1984年琅琊民兵通信连在滁县军分区组织的民兵通信专业技术比赛中,分别获得团体第三名和团体第一名。
1981年起,民兵训练改为2年一周期,训练时间不超过15天。第一周期,滁县训练基干民兵3795人。训练内容主要为射击、投弹、地雷埋设、防空袭、防化学、防原子和打飞机、空降、坦克等技、战术。
1983年,全县民兵开展创办“青年之家”活动,到1986年,全县建立青年之家152个,为民兵求知求乐提供了活动场所。
1985年,针对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特点,军事训练采取集中成建制进行,训练内容有新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