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新中国建立之初,就有不少学校开始组织勤工俭学活动。当时多限于课外进行,重在劳动锻炼。50年代中期,随着劳动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办起小工厂、小农场。当时办得较好的有花山辅导区淀粉厂,制粉丝和饼干;胡集小学的篾器厂、木工厂,大柳小学的滚珠厂等。在大炼钢铁热潮中,滁城解放小学自建小高炉、炼焦炼铁;农村珠龙、李集、担子等校参加了当地的土炉炼钢。1959年7月统计,全县小学办工厂321个,小农场134个。部分学校的工厂、农场流于形式。1960年起多数停办。
1972年后,勤工俭学活动恢复,并由劳动教育转为企业化。滁城二中炼油厂(再生油)、四中塑料厂,农村施集中学砖瓦厂等校办企业相继开办。农村学校普遍附设小农场。1979年10月滁县教育局成立教育生产合作社,经营机械修配、木工制作、油漆等项。1982年合作社改为教育印刷厂。1983年全县校办企业共24个,利润达10万元。1984年校办企业增加到66个,年产值99.73万元,利润28.45万元。至1985年,全市比较稳定的校办企业发展到72个,其中有第二中学炼油涂料厂(黄油、柴油、涂料)、三中塑料厂(塑料袋)、四中塑料五金厂(塑料袋、酒瓶盖)、六中小食品厂(蛋糕、面包)、沙河中学彩印厂(各色彩塑袋)、常山中学磷肥厂(磷肥)、施集中学砖瓦厂(砖瓦)、乌衣中学木材加工厂(加工木材)、大王中学热工仪器厂(热电偶)、腰铺中学服装厂(服装)、实验小学线带厂(宝塔线、线球)、工子小学墨水厂(墨水)、沙河小学服装厂(各式提包、服装)、曲亭小学印刷厂、市教育局印刷厂等。全年校办企业产值达到240万元,利润超过30万元。同年共用校办企业收入建校舍30间,维修校舍71间,另有2万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为加强领导,市教委于1985年3月设校办企业办公室,扶持全市校办企业。1987年全市校办企业创产值323.5万元,完成计划任务300万元的107.8%,创利润84.3万元,完成任务40万元的210.8%。
第十一节驻滁学校
一、初等学校
幼儿园1949年春,滁县专员公署在关岳庙内设立托儿所,1952年迁址南桥仓巷(今育新路)金家大楼处,改名滁县专署机关幼儿园。1956年随专区合并迁往蚌埠。1961年蚌埠专区分开迁回滁城,当年设东大街,翌年迁至东后街军分区内。1964年迁回原址仓巷。1979年由仓巷迁至文德桥南育新北巷,建幼儿园大楼、活动场。
滁县师范附属小学附设幼儿园,1956年滁县师范附属小学在其前身关岳庙小学已停办的幼儿班基础上附设幼儿园。1959年停办,幼儿转入县直机关幼儿园。
滁州市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1987年在滁城琅琊东路设立,建现代设备的幼儿教学大楼。有教室、音乐娱乐室、活动室、卫生间、休息室(设有单人床位)。备有午餐供应。
铁路小学于1972年在老火车站对面小街设立,其前身为铁路民办小学,始设于1970年。在校学生多为铁路职工子女,也招收附近街道适龄儿童。招生与毕业受地方教育行政统一领导。
铜矿小学1974年设于琅琊山铜矿内。为一所职工子弟小学,也对外招收附近街道上适龄儿童。招生与毕业,由当地教育行政统一管理。
二、中等学校
县农林讲习班民国23年(1934年),安徽省第五区造林场创办。地址在琅琊山麓古道南沿(今滁州师专西院)。学制一年(实习6个月),开设农林学概论、林木栽培、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技术知识,为滁县最早的农林专业技术教育场所,日军侵滁前夕停办。
淮南公学解放后,民国38年(1949年)3月从江苏省六合县张王郢迁进滁城,属江淮第一专区(4月改为皖北区第一专区,6月改为皖北区滁县专区)。校址设文德街北孔庙(夫子庙)内,为一所培养基层干部的文化、政治学校。在滁扩大招生后,学员增至800多人。学习时间6个月,毕业后在本地区分配于土改工作队、政府机关、税务、银行、医务、工商等部门当干部。魏心一任校长,马守一、罗平两专员在校兼课。同年8月毕业后停办。
安徽省滁州师范学校1950年始名皖北滁州师范学校,设滁州中学内,办初师、中师两个班。1951年迁址定远县炉桥,更名皖北滁县师范,增设师资轮训班。1952年迁回滁县,在园艺场处开班,改名安徽省滁州师范学校。1954年在铜矿山东南建校(今师专处)。1956年滁县专区并归蚌埠专区,学校由滁县教育局管理。1961年滁县专区恢复,1962年底仍归属专署。1968年改名铜矿东方红师范,由铜矿工人阶级宣传队管理学校。1972年恢复原校名。1979年迁址至交通路中段,接收原第六中学停办后的全部校产,原址让给师专,六中另辟新址建校。1980年建起教学、宿舍、办公、图书、礼堂兼电影院等多幢大楼。滁县师范附属小学,由局管归属师范。1982年按上级规定师范学制由三年制改为四年,由全省统一中考招收新生。新开设幼师班,附设小学教师函授部、轮回辅导,集中面授、考核。1987年学生数发展到1026人。
专区工农速成中学1951年开设于现铜矿果树园处,后迁至孔庙内。翌年迁至鼓楼街新建校舍。招收在职的区乡领导干部速成培训,学习初中文化课程,学制两年。1956年随专区合并迁至宿县,后停办。
县初级药材学校1959年省药材公司在城北十二里头兴办。设初中两个班,学生120人,1960年停办。
地区业余体校1961年于滁城文德桥南老体育场西侧开办。招收男、女青少年进行体育训练,同时上小学语文、算术、科学常识等文化课,为上级输送体育人才。1978年增设技巧运动课。1984年与当年新成立的滁州体操技巧运动学校合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7年开设田径、射击、篮球、手球、摔跤、棋类等8个项目的课程。年底被评为全国业余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铁路中学1970年始设于老火车站对面小街上,为一所初级中学。翌年增设一个高中班,毕业后停办高中班。在新火车站对面站前路建新校舍,盖起教学楼。招生、毕业,教学业务,受当地教育行政统一管理。
地区卫生学校1972年在滁城琅琊西路建校。其前身为1958年设在淮南的淮南卫校。1969年11月迁滁,1972年在琅琊西路南侧扩建,翌年首次在滁招生。设医士、护士、助产士、妇幼、检验(化验)等专业。学制三年。中考统一招生,毕业由国家分配。
铜矿中学1974年在琅琊山铜矿内设立,为初级中学。主要招收铜矿职工子弟,也接受附近学生。
地区汽车运输公司高级职业中学1980年在滁城交通路设立。设汽车驾驶、汽车修理两专业,学制三年。
铜矿技工学校设于琅琊山铜矿厂内。设电机、采矿两专业。学制三年,招生对象主要为厂内职工子弟,毕业后按中专生安排当工人。
地区技工学校1981年,在滁城丰东路建校。设电工、钳工、车工3个专业,学制三年。
地区财税干校在滁城南谯路中段设立。 地区财经职业技术学校设于地区财税干校内,设财政、财会两专业,学制三年。
地区商业干校在滁城琅琊东路设立。
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滁县地区分校在滁城育新路。办学任务为辅导各县(市)分校工作。设农业(果树、蔬菜、花卉)、林业、淡水养鱼、畜牧兽医、农产品储藏加工、蚕桑、机电、农技推广、农经管理、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会计、统计、审计等课目。
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滁县分校在滁城清流路。按地区分校所设辅导学科进行广播电视教学,分单科选学,定期集中统一试卷考试,成绩合格发单科证书,学完全科发毕业证书,同等中专学历。
地区农业银行干校1982年设于滁城琅琊西路东设。短期培训(不定期),主要课业有农村金融、统计、信用会计、农业信贷等项。附设有函授部。
地区艺术学校1983年,在滁城三里亭处设立。设声乐、器乐、舞蹈、美术4个专业,学制三年。文化课按中考统一分数线,艺术成绩由学校自行考评,毕业后择优推荐录用,余自谋去向。其前身为1979年设立的滁县地区文训班,1981年改为实验戏剧学校。
地区供销干校在滁城城东五孔桥东。除设不定期干部轮训,附设学制三年的中专班,培养财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人员。按统一中考分数线招收本系统职工子弟,毕业后定向分配。也接受外部门毕业学生。1987年在清流路筹建新校舍(改址)。
地区农业机械技工学校1981年在滁城南谯路筹建,1986年招收中专技工班,设农技技工、农技管理两专业,学制三年。毕业后择优推荐,余自谋去向。
地区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1984年,在滁州路工人俱乐部内设立。文、理科分班,学制二年,用上海职工高中课本。毕业验收合格,发给毕业证书,同等于普通高中毕业学历。其前身为1962年滁县地区工会夜校。夜校设扫盲班、小学班、初中班,借用小学教室上课,“文化大革命”后停办。
地区交通学校在滁城三岔路设立。设汽车驾驶、汽车修理两专业。学制三年。
地区农业干校校址在滁城丰乐路。主要开办不定期的农业干部轮训。1985年设农业技术中专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毕业后择优推荐与自谋职业。
地区机械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在滁城南谯路,学制三年。设家电修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3个专业。毕业后安排在机械电子工业部门工作。
地区建筑工程学校1985年在滁城琅琊西路设立。设建材、民建两专业,中专统一招生,学制三年。毕业后分配于建筑部门当工人。
地区粮食干校在滁城南谯路。除设不定期干部轮训外,还开设学制三年的中专班,设粮食经营与管理、粮食加工与储藏、财务会计等专业课。文化课用职工高中课本。毕业后择优安排在本系统内工作。
三、高等院校
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简称“师专”,1977年在滁城琅琊大道西端1952年创设的原滁州师范学校校址上扩建(原滁州师范学校另迁新址)。初为安徽师范大学教学点,后更名为安徽省师范大学滁州分校。1981年师大分校撤销,成立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1977年初建校时,先设中文、数学两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78至1987年先后开设中文、数学、化生、物理、政史、英语、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企业管理11个专业。学制除化生、政史两专业为三年,余均为两年制。
学校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可建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至1987年,学校有教学大楼1幢、图书楼1幢、实验楼1幢、1448座位大礼堂1座、78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训练房1座、职工宿舍楼6幢、学生宿舍楼7幢。校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订阅中外文期刊700余种,中外文报纸70余种。有各类教学仪器近5000台。物理专业设有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电工学等10多个实验室;生化专业设有有机、无机、分析、工化、生物等6个实验室;数学专业有计算机室,英语专业有语音室;音乐专业有专用教室,内有琴房、排练房及钢琴20余架;体育专业有标准运动场1个、室内篮球场训练房1座。全校共有教职工387人,其中教学人员198人,评聘专业技术职称153人,其中副高职称54人,中级职称99人。
安徽省农学院滁县分院1972年在沙河集镇北东围村征地兴办,初即盖有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宿舍大楼及平房。设农业、林业、水产、蚕桑4个专业,学制三年。附近生产队的农田和沙河水库、沙河林场,为实验、实习场地。其前身为“文化大革命”中安徽省农学院下放的部分师生在琅琊山林场场所劳动,当时,这批师生临时借用林场房屋作教室,并建起简易的房舍办公、住宿,边劳动,边学习。1972年迁址沙河建校。1982年迁返合肥安徽省农学院。校舍交地方接收。
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滁县分校1979年秋,于滁城琅琊东路地区教育局内开办。后在路南侧征地建五层教学大楼。初设电子、英语、数学3个专业。学分制,分单科进行,也可同时选学几个单科。考试合格发单科毕业证,各单科均合格,发全科毕业证书。单科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也可以参加下一轮考试。教学形式有看电视、听广播、上辅导课等。实验、实习与有关厂、校联合进行。1982年增设中文、法律、经济、理工等专业。
安徽省财贸学院滁州函授站1982年在滁城琅琊东路设立。
1985年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内,设业余大学分部法律专业班,学制三年。
1979年地区教育局内,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函授部设的函授班。按期面授、考试。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