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滁州中医行医较早,明洪武元年(1368年)即有滁阳医学。清代,中药铺有几十家。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开始有西医,多集中在县城和集镇。广大农村缺医少药。民国29年(1940年),滁城开设一所公立医院,只有简易病床12张,医务人员中包括学徒共7人。
民国38年1月滁县解放后,县政府贯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同年2月建立机关卫生所。1950年1月卫生所改为卫生院,负责全县的卫生行政及业务指导工作。次年,着手筹建区、镇卫生所和乡镇联合诊所。1951年,县人民政府设卫生科,后改设县卫生局,负责全县的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全县医药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发展速度更快。到1987年,全市有77个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市直6个(市医院、市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食品监督检查所、卫生学校),中心医院4个,乡镇医院17个,厂(场)校、企业卫生室(所)52个,农村卫生室174个;还有部分私人诊所,已形成市乡村三级医院防保网。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75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12人;病床649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8人,病床1.7张。有脑电图机、超声波机、X光机、心电监护器等现代医疗设备90余台套。部分医院配备有救护车。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能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如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糖尿病昏迷、胃脾胆肾等手术、癌广泛切除及骨病等。1984年全市医疗卫生业务收入182.41万元,1987年收入465万元,增加2.54倍。防疫成绩显著,已消灭天花、鼠疫、头癣等病;脊灰、伤寒、白喉等病得到控制。城乡连续10年没有发生急性传染病和流行病。1982年起严格贯彻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合格率达到93.8%。对药品生产和销售设立质量监督员、检查员,同时对游医药贩加强管理。妇幼保健工作方面,不仅普及了新法接生,还广泛开展了妇女劳动保护、妇女病的查治及儿童保健工作。人民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