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旱与涝
安徽,由于既地处于东亚季风气候的中间地带,又处于夏秋台风途经之边缘,降水时有反常,故旱涝天气频度较大,是安徽灾害性天气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在夏秋时,当亚洲及西北太平洋上空天气形势比较稳定,安徽长期处于冷暖空气交锋区,台风的来到,尤其是不能顺利移出省境,便会多雨成涝。而当副高西伸或藏高东进控制安徽或藏高、副高合并,形成东西向带高压控制安徽时,便会造成长期少雨或无雨的干旱。其中旱年以雨量较少的淮北和沿淮、皖东定凤嘉地区为最多,平均2~3年即会出现一次,以降水量较多的皖西山区和皖南山区的一部分为最少,平均4~6年才出现一次。涝年以地势低洼和多洼地的淮北、沿淮和沿江的部分地区为最多,平均2~3年出现一次,以多丘岗的江淮地区为最少,平均4~6年才出现一次。
二、暴雨
暴雨,即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降水,在安徽,全省平均每年为2~7天,其地区分布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区。但一日最大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地方,除山区的黄山、吴店和略偏南的桐城、庐江等地外,还有北部平原地区的泗县——滁县以东地区和界首地区,尤其是安徽全省的两个最高值553.6毫米和539.2毫米,还都出现在泗县——滁县以东的地区。据安徽省气象局对“75·8”河南特大暴雨在安徽可能移置的研究,认为安徽24小时最大暴雨可能达到800~1300毫米。因此,暴雨也是安徽的一种天气灾害。
三、连阴雨
连阴雨也是安徽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全省均有,但南部多于北部。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但春季多于秋季。最长的连阴雨天气,曾持续达23天。
四、台风
在安徽主要出现于7~9月间,尤以8月为最多。平均每年约有3次,次数不多,但80%为强台风。强风、暴雨影响甚巨,尤其是对省境的南部和东部影响更大,如1956年的第12号台风和1975年的第4号台风风力在部分地方大至12级,随台风而至往往是暴雨,后者在来安杨郢72小时竟达808.5毫米。台风也成为安徽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五、寒潮
寒潮,安徽年平均出现3次,其中强寒潮占四分之一,但省内各地由于位置、地形及部位的不同,出现频率和强度也不一,基本上是北部出现频率大、强度大、南部出现频率较小,强度较弱。寒潮,尤其是强寒潮,是对生产和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如1955年1月的一次强寒潮,曾使宿县的气温降至-23.2℃,合肥的气温降至-20.6℃,并伴降大雪、大风,对当时的农业、交通运输、通讯和工业生产,都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损失。
六、冰雹
在安徽,冰雹在年中出现的次数各地不一,基本上为北多南少,尤其以宿县地区出现次数最多。如宿县和灵璧,平均每年超过2次。如1975年5月30日发生在桐城、怀宁等地的一场冰雹,最大冰雹直径达16.6厘米,最重雹块重3公斤,风力达12级,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房屋倒塌,作物被毁,电杆、树木折断,人畜伤亡。又如1981年5月1日发生在来安、嘉山等地的一场冰雹,最大冰雹直径达25厘米,已融化了一部分的最大雹块重达3.1公斤,发生地的各种损失也相当严重。
七、干热风
干热风,在安徽也有发生,尤其是北部,其出现频率较高,平均每年有3~5日,主要出现于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对小麦的灌浆成熟往往产生严重的影响。
八、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激烈旋转的空气旋涡。在安徽大致平均每年有1次,主要发生于6~8月,尤以7月为最多。每一龙卷风所影响的范围,一般不大,但每秒50~200米,甚至超过200米的旋转风速,对受影响地区造成极大灾害。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