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境内的7条河流,建国前因长期失修,河道狭窄,河床淤塞。1968年至1976年,县革命委员会动员群众先后对其中的皂河、来河、施河、滁河4条河流进行了治理,总计动员民工15万人,耗费工时1500万个,完成土石方1220多万立方米。四条河流治理情况分载如下:
皂河治理
皂河为本县与江苏六合县的界河,两县共用。1968年,两县会同治理磁山至皂河口8公里长的河道,共同参与程桥切湾工程。本县20个公社的3万余人投入这项工程,县水电局刘永立、许寅祥参与设计。次年3月工程结束,本县共完成土方150万立方米。
来河治理
1971年,全县24个公社5万余人用150余天时间治理了来河,整个工程完成土方650万立方米。工程由县水电局刘永立、桑元善设计。该工程将县城东门外对河桥上段至汊河公社陈沟清流河入口处的38.6公里长的河道取直、开宽、挖深。治理后河道河底高程为:一级3.5米,二级9.5米,三级17米,四级20米;河道底宽为13~15米;设计流量650秒立方米,成为本县最长最大的人工河道。
施河治理
1971年兴工,1972年竣工,治理杜集至广洋圩段,全长16公里,完成土方120万立方米,工程由桑元善设计。经过治理的河段,河底高程3米,底宽5~10米,堤顶高程12~14米,顶宽2~3米,安全流量300秒立方米。
滁河治理
1976年冬,汊河集至马汊河口退埂工程兴土动工,本县25个公社上工5万人,工期60天,1977年初竣工。工程由县水电局刘永立、陈金浩设计。该工程开宽河道13.5公里,完成土石方300万立方米。治理后河段,堤顶高12.5~13.2米,顶宽10米,可通过流量900秒立方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