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发电
来安电厂
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8月开始筹建来安电厂,厂址设在县城寺巷内,主要设备有5.5千瓦发电机1台和汽车头一部,当年9月正式送电,解决了县城90多户居民晚间6~12时的照明问题。几个月后,由于机器老化,常出故障,电厂停办。1955年9月,县政府投资3000元复办电厂,增置汽车头1部和16千瓦,12千瓦发电机各1台。1958年,因设备增加,原厂址无法容纳,电厂迁至县城东门外新厂房(今化肥厂厂址)。1959年,由于新购的250千瓦发电机组耗煤量大、发电量小,加之企业管理不善,亏损严重,全凭贷款维持生产。1961年春,电厂因无力偿还贷款被迫停办。此后,为了维持县城供电,用柴油机分点发电。1962年8月,电厂再次复办,厂址由东门外迁回寺巷内,除修复2台旧机器外,又于次年购置40千瓦发电机1台,与从来安县水电局调来的80匹马力柴油机配套发电。自此,供电趋于正常。1964年,电厂再次迁至东门外,同时投资5.8万元从上海和无为县分别购回250千瓦蒸气机1台、4吨锅炉2台和240千瓦发电机1台。1965年5月,新设备安装成功,正式投产。1970年10月,南京热电厂35千伏高压电引进县城,来安电厂关闭。
半塔水电站
半塔水电站为本县第一座水力发电站,1958年春兴建,站址在半塔集西的龙潭河西岸。该站主要为半塔镇机关和居民提供照明用电;由于水力不足,电压较低,不久停办。1970年春,在水电局的帮助下,半塔大队在龙潭河东岸又建水电站1座,用铁制水轮机带动13千瓦发电机,以供离街较远的粮站、米厂照明。1971年秋,因天旱无水和机器破损而停办。1972年,半塔引进高压电以后,半塔水电站正式撤除。
屯仓水库水电站
屯仓水库水电站于1965年6月兴建,其时设备为1台经过修理改制的13千瓦旧水轮发电机,可发电7~8千瓦,主要供屯仓水库及其附近的一个村庄照明之用。1967年夏,为更新机器,从滁县地区水电局购回1台水轮发电机,可发电10千瓦。1983年,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到屯仓水库后,该电站作为屯仓地区用电的必要补充。
柴油机发电
1961年,因来安电厂停办,县政府购置数台柴油机,分别置于东大街党训班(现政府招待所处)、中心街(现教育局处)、北门口和南门口,以供县城机关、商店、医院、工厂、居民照明,总计动力近200匹马力,发电量96千瓦。电厂恢复生产以后,柴油机发电便成为对电厂供电不足的必要补充。1970年,高压电引进县城以后,由于缺乏资金,未能在全县普及,一些边远公社依然用柴油机发电。直至1980年,全县27个公社(镇)全部架通高压电以后,本县柴油机发电历史方告结束。
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8月开始筹建来安电厂,厂址设在县城寺巷内,主要设备有5.5千瓦发电机1台和汽车头一部,当年9月正式送电,解决了县城90多户居民晚间6~12时的照明问题。几个月后,由于机器老化,常出故障,电厂停办。1955年9月,县政府投资3000元复办电厂,增置汽车头1部和16千瓦,12千瓦发电机各1台。1958年,因设备增加,原厂址无法容纳,电厂迁至县城东门外新厂房(今化肥厂厂址)。1959年,由于新购的250千瓦发电机组耗煤量大、发电量小,加之企业管理不善,亏损严重,全凭贷款维持生产。1961年春,电厂因无力偿还贷款被迫停办。此后,为了维持县城供电,用柴油机分点发电。1962年8月,电厂再次复办,厂址由东门外迁回寺巷内,除修复2台旧机器外,又于次年购置40千瓦发电机1台,与从来安县水电局调来的80匹马力柴油机配套发电。自此,供电趋于正常。1964年,电厂再次迁至东门外,同时投资5.8万元从上海和无为县分别购回250千瓦蒸气机1台、4吨锅炉2台和240千瓦发电机1台。1965年5月,新设备安装成功,正式投产。1970年10月,南京热电厂35千伏高压电引进县城,来安电厂关闭。
半塔水电站
半塔水电站为本县第一座水力发电站,1958年春兴建,站址在半塔集西的龙潭河西岸。该站主要为半塔镇机关和居民提供照明用电;由于水力不足,电压较低,不久停办。1970年春,在水电局的帮助下,半塔大队在龙潭河东岸又建水电站1座,用铁制水轮机带动13千瓦发电机,以供离街较远的粮站、米厂照明。1971年秋,因天旱无水和机器破损而停办。1972年,半塔引进高压电以后,半塔水电站正式撤除。
屯仓水库水电站
屯仓水库水电站于1965年6月兴建,其时设备为1台经过修理改制的13千瓦旧水轮发电机,可发电7~8千瓦,主要供屯仓水库及其附近的一个村庄照明之用。1967年夏,为更新机器,从滁县地区水电局购回1台水轮发电机,可发电10千瓦。1983年,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到屯仓水库后,该电站作为屯仓地区用电的必要补充。
柴油机发电
1961年,因来安电厂停办,县政府购置数台柴油机,分别置于东大街党训班(现政府招待所处)、中心街(现教育局处)、北门口和南门口,以供县城机关、商店、医院、工厂、居民照明,总计动力近200匹马力,发电量96千瓦。电厂恢复生产以后,柴油机发电便成为对电厂供电不足的必要补充。1970年,高压电引进县城以后,由于缺乏资金,未能在全县普及,一些边远公社依然用柴油机发电。直至1980年,全县27个公社(镇)全部架通高压电以后,本县柴油机发电历史方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