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安县筹备委员会于1980年10月18日成立。1981年4月,经过民主协商,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安县委员会。
政协来安县委员会历次会议如下
政协来安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4月22日至28日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共110名。其中中国共产党代表16名、民主党派2名、爱国人士5名、教育界17名、卫生界8名、文艺体育界9名、少数民族5名、侨眷3名、特邀人士10名、列席代表50名、特邀代表13名。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协筹备工作和议案审查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21人组成的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选出主席1人、副主席7人。会议决定政协委员会内设学习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和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秘书科和文体、科技、文史、工商、宗教民族、医药卫生、教育。三胞、法治、群工等10个工作组。
一届二次会议于1982年4月6日至10日举行,全体委员出席了会议,听取了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增选1名副主席,通过了有关决议和决定。
一届三次会议于1983年3月28日举行,会议1天。会议听取了政协主席王德颂的卸任讲话和副主席陶诚作的关于首届政协一次会议以来委员变动情况以及补选主席、常委情况的说明,会议选举了政协主席,并增选常委2名,协商增补委员2名。
一届政协四次会议于1983年3月29日至4月2日举行。会议听取了县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审查报告,通过各项决议和决定。并决定增设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撤销办公室原内设的文体、文艺、宗教民族、工商、教育、三胞、群工7个工作组,改设三胞宗教民族、经济建设、文教3个工作组。
二届政协一次会议于1984年4月23日至28日举行。110名委员出席会议,其中中共代表9名、民主党派2名、爱国人士6名、台属侨胞6名、少数民族5名、宗教界2名、工商界8名、教育界15名、卫生界8名、科技界20名、文体界6名、农民6名、群众团体4名、特邀人土13名。县党政机关负责人应邀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工作报告及提案审查办理情况的报告。全体委员列席了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6人组成的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选出主席1人,副主席6人。并决定增设联络科;撤销三胞宗教民族组,改设三胞工作组和宗教民族工作组;撤销文教组,改设文体工作组和教育工作组。政协来安县委员会的主要活动如下:
1981年6月,县政协与县人大共同组织部分委员视察了县司法机关,并就有关法律、法令的实施情况。1981年9月,组织政协委员学习座谈了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对台问题的9条建议;邀请30多位本县在台人员亲属进行座谈,并组织10余篇对台宣传稿件,其中5篇分别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前线广播电台采用。1981年,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通知》,印发了学习《决议》的参考资料。1982年5月,组织政协委员学习讨论了新宪法(修改草案)和政协章程(修改草案),并提出了修改意见。1982年8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爱国人士学习《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并就祖国统一问题进行了座谈。1982年12月,组织22名政协委员视察了部分工厂和农村的生产情况、文艺团体的改革情况,城乡市场管理和物价管理情况。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落实统战政策的文件精神,县政协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按有关规定解决了他们的户口、工作和私房房产等问题。1984年,组织县政协委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部分民主人士政协委员参加了中共来安县委召开的“意见听取会”,帮助县委整风。1984年11月,组织20余名县政协委员视察了工厂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学校教育情况、市场管理和物价管理情况,并就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984年底,《来安文史资料》第一辑编印成书。
此外,1981年至1984年,县政协共举行22次常委会,就本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宜以及重要人事安排等问题,与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对话协商。
政协来安县委员会历任领导人如下表:
附:
日伪政府
民国29年(1940年)5月,日军第二次侵占来安县城后,日伪安徽省政府委任候堂生(滁县人)为伪县府代理县长。其时,伪县府内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等科,另有司法承审机构。民国33年(1944年)8月,戴志强被任命为来安县伪县长,伪县府内设民政、财政、建设、司法、教育等科。民国34年(1945年)4月,由倪惇换任伪县长。同年8月日军投降后,日伪来安县政府解体。
政协来安县委员会历次会议如下
政协来安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4月22日至28日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共110名。其中中国共产党代表16名、民主党派2名、爱国人士5名、教育界17名、卫生界8名、文艺体育界9名、少数民族5名、侨眷3名、特邀人士10名、列席代表50名、特邀代表13名。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协筹备工作和议案审查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21人组成的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选出主席1人、副主席7人。会议决定政协委员会内设学习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和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秘书科和文体、科技、文史、工商、宗教民族、医药卫生、教育。三胞、法治、群工等10个工作组。
一届二次会议于1982年4月6日至10日举行,全体委员出席了会议,听取了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增选1名副主席,通过了有关决议和决定。
一届三次会议于1983年3月28日举行,会议1天。会议听取了政协主席王德颂的卸任讲话和副主席陶诚作的关于首届政协一次会议以来委员变动情况以及补选主席、常委情况的说明,会议选举了政协主席,并增选常委2名,协商增补委员2名。
一届政协四次会议于1983年3月29日至4月2日举行。会议听取了县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审查报告,通过各项决议和决定。并决定增设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撤销办公室原内设的文体、文艺、宗教民族、工商、教育、三胞、群工7个工作组,改设三胞宗教民族、经济建设、文教3个工作组。
二届政协一次会议于1984年4月23日至28日举行。110名委员出席会议,其中中共代表9名、民主党派2名、爱国人士6名、台属侨胞6名、少数民族5名、宗教界2名、工商界8名、教育界15名、卫生界8名、科技界20名、文体界6名、农民6名、群众团体4名、特邀人土13名。县党政机关负责人应邀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工作报告及提案审查办理情况的报告。全体委员列席了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6人组成的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选出主席1人,副主席6人。并决定增设联络科;撤销三胞宗教民族组,改设三胞工作组和宗教民族工作组;撤销文教组,改设文体工作组和教育工作组。政协来安县委员会的主要活动如下:
1981年6月,县政协与县人大共同组织部分委员视察了县司法机关,并就有关法律、法令的实施情况。1981年9月,组织政协委员学习座谈了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对台问题的9条建议;邀请30多位本县在台人员亲属进行座谈,并组织10余篇对台宣传稿件,其中5篇分别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前线广播电台采用。1981年,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通知》,印发了学习《决议》的参考资料。1982年5月,组织政协委员学习讨论了新宪法(修改草案)和政协章程(修改草案),并提出了修改意见。1982年8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爱国人士学习《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并就祖国统一问题进行了座谈。1982年12月,组织22名政协委员视察了部分工厂和农村的生产情况、文艺团体的改革情况,城乡市场管理和物价管理情况。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落实统战政策的文件精神,县政协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按有关规定解决了他们的户口、工作和私房房产等问题。1984年,组织县政协委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部分民主人士政协委员参加了中共来安县委召开的“意见听取会”,帮助县委整风。1984年11月,组织20余名县政协委员视察了工厂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学校教育情况、市场管理和物价管理情况,并就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984年底,《来安文史资料》第一辑编印成书。
此外,1981年至1984年,县政协共举行22次常委会,就本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宜以及重要人事安排等问题,与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对话协商。
政协来安县委员会历任领导人如下表:
附:
日伪政府
民国29年(1940年)5月,日军第二次侵占来安县城后,日伪安徽省政府委任候堂生(滁县人)为伪县府代理县长。其时,伪县府内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等科,另有司法承审机构。民国33年(1944年)8月,戴志强被任命为来安县伪县长,伪县府内设民政、财政、建设、司法、教育等科。民国34年(1945年)4月,由倪惇换任伪县长。同年8月日军投降后,日伪来安县政府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