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6年5月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有会员211人,会员工作组12个。1957年又发展会员59人,新建工作组3个。当时科学普及的任务主要是科学知识启蒙,宣传文化、技术改革知识和卫生知识。当年协会编印科普宣讲资料2种,开展宣讲活动184次,采用有线广播、幻灯、黑板报等形式作了60多次科学知识的宣传,还建立一个科普展览室。
1958年,科普工作受“大跃进”的影响,提出“赶英超美”、“猛干奋战,向尖端科学奋进”的口号,全县各公社、工矿企业、机关、学校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和基层科研组织327个,全县科学技术协会会员猛增到3.86万人。同时,层层建立研究组织,县科协建立所谓“四室”、“五所”、“十三组”。“四室”是物理化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工业交通实验室;“五所”是农业、农具、矿业、医学及现代科学研究分所;“十三组”是土壤改良、冶炼、开采、水利、畜牧、中西医、防治病虫害、电学、矿藏勘察、物理、化学、机械等专业研究组。基层建立各类研究组织多达619个,兼职研究员2168人,还有所谓展览馆57个,大多名不副实。
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科普活动中的一些狂热做法趋于冷落。1962年以后,县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工农业生产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在农村、工矿、学校、医院开展群众性的实践活动,举办各种专题短训班、讲座和科普展览,编印农业技术、医药卫生知识等科技普及资料,为工农业生产培养技术骨干。县农业部门和县科协农学会组织业余农业技术文娱宣传队,用通俗易懂的文娱形式宣传农业新技术。医药卫生部门以医学会为主体,除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研究外,对群众卫生防疫亦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工业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新产品试制,取得了一定成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科普活动处于瘫痪状态,1972年县科技办公室成立以后,与县农业局等单位着手抓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和四级农科网建设。1975年建立县农科所,至1980年全县建农科站30个,农科队88个,农科组1500个,形成四级农科网。农科网积级推广运用先进技术,在温室育秧、化肥深施和引进推广水浮莲、水葫芦、红萍等方面甚有成效。
1978年县科协恢复后,先后组织建立了医学、中医中药、护理、工业、烹调、畜牧兽医、建筑、水产、摄影、花卉等15个学会、协会、学组,各类会员740名。农村各区、乡均建立了科普协会,发展农村基层科普会员5000多人。县科协及所属各学会采用科普广播讲座、放映科教影片、编排科普文艺节目、举办科普训练班等形式宣传推广应用新技术,加深干部群众对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认识。1978—1981年,县科协和各学会先后组织学术报告会51次,参加人数7000多人次;编印各种科普资料96篇1970份;组织青少年和少先大队辅导员去上海、南京参观学习170多人次;组织青少年趣味学习小组23个,参加活动的师生376人。县农学会每年还组织科技巡回报告团到区乡作学术报告。县科协还与全国10多个省市,180多个地(市)、县科技单位建立了科技情报交流关系。
1981年,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出现前所未有的科学热。当年县、乡科协及各学会举办技术讲座123场,还利用广播讲座、街头讲座、田头现场会和科技小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建立科技示范户610户。
1981年5月,郑集公社成立农民科学种田协会,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主动参加协会并担任名誉会长。协会通过广播讲座、墙报、科普赶集、现场会、放映科教片、编印科技资料等形式向农民群众传授科学种田的新技术、新知识。1981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刊登了关于郑集公社成立农民科学种田协会的长篇调查,并加短评:《推广农业科学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1982年6月和1983年3月该协会分别受到安徽省科普表彰大会和安徽省农业科普表彰大会的表彰和奖励。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该协会“农村科普红旗单位”称号。1984年秋,为了使科学技术普及深入到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各行各业中去,该协会改名为“郑集乡科学技术协会”,有会员424人,配6名专职干部。1985年1月出席了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的农村科普表彰大会,被授予“农村科普红旗单位”称号。
为了普及农业科学技术,1981年新华公社、界牌公社先后创办了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1983年铜城乡科协广泛深入开展科普红旗竞赛活动,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农村科普红旗单位”称号。

1985年,全县有各类科技学会12个,会员740人,专业技术研究会3个,各区、乡、镇共建科协41个,有专职干部12人,兼职干部42人。县科协举办各类科普短训班8期,各区、乡、镇举办一年制以上科技学校21所,有学员7200人,举办各类科普短训班14期,同时,广泛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活动。全县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对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县科协多次受到上级嘉奖。1982年6月受到安徽省首届科普表彰大会的表彰和奖励,1983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农村科普红旗单位”称号,1984年3月出席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的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1985年1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农村科普红旗县”称号。1981年至1985年,全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88个地(市)、700多个县派人来天长参观指导科普工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