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凤阳府志》记载:“凤阳自古号称蚕富丝枲、利冠诸郡,凤绢寿绸,致泽可喜。”到了民国初年,只有府城尚有织者,但所出无几。清朝末年,出现玉雕业,民国25年(1936年)从业人员有30余人,手工操作琢磨玩具,日军侵占凤阳后,玉雕业逐渐衰退。
民国3年,凤阳出现了民族工业。资本家安少成、党国庆、陈子衡等在临淮关创办了淮上火柴公司,雇佣500余名工人。生产的火柴除供应安徽省一些县外,还远销江苏、河南等省。民国6年,英美资本家在门台子开办烤烟厂,民国8年建成投产。民国27年,日军侵占凤阳后,淮上火柴公司倒闭,烤烟厂被日本人占领控制生产。
建国前,全县手工业仅有酱园、豆制品作坊、砻(lóng)坊、油坊、槽坊、铁木坊、窑坊、棕草编织、手工卷烟、鞭炮、制香、制烛等。1949年,全县工业产值375万元。
建国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重建烤烟厂,次年12月烤烟厂恢复生产。1951年12月24日,中共凤阳县委决定对全县手工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据调查统计,府城、临淮关两地私人手工业主要有铁业23户,从业人员92人;篾业37户,从业人员108人;木业35户,从业人员121人;织布业25户,从业人员100人。全县工业总产值489万元,其中个体手工业产值46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95.8%。为发展地方工业,县政府于1951年兴建全县第一家全民所有制的临淮关浚淮米厂,当年实现产值11.3万元。
1952年开始,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历时5年。据1956年统计,全县已组织起来的手工业生产社、组达27个,社组人员567人;新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和公私合营工业企业11个,职工698人。工业总产值859.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327.8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8.15%。食品工业和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是全县工业中的主导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7.64%。
1958年,大部分集体所有制手工业合作组转为地方国营工厂,部分手工业合作组下放给人民公社领导,个体手工业基本消失。全县办起县属工厂(场)210个,职工7500人。冶金、机械、建材是主要行业。
1962年,国家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县仅有工业企业20家,职工888人,产值415万元。1965年全县工业企业31家,其中全民所有制9家,职工1339人,工业总产值457万元。机械、建材工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8%;食品工业占工业总产值43%。
“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业生产停滞不前。到1968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457万元下降到352万元,为1949年以来最低水平。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由盈利变成亏损,1967年亏损11万元,1968年亏损11.6万元,工业产值只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0.6%。1970年起塑料、橡胶、冶金、化工、建材、制药等工业渐次兴起。1970年至1975年县属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732万元,相当于建国后2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2倍。1975年全县工业企业49家(其中全民26家),职工514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564万元,1975年末,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1111万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9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机械、食品、建材、化工等行业为县内工业的主导行业。全县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0%。1976年,县玻璃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密切合作,试制成功光致变色玻璃镜片,并通过了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为迅速发展凤阳县的轻工业创造了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生产稳步增长。1980年全县工业产值4406万元,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30.4%。1981年以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落实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于此同时,公社、大队办工业也迅速兴起。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210万元,首次突破一亿元大关。1985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20家,职工18056人,完成工业产值13000万元(其中乡、镇、村办工业产值503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7%),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1.8%。全县工业企业中,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92家,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836万元,完成工业产值12418万元,实现利润1181万元,税金8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016元。1985年全县已有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玻璃、橡胶、塑料、服装、中成药等25个行业,并初步形成以建材、食品、化工、机械等4个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结构。县光色玻璃厂生产的光致变色玻璃镜片为国内首创,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轻工优秀新产品奖,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县光色玻璃厂一跃成为县属骨干工业企业,1985年完成工业产值734万元,实现利税387万元,占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80万元的32.8%。县属铁合金厂生产的结晶硅,县砂轮厂生产的碳化硅是出口创汇产品,县酒厂生产的龙兴御液酒不仅在省内享有较高声誉,而且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县橡胶厂生产的乙炔胶管、喷雾胶管及水箱厂生产的NT130型汽车散热器,注射器厂生产的人用玻璃注射器等均获省优质产品称号,畅销全国各地。
1949—1985年历年工业总产值及构成情况表
表9—1

续表9—1—1

续表9—1—2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