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业科技成果
试制光色玻璃镜片凤阳县玻璃厂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土法上马,经过数次试验,于1976年6月用容积为3立升白泡石坩埚,成功地进行了光色玻璃片小试。1977年10月,采用30立升至50立升白泡石坩埚熔制光色玻璃片获得成功,可用率大于25%。1982年底,年产镜片12万副,产值60万元。同年3月,又开发FG系列快退色光色玻璃,并取得中试成功。1983年11月由省科委主持召开FG系列光色玻璃工艺技术鉴定会,通过专家鉴定,产品达到80年代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同时改造老工艺,引进新技术,采用铂金坩埚,产品可用率上升到95%。单埚产量由原来350副增加到1320副。1984年3月又上两条铂金坩埚生产线,使一、二等产品达80%以上,实现产量92.11万副。同年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省优质产品称号。
试制自动滚片机自1969年开始,县水箱厂试生产汽车、拖拉机用水箱。1974年组织专项攻关小组进行滚片机的试制工作。经过两年的研制,于1976年制成我国第一台散热滚片机。该机具有自动送料、滚压冲孔、切断和接料全过程自动化功能,比冲制工艺节约人力三分之一,效率提高40%,该厂生产的水箱连续三年被全国行业检查评为优等品;CA10B型NJ130型产品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又组织科技人员对平片百叶窗自动滚片机进行研制,1984年6月试制成功,1985年元月25日正式通过省级鉴定,认为该机结构合理,属国内首创,处于领先地位。用该机生产的百叶窗散热片应用到水箱上,可节约大量铜和锡,以HF150型水箱为例,每只水箱节约铜材3.5Kg。已被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定为全国推广的新产品之一。
试制GZB型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1983年,中都自动化设备厂承担省科委新产品试制项目—GZB型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当年完成试制任务,通过技术鉴定。该装置吸收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优点,采用全集成电路,功能齐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方便,1984年4月至12月,共生产85台,创产值58万元,纯利润15万元。
研制绿碳化硅县砂轮厂从1977年开始,利用本地资源,研制“绿碳化硅”。经过一年努力终获成功。该产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硬度高等优点。主要用于机械、冶金、电子、建筑等行业,研磨硬质合金、面材、光学玻璃等硬质材料,制造各种磨具。经过几年的革新和完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同年创产值153万元,利润11.5万元。1985年获省科技进步奖。
二、农业科研成果
中稻抗白叶枯病品种的鉴定和选育县内原种植高产中籼稻,以珍珠矮为代表,易感白叶枯病。1977年开始,县植保站、门台农技站、县科委等组成协作组,对水稻白叶枯病作抗性鉴定和抗病品种选育。对300多个水稻品种、品系杂交组合进行抗性鉴定,初步鉴定出国际系统(IR26、IR36、740099等)水稻高抗白叶枯病,选育98—2、大粒99、9926—1、101—6等高抗白叶枯病品种、品系。1981年选育出大粒99稻8个株系,推广25万亩左右。1982年将新品系进行多点示范,面积达492亩,亩产900斤至1100斤,生产原种10万斤以上,并加以积极推广。该项成果1983年获省农业厅三等奖,选育出的9926—1在1984年参加滁县地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
稻纵卷叶螟迁飞规律研究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全国协作项目)南京农学院、凤阳植保站等单位协作完成,1982年10月农业部授予技术改进二等奖。县植保站除完成协作规定任务外,基本摸清当地稻纵卷叶螟各代虫源性质、发生、消长规律,研究出二代迁入主峰的中长期预报技术,能准确、及时预报,指导防治。
褐稻虱迁飞规律的阐明及其在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此研究课题由江苏省农科院、凤阳县植保站等100多个单位协作完成,1981年9月农业部授予技术进步一等奖。通过研究确认褐稻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的害虫,明确了褐稻虱在我国稻区的越冬状态(冬季落谷、苗不死亡为越冬界限)。并推断我国每年初发虫源来自中南半岛。基本摸清褐稻虱迁飞的生理生态因素,远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及其在我国的发生区域和迁飞路径。
凤阳县1977年科技先进代表大会授奖科技项目表
表31—1

续表31—1

1979年凤阳县出席滁县地区科技大会授奖科技项目表
表31—2

1980年凤阳县科技工作大会授奖科技项目表
表31—3

续表31—3

1981年凤阳县先进科技代表大会授奖项目表
表31—4

续表31—4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