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长江鱼苗埠头分布
长江两岸,上自望江,下至当涂,均产鱼苗,以大通为界,上行以张捕业为盛,下行以蓄养业为盛。每年春夏之交,沿江两岸鱼棚处处,木林立,绠网如龙。所产鱼苗品质好,成长快,死亡率小,闻名全国。
张捕业分布,以怀宁的山口,桐城的杨桥,枞阳的长河,破罡、老洲头及铜陵、大通等地为重点。1952年统计,以上数地张捕户共计有311户,绠网2107条,无为至和县之间的张捕户,以无为的跳沟、三官殿、刘家渡及和县的姆桥、戚桥等地为重点,以上数地张捕户共有307户,绠网5464条。总计沿江共有张捕户618户,绠网7571条。蓄养业分布,以安庆至枞阳老洲头之间为多。共有663户,以枞阳的长河、陈洲、破罡等区为重点,计有鱼塘673口,面积约189亩,无为至和县之间,共有蓄养户1280户,以三官殿、刘家渡、泥汊、姚港、汤沟及和县的白渡、姆桥为重点,计有鱼塘2068口,面积约830亩。全省沿江地区共有鱼种蓄养户1913户,鱼苗塘3187口,面积1317亩。
1959年长江鱼苗埠头分布图及绠网数量表如图3—1—1,表3—1—1。

〔1〕见1959年水产部:《水产工概况》




二、淮河鱼苗埠头分布〔 1〕
1952年发现淮河有鲢、鳙、草、青等家鱼苗,并曾设绠网试张,产量可观。但渔汛期短、迟。凤台县密河等处的农民用抄网捞苗,就地挖池蓄养,集中挑运出售。1958年怀远、五河、凤阳等县,都曾设掠张捕。据《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载:淮河四大家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清河口、三河尖、正阳关的沫河口,鲁子口、峡山口、石头埠、黑龙潭、蚌埠淮河铁桥附近等处。据《安徽省淮河水系重点水域鱼业资源调查报告汇编》(1985年安徽省水产局水产区划办公室编印)载:家鱼产卵场有5处,鳊鱼产卵场所有9处。另有怀洪新河(淮河一支流)渔民在汛期曾捕获到性成熟的鲢、鳙鱼,可能有家鱼产卵的场所的存在。
60年代以来,淮河鱼类生态环境年渐恶化、现在除产一定数量的鲤、鲫、鳊、鱼苗外,青、草、鲢、鳙鱼苗已基本绝迹,不成汛期。

备注:产卵量由断面采集的卵推算的理论数
淮河鱼苗的张捕埠头,主要分布在怀远、五河、嘉山、凤阳县的25处河段处。兹将1959
〔 1〕见1952年《淮河鱼苗调查报告》,1985年《安徽省淮河水系重点水域鱼业资源调查报告。淮河四大家鱼和鳊鱼产卵场所调查报告》年淮河鱼苗张捕埠头及张网数列表如下:表3—1—3


三、鱼苗张捕方法
鱼苗出现,每年自农历“谷雨”至“夏至”,约由4月下旬至6月底的两个多月时间。枞阳渔民中有“冬雪一百二十天,春雪九十天”、“春暖发江早,春寒发江迟”、“蒙子带头,虾行路,鳜断江”等谚语。根据渔户经验,在谷雨前见西南方有雷雨,气候温和,则15天至18天有鱼苗到达枞阳江边;若天冷则20天至30天方可到达。在立夏后有雷雨,气候温暖,鱼苗15天后可过境;气候冷,则20天到达。在小满后见雷雨,气候暖,12~13天鱼苗过境;天气冷则16~17天过境。在芒种后见雷雨,天暖8~9天可过境,天冷则11~12天到达。每批每苗汛流下,产量最好最多的汛期,多则不过4天,少则2天。
依张捕季节早迟,鱼苗期有“早水”、“中水”、“迟水”之分。在小满以前称“早水”,成色〔 1〕较好,毛籽中家鱼苗(指鲢、鳙、青、草)约占50%;小满后称“中水”,象鱼苗约占30%;芒种后称“迟水”,成色较差,家鱼仅占20%。一般小满前后张捕最盛,品质较好。至于各期鱼苗汛,家鱼苗中的白鲢、黄鲢及草鱼分类比例是:早水~白鲢占50%,黄鲢占30%,草鱼占20%;中水~白鲢占30%,黄鲢占45%,草鱼占25%;迟水~白鲢占25%,黄鲢占35%,草鱼占40%。
依地区来说,大通以上鱼苗成色较好。早、中、迟水,家鱼苗中白雄分别占45%、25%、10%。大通以下成色稍差,早、中、迟水,白鲢分别占30%、20%、50%。
张捕鱼苗要先设置“”,作挂网之用。即在靠边江面,横着水流插上5至20根并列木椿,叫做“”或“绠”,由1根横木连系,其后一排同样结构,横木较前排低30至60厘米,但在以下的后一排,只由两根直立“”架,一根横木或竹竿,以做挂各网末端之用。张捕鱼苗的网叫“绠网”,是一种漏斗形的囊网,麻布做。大小因地区而异。老洲头以上绠网较大,长4米,宽1.8米,一条网用3根“”支持。芜湖以上的网长2.4米,宽1.5米,每条网用两根“”支持。各条绠网的未端,连通一个小网箱,是用木柱的架子,上张夏布而成。大的深50厘米,小的30厘米。绠网在使用前,需用猪血斛,使其更耐用。渔户们在每年渔汛前常以合伙经营方式组织起来,在江边搭棚,寝食其间,一般约集合绠网30条左右,连其他一切渔具在内,每棚资本约人民币800元左右(1957年价)。
设的地点,应选择水流平稳,水底坡度较大的靠岸江面,入水约有6~7米,最好前面有个“咀子”,挡着争流,使水缓缓流下。在汊口、江湾的回流水处设,宜靠北岸,以避北风,受阳光,为鱼苗流经之所;但南岸如铜陵县丁家洲、安庆对江的张江湾南岸,也宜于设弥装网。把绠网口面向西,系在前排上,网的未端尾形袖口,放置网箱,而系于后排的横木上。
气候与张网的关系甚密,最好是在迎面或背面有微风小浪,水位涨,水色茶清之时。此时鱼苗在水上顺流飘下,毛籽产量高,品质好。气温对鱼苗的产量影响不大,天暖则苗多,且多在水的上层漂游,易于张捕。天冷则鱼苗少,且多在水面的下层游动,不便张捕。天气暗,对张捕有些影响,但最忌刮大风。迎面大风,网口激动,不易张捕,且毛籽小嫩,进入网箱,每因经不起急浪冲动而死亡,背后大风,绠网未端容易合拢,鱼苗不能流进网箱。或虽进入网箱因风浪激动,亦易被冲死。侧面风若来自对岸,常将绠网打得变形,严重影响张捕效果。
张捕时,每日傍晚(下午4~5时左右)先挂“样”网1只,观察有无鱼苗及成色,然后装上全部绠网,每隔2小时自小网箱取出鱼苗,倒入大网箱内,放在水面漂着,直到翌晨6时收网停工,若遇大风等恶劣气候,则停止下网。
最初张得的鱼苗,状如针芒,极不纯净,须适当除杂净化。第一步,将鱼苗移入鱼篓内(鱼篓由蔑编成,内糊皮纸,涂柿油,每篓可盛鱼苗20万尾),加浆泥水搅拌,使野鱼身沾泥浆,窒息而死,或者移入鱼篓后,先拌点鸡蛋黄给鱼苗吃,再将水放去,待野鱼死去,然后加水,将家鱼苗自上面捞出。无为、铜陵以下的渔户则将鱼苗过筛,家鱼体小透筛孔而下去,体大留在筛面水上的野鱼,则取出淘汰。鱼篓内的死鱼用长约66厘米的铁皮圆筒,上、下端分别有1小孔和大孔,用时手按小孔,将筒伸入水底死鱼附近再放手,将死鱼吸进,再按着
〔 1〕鱼苗成色,原指家鱼苗中白鲢占的比例。白鲢多,即成色好。1954年后,把鲢、鳙、青、草鱼苗一并列为成色标准。小孔取出即可。
生产季节,一夜一条网可张得“毛籽”1万至1.2万尾。经过净化后可成色4~5千尾。在鱼苗汛的整个季节中,每网收获量,需看设网地区、鱼苗成色及气候等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一条网生产的麦花多的可达20多万尾,少的只有3~5万尾。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