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人口数量
早在新石器时代本县就有原始部落居住。东晋“永嘉之乱”,汉族士民大批南渡,其中一些士民便从此定居芜湖县。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人口发展缓慢。至南宋末年1279,全县共7677户,12250人,后逐渐减少。元至元三年1337全县有3145户,48250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总户恢复到6294户,人口有33318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有7148户,11988人,此后又缓慢上升。清顺治三年1646有8232户,15600人;顺治十四年降到6273户,10622人。康熙十一年167210031户,人口有17031人,乾隆十年1745有9100户,17875人。光绪三十年1904有土著人16481户,74756人,其中男52453人,女22303人。客民7723户,50215人,其中男34145人,女16070人。民国初期,虽然连年战祸及自然灾害,人口增长还较快。民国5年1916全县共41249户,235166人,到民国37年增加到70831户,362674人。
1949年,全县65980户,294226人。1953年7月1日,全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有74611户,314421人;1964年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有76590户,308188人;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有110591户,496265人。1989年,全县有154758户,526416人。
二人口分布及密度
建国初期,95%左右的人口分布在广大农村,只有5%左右的人口分布在集镇。1949年城镇人口为15675人,占全县人口5.3%,农业人口为278551人,占总人口的94.7%。1978年城镇人口为33190人,占总人口7.6%,农业人口438118人,占总人口92.4%。1979年以来城镇人口呈上升趋势。1989年,全县6个镇总人口为110864人,占总人口21.4%。
全县人口密度民国时期较低,民国5年1916,每平方公里294.8人。建国后,人口增长较快,密度也相应逐渐提高。1953年每平方公里408.4人,1989年每平方公里544.4人本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4人。全县乡镇人口分布,天民、陶辛、方村、易太、政和、周皋、保丰和清水等圩区乡镇偏高,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有700余人;湾沚、新丰和三元等冈丘地区乡镇偏低,每平方公里不到300人。镇以湾沚镇最高,每平方公里5524.6人,西河镇最低,有501.2人。乡以易太乡最高,每平方公里有914.8人,湾沚乡最低,每平方公里有223.4人。
人口密度1989
单位:人/平方公里

三人口变动
自然变动人口自然变动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建国初期,农民分得土地,安居乐业,生活大为改善,出生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年均出生率17.2‰,死亡率9.3‰,自然增长率7.9‰,其中1954年因大水灾自然增长率不足1‰;第二阶段1958—1961,三年困难时期,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其中1960年达-43.2‰,1962年回升,自然增长率32.3‰;第三阶段1963—1978,由于贯彻“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出现生育高峰,年均出生率32.2‰,死亡率下降到6.8‰,自然增长率25.5‰,其中出生率高于40‰的有1963、1970和1971三年;第四阶段1979—198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经济建设迅猛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已见成效,出现了“两低”低出生、低死亡,年均出生率13.3‰,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8.1‰,尤以1983、1984年自然增长率低于5‰。
机械变动本县行政隶属关系多次变动,人口随之出现较大幅度的机械变动。有户籍记录始见于宋代,之后江北难民不断南迁定居,明、清年间,温州、无为、庐江、巢县、枞阳等地有一些人迁徙本县定居。
建国后,年均迁入人数略大于迁出数,影响变动的主要因素有青年应征入伍、老兵退役、干部转业,其次为干部职工工作调动及婚迁或投亲等。1979年迁入7473人,迁出6874人,机械增长率1.26‰;1985年迁入12343人,迁出12241人,机械增长率0.2‰;1989年迁入7152人,迁出6018人,机械增长率2.5‰。自1979年到1989年计迁入80357人,迁出71518人,机械增长率1.61‰。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