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4年9月普查,全县有草场4090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草场9块。荒山草皮和疏林地23.3万亩。牛均占有11.5亩。此外全县圩堤面积约1.4万亩,加少数滩涂沼泽地,可作畜禽季节性牧场。
民国至建国初,农民习惯套种大麦、豆类作精饲料。1956年始,每户留饲料地3至5厘,并利用塘边地角“见缝插针”,种青绿多汁饲料。1958年引种水浮莲、猪屎豆、牛皮菜。是年推广青贮发酵饲料。1976年引进聚合草。每年由生产队放养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革命草、红绿萍,面积达5万多亩。80年代引进苏丹草、串叶松香草、黑麦等高产饲料。
60年代即以统糠为主。70年代提倡“以青代精,以粗代细”,粉碎作物秸杆充作饲料,使猪养两年不过百斤。1973年,推广饲料打浆机100多台。1975年,推广中曲发酵饲料和盐水发酵饲料。80年代,推广配、混合、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饲料。1981年,全县能提供各种精饲料约4050.8万公斤,青绿多汁饲料9935万公斤,青干饲料2468.6万公斤,粗饲料22105万公斤。平均每个黄牛单位拥有精饲料525公斤、青绿饲料1273.5公斤、青干饲料320公斤、粗饲料3123.5公斤。1984年,县粮食、万春畜牧公司各建一座年产千吨配合饲料加工厂。此间,私人饲料加工厂相继出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