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饲草 饲料
1984年9月普查,全县有草场4090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草场9块。荒山草皮和疏林地23.3万亩。牛均占有11.5亩。此外全县圩堤面积约1.4万亩,加少数滩涂沼泽地,可作畜禽季节性牧场。
民国至建国初,农民习惯套种大麦、豆类作精饲料。1956年始,每户留饲料地3至5厘,并利用塘边地角“见缝插针”,种青绿多汁饲料。1958年引种水浮莲、猪屎豆、牛皮菜。是年推广青贮发酵饲料。1976年引进聚合草。每年由生产队放养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革命草、红绿萍,面积达5万多亩。80年代引进苏丹草、串叶松香草、黑麦等高产饲料。
60年代即以统糠为主。70年代提倡“以青代精,以粗代细”,粉碎作物秸杆充作饲料,使猪养两年不过百斤。1973年,推广饲料打浆机100多台。1975年,推广中曲发酵饲料和盐水发酵饲料。80年代,推广配、混合、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饲料。1981年,全县能提供各种精饲料约4050.8万公斤,青绿多汁饲料9935万公斤,青干饲料2468.6万公斤,粗饲料22105万公斤。平均每个黄牛单位拥有精饲料525公斤、青绿饲料1273.5公斤、青干饲料320公斤、粗饲料3123.5公斤。1984年,县粮食、万春畜牧公司各建一座年产千吨配合饲料加工厂。此间,私人饲料加工厂相继出现。
民国至建国初,农民习惯套种大麦、豆类作精饲料。1956年始,每户留饲料地3至5厘,并利用塘边地角“见缝插针”,种青绿多汁饲料。1958年引种水浮莲、猪屎豆、牛皮菜。是年推广青贮发酵饲料。1976年引进聚合草。每年由生产队放养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革命草、红绿萍,面积达5万多亩。80年代引进苏丹草、串叶松香草、黑麦等高产饲料。
60年代即以统糠为主。70年代提倡“以青代精,以粗代细”,粉碎作物秸杆充作饲料,使猪养两年不过百斤。1973年,推广饲料打浆机100多台。1975年,推广中曲发酵饲料和盐水发酵饲料。80年代,推广配、混合、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饲料。1981年,全县能提供各种精饲料约4050.8万公斤,青绿多汁饲料9935万公斤,青干饲料2468.6万公斤,粗饲料22105万公斤。平均每个黄牛单位拥有精饲料525公斤、青绿饲料1273.5公斤、青干饲料320公斤、粗饲料3123.5公斤。1984年,县粮食、万春畜牧公司各建一座年产千吨配合饲料加工厂。此间,私人饲料加工厂相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