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计划管理,各个时期的重点是: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时期,改变薄弱的工业基础;开拓就业门路,解决城镇失业人口劳动就业问题;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业生产力;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公私合营,组成了16个工业企业,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个,集体所有制企业6个,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基本建设投资以农林水为重点,占总投资的77.99%;其余工业、商业外贸、文教卫生科研,分别占总投资3%、10%和7%。至1961年,全县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192个,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72717户。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时期,充分发挥原有工业企业的潜力,大办地方工业和手工业。由于“大跃进”的左倾错误,计划工作严重脱离实际,“二五”期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900万元,其中工业投资49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5.44%。至1959年,全县全民所有制职工比1957年增5559人,其中工业部门职工由1957年的712人增至5881人,造成工农业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60年全县粮食产量1.18亿斤,比1957年的2.7亿斤下降56.3%。1961年起,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布局,精简机构,大规模下放工业企业职工,充实农业第一线。1962年末有全民所有制工厂15个,在调整中停办了3个,转为集体所有制5个,精简下放城镇职工,压缩减少城镇商品粮人口,整顿社队企业,下放劳动力,动员外流人口回乡。经过3年调整,经济比例关系得到改善,生产布局趋向合理。
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1966—1975时期,计划管理工作遭到严重干扰,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被迫停止,生产处于无政府状况,中后期,虽也曾提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但受到“左”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时期,逐步清理“左”的影响,计划制定与管理渐入正轨。1978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促进了工厂、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实行,使企业在计划安排、产品购销、利润分配、资金运用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在此期间,县投资393万元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扩建、改造,对新办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照顾,加速老企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时期,县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逐步减少国营企业计划内的物资供应,重点扶持个体企业和联合企业发展,允许部分计划外物资及商品进入市场、进行议价销售。引导企业进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到1985年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上升到55.5%,农业产值占产值的比例下降到44.5%,同时农村专业户、经济联合体有较大的发展。经济体制由单纯的计划经济逐步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济为副的经济体制转换。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时期,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推行经济改革,进行治理整顿,压缩基建规模,重点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乡镇村工业,发展消费品和市场急需品生产。国民生产产值比1980年翻一番。在全县社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由1985年的64.6%下降到53%,而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生产保持均衡增长,轻重工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逐步转变,比例由1985年的1∶1.09调整为1990年的1∶1.43。集体工业始终保持快于全民工业的增长速度;流通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开放网络。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04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5220万元。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各时期规模、水平、速度

各个时期全民所有制建设投资额


上一篇:第一节 机构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