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物价指数
本县原城关是省早期确定的八个零售物价指数测算点之一。从民国25年至37年底1936—1948开始统计市场物价早期价格。1949年曾中断统计,1950年又恢复统计和收集物价资料工作。1971年县城迁湾沚镇后,没有安排物价指数测算任务,物价指数资料均以芜湖市统计局公布的资料作参考。根据本县集市的特点和有关资料表明,1971年至1984年县城关零售物价指数平均比芜湖市要低1—2个百分点;1985年年均比芜湖市要高2—3个百分点。
民国初期,物价相对稳定。日军侵略中国后,物价逐年高涨。以民国25年1936为100%计算,民国27年上升到131%,30年上升到1296%,34年上升16316%。日本投降后曾出现了短期物价下降,后又连续暴涨,以民国24年物价指数为100%计算,36年上升了166倍,37年7月比34年7月上升了1118倍。民国37年8月,国民党政府强令兑换金圆券,限制物价措施失败后,全国物价一日数十倍暴涨。本县也不例外,民国37年10月比36年10月物价上涨达23844倍。
建国后,本县从1950年起重新收集基期物价统计资料。1951年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4%。1951年到1959年的8年中,物价指数上升44%。1960年至1962年3年困难时期上涨较高。1962年比1959年上升9%。后来由于计划经济得到加强,1978年比1962年16年仅上升9.2%,平均每年仅上升0.58%。
1979年起零售物价指数有明显上升。1988年比1979年上升91.2%,平均每年为9.12%。从1989年起物价指数开始明显回落。
二部分商品价格
建国后,政府实行计划价格管理,限制地区差价幅度,控制经营企业的进销差价率,批零差价率。使市场农产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各种工业品售销价长期保持基本稳定。1950年籼稻统购价每50公斤为5.5元,1980年为11.6元,30年仅上涨1.1倍;黄豆1950年每50公斤为14.5元,1980年为23元,仅上升58.6%。定量供应城镇居民的标二籼米1950年每50公斤为9.8元,1964年调为10.85元,1966年又调至12.3元,1980年调到13.8元至今。40年间仅上升40.8%,平均每年仅上升1%。
1979年后农副产品价格逐步放开,提高幅度较快,农民直接增加收入也较多。如鸡蛋1950年每公斤为0.6元,1988年为5.6元;1公斤重的鲢鱼1950年每公斤为0.32元,到1988年为3.60元,鲜藕1950年每公斤0.08元,到1988年为0.80元。同期河虾、蟹、甲鱼市场价格上升10—20倍。
零售物价总指数

部分工农业品价格表

芜湖(市)零售物价指数表

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表

工农业商品比价表

建国后工业品价格基本稳定。如肥皂1950年每条为0.4元,1989年为0.73元,40年仅上升82.5%,平均每年仅上升2.06%;机制白糖1950年每公斤为1.44元,1989年2.40元,上升66.7%,每年上升1.67%,白平布每米1950年0.87元,1989年为2.25元。上升158.6%,平均每年上升4%。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逐步缩小。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