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晚清地方武装
一芜采营
清顺治二年1645并采石营于芜湖,称为芜采营,设总镇1人,后改称参将。十二年改设游击1人,守备1人,千总1人,把总2人,统率马战兵37名,步战兵65名,守兵275名,官坐马18匹,巡船1只。其中,芜湖兵132名,并分设汛兵37名,分驻河口汛、石硊汛、龙会汛、清水汛、七里窑汛、谢家渡汛、赵家渡汛、新圩角汛。光绪二年1876芜采营改设外委1人,额设参将1人,驻扎县城;千总1人,驻防芜湖县境;把总2人,各驻当涂、繁昌县城;外委千总弁1人,协防当涂采石汛;外委把总弁2人,一名协防当涂县丹阳汛,一名协助芜湖县汛。额外外委弁5人,分别协防当涂、芜湖,繁昌县城以及繁昌县的旧县汛、荻港汛。驻芜湖县境的马战兵24名,步战兵36名,守兵262名,官坐马18匹,战马24匹。宣统三年19113月裁撤。
二水师营
清同治八年1869长江巡阅大臣彭玉麟奏请增设长江水师,置提标右营为芜湖水师营,驻芜湖而控制繁昌、无为两县江面。设经制官24员,其中游击1人,都司2人,守备3人,千总4人,把总6人,外委10人。额设游击督阵大舢板一号,归外委管带统帅,长龙两艘,无兵舢板两艘归守备,千总统领,其他小舢板20艘,飞划20艘,舵兵23名,头兵23名,管枪兵2名,炮兵50名,浆兵250名,衙置亲兵12名,共362名。光绪廿七年1901官兵裁为304名并水师营改练枪操。民国元年1912,改为地方水上警察署。
三保卫营
清光绪十九年1893,因市面不靖,商民筹款报请皖南道宪设立保卫营,招募士兵200名,由道宪委任统带。光绪二十八年裁撤,其兵勇多数改编为警察。
四南路巡防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驻皖军的精健,武威两军中挑选安徽籍人编为新军,客籍人改编为巡防营。皖南设统领一员,驻芜湖,统辖4个营1204人。宣统元年1909,创办随营陆军学堂,有学员80人,翌年毕业。宣统三年,革命军起义,全营裁撤,分别改编遣散。
清顺治二年1645并采石营于芜湖,称为芜采营,设总镇1人,后改称参将。十二年改设游击1人,守备1人,千总1人,把总2人,统率马战兵37名,步战兵65名,守兵275名,官坐马18匹,巡船1只。其中,芜湖兵132名,并分设汛兵37名,分驻河口汛、石硊汛、龙会汛、清水汛、七里窑汛、谢家渡汛、赵家渡汛、新圩角汛。光绪二年1876芜采营改设外委1人,额设参将1人,驻扎县城;千总1人,驻防芜湖县境;把总2人,各驻当涂、繁昌县城;外委千总弁1人,协防当涂采石汛;外委把总弁2人,一名协防当涂县丹阳汛,一名协助芜湖县汛。额外外委弁5人,分别协防当涂、芜湖,繁昌县城以及繁昌县的旧县汛、荻港汛。驻芜湖县境的马战兵24名,步战兵36名,守兵262名,官坐马18匹,战马24匹。宣统三年19113月裁撤。
二水师营
清同治八年1869长江巡阅大臣彭玉麟奏请增设长江水师,置提标右营为芜湖水师营,驻芜湖而控制繁昌、无为两县江面。设经制官24员,其中游击1人,都司2人,守备3人,千总4人,把总6人,外委10人。额设游击督阵大舢板一号,归外委管带统帅,长龙两艘,无兵舢板两艘归守备,千总统领,其他小舢板20艘,飞划20艘,舵兵23名,头兵23名,管枪兵2名,炮兵50名,浆兵250名,衙置亲兵12名,共362名。光绪廿七年1901官兵裁为304名并水师营改练枪操。民国元年1912,改为地方水上警察署。
三保卫营
清光绪十九年1893,因市面不靖,商民筹款报请皖南道宪设立保卫营,招募士兵200名,由道宪委任统带。光绪二十八年裁撤,其兵勇多数改编为警察。
四南路巡防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驻皖军的精健,武威两军中挑选安徽籍人编为新军,客籍人改编为巡防营。皖南设统领一员,驻芜湖,统辖4个营1204人。宣统元年1909,创办随营陆军学堂,有学员80人,翌年毕业。宣统三年,革命军起义,全营裁撤,分别改编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