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机构 设备
清康熙年间县衙设有医训科官职,专司医事管理。宣统元年1909警务公所下设卫生科。宣统三年,县设卫生科。民国35年成立芜湖县卫生院,承办县国民政府卫生行政及医疗技术双重事宜,组织种痘和接种霍乱菌苗。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文教科配卫生科员负责卫生行政。1952年8月设卫生科。1961年改为卫生局,局内增设防治病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局、血防站、保健站、防疫站、县医院、麻疯医院与县医药公司合并,成立县医药卫生管理站革命委员会。1970年改称县革命委员会卫生局,与卫生技术单位及医药公司分开,成立单纯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1984年改名为卫生局,内设政秘、医防、财会3股及公费医疗办公室。1989年增设药政、医政两股。
一医院诊所
鸦片战争以后,西医传入芜湖。清同治三年1864,名医朱心农等在芜创办宣和医社。光绪四年1878,法国传教士在鹤儿山建天主教堂及女校,于传教办学的同时施诊给药。光绪九年,办小型医院一所。十四年,美国基督教教会开办芜湖弋矶山医院。该院民国期间驰名长江中下游,是目前全省历史最久的医院。
县人民医院民国35年1946,建立芜湖县卫生院,为卫生行政和卫生技术双重职能机构。建国初,将原鱼市街洪执云私办益群医院改为县卫生院。1955年在芜湖市河南杨毛埂重建县医院,时有工作人员28人,病床20张。1963年增至64人,病床74张。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医务人员下放,县医院停办。1972年在湾沚镇芜屯路北建院。时有病床74张,工作人员63人。1972年至1989年,该院先后建有病房2250平方米,门诊大楼1400平方米,仓库、食堂和职工宿舍等23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92平方米。业务设有内外科、妇产、五官、皮肤、中医、针灸、理疗、推拿、检验、放射、药剂、心电图、超声波、脑电图、胃镜等15个科室。行政设有院办公室、总务股、医务股、防保股、护理部、门诊部。1989年有工作人员20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37人,病床160张。全年门诊73568人次,收治病人3970人次,业务收入118.2万元。
红山医院红山医院是从事麻疯病防治的卫生机构。1965年在省新河医院指导下,由县民政局、卫生局协同在白马山的南麓石硊乡高山村附近筹建麻疯村,占地21.4亩,分病区和工作区两部分。砖木结构房屋80间,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时有工作人员8人。1968年开始门诊,次年开始收治病人。1972年改名芜湖县红山医院。1978年因兴建白马山大型水泥厂,该院迁至湾沚乡先进村境内的荒山头上重建。该院行政上归卫生局领导。1980年新院基建任务完成。占地7.4万平方米,其中病区占地5.6万平方米,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区占地1.8万平方米;病区房屋81间,面积1159平方米;职工住房和办公用房80间,面积2358.4平方米。有职工13人,收治病人18人。1989年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主管医师1人。留治病人15人。
县中医院1983年在原湾沚镇医院的基础上创建。系集体所有制单位,列入县二级机构。时有工作人员57人,病床30张。工作人员包括全民和集体两种人员,医院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1984年门诊大楼落成开诊,其面积为1473平方米。医院内设中医内科、外科、妇科、骨科、气功科、推拿科、皮肤疮疡科、针灸科、痔漏科、西医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放射科、检验科、心电图、B超、中药加工、中药房、西药房、院办公室、防保、后勤等科室。1989年批转为全民事业单位。有工作人员88人,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主治医生3人、中药主管医师1人、西医主治医师4人。1989年全年门诊8.9万人次,收治病人2704人次,业务收入88.5万元。
区、乡镇卫生院民国19年起县内已有私人开业的西医诊所。1950年12月8日成立芜湖县医学联会。属群众性组织,吸收私人诊所中的中西医医务人员入会。1951年在其基础上成立联合诊所。药品器械由县卫生科统一购配,自负盈亏。是年成立的有中窑西医联合诊所,清水河中西医联合诊所、南坝寺中西医联合诊所。中窑、南坝寺中西医联合诊所设有临时病床。1952年方村、澛港、政和、陶辛也成立联合诊所。1951年成立公立方村卫生所集体性质。1953年成立公立万春区卫生所集体性质。1956年方村公立卫生所与方村联合诊所合并。1957年全县共有中西医联合诊所21个。1958年全县联合诊所大联合,成立芜湖县联合医院管理委员会。同时在各地私营诊所合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人民公社医院分院20个。属集体性质,由当地社队和县卫生科共同管理。1960年改4个大公社医院为公社卫生院。原20个分院改称大队卫生所。1961年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财务和人事管理权收归县卫生局。1962年4个人民公社卫生院,随行政区划升级为万春、易太、方村、澛港区中心卫生院。原20个大队卫生所改为人民公社卫生所。1966年方村卫生所成为芜湖县人民医院方村分院集体性质、独立核算。1971年由宣城县划入的8个公社2个镇,有卫生所9个湾沚人民公社无卫生所。1976年马塘人民公社卫生所随行政区划划入芜湖市。1978年共有易太、湾沚、红杨、澛港、方村、万春6个区中心卫生院和27个乡卫生院。1986年增设九十殿乡卫生所。1989年全县共有区乡卫生院34所,均属集体性质。
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全县基层卫生院实行管理体制改革,“三权”下放所在乡镇管理。县卫生局管理业务,取消对集体人员的45%工资补贴,改为医疗卫生防疫保健补助经费。按防保任务完成好坏补给。基层卫生院中的国家卫生人员工资福利金仍由卫生局统一管理,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单项划拨。
基层卫生院的职能是医疗、防疫、保健、地方病防治、协助卫生局对本乡镇的医政、药政进行管理。即兼有业务和行政的双重职能。
厂矿学校诊所室1952年全县有厂矿医疗室1个,1957年有2个,人员2人。1962年5个。1972年增加到14个,医疗人员36人。1989年全县厂矿学校医务室18个,医疗人员51人主治级9人、医师级23人、其他19人。设有医务室的厂矿、学校有利丰窑厂、光荣橡胶厂、化工厂、农机厂、工农窑厂、化肥厂、剪刀厂、棉针织厂。胶木厂、水泥厂、炭素厂、造纸厂、一中、二中、轻工机械厂、白马山采石厂。九连山茶场为职工医院。
合作医疗室1970年在全县范围内以生产大队普遍兴办合作医疗室。1974年红杨、十连两公社还兴办公社级合作医疗室。到1977年,全县共有合作医疗室226个,计有赤脚医生641人,后因资金来源困难和管理不善而逐步解体。
个体诊所1949年私人开业124个,医生143人,其中中医79人。1952年私人开业76个,医生76人,1957年减少到35个。1963年只剩下4户,计4人。1979年合作医疗解体,多数赤脚医生转为私人开办诊所。1985年后个体开业增多。其中有的原集体单位的退休医生,有自费到县内外卫校学习过的青年,也有拜师学徒后回家开业的青年。这些私人诊所有的未办理开业审批手续,不符合开业条件。1983年后,全县对无学历、无职称的个体行医人员进行资格考试。1983、1985、1987三年全县共有227人考试合格,领取了《乡村医生证书》。经审批后准许开业行医者称为乡村医生。规定必须服从县卫生局统一管理,并接受乡镇卫生院的代管与监督,除行医外,尚须负担一定的预防保健任务虽经考试发证,但考试不合格,没有领证而行医的仍屡禁不止。1989年,全县个体行医约有450人。
二医务人员
民国期间,芜湖有中医医生226人。民国26年1937,芜湖有中医139人。
建国前夕,公办医疗机构,仅剩省立芜湖医院今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和芜湖县卫生院今镜湖区医院前身两家,共有职工61名,其中医务人员40名。教会办的芜湖弋矶山医院,有职工118名。私人开业的诊所和小医院共114个,人员总数不足200人。
1949年全县有中医79人,中药人员10人,医士58人,护士1人,医务管理人员5人。1955年全县医疗人员计有210人,其中中医99人,中药人员10人,西医师1人,医士61人,护士助产士13人。1963年后中医人员逐渐下降,西医增多,其他医疗人员逐渐配备齐全。是年,全县医疗人员370人,其中中医61人,中药22人、西医师17人,医士94人,公共卫生医士、护士、助产士、药剂士、检验士等43人。1972年全县医疗卫生人员达74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2人,中医79人,中药人员40人,西医师74人,药师2人,其他技师3人,医士169人、护士。106人、助产士33人,药剂士8人、检验士16人、X线技士8人。1982年全县医疗人员计达929人,其中中医人员73人、西医师增加到104人、医士96人、护士81人、其他技术员462人,管理人员113人。1989年计有1292人,其中中医师57人、西医师181人,护师助产师61人、中药师15人、西药师18人,检验师13人,放射技师6人。
三设备
病床清光绪十四年1888美国教会创办的芜湖弋矶山医院,设有病床45张。此后陆续创办的子荣医院、寿艺医院、省立芜湖病院、仁寿医院、新生医院、健康医院、大众医院、生生医院、东南医院、保健医院及芜湖县卫生院等12家医院,共有病床242张。1951年县卫生院有简易病床20张,年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800日,平均病床工作日140日,平均病床周转率9.7次。1956年全县病床增加到120张,其中县医院30张,其余90张系血防站为治疗血吸虫病人设立的临时简易病床。1960年全县病床增加到364张,其中县医院增加到74张,其余为乡村卫生院所设。多为因饥饿成病人员所用。县医院病床年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达20400天,平均病床工作日204天,平均病床周转率10.3次。1971年病床增至459张,其中城镇234张,农村225张。1980年630张,其中县城316张,区乡314张。1989年,全县有病床637张,年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42965天,平均病床工作日4582天,平均病床周转率51.1%次。
医疗器械民国16年1927,弋矶山医院设有X线机1部、显微镜2台。1949年4月,芜湖市区各医疗机构共有x线机5部、显微镜7台和电冰箱1只,另有一些一般手术器械。县人民医院前身卫生院无大型设备。1955年始添置显微镜等器械。1958年增添x光机,1966年有电冰箱、理疗机、下腹部手术器械等。1971年县医院迁湾沚后,先后添置了许多各型器械,如骨科、泌尿外科、陶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手术器械、心电图机、A型超声波机、B型超声波机、心脏监护仪、脑电图机、x线闭路透视机、裂隙灯角膜显微镜、胃镜、激光治疗仪等。又增加了200毫安、400毫安、手提式10毫安X光机各1台。
县血吸虫病防治站,1966年前有单目显微镜5台、乙状结肠镜和直肠镜3副以及血压表等器械。1971年后陆续购置一些大型器械和设备。到1981年,有电冰箱2台,单目显微镜8台、乙状结肠镜和直肠镜17副,心电图机、A型超声波机各1台、分析天平、581光电比色计、蛋白电泳仪各1台,电热干燥箱、电热培养箱各1台,灭螺机2台,救护车1辆。1985年省防疫站配给5台单目显微镜。1988年购进2台灭螺机。
县卫生防疫站,1956年刚建站时无器械。1968年始添置显微镜。1974年有冰箱、微量天平、干燥箱、光电比色计、恒温箱各1台。1978年本县境内发现副霍乱,省防疫站拨给离心沉淀器4只,冰箱2台,恒温箱4台、显微镜4台、救护车1辆。此后又购买分析天平。1986年添置30毫安X光机1台。1987年省卫生防疫部门配给冷链车1辆、普通冰箱12台全县6个中心卫生院各配1台,速冻器6台,721比色计1台、高压消毒锅1台。1989年增添生化培养箱、离子交换器、磁力加热搅拌机、调速多用震荡器、电热恒温水浴箱、双目显微镜各1台。
县妇幼保健所,1956年初建制时无大型器械。1966年有一些妇产科检查器械和人工流产器械。1984年陆续添置一些大型器械。截至1989年底,保健所有50毫安X光机1台,双目显微镜1台,单目显微镜4台,分析天平1台,A型超声波机1台、电冰箱1台、电热恒温箱1台、电热水浴箱1台、光电比色计2台以及三折病床、单型病床、轻便产床、手术床各1张,成人人体秤2只、儿童人体秤、婴儿盘秤各1只。
县红山医院,1989年拥有100毫安X光机1台,甲种手术包1个,显微镜2台、电冰箱1只,高压消毒器2只,简易手术床1张,救护车1辆已报停。
县中医院,1956年有单目显微镜1台。1962年有下腹部手术器械。1974年添置50毫安x光机1台,单目显微镜2台,下腹部手术器械等。1983年县中医院成立,添置A型超声波机、心电图机、581光电比色计、冰箱、培养箱、分析天平各1台、1985年增添100毫安X光机1台,冰箱1只。1986年,添置200毫安X光机1台。1988年添购B型超声波机1台、C26型二氧化碳激光机、He——Ne式激光机各1台、中药切片机1台、721光电比色计1台、电冰箱1台。放射科建成隔离透视设备。
区、乡镇卫生院,1959年万春、方村、澛港、易太四个人民公社卫生院各有1台显微镜。1961年基层卫生院有普通手术床4张,万能产床1张,显微镜5台、无影灯1只、手提式高压消毒锅2只、中波电疗机、超声波治疗机各1台、电动离心器1台、下腹部手术器械2副。1977年全县基层卫生院共有15毫安X光机1台、30毫安X光机12台、200毫安x光机1台、甲乙丙种手术包31套,计划生育器械45套、手提式高压消毒器32只、显微镜32台、无影灯6台、手术床21张、蒸馏器5套、吸引器20副、麻醉机7台、离心机4台、人工呼吸器2副、干燥箱2台。1979年基层卫生院共有冰箱2台、A型超声波机、心电图机3台、15毫安X光机4台。1988年各中心卫生室配有冰箱1台,各乡镇卫生院配有冷藏箱1只,村卫生室都配有1台冷藏包冷链设备。至1989年,全县基层卫生院设备见下表。
全县基层卫生院医疗设备总表
一医院诊所
鸦片战争以后,西医传入芜湖。清同治三年1864,名医朱心农等在芜创办宣和医社。光绪四年1878,法国传教士在鹤儿山建天主教堂及女校,于传教办学的同时施诊给药。光绪九年,办小型医院一所。十四年,美国基督教教会开办芜湖弋矶山医院。该院民国期间驰名长江中下游,是目前全省历史最久的医院。
县人民医院民国35年1946,建立芜湖县卫生院,为卫生行政和卫生技术双重职能机构。建国初,将原鱼市街洪执云私办益群医院改为县卫生院。1955年在芜湖市河南杨毛埂重建县医院,时有工作人员28人,病床20张。1963年增至64人,病床74张。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医务人员下放,县医院停办。1972年在湾沚镇芜屯路北建院。时有病床74张,工作人员63人。1972年至1989年,该院先后建有病房2250平方米,门诊大楼1400平方米,仓库、食堂和职工宿舍等23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92平方米。业务设有内外科、妇产、五官、皮肤、中医、针灸、理疗、推拿、检验、放射、药剂、心电图、超声波、脑电图、胃镜等15个科室。行政设有院办公室、总务股、医务股、防保股、护理部、门诊部。1989年有工作人员20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37人,病床160张。全年门诊73568人次,收治病人3970人次,业务收入118.2万元。
红山医院红山医院是从事麻疯病防治的卫生机构。1965年在省新河医院指导下,由县民政局、卫生局协同在白马山的南麓石硊乡高山村附近筹建麻疯村,占地21.4亩,分病区和工作区两部分。砖木结构房屋80间,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时有工作人员8人。1968年开始门诊,次年开始收治病人。1972年改名芜湖县红山医院。1978年因兴建白马山大型水泥厂,该院迁至湾沚乡先进村境内的荒山头上重建。该院行政上归卫生局领导。1980年新院基建任务完成。占地7.4万平方米,其中病区占地5.6万平方米,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区占地1.8万平方米;病区房屋81间,面积1159平方米;职工住房和办公用房80间,面积2358.4平方米。有职工13人,收治病人18人。1989年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主管医师1人。留治病人15人。
县中医院1983年在原湾沚镇医院的基础上创建。系集体所有制单位,列入县二级机构。时有工作人员57人,病床30张。工作人员包括全民和集体两种人员,医院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1984年门诊大楼落成开诊,其面积为1473平方米。医院内设中医内科、外科、妇科、骨科、气功科、推拿科、皮肤疮疡科、针灸科、痔漏科、西医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放射科、检验科、心电图、B超、中药加工、中药房、西药房、院办公室、防保、后勤等科室。1989年批转为全民事业单位。有工作人员88人,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主治医生3人、中药主管医师1人、西医主治医师4人。1989年全年门诊8.9万人次,收治病人2704人次,业务收入88.5万元。
区、乡镇卫生院民国19年起县内已有私人开业的西医诊所。1950年12月8日成立芜湖县医学联会。属群众性组织,吸收私人诊所中的中西医医务人员入会。1951年在其基础上成立联合诊所。药品器械由县卫生科统一购配,自负盈亏。是年成立的有中窑西医联合诊所,清水河中西医联合诊所、南坝寺中西医联合诊所。中窑、南坝寺中西医联合诊所设有临时病床。1952年方村、澛港、政和、陶辛也成立联合诊所。1951年成立公立方村卫生所集体性质。1953年成立公立万春区卫生所集体性质。1956年方村公立卫生所与方村联合诊所合并。1957年全县共有中西医联合诊所21个。1958年全县联合诊所大联合,成立芜湖县联合医院管理委员会。同时在各地私营诊所合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人民公社医院分院20个。属集体性质,由当地社队和县卫生科共同管理。1960年改4个大公社医院为公社卫生院。原20个分院改称大队卫生所。1961年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财务和人事管理权收归县卫生局。1962年4个人民公社卫生院,随行政区划升级为万春、易太、方村、澛港区中心卫生院。原20个大队卫生所改为人民公社卫生所。1966年方村卫生所成为芜湖县人民医院方村分院集体性质、独立核算。1971年由宣城县划入的8个公社2个镇,有卫生所9个湾沚人民公社无卫生所。1976年马塘人民公社卫生所随行政区划划入芜湖市。1978年共有易太、湾沚、红杨、澛港、方村、万春6个区中心卫生院和27个乡卫生院。1986年增设九十殿乡卫生所。1989年全县共有区乡卫生院34所,均属集体性质。
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全县基层卫生院实行管理体制改革,“三权”下放所在乡镇管理。县卫生局管理业务,取消对集体人员的45%工资补贴,改为医疗卫生防疫保健补助经费。按防保任务完成好坏补给。基层卫生院中的国家卫生人员工资福利金仍由卫生局统一管理,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单项划拨。
基层卫生院的职能是医疗、防疫、保健、地方病防治、协助卫生局对本乡镇的医政、药政进行管理。即兼有业务和行政的双重职能。
厂矿学校诊所室1952年全县有厂矿医疗室1个,1957年有2个,人员2人。1962年5个。1972年增加到14个,医疗人员36人。1989年全县厂矿学校医务室18个,医疗人员51人主治级9人、医师级23人、其他19人。设有医务室的厂矿、学校有利丰窑厂、光荣橡胶厂、化工厂、农机厂、工农窑厂、化肥厂、剪刀厂、棉针织厂。胶木厂、水泥厂、炭素厂、造纸厂、一中、二中、轻工机械厂、白马山采石厂。九连山茶场为职工医院。
合作医疗室1970年在全县范围内以生产大队普遍兴办合作医疗室。1974年红杨、十连两公社还兴办公社级合作医疗室。到1977年,全县共有合作医疗室226个,计有赤脚医生641人,后因资金来源困难和管理不善而逐步解体。
个体诊所1949年私人开业124个,医生143人,其中中医79人。1952年私人开业76个,医生76人,1957年减少到35个。1963年只剩下4户,计4人。1979年合作医疗解体,多数赤脚医生转为私人开办诊所。1985年后个体开业增多。其中有的原集体单位的退休医生,有自费到县内外卫校学习过的青年,也有拜师学徒后回家开业的青年。这些私人诊所有的未办理开业审批手续,不符合开业条件。1983年后,全县对无学历、无职称的个体行医人员进行资格考试。1983、1985、1987三年全县共有227人考试合格,领取了《乡村医生证书》。经审批后准许开业行医者称为乡村医生。规定必须服从县卫生局统一管理,并接受乡镇卫生院的代管与监督,除行医外,尚须负担一定的预防保健任务虽经考试发证,但考试不合格,没有领证而行医的仍屡禁不止。1989年,全县个体行医约有450人。
二医务人员
民国期间,芜湖有中医医生226人。民国26年1937,芜湖有中医139人。
建国前夕,公办医疗机构,仅剩省立芜湖医院今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和芜湖县卫生院今镜湖区医院前身两家,共有职工61名,其中医务人员40名。教会办的芜湖弋矶山医院,有职工118名。私人开业的诊所和小医院共114个,人员总数不足200人。
1949年全县有中医79人,中药人员10人,医士58人,护士1人,医务管理人员5人。1955年全县医疗人员计有210人,其中中医99人,中药人员10人,西医师1人,医士61人,护士助产士13人。1963年后中医人员逐渐下降,西医增多,其他医疗人员逐渐配备齐全。是年,全县医疗人员370人,其中中医61人,中药22人、西医师17人,医士94人,公共卫生医士、护士、助产士、药剂士、检验士等43人。1972年全县医疗卫生人员达74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2人,中医79人,中药人员40人,西医师74人,药师2人,其他技师3人,医士169人、护士。106人、助产士33人,药剂士8人、检验士16人、X线技士8人。1982年全县医疗人员计达929人,其中中医人员73人、西医师增加到104人、医士96人、护士81人、其他技术员462人,管理人员113人。1989年计有1292人,其中中医师57人、西医师181人,护师助产师61人、中药师15人、西药师18人,检验师13人,放射技师6人。
三设备
病床清光绪十四年1888美国教会创办的芜湖弋矶山医院,设有病床45张。此后陆续创办的子荣医院、寿艺医院、省立芜湖病院、仁寿医院、新生医院、健康医院、大众医院、生生医院、东南医院、保健医院及芜湖县卫生院等12家医院,共有病床242张。1951年县卫生院有简易病床20张,年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800日,平均病床工作日140日,平均病床周转率9.7次。1956年全县病床增加到120张,其中县医院30张,其余90张系血防站为治疗血吸虫病人设立的临时简易病床。1960年全县病床增加到364张,其中县医院增加到74张,其余为乡村卫生院所设。多为因饥饿成病人员所用。县医院病床年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达20400天,平均病床工作日204天,平均病床周转率10.3次。1971年病床增至459张,其中城镇234张,农村225张。1980年630张,其中县城316张,区乡314张。1989年,全县有病床637张,年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42965天,平均病床工作日4582天,平均病床周转率51.1%次。
医疗器械民国16年1927,弋矶山医院设有X线机1部、显微镜2台。1949年4月,芜湖市区各医疗机构共有x线机5部、显微镜7台和电冰箱1只,另有一些一般手术器械。县人民医院前身卫生院无大型设备。1955年始添置显微镜等器械。1958年增添x光机,1966年有电冰箱、理疗机、下腹部手术器械等。1971年县医院迁湾沚后,先后添置了许多各型器械,如骨科、泌尿外科、陶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手术器械、心电图机、A型超声波机、B型超声波机、心脏监护仪、脑电图机、x线闭路透视机、裂隙灯角膜显微镜、胃镜、激光治疗仪等。又增加了200毫安、400毫安、手提式10毫安X光机各1台。
县血吸虫病防治站,1966年前有单目显微镜5台、乙状结肠镜和直肠镜3副以及血压表等器械。1971年后陆续购置一些大型器械和设备。到1981年,有电冰箱2台,单目显微镜8台、乙状结肠镜和直肠镜17副,心电图机、A型超声波机各1台、分析天平、581光电比色计、蛋白电泳仪各1台,电热干燥箱、电热培养箱各1台,灭螺机2台,救护车1辆。1985年省防疫站配给5台单目显微镜。1988年购进2台灭螺机。
县卫生防疫站,1956年刚建站时无器械。1968年始添置显微镜。1974年有冰箱、微量天平、干燥箱、光电比色计、恒温箱各1台。1978年本县境内发现副霍乱,省防疫站拨给离心沉淀器4只,冰箱2台,恒温箱4台、显微镜4台、救护车1辆。此后又购买分析天平。1986年添置30毫安X光机1台。1987年省卫生防疫部门配给冷链车1辆、普通冰箱12台全县6个中心卫生院各配1台,速冻器6台,721比色计1台、高压消毒锅1台。1989年增添生化培养箱、离子交换器、磁力加热搅拌机、调速多用震荡器、电热恒温水浴箱、双目显微镜各1台。
县妇幼保健所,1956年初建制时无大型器械。1966年有一些妇产科检查器械和人工流产器械。1984年陆续添置一些大型器械。截至1989年底,保健所有50毫安X光机1台,双目显微镜1台,单目显微镜4台,分析天平1台,A型超声波机1台、电冰箱1台、电热恒温箱1台、电热水浴箱1台、光电比色计2台以及三折病床、单型病床、轻便产床、手术床各1张,成人人体秤2只、儿童人体秤、婴儿盘秤各1只。
县红山医院,1989年拥有100毫安X光机1台,甲种手术包1个,显微镜2台、电冰箱1只,高压消毒器2只,简易手术床1张,救护车1辆已报停。
县中医院,1956年有单目显微镜1台。1962年有下腹部手术器械。1974年添置50毫安x光机1台,单目显微镜2台,下腹部手术器械等。1983年县中医院成立,添置A型超声波机、心电图机、581光电比色计、冰箱、培养箱、分析天平各1台、1985年增添100毫安X光机1台,冰箱1只。1986年,添置200毫安X光机1台。1988年添购B型超声波机1台、C26型二氧化碳激光机、He——Ne式激光机各1台、中药切片机1台、721光电比色计1台、电冰箱1台。放射科建成隔离透视设备。
区、乡镇卫生院,1959年万春、方村、澛港、易太四个人民公社卫生院各有1台显微镜。1961年基层卫生院有普通手术床4张,万能产床1张,显微镜5台、无影灯1只、手提式高压消毒锅2只、中波电疗机、超声波治疗机各1台、电动离心器1台、下腹部手术器械2副。1977年全县基层卫生院共有15毫安X光机1台、30毫安X光机12台、200毫安x光机1台、甲乙丙种手术包31套,计划生育器械45套、手提式高压消毒器32只、显微镜32台、无影灯6台、手术床21张、蒸馏器5套、吸引器20副、麻醉机7台、离心机4台、人工呼吸器2副、干燥箱2台。1979年基层卫生院共有冰箱2台、A型超声波机、心电图机3台、15毫安X光机4台。1988年各中心卫生室配有冰箱1台,各乡镇卫生院配有冷藏箱1只,村卫生室都配有1台冷藏包冷链设备。至1989年,全县基层卫生院设备见下表。
全县基层卫生院医疗设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