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戏剧 曲艺
一戏剧
建国前,本县流传的地方戏有梨簧戏、滩簧戏,目莲戏和倒七戏庐剧等。
梨簧戏,旧称泥簧,它是由芜湖方言音调发展而来。并吸取二簧柳子腔和昆曲等唱腔而形成的地方戏。明清之际,每逢上元、端午、中元都有盛大演出,以祈祷祝福。滩簧也是芜湖流行的地方戏,它起源于民歌,脱胎于昆曲,擅长抒情,内容丰富。民国初年,由鲍实等人定名的《湖阴曲》,曾以优美的声腔和卓越的表演艺术,传播过明代著名传奇《琵琶记》和《牡丹亭》。目莲戏为明代祁门郑世珍所撰,叙述傅相一家信佛行善之事,夹有因果报应的短折,又称劝世文。本县目莲戏流传很广,集镇、农村每逢丧事或许愿皆请戏班演唱“目莲戏”,以此形成敬神驱魔,祈安吉祥的例行习俗。倒七戏,1955年改名庐剧,本县流行的庐剧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表演和唱腔上,前者注意做工,后者轻曼柔婉。
建国初,本县业余剧团重点抓组织创作和训练干部两个环节,同时组织挖掘和整理传统节目。1969年县内文艺会演,涌现出《撵鸡》等13个较好的小戏。此后,县内每年均有新剧目上演,并选优秀者参加省、地、市调演或在刊物上发表。
县庐剧团成立以后,鼓励老艺人挖掘改编传统剧目。大型古装戏《女钦差》是剧团代表作,它是由传统折于戏《三隔帘》改编而成,结构紧凑,情节发展和矛盾的处理合乎情理。
1988年5月,县戏剧协会成立。协会经常组织文艺会演或参加各种形式的征文活动。是年,甄长海创作的《赌气》在省“吴楚杯”戏剧小评征文活动中获创作三等奖。1989年2月,举办了县首届戏剧清唱大奖赛。
建国后,在省刊物上发表的剧本有《登帐》、《不是小问题》、《战鼓催春》、《晒谷场上》、《打草记》、《特别考场》等。在省级调演的剧目有《双送礼》、《回销粮》和《赌气》等。
省剧协会员有甄长海、周德华、左克宏。
二曲艺
建国前鼓书艺人,经常活跃于县内各地。1951年,县政府要求鼓书艺人与旧曲艺唱者,教以新曲深入农村说唱。1973年,全县故事员115人,一名下放女知青应邀为省农业学大寨会议演出。
1975年,民间曲艺队成立,录用9名鼓书艺人。曲艺队演唱形式有安徽大鼓和评词县擅长说评词者较少。1980年,在农村集镇流动说唱的艺人计15人。1986年起,说唱艺人大部分改行。
曾在省刊发表的创作曲目有《渔村怒火》、《江边黎明》、《智斗豺狼》等。
建国前,本县流传的地方戏有梨簧戏、滩簧戏,目莲戏和倒七戏庐剧等。
梨簧戏,旧称泥簧,它是由芜湖方言音调发展而来。并吸取二簧柳子腔和昆曲等唱腔而形成的地方戏。明清之际,每逢上元、端午、中元都有盛大演出,以祈祷祝福。滩簧也是芜湖流行的地方戏,它起源于民歌,脱胎于昆曲,擅长抒情,内容丰富。民国初年,由鲍实等人定名的《湖阴曲》,曾以优美的声腔和卓越的表演艺术,传播过明代著名传奇《琵琶记》和《牡丹亭》。目莲戏为明代祁门郑世珍所撰,叙述傅相一家信佛行善之事,夹有因果报应的短折,又称劝世文。本县目莲戏流传很广,集镇、农村每逢丧事或许愿皆请戏班演唱“目莲戏”,以此形成敬神驱魔,祈安吉祥的例行习俗。倒七戏,1955年改名庐剧,本县流行的庐剧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表演和唱腔上,前者注意做工,后者轻曼柔婉。
建国初,本县业余剧团重点抓组织创作和训练干部两个环节,同时组织挖掘和整理传统节目。1969年县内文艺会演,涌现出《撵鸡》等13个较好的小戏。此后,县内每年均有新剧目上演,并选优秀者参加省、地、市调演或在刊物上发表。
县庐剧团成立以后,鼓励老艺人挖掘改编传统剧目。大型古装戏《女钦差》是剧团代表作,它是由传统折于戏《三隔帘》改编而成,结构紧凑,情节发展和矛盾的处理合乎情理。
1988年5月,县戏剧协会成立。协会经常组织文艺会演或参加各种形式的征文活动。是年,甄长海创作的《赌气》在省“吴楚杯”戏剧小评征文活动中获创作三等奖。1989年2月,举办了县首届戏剧清唱大奖赛。
建国后,在省刊物上发表的剧本有《登帐》、《不是小问题》、《战鼓催春》、《晒谷场上》、《打草记》、《特别考场》等。在省级调演的剧目有《双送礼》、《回销粮》和《赌气》等。
省剧协会员有甄长海、周德华、左克宏。
二曲艺
建国前鼓书艺人,经常活跃于县内各地。1951年,县政府要求鼓书艺人与旧曲艺唱者,教以新曲深入农村说唱。1973年,全县故事员115人,一名下放女知青应邀为省农业学大寨会议演出。
1975年,民间曲艺队成立,录用9名鼓书艺人。曲艺队演唱形式有安徽大鼓和评词县擅长说评词者较少。1980年,在农村集镇流动说唱的艺人计15人。1986年起,说唱艺人大部分改行。
曾在省刊发表的创作曲目有《渔村怒火》、《江边黎明》、《智斗豺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