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六节 民间文艺
一节日文艺会演
1951年,县组织了首届业余剧团会演,此后年年进行。“文化大革命”以后,会演代表队有30余个,参加人员约500人,1972年、1974年发展到800余人。
会演节目以创作为主,形式多样,戏剧和歌舞占的比重大。1984年,为庆祝建国35周年,县组织千余人参加的“国庆之夜”集体舞。规模大,内容新,观众达2万余人。1989年,在红旗剧院举行了国庆文艺演出,节目分歌舞专场和戏剧专场,演员近百人,观众逾3000。
二灯会
建国前,玩灯活动遍及乡村和集镇。建国后各地自发兴灯,有马灯、罗汉灯、龙灯、花灯、高跷灯、秧歌灯等。1959年春节,灯会盛况空前,仅长江乡五个大队就有六条龙灯,鸠江、西江两社的36名妇女也欣然参加玩灯活动。1984年国庆节,西河镇组织了大型荷花灯会,长达5华里的青弋江水面上110盏大“荷花”、2000盏小“荷花”和10盏九莲灯顺流飘放,光辉灿烂,蔚为壮观。两岸观众逾万,欢声雷动。1986年元霄节,城关湾沚举行大型灯会。邻乡的18家龙灯、马灯和高跷灯喜汇表演区,所经之处鞭炮震耳,人流潮涌。主办单位“挂红”,赠旗以示祝贺。
马灯每班灯83人组成,其中“夫”36人,串灯时一“马”一“夫”。队伍流动时,前有“模云”8个。“模云”一般由10——12岁的男孩担任。他们可以排出“人口平安”、“五谷丰登”和“天下太平”等吉言,后随2人,一为财神捧元宝,一为魁星点状元。再后有37人,按序排列是:太宝、陈军师、李进皇、杨宗保、穆桂英、杨六郎、杨令婆、韩信、萧何、杨再兴、岳飞、薛应龙、薛丁山、樊梨花、程咬金、徐茂公、罗成、秦叔宝、李元霸、裴元庆、周瑜、鲁肃、姜维、孔明、貂蝉、吕布、黄忠、马超、赵云、张飞、刘备、关羽、甘夫人、糜夫人、甲车夫、乙车夫。车夫也叫丑角。玩灯时,备有二十几匹“马”。“马”以竹为骨,取形饰布。仅制作头部和尾部,分缚人之前后,状似真骑。“角”色穿的都是戏剧服装。马灯表演不固守一个地点,节目结束更换新点。其表演的内容有:“四马亲嘴”含排方嘴和梅花嘴、“虾子戏水”、“单破篾”、“双破篾”、“满天星”、“七星满月”、“天门阵”、“单八节”、“双八节”、“推骨牌”等等。马灯起灯时,要“搀专”,设灯堂,请神。落灯时,要把神从灯堂送到“搀专”的地方,再把神送回去。从起灯到落灯,一般10天左右。
秧歌灯流行于澛港、湾沚、方村等地区。其活动形式自由,既可走乡串村,也可搭台连本表演。角色分生、旦、净、丑,由于早年女子不宜登台,女角均有男角反串,板腔有20种,可互相混用。伴奏以打击锣、鼓、钹、响板和莲箫为主。秧歌灯整套节目有《打团场》、《货郎子卖杂货》、《打补钉》、《蓝桥》、《十送》、《看相》、《卖花记》、《闹五更》、《五条小船》、《金桥算命》、《大相公嫖院》、《四块玉》、《小刘磨豆腐》、《种大麦》、《叠断桥》、《七仙女》、《老先生讨学俸》和《搭纸牌》等。
龙灯是本县常见的彩灯。有板龙、滚龙之分。颜色有红、白、青、黄多种。板龙身长一般12~24板,最长达百板,按统一段板分户篾扎纸糊,精绘彩饰。滚龙篾扎布丝绸糊,身长7~8节,直径30~40公分。舞龙灯一般在元霄节、庙会或庆贺丰收时进行。本县农村以玩板龙为多。1984年、1986年,农村龙灯会盛况空前。陶辛乡芮村几百户农民组制的板龙长达99节,入夜穿村走户,景象十分状观。本县湾沚等镇以玩滚龙为多。起舞时,合着粗犷的锣鼓节奏,引“龙”抢“珠”,逗“龙”起舞,形态逼真,意趣盎然。
罗汉灯民间为纪念古代好汉而形成的一种文艺形式。起灯时,先请罗汉菩萨,摆设罗汉堂。其角色有龙脸、虎睑、头黄衣、二、三、四、五、六黄衣,大小绿衣各2个,大小白衣各2个,童于一对共计18菩萨。节目有“大金花”、“黑金花”、“黄金花”、“赛魁”、“荷花出水”、“铁公鸡”、“三插柳”、“装元宝”等,玩灯大都在春节进行,一般时间为15天左右。本县罗汉灯以政和、善瑞等乡最具特色。
三歌谣
民国时期本县民间歌谣有节奏欢快的劳动号子,优美抒情的山歌秧歌、酣畅淋漓的里巷小调等。城乡妇女最为流行的民歌:“哄宝宝”、“摇宝宝”、“十月怀胎”等,音韵抑扬顿挫,清亮悦耳。30年代流行的《二姑娘卖饺子》,唱出旧时代官兵不平等的待遇。建国后,政府重视民间歌谣的搜集和整理工作,1958年4月,收集民歌200余首,选择96首编印成《芜湖县民歌选》。1978年,县文化馆举办了民歌收集整理学习班,又整理出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的民歌。1987年6月,成立县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委员会,搜集和整理民谣80余首,一部《中国民谣集成安徽卷芜湖县资料本》业已定稿。
民谣选
山歌好唱口难开
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
白米好吃田难种,杷粑好吃磨难挨。
天皇皇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吵夜郎,
过路的军师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
春游芳草地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十年九旱逢甘雨
十年九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童生金榜题名时。
摇铃哐哐
摇铃摇铃哐哐,一摇摇到东边山上,
东边山上一根线,一拉拉到芜湖县,
芜湖县一根纱,一拉拉到王奶奶家,
王奶奶哎,捉狗子噢!狗子还没落。
摇铃摇铃哐哐一摇摇到东边山上
东边山上一根线一拉拉到芜湖县芜湖县
一根纱一拉拉到王奶奶家王奶奶哎,
捉狗子噢狗子还未长大
摇铃摇铃哐哐一摇摇到东边山上
东边山上一根线一拉拉到芜湖县芜湖县
一根纱一拉拉到王奶奶家王奶奶哎,
捉狗子噢捉去吧!
民歌选
耘田秧歌
打夯号子
车水号子
郎要开船做买卖,姐要玩花管少年。
郎开船头姐回家,姐在后面看梅花。
初一叫船初二开,大姐打酒上船来。
敬了三杯船头酒,问郎哪些转回来。
我顺风顺水三两月,河干水浅对周年。
1、此号子高亢、自由,一句歌词为一乐段,每段演唱可加以发挥,略有不同。
2、这种车水号子在本县流传甚广,方村、易太、湾沚三区均有传唱。
3、“哪些”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十二月长工
二月里长工二月里空啊,老板带信啊去上工啊,
红桐箱子啊白钢锁啊,外面好看啊里面空啊。
三月里长工啊三月里三啊,挑担肥泥啊下田冲啊,
脚上踩得菱角刺啊,口口声声啊喊歇工啊。
四月里长工啊四月里空啊,挑担黄秧啊下田冲啊,
老板要我啊栽头趟嘛,趟趟遇到啊鬼头风啊。
五月里长工啊五月里空啊,扛把头啊到田冲,
老板要我耘头趟哎,趟趟遇到啊火红啊。
六月里长工啊六月里空啊,脚踢弹灰啊如火烘啊,
老板在家拉风扇嘛,外面热死我老长工啊。
七月里长工啊七月里空啊,拿把锯镰刀我下田冲啊,
老板刀快啊呛呛响啊,钝刀拉死我老长工啊。
八月里长工啊八月里空啊,笆斗扒米臼里舂啊,
舂出白米老板吃嘛,稗子碎米啊待长工啊。
九月里长工啊九月里空啊,糯米酿酒暖烘烘啊,
桂花好酒老板喝嘛,烧酒尾子待长工啊。
十月里长工啊十月里空啊,扛部水车啊下田冲啊,
车得大鱼老板吃嘛,虾爬垃圾待长工啊。
十一月长工啊十一月空啊,大雪飘飘迎上门啊,
老板在家烘炭火嘛,外面冷死我老长工啊。
十二月长工啊十二月空啊,老板留我来年工啊,
磨大银钱我不想啊,留条老命我混混工啊。
划龙船
东风又比西风凉,
哪来鲜花这么香?海棠花香么划划着。
上风来了花大姐,
长得标致又漂亮。海棠花香么划划着。
想姐想得肝肠断了,
哪有心思过端阳。海棠花香么划划着。
四季相思
2、闯上妹妹绣花楼,一把挽住小妹妹的手,
用多少低言巧语的话,苦苦向我来哀求,
我奴家心里肯,嘴里实在说不出口
瞒住了二老爹娘,脱衣解带陪郎卖风流,消闷解忧愁。
3、我上了有情人的当,我一句丑话说不出口,
被人家讲了多少闲言闲语的话,忍声吞气就把肚子揉。
我二人相交好,赌下多少血淋淋的咒。
有谁知狠心肠的郎,你见好爱好又将妹妹来丢,老天爷在上头。
4、自从我郎出门去,丢抛小妹妹到如今,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狠心肠的人?郎哥哎:
你不过是路上走的男子汉,
小妹妹也不过是门槛里女钗裙,能说不能行。
下面唱四季
5、春季里的相思病,百草发芽遍地青,
桃花红,杏花雨,点点洒在奴家的窗前,
日月快,光阴似箭,光阴似箭番番催人老嘛,
我与你,我的郎啦,分别以后几时才团圆呐?奴家想情人。
养媳妇歌
2二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想起了亲娘哭一场。
往年在家做女儿嘛,上身穿新下穿蓝喽,
我在你家做养媳嘛,破破烂烂真难挡喽。
3三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往年在家做女儿,油盐炒饭多好吃哟,
我在你家做养媳嘛,馊粥冷饭真难当。
4四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往年在家做女儿,五色花线常常用,
我在你家做养媳嘛,三根棉线难补裳。
5五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往年在家做女儿,糯米粽子粘白糖,
我在你家做养媳嘛,看不见粽子闻不见香。
6六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把人带信转我娘:
“身上汗珠朝下滚,买把扇子好送风凉。”
“你有空不回家讨,没有功夫送过来。”
7七月里小媳真想娘,想起亲娘哭一场,
托人带信娘难过,汗珠粒粒往下淌。
娘知心中好难过,买条毛巾转回还。
8八月里小媳真想娘,想起亲娘哭一场,
头上虱子朝下滚,托人带信给亲娘,
娘知心中好难过,买把篦子送过来。
9九月里小媳真想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把人带信转我娘,赤脚巴地把茅柴砍,
娘知心中好难过,买双草鞋送回还。
10十月里小媳真想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早来三时见一面,迟来三时出棺材。”
“要你公公来守孝,要你婆婆捧灵牌。”
四传说
和尚桥的传说古时候,在行春圩南埂有一座庙宇,叫降福殿又称天官殿。庙里整天香火不断。做佛事的和尚有十来个,前来进香的人也络绎不绝。
陶辛圩有一家大财主,三十几岁就病死了。留下了妻子和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因家中财产很多,妻子没有改嫁,在家一心扶养儿子,送学读书。后来儿子刚成人,就金榜题名,出外做官去了。
从此寡妇一人在家,长年活守空房,觉得十分寂寞,有时怨怪自己:“怕是前世造孽,隔世里得报应!”于是他开始信佛,经常到对河庙里求神拜佛。对河的和尚有时也过河上门做佛事。日子一长,有个当家的和尚和寡妇相好起来。寡妇家里没什么人碍手碍脚,和尚自然来的很勤快。
和尚每次夜里来到寡妇家,必须划水才能过来。寡妇心里总是放不下。她想“长此下去,一但和尚掉河里淹死,宣扬出去,一是名声不好,二是自己就要守第二次寡了。”寡妇想,要是造一道桥就好了,造桥用的钱自己是能拿出来的。但话又说回来,儿子已经长大,还在外做官,这件大事总要和儿子商议一下。
于是,她把造桥的想法告诉儿子,并且说“你已当了官,要为家乡老百姓做点好事,我们家又有钱,善有善报的。儿子是孝子,母亲讲的话向来是百依百顺的。
造桥的事很快传开了。但寡妇与和尚的风流韵事也传开了。寡妇的儿子听到风言风语后,十分难堪,后悔不该答应母亲造桥,但是要不造桥,母亲的心意不能报答,现在桥已开始造,人家会说我有意让和尚方便。他苦思瞑想,终于想起了一个计策。寡妇的儿子遵照母亲的意愿,很快造了一座大石桥,但桥一造成功,他又寻机杀了和尚。他母亲大吵大闹、责怪他不该乱伤人性命。儿子拿起笔顺手写了十个大字:“造桥随母意,杀僧报父恩。”写完把笔一抛,扬长而去。
和尚非但没得到方便,反伤了性命。两岸百姓倒是受益了百年。和尚桥的故事也流传了百年。
道泥山李家出小皇帝的故事早年,位于火龙岗东南边的道泥山,住着李姓一家。一天,正在地里用牛耕地的李家汉子,休息时把竹竿牛鞭往田边一插,一会儿见竹节上发了芽,心里一惊。回到家里,老是想着竹竿发芽的事,便怀疑那块地是块风水宝地。为验证一下,天黑后,他从家里拿着三个鸡蛋,放到白天插竹竿的地方。第二天天未亮,他又跑去一看,出了三只小鸡。李家汉子惊喜万分。回到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久病在床的父亲,父亲说:“这是一块龙地,不能对任何人讲,等我死了,就把我葬在这个地方。”不几天,父亲病逝了。李家汉子也不叫外人,只喊自己的妻子做帮手,把老人入了殓,连夜喊了自己的几个堂兄弟,把棺材抬到那块地上,匆匆葬了。
李家葬了龙地,一年后,小皇帝就出世了。娘娘,军师也先后投胎出世。小皇帝渐渐长大,一日,他在门前玩耍,看见一个姓王的货郎,二人一见如故,难舍难分,便留下陪他做伴。干日无事,谈一些领兵打仗之事,还剪了许多纸人纸马,坏的就丢在村旁的灰堆上,好的锁在箱子里。
一日,玉帝想:“小皇帝已经长成,该打江山登基了,只是未得长江之水不能成真龙天子。”于是,玉帝派猪仙下凡,拱通长江至道泥山水路。
当天夜里,猪仙到了澛港,从长江对道泥山一连拱了九嘴,眼看再拱一嘴就要通活水了。这时惊动了土地爷,土地爷想:“猪仙干这件大事,也不向我打个招呼,太小看我了。”于是就学起鸡叫,鸡叫之后,南天门就关上了,诸神就不能回去。猪仙怕把时间耽误了回不了天堂,就匆匆回灵霄宝殿复命去了。猪仙九嘴拱出十八道湾,后人把这条河称为天子港。
由于真龙没有得到活水,李家小皇帝就难能成正果。一天军师刘伯温巡视各地。来到芜湖。往南道泥山方向一看,见不远处紫气冲天,他连忙赶往道泥山,临近时,见乌云翻滚,白浪滔滔,一片汪洋挡住去路。刘伯温正在疑惑。突然传来牧歌声,一位牧童身骑青牛从汪洋大海中走出。刘伯温忙上前去问牧童何能从水中出来,牧童听了觉得莫明其妙说:“明明的大路,哪来的水?”刘伯温知道必有异人在下面,就拿出银子散给牧童,向牧童打听下面的情况。牧童说:“别的没见什么,只是李家屋顶睡着一只大黑猫,香火台上放着一碗清水,上面横放三根竹筷。原来王货郎听说刘伯温到了芜湖,让小皇帝这样做的。刘伯温又多给些银两给牧童,让他设法赶走屋上的黑猫,打翻香火台上碗里的水,折断竹筷子。牧童回去如此照办了。这时,道泥山上空的乌云立即收了,汪洋大水也无影无踪。原来,下面都是村庄万年山下的村庄现在仍叫王羊村,到处是青青麦苗和金黄色的菜花。一条大道直通道泥山。刘伯温急忙挥兵进村。刚到村边,村旁灰堆里纸人纸马跃起抵抗,怎奈都是残兵废马,如何抵抗得住?而壮兵强马都被锁在箱子里出不来,眼看刘伯温的兵就要杀到家门口了,小皇帝见王货郎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只得向母亲要座骑逃跑。小皇帝的妈顺手把烧锅坐的蒲团抛给了他,伸手又从头上拔出簪子丢了过去。小皇帝接过簪子见蒲团滚过来,顺势坐上,蒲团立即旋转起来往前进。刘伯温见此就带兵紧紧追赶。蒲团走不快,眼看刘伯温要追上来了,小皇帝慌忙把手中簪子往后一划,后面立刻出现一道河来,暂时止住了刘伯温的军队。但不久刘伯温军队又追了上来,小皇帝的蒲团磨碎了,再也跑不脱了,刘伯温走上去,一刀斩了小皇帝。小皇帝死的地方就在清水河。血流入河里,红了半边河水,多少天后仍是红的。后经多年河水冲刷,才慢慢由红变黄,但这半边河再也清不了这就是清水河一半清一半浑的来历。刘伯温斩了小皇帝,把兵屯在芜湖东乡滩地,自回京城报功去了。这个屯兵的地方,现在叫军滩。
护国寺的来历红杨乡红杨村附近有座小山,名叫护国墩。护国墩上曾经有个寺庙,叫护国寺。相传,在元顺帝至正年间,朱元璋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渡江作战,在江南一带连战连捷。一次,他率军攻打宣州之际,遭到元守将抵抗。为摸清宣州城防情况,朱元璋在盛夏的一个中午带亲兵十余人,前往侦察,不料被守兵发现了。元将派上百余名骑兵追杀,亲兵边战边退。由于寡不敌众,亲兵相继战死,就在双方激战之时,朱元璋乘隙骑马拼命奔逃。元军发觉朱元璋独自逃脱,便紧紧尾追不放。朱元璋飞马来到一座小山时,敌军大队人马渐渐逼近,情况万分危险。这时,他急中生智立即勒马,翻身跳下,又将马狠抽几鞭,让烈马向西狂奔而去。他环顾四周,准备找个地方躲避一下,突然发现山地上有一座敞门破庙,便疾步跨入庙内。这时,他一面庆幸躲过元兵的追杀,一面拨出佩剑,准备作最后决斗。霎时十余只蜘蛛沿着门窗上下来回地穿织起来,片刻之间,几张大蛛网就悬挂在门口、窗口,网中还各占两只蜘蛛,正在来回爬着。追兵路过这里,看见破庙,以为朱元璋躲在庙里,于是勒马,想在破庙里活捉朱元璋。一个官兵纵身跳下,正准备进庙,抬头看到门窗口那悬挂着的完好无损的大蛛网,就立即上马,大声地命令道:“快追!”急急率兵沿清晰的马蹄印向西追去。这样,朱元璋才安然脱险。
朱元璋打下江山,做了皇帝,回想起当年大难不死,多亏那座破庙给他作了掩护的情景时,心情很不平静。于是,便给破庙赐名“护国寺”。这样,护国寺的名称就流传下来。护国寺所在的那座小山,人们就叫它护国墩。
石人渡的故事青弋江下游,有一个渡口名叫石人渡,位于保丰乡石人村。长久以来,从这里过渡的人,总是先上后下,互敬互让,扶老携幼。这种井然有序的传统,是与这个神秘的渡口名字分不开的。
古时候,保丰及附近十几个圩口的人上芜湖,都要从石人渡过河,因此这条渡船每天要渡上数百人。有一年腊月,快过年了,上街买年货的人特别多。一次,正当渡船要离岸时,一位大汉,一脚跨上渡船,猛然间,船身一歪,船仓进了水,小船左右摇晃,渡客们一片混乱,大喊救命。眼看小船就要翻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汉抽身退回岸上,不小心踩入刺骨的水中,船恢复了原先的平稳,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事故避免了。渡客们看着刚从冰冷的水中爬上岸的大汉,似有怨气,又顿起敬意。一位老人脱口而出:“你怎么这样重,象个石人似的。”大汉听后先是一怔,心想已泄漏天机,本来自己是一个石雕,经多年修炼快成正果了,现赴小九华聚会听经,天机一但泄漏,永远不能成正果了,但他还是连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们受惊了”说着就在岸边扶老携幼,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渡船。渡客们一批批地过去,又一批批返回。就这样,他一连让几十渡,自己始终没过河。
几天几夜过去了,过渡的人渐渐地少了。然而大汉却凝僵了,一年年一月月地守在渡口,人们推也推不走、搬也搬不动。后来风吹日晒,他的衣服风化了,一尊石人像露了出来。于是人们把这道渡口就叫做石人渡。多少年来,人们在此过河从未发生过渡船翻沉事故。
1951年,县组织了首届业余剧团会演,此后年年进行。“文化大革命”以后,会演代表队有30余个,参加人员约500人,1972年、1974年发展到800余人。
会演节目以创作为主,形式多样,戏剧和歌舞占的比重大。1984年,为庆祝建国35周年,县组织千余人参加的“国庆之夜”集体舞。规模大,内容新,观众达2万余人。1989年,在红旗剧院举行了国庆文艺演出,节目分歌舞专场和戏剧专场,演员近百人,观众逾3000。
二灯会
建国前,玩灯活动遍及乡村和集镇。建国后各地自发兴灯,有马灯、罗汉灯、龙灯、花灯、高跷灯、秧歌灯等。1959年春节,灯会盛况空前,仅长江乡五个大队就有六条龙灯,鸠江、西江两社的36名妇女也欣然参加玩灯活动。1984年国庆节,西河镇组织了大型荷花灯会,长达5华里的青弋江水面上110盏大“荷花”、2000盏小“荷花”和10盏九莲灯顺流飘放,光辉灿烂,蔚为壮观。两岸观众逾万,欢声雷动。1986年元霄节,城关湾沚举行大型灯会。邻乡的18家龙灯、马灯和高跷灯喜汇表演区,所经之处鞭炮震耳,人流潮涌。主办单位“挂红”,赠旗以示祝贺。
马灯每班灯83人组成,其中“夫”36人,串灯时一“马”一“夫”。队伍流动时,前有“模云”8个。“模云”一般由10——12岁的男孩担任。他们可以排出“人口平安”、“五谷丰登”和“天下太平”等吉言,后随2人,一为财神捧元宝,一为魁星点状元。再后有37人,按序排列是:太宝、陈军师、李进皇、杨宗保、穆桂英、杨六郎、杨令婆、韩信、萧何、杨再兴、岳飞、薛应龙、薛丁山、樊梨花、程咬金、徐茂公、罗成、秦叔宝、李元霸、裴元庆、周瑜、鲁肃、姜维、孔明、貂蝉、吕布、黄忠、马超、赵云、张飞、刘备、关羽、甘夫人、糜夫人、甲车夫、乙车夫。车夫也叫丑角。玩灯时,备有二十几匹“马”。“马”以竹为骨,取形饰布。仅制作头部和尾部,分缚人之前后,状似真骑。“角”色穿的都是戏剧服装。马灯表演不固守一个地点,节目结束更换新点。其表演的内容有:“四马亲嘴”含排方嘴和梅花嘴、“虾子戏水”、“单破篾”、“双破篾”、“满天星”、“七星满月”、“天门阵”、“单八节”、“双八节”、“推骨牌”等等。马灯起灯时,要“搀专”,设灯堂,请神。落灯时,要把神从灯堂送到“搀专”的地方,再把神送回去。从起灯到落灯,一般10天左右。
秧歌灯流行于澛港、湾沚、方村等地区。其活动形式自由,既可走乡串村,也可搭台连本表演。角色分生、旦、净、丑,由于早年女子不宜登台,女角均有男角反串,板腔有20种,可互相混用。伴奏以打击锣、鼓、钹、响板和莲箫为主。秧歌灯整套节目有《打团场》、《货郎子卖杂货》、《打补钉》、《蓝桥》、《十送》、《看相》、《卖花记》、《闹五更》、《五条小船》、《金桥算命》、《大相公嫖院》、《四块玉》、《小刘磨豆腐》、《种大麦》、《叠断桥》、《七仙女》、《老先生讨学俸》和《搭纸牌》等。
龙灯是本县常见的彩灯。有板龙、滚龙之分。颜色有红、白、青、黄多种。板龙身长一般12~24板,最长达百板,按统一段板分户篾扎纸糊,精绘彩饰。滚龙篾扎布丝绸糊,身长7~8节,直径30~40公分。舞龙灯一般在元霄节、庙会或庆贺丰收时进行。本县农村以玩板龙为多。1984年、1986年,农村龙灯会盛况空前。陶辛乡芮村几百户农民组制的板龙长达99节,入夜穿村走户,景象十分状观。本县湾沚等镇以玩滚龙为多。起舞时,合着粗犷的锣鼓节奏,引“龙”抢“珠”,逗“龙”起舞,形态逼真,意趣盎然。
罗汉灯民间为纪念古代好汉而形成的一种文艺形式。起灯时,先请罗汉菩萨,摆设罗汉堂。其角色有龙脸、虎睑、头黄衣、二、三、四、五、六黄衣,大小绿衣各2个,大小白衣各2个,童于一对共计18菩萨。节目有“大金花”、“黑金花”、“黄金花”、“赛魁”、“荷花出水”、“铁公鸡”、“三插柳”、“装元宝”等,玩灯大都在春节进行,一般时间为15天左右。本县罗汉灯以政和、善瑞等乡最具特色。
三歌谣
民国时期本县民间歌谣有节奏欢快的劳动号子,优美抒情的山歌秧歌、酣畅淋漓的里巷小调等。城乡妇女最为流行的民歌:“哄宝宝”、“摇宝宝”、“十月怀胎”等,音韵抑扬顿挫,清亮悦耳。30年代流行的《二姑娘卖饺子》,唱出旧时代官兵不平等的待遇。建国后,政府重视民间歌谣的搜集和整理工作,1958年4月,收集民歌200余首,选择96首编印成《芜湖县民歌选》。1978年,县文化馆举办了民歌收集整理学习班,又整理出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的民歌。1987年6月,成立县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委员会,搜集和整理民谣80余首,一部《中国民谣集成安徽卷芜湖县资料本》业已定稿。
民谣选
山歌好唱口难开
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
白米好吃田难种,杷粑好吃磨难挨。
天皇皇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吵夜郎,
过路的军师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
春游芳草地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十年九旱逢甘雨
十年九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童生金榜题名时。
摇铃哐哐
摇铃摇铃哐哐,一摇摇到东边山上,
东边山上一根线,一拉拉到芜湖县,
芜湖县一根纱,一拉拉到王奶奶家,
王奶奶哎,捉狗子噢!狗子还没落。
摇铃摇铃哐哐一摇摇到东边山上
东边山上一根线一拉拉到芜湖县芜湖县
一根纱一拉拉到王奶奶家王奶奶哎,
捉狗子噢狗子还未长大
摇铃摇铃哐哐一摇摇到东边山上
东边山上一根线一拉拉到芜湖县芜湖县
一根纱一拉拉到王奶奶家王奶奶哎,
捉狗子噢捉去吧!
民歌选
耘田秧歌
打夯号子
车水号子
郎要开船做买卖,姐要玩花管少年。
郎开船头姐回家,姐在后面看梅花。
初一叫船初二开,大姐打酒上船来。
敬了三杯船头酒,问郎哪些转回来。
我顺风顺水三两月,河干水浅对周年。
1、此号子高亢、自由,一句歌词为一乐段,每段演唱可加以发挥,略有不同。
2、这种车水号子在本县流传甚广,方村、易太、湾沚三区均有传唱。
3、“哪些”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十二月长工
二月里长工二月里空啊,老板带信啊去上工啊,
红桐箱子啊白钢锁啊,外面好看啊里面空啊。
三月里长工啊三月里三啊,挑担肥泥啊下田冲啊,
脚上踩得菱角刺啊,口口声声啊喊歇工啊。
四月里长工啊四月里空啊,挑担黄秧啊下田冲啊,
老板要我啊栽头趟嘛,趟趟遇到啊鬼头风啊。
五月里长工啊五月里空啊,扛把头啊到田冲,
老板要我耘头趟哎,趟趟遇到啊火红啊。
六月里长工啊六月里空啊,脚踢弹灰啊如火烘啊,
老板在家拉风扇嘛,外面热死我老长工啊。
七月里长工啊七月里空啊,拿把锯镰刀我下田冲啊,
老板刀快啊呛呛响啊,钝刀拉死我老长工啊。
八月里长工啊八月里空啊,笆斗扒米臼里舂啊,
舂出白米老板吃嘛,稗子碎米啊待长工啊。
九月里长工啊九月里空啊,糯米酿酒暖烘烘啊,
桂花好酒老板喝嘛,烧酒尾子待长工啊。
十月里长工啊十月里空啊,扛部水车啊下田冲啊,
车得大鱼老板吃嘛,虾爬垃圾待长工啊。
十一月长工啊十一月空啊,大雪飘飘迎上门啊,
老板在家烘炭火嘛,外面冷死我老长工啊。
十二月长工啊十二月空啊,老板留我来年工啊,
磨大银钱我不想啊,留条老命我混混工啊。
划龙船
东风又比西风凉,
哪来鲜花这么香?海棠花香么划划着。
上风来了花大姐,
长得标致又漂亮。海棠花香么划划着。
想姐想得肝肠断了,
哪有心思过端阳。海棠花香么划划着。
四季相思
2、闯上妹妹绣花楼,一把挽住小妹妹的手,
用多少低言巧语的话,苦苦向我来哀求,
我奴家心里肯,嘴里实在说不出口
瞒住了二老爹娘,脱衣解带陪郎卖风流,消闷解忧愁。
3、我上了有情人的当,我一句丑话说不出口,
被人家讲了多少闲言闲语的话,忍声吞气就把肚子揉。
我二人相交好,赌下多少血淋淋的咒。
有谁知狠心肠的郎,你见好爱好又将妹妹来丢,老天爷在上头。
4、自从我郎出门去,丢抛小妹妹到如今,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狠心肠的人?郎哥哎:
你不过是路上走的男子汉,
小妹妹也不过是门槛里女钗裙,能说不能行。
下面唱四季
5、春季里的相思病,百草发芽遍地青,
桃花红,杏花雨,点点洒在奴家的窗前,
日月快,光阴似箭,光阴似箭番番催人老嘛,
我与你,我的郎啦,分别以后几时才团圆呐?奴家想情人。
养媳妇歌
2二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想起了亲娘哭一场。
往年在家做女儿嘛,上身穿新下穿蓝喽,
我在你家做养媳嘛,破破烂烂真难挡喽。
3三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往年在家做女儿,油盐炒饭多好吃哟,
我在你家做养媳嘛,馊粥冷饭真难当。
4四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往年在家做女儿,五色花线常常用,
我在你家做养媳嘛,三根棉线难补裳。
5五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往年在家做女儿,糯米粽子粘白糖,
我在你家做养媳嘛,看不见粽子闻不见香。
6六月里小媳想亲娘啰,把人带信转我娘:
“身上汗珠朝下滚,买把扇子好送风凉。”
“你有空不回家讨,没有功夫送过来。”
7七月里小媳真想娘,想起亲娘哭一场,
托人带信娘难过,汗珠粒粒往下淌。
娘知心中好难过,买条毛巾转回还。
8八月里小媳真想娘,想起亲娘哭一场,
头上虱子朝下滚,托人带信给亲娘,
娘知心中好难过,买把篦子送过来。
9九月里小媳真想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把人带信转我娘,赤脚巴地把茅柴砍,
娘知心中好难过,买双草鞋送回还。
10十月里小媳真想娘啰,想起亲娘哭一场,
“早来三时见一面,迟来三时出棺材。”
“要你公公来守孝,要你婆婆捧灵牌。”
四传说
和尚桥的传说古时候,在行春圩南埂有一座庙宇,叫降福殿又称天官殿。庙里整天香火不断。做佛事的和尚有十来个,前来进香的人也络绎不绝。
陶辛圩有一家大财主,三十几岁就病死了。留下了妻子和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因家中财产很多,妻子没有改嫁,在家一心扶养儿子,送学读书。后来儿子刚成人,就金榜题名,出外做官去了。
从此寡妇一人在家,长年活守空房,觉得十分寂寞,有时怨怪自己:“怕是前世造孽,隔世里得报应!”于是他开始信佛,经常到对河庙里求神拜佛。对河的和尚有时也过河上门做佛事。日子一长,有个当家的和尚和寡妇相好起来。寡妇家里没什么人碍手碍脚,和尚自然来的很勤快。
和尚每次夜里来到寡妇家,必须划水才能过来。寡妇心里总是放不下。她想“长此下去,一但和尚掉河里淹死,宣扬出去,一是名声不好,二是自己就要守第二次寡了。”寡妇想,要是造一道桥就好了,造桥用的钱自己是能拿出来的。但话又说回来,儿子已经长大,还在外做官,这件大事总要和儿子商议一下。
于是,她把造桥的想法告诉儿子,并且说“你已当了官,要为家乡老百姓做点好事,我们家又有钱,善有善报的。儿子是孝子,母亲讲的话向来是百依百顺的。
造桥的事很快传开了。但寡妇与和尚的风流韵事也传开了。寡妇的儿子听到风言风语后,十分难堪,后悔不该答应母亲造桥,但是要不造桥,母亲的心意不能报答,现在桥已开始造,人家会说我有意让和尚方便。他苦思瞑想,终于想起了一个计策。寡妇的儿子遵照母亲的意愿,很快造了一座大石桥,但桥一造成功,他又寻机杀了和尚。他母亲大吵大闹、责怪他不该乱伤人性命。儿子拿起笔顺手写了十个大字:“造桥随母意,杀僧报父恩。”写完把笔一抛,扬长而去。
和尚非但没得到方便,反伤了性命。两岸百姓倒是受益了百年。和尚桥的故事也流传了百年。
道泥山李家出小皇帝的故事早年,位于火龙岗东南边的道泥山,住着李姓一家。一天,正在地里用牛耕地的李家汉子,休息时把竹竿牛鞭往田边一插,一会儿见竹节上发了芽,心里一惊。回到家里,老是想着竹竿发芽的事,便怀疑那块地是块风水宝地。为验证一下,天黑后,他从家里拿着三个鸡蛋,放到白天插竹竿的地方。第二天天未亮,他又跑去一看,出了三只小鸡。李家汉子惊喜万分。回到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久病在床的父亲,父亲说:“这是一块龙地,不能对任何人讲,等我死了,就把我葬在这个地方。”不几天,父亲病逝了。李家汉子也不叫外人,只喊自己的妻子做帮手,把老人入了殓,连夜喊了自己的几个堂兄弟,把棺材抬到那块地上,匆匆葬了。
李家葬了龙地,一年后,小皇帝就出世了。娘娘,军师也先后投胎出世。小皇帝渐渐长大,一日,他在门前玩耍,看见一个姓王的货郎,二人一见如故,难舍难分,便留下陪他做伴。干日无事,谈一些领兵打仗之事,还剪了许多纸人纸马,坏的就丢在村旁的灰堆上,好的锁在箱子里。
一日,玉帝想:“小皇帝已经长成,该打江山登基了,只是未得长江之水不能成真龙天子。”于是,玉帝派猪仙下凡,拱通长江至道泥山水路。
当天夜里,猪仙到了澛港,从长江对道泥山一连拱了九嘴,眼看再拱一嘴就要通活水了。这时惊动了土地爷,土地爷想:“猪仙干这件大事,也不向我打个招呼,太小看我了。”于是就学起鸡叫,鸡叫之后,南天门就关上了,诸神就不能回去。猪仙怕把时间耽误了回不了天堂,就匆匆回灵霄宝殿复命去了。猪仙九嘴拱出十八道湾,后人把这条河称为天子港。
由于真龙没有得到活水,李家小皇帝就难能成正果。一天军师刘伯温巡视各地。来到芜湖。往南道泥山方向一看,见不远处紫气冲天,他连忙赶往道泥山,临近时,见乌云翻滚,白浪滔滔,一片汪洋挡住去路。刘伯温正在疑惑。突然传来牧歌声,一位牧童身骑青牛从汪洋大海中走出。刘伯温忙上前去问牧童何能从水中出来,牧童听了觉得莫明其妙说:“明明的大路,哪来的水?”刘伯温知道必有异人在下面,就拿出银子散给牧童,向牧童打听下面的情况。牧童说:“别的没见什么,只是李家屋顶睡着一只大黑猫,香火台上放着一碗清水,上面横放三根竹筷。原来王货郎听说刘伯温到了芜湖,让小皇帝这样做的。刘伯温又多给些银两给牧童,让他设法赶走屋上的黑猫,打翻香火台上碗里的水,折断竹筷子。牧童回去如此照办了。这时,道泥山上空的乌云立即收了,汪洋大水也无影无踪。原来,下面都是村庄万年山下的村庄现在仍叫王羊村,到处是青青麦苗和金黄色的菜花。一条大道直通道泥山。刘伯温急忙挥兵进村。刚到村边,村旁灰堆里纸人纸马跃起抵抗,怎奈都是残兵废马,如何抵抗得住?而壮兵强马都被锁在箱子里出不来,眼看刘伯温的兵就要杀到家门口了,小皇帝见王货郎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只得向母亲要座骑逃跑。小皇帝的妈顺手把烧锅坐的蒲团抛给了他,伸手又从头上拔出簪子丢了过去。小皇帝接过簪子见蒲团滚过来,顺势坐上,蒲团立即旋转起来往前进。刘伯温见此就带兵紧紧追赶。蒲团走不快,眼看刘伯温要追上来了,小皇帝慌忙把手中簪子往后一划,后面立刻出现一道河来,暂时止住了刘伯温的军队。但不久刘伯温军队又追了上来,小皇帝的蒲团磨碎了,再也跑不脱了,刘伯温走上去,一刀斩了小皇帝。小皇帝死的地方就在清水河。血流入河里,红了半边河水,多少天后仍是红的。后经多年河水冲刷,才慢慢由红变黄,但这半边河再也清不了这就是清水河一半清一半浑的来历。刘伯温斩了小皇帝,把兵屯在芜湖东乡滩地,自回京城报功去了。这个屯兵的地方,现在叫军滩。
护国寺的来历红杨乡红杨村附近有座小山,名叫护国墩。护国墩上曾经有个寺庙,叫护国寺。相传,在元顺帝至正年间,朱元璋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渡江作战,在江南一带连战连捷。一次,他率军攻打宣州之际,遭到元守将抵抗。为摸清宣州城防情况,朱元璋在盛夏的一个中午带亲兵十余人,前往侦察,不料被守兵发现了。元将派上百余名骑兵追杀,亲兵边战边退。由于寡不敌众,亲兵相继战死,就在双方激战之时,朱元璋乘隙骑马拼命奔逃。元军发觉朱元璋独自逃脱,便紧紧尾追不放。朱元璋飞马来到一座小山时,敌军大队人马渐渐逼近,情况万分危险。这时,他急中生智立即勒马,翻身跳下,又将马狠抽几鞭,让烈马向西狂奔而去。他环顾四周,准备找个地方躲避一下,突然发现山地上有一座敞门破庙,便疾步跨入庙内。这时,他一面庆幸躲过元兵的追杀,一面拨出佩剑,准备作最后决斗。霎时十余只蜘蛛沿着门窗上下来回地穿织起来,片刻之间,几张大蛛网就悬挂在门口、窗口,网中还各占两只蜘蛛,正在来回爬着。追兵路过这里,看见破庙,以为朱元璋躲在庙里,于是勒马,想在破庙里活捉朱元璋。一个官兵纵身跳下,正准备进庙,抬头看到门窗口那悬挂着的完好无损的大蛛网,就立即上马,大声地命令道:“快追!”急急率兵沿清晰的马蹄印向西追去。这样,朱元璋才安然脱险。
朱元璋打下江山,做了皇帝,回想起当年大难不死,多亏那座破庙给他作了掩护的情景时,心情很不平静。于是,便给破庙赐名“护国寺”。这样,护国寺的名称就流传下来。护国寺所在的那座小山,人们就叫它护国墩。
石人渡的故事青弋江下游,有一个渡口名叫石人渡,位于保丰乡石人村。长久以来,从这里过渡的人,总是先上后下,互敬互让,扶老携幼。这种井然有序的传统,是与这个神秘的渡口名字分不开的。
古时候,保丰及附近十几个圩口的人上芜湖,都要从石人渡过河,因此这条渡船每天要渡上数百人。有一年腊月,快过年了,上街买年货的人特别多。一次,正当渡船要离岸时,一位大汉,一脚跨上渡船,猛然间,船身一歪,船仓进了水,小船左右摇晃,渡客们一片混乱,大喊救命。眼看小船就要翻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汉抽身退回岸上,不小心踩入刺骨的水中,船恢复了原先的平稳,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事故避免了。渡客们看着刚从冰冷的水中爬上岸的大汉,似有怨气,又顿起敬意。一位老人脱口而出:“你怎么这样重,象个石人似的。”大汉听后先是一怔,心想已泄漏天机,本来自己是一个石雕,经多年修炼快成正果了,现赴小九华聚会听经,天机一但泄漏,永远不能成正果了,但他还是连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们受惊了”说着就在岸边扶老携幼,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渡船。渡客们一批批地过去,又一批批返回。就这样,他一连让几十渡,自己始终没过河。
几天几夜过去了,过渡的人渐渐地少了。然而大汉却凝僵了,一年年一月月地守在渡口,人们推也推不走、搬也搬不动。后来风吹日晒,他的衣服风化了,一尊石人像露了出来。于是人们把这道渡口就叫做石人渡。多少年来,人们在此过河从未发生过渡船翻沉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