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供电
一、输电
35千伏输电线路1961年8月,自繁昌至本县兴建一条35千伏线路,由110千伏繁昌变电所接出,为本县35千伏南陵变电所输送电源,1962年停建。此后至1990年底,全县有35千伏输电线路8条,长88.3公里。
弋新线由芜湖市弋江(原名马塘)变电所至本县新中变电所的输电线路。1964年3月动工,8月投入运行,从110千伏弋江变电所接出,额定输送容量6400千瓦,是本县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为新中变电所提供电源。全长28.9公里,设261基杆。1965年7月后,因白马山、新淮、红旗3座35千伏变电所相继T接在该线上,负荷较重 ,经常受到限电。1983年12月,新中变电所改以35千伏新(中)南(陵)线为主电源,弋新线则作热备用线。
新南线从新中变电所至城关变电所的35千伏输电线路。1964年8月兴建,11月竣工,线路全长16.99公里,设120基杆。是年12月25日,该线路支接于新中变电所的10千伏繁南线,临时降压对本县城关供电。1966年3月,城关变电所建成投运,该线路改为35千伏电压运行,额定输送容量7800千瓦。1975年新南线木质横担换成角铁横担,杆上导线随之改为“上”字形排列。1985年1月,城关变电所停运拆除,该线成为110千伏五里变电所对新中变电所输电的35千伏主干线。
南弋线五里变电所至弋江变电所的35千伏输电线路。1975年10月兴建,1977年7月投入运行,全线长14.82公里,设117基杆。五里变电所出线段1300米,弋江变电所进线段600米均装架空地线。该线从繁南线受电,线路输送容量8900千瓦。1983年12月,五里变电所升压后,该线路改由五里变电所392开关供电。
南三线该输电线路自五里变电所至三里变电所。1976年10月兴建,12月竣工,线长15.1公里,设水泥电杆120基。五里变电所出线段800米,三里变电所进线段600米,线路输送容量5300千瓦。时线路支接在五里变电所10千伏103出线上对三里公社供电。1980年9月30日,三里变电所建成投运,改由35千伏繁南线受电。1983年12月,三里变电所迁至三里坞圩涝。增建35千伏输电线路2.5公里,水泥电杆19基,新增线路于1985年10月12日投入运行。南三线总长增加到17.6公里,共设水泥电杆139基。
绿岭线由五里变电所至绿岭变电所的输电线路。1988年12月动工兴建,1990年1月投运,线长20.4公里,设156基杆。
本县35千伏输电线路还有五里变电所至城关变电所的391线路,1973年投入运行,线长3.865公里。在391线L接至化肥厂和拖拉机厂的输电线路,分别于1973年和1979年投入运行。
110千伏繁南线1975年9月,兴建繁昌至南陵的110千伏输电线路,简称繁南线。为本县电力枢纽——五里变电所输送电源,翌年3月竣工。线长26.5公里,根据地形条件,全线选定杆塔85基,基础均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基柱、底盘及拉盘组成。线路输送容量49420千瓦。1976年5月20日,该线路在110千伏繁昌变电所35千伏382开关受电,临时降压运行。1983年12月17日,升压为110千伏运行。
220千伏繁宣过境线从500千伏繁昌变电所至220千伏宣城变电所的220千伏输电线路,简称繁宣线。该线路由本县麻桥乡入境,经九连、石铺、蒲桥乡至青弋江出境,线长25.33公里。1988年8月动工兴建,1989年9月竣工送电。
500千伏超高压过境线通过本县境内的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有2条。(一)、从淮南至上海的淮沪线,为华东电网第一条最高电压的等级线路。该线路的繁昌至浙江余姚段,由本县家发乡入境,跨漳河,过九连、蒲桥、东河乡,跨青弋江出境。1984年6月兴建,1985年12月18日竣工送电,本县境内线长22.33公里。(二)、从湖北宜昌市宋家坝换流站至上海南桥逆变站的葛上线,为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该线路由本县烟墩乡入境,经三里镇,过泾县,经奚滩乡出境。1985年10月动工,1987年8月竣工,本县境内线长13.96公里。
二、变电
35千伏变电所
新中变电所位于黄墓区许镇的上、下林都圩的隔堤上。1963年11月动工,翌年8月投入运营。建174平方米开关、控制室,安装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编号1,用1台35千伏油开关和隔离刀闸控制主变压器运行。主变压器装设过流、速度、过负荷及轻、重瓦斯、温度保护、防雷保护和信号报警装置。由35千伏弋新线从110千伏弋江变电所356开关受电。10千伏配电装置为屋内式,单母线、单列双走廊布置。采用GG—4型开关柜加SN—10型少油开关控制,分4路对外供电。10千伏出线有过流、速断、接地保护。1966年5月,增容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变压器,运行编号2,与1号变压器并联运行。至1976年,供电范围达11个社(镇),62个大队。1977年再次增容,以1台35/10千伏3200千伏安的变压器替代1号主变压器,主变压器总容量增大到5000千伏安,同时增装部分10千伏电力电容器。1978年8月,又临时增装1台1800千伏安变压器。1980年10月对变电所进行改建,1981年5月恢复运行。增建控制室35平方米,增加10千伏总开关柜2台,分柜1台,10千伏出线1路,2号主变压器调换为5600千伏安,主变压器总容量为8800千伏安,用2台35千伏油开关和隔离刀闸分别控制2台主变压器运行。改造后的10千伏仍为单母线运行,直流电源用硅整流和24伏蓄电池作保护。1983年10月,该所10千伏电力电容器发生爆炸,经过更新,10千伏电力电容器总容量为960千法,并有成组熔丝和过流、零序保护。1990年,新中变电所对7个乡(镇)48个村民委员会供电,年供电量1209.7万千瓦时。
城关变电所位于城东苏家巷,1964年10月动工,1966年3月建成投入运营。由新南线在新中变电所35千伏母线与弋新线相联,从芜湖市110千伏弋江变电所受电,安装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编号1,用35千伏隔离刀闸和高压熔断器控制主变压器运行。10千伏为屋内配电装置,建有166平方米的开关控制室。10千伏为单母线布置,用7台GG—1型开关柜FN型负荷开关控制,分城关线、柏林线、西七线、石铺线4路出线对外供电。控制室设有控制、保护、中央信号、直流和低压盘各一块。直流电源采用硅整流和24伏蓄电池装置,安装10千伏电力电容器1200千法。1967年增装1台35千伏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编号2,与1号主变压器并联运行。1969年增加1路127医院(今缫丝厂)的10千伏专用线。1973年以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变压器替代2号主变压器。1975年,城关变电所对13个社(镇)、55个大队供电,年供电量约1800万千瓦时。1976年后,城关线和127医院专用线等线路陆续改由五里变电所供电。1984年底,城关变电所仅对5个乡、39个村民委员会供电,年供电量减少到约400.4万千瓦时。1985年1月,该所停运拆除,原供电范围内的用户改由五里变电所供电。
弋江变电所位于弋江镇西1公里处,1974年10月动工,1977年7月1日投入运营。初建为简易变电所,由南弋线在五里变电所的35千伏母线上与繁南线相联,从繁昌变电所受电。安装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编号1,用高压熔断器控制主变压器运行并设瓦斯、温度、信号装置。10千伏出线4路,用4台柱上油开关对外送电,装有熔丝及单相接地保护。1979年增容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编号2,与1号主变压器并联运行。1982年,改建为正规变电所,建造232平方米的开关、控制室,安装9台GG—1A型成套开关柜,3块保护盘,1983年12月,改建结束。1984年6月,新增10千伏电力电容器1500千法。是年8月,以1台35/10千伏3200千伏安变压器调换1号变压器运行,该所主变压器总容量5000千伏安。1990年,对东河、奚滩、蒲桥、弋江4个乡镇、26个村民委员会供电,年供电量约603.2万千瓦时。
三里变电所原址在三里公社三里洪生产队1976年动工。1980年9月投入运营。由南三线从五里变电所35千伏出线构架接出,在繁南线上受电。安装1台35/10千伏的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用高压熔断器控制主变压器运行。10千伏出线4路,采用柱上油开关对外供电。1983年12月,迁址于三里镇西南400米的孔村坞圩涝,1985年10月,拆迁完工,投入运行。建245平方米的开关、控制室,增容1台35/10千伏的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与原有1台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并联运行。采用2台DW8—35/1000油开关分别控制。由南三线在110千伏五里变电所394开关受电。10千伏配电装置为屋内式,采用GG—1A型开关柜加SN10—10型少油开关对外供电。10千伏出线有东风线、绿岭线、三里线、烟墩线、东山线5路,直流电源采用220伏硅整流储能电容装置。1987年3月,该所被省电力局批准为本县第一座标准化变电所。至1990年1月,对三里、绿岭、烟墩、何湾4个乡(镇)、34个村民委员会供电,是年1月13日,仅对烟墩、三里两个乡镇供电,年供电量约236.8万千瓦时。
绿岭变电所位于绿岭西南部。1987年7月动工兴建,1990年1月建成投入运营,安装主变压器1台,容量2500千伏安。对绿岭、何湾、丫山3个乡(镇)供电,1990年供电401.6万千瓦时。用户变电所1973~1979年,县化肥厂和芜湖地区拖拉机厂,先后建成两座35千伏变电所。安装5台35/04千伏变压器,总容量3440千伏安。其中:化肥厂安装变压器4台,容量2880千伏安;拖拉机厂安装变压器1台,容量560千伏安。两厂所用35千伏输电线路,均在五里变电所至新中变电所的391线路上T接。1983年12月17日以前,经繁南线从110千伏繁城变电所受电,五里变电所升压运行后,改从该所受电。1990年两厂用电量为1302.1万千瓦时。其中:化肥厂用电量为1261.3万千瓦时;拖拉机厂用电量为40.8万千瓦时。
110千伏五里变电所位于县城南郊五里岗,距县城2公里,占地面积21160平方米,是本县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该工程由县35千伏输变电工程指挥部配合芜湖供电局设计,芜湖地区水电局工程队担任一次线部分电气安装,二次线部分电气安装由南京电校承包。工程总投资38.1万元。1975年9月动工,建有212平方米控制室和开关室,200平方米宿舍;还建有35千伏单母线和旁路母线,35千伏出线间隔6个及35千伏变压器临时基础1个。1976年5月竣工,以35千伏电压投入运行。安装1台35/10千伏56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用35千伏刀闸和油开关控制主变压器运行。10千伏出线4路,采用GG—1A型成套开关柜对外送电。1980年8月,进行升压改造,投资47万元。1981年12月动工,1983年12月17日竣工运行。安装1台110/35/10千伏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用110千伏隔离刀闸和油开关控制主变压器运行。35千伏为单母线不分段,带旁路母线,用DW1—35开关运行。35千伏出线3路,即:五里至新中变电所的35千伏391线,五里至弋江变电所的35千伏392线,五里至三里变电所的35千伏394线。县化肥厂和芜湖地区拖拉机厂的35千伏专用线路,均在391线上T接。
该所10千伏配电装置为屋内式,单母线不分段,带旁路母线。安装12台GG—1A型成套开关柜分8路出线对外供电。增建电容器室94平方米,安装10千伏电力电容器2400千法。增建蓄电池室55平方米,将原硅整流加储能电容保护电流,改为220伏蓄电池作保护电流。
五里变电所升压运行后,除担负对全县35千伏变电所的供电任务外,还担负对城关、五里、峨岭、工山、桂山、麻桥、家发、九连、石铺、葛林等10个乡(镇)75个村民委员会的10千伏供电任务。1990年直供电量2535万千瓦时,占全县年供电量的41.1%。
三、配电10千伏配电线路城关10千伏配电线路1958年12月,从柏山渠第二电站至县城架通了第一条10千伏配电线路。长15公里。其中第二电站至第一电站8.3公里采用两地一线架设,第一电站至县城6.7公里是三线架设。1959年第二电站至第三电站架设10千伏线路3公里。1960年12月,第二、三电站的10千伏线路并联供电,时城关10千伏线路延伸至北门和县钢铁厂,线路总长达24公里。1964年12月,第二电站至城关线路停运。1966年3月,城关变电所投运后,对城关供电的10千伏线路长11.29公里。1967年后,城关线延伸到县小工山铁矿、芜湖专区精神病医院,线路增加到24.4公里。1976年,城关线改由五里变电所受电。1983年,城关线的主干线(西车站至东门大桥、南供电局至北门龙门桥)进行改造,导线全部换成50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1990年,城关管辖地区有10千伏线路2条,总长39.48公里。其中:军工线路长15.01公里,城关线路长24.47公里(含城郊农村线路2.9公里)。
农村10千伏配电线路1958年,弋江、奚滩、蒲桥、杨桥、宋桥、铁拐等公社、大队,以8台小容量的配电变压器,在柏山渠第二电站至县城的10千伏配电线路上直接搭火,供农村照明用电。1964年,全县10千伏线路长26公里,1966年增加至121.9公里,1967年后,许多社队自行立杆架线用电,形成“大树干上广分枝”的局面。1978年,农村10千伏配电线路达435.9公里,其中社队自建达262.7公里。此后,农村10千伏配电线路建设进一步加快。1983~1985年,全县整顿改造不合规格的10千伏线路96公里。至1990年底,全县农村共有10千伏线路26条。总长798.79公里。其中国家接收线路169.6公里,代管线路520.55公里,自备线路108.28公里。
配电变压器
城关配电变压器1959年1月,安装在城关夫子庙(今第五小学)的全县第一台10千伏配电变压器投运,容量50千伏安,从柏山渠第二电站至城关10千伏线路上受电,以400伏电压分别向县政府、影剧院等单位供电。1963年,城关变压器增加到3台,总容量为120千伏安。1964年底,将3台配电变压器换成1台18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在南陵师范内。1970年底,城关已有10千伏配电变压器20台,总容量2440千伏安。此后,工业企业自备配电变压器发展较快,至1990年底,城关共有配电变压器73台,容量10150千伏安,其中电业部门直管11台,容量1370千伏安;用户自备62台,容量8780千伏安。
农村配电变压器1959年1月,柏山渠第二电站至县城10千伏线路上安装10千伏配电变压器8台,总容量130千伏安。1964年,兴建东塘、太丰、南湾张、龙塘、胜利塘、秋口6座电力排灌站,安装配变6台,容量1360千伏安。1966年,全县农村共装配变65台,容量8145千伏安。至1978年猛增至390台,35375千伏安。其中社队自办258台,23155千伏安。1982年,全县各社(镇)移交483台由县供电局代管,进行统一整顿改造。1983年后,县供电部门陆续更新代管变压器59台,并兴建砖木结构的配电房,对配电变压器建墩放置,改善安全用电条件。至1990年,全县农村拥有配电变压器773台,容量为60660千伏安。
35千伏输电线路1961年8月,自繁昌至本县兴建一条35千伏线路,由110千伏繁昌变电所接出,为本县35千伏南陵变电所输送电源,1962年停建。此后至1990年底,全县有35千伏输电线路8条,长88.3公里。
弋新线由芜湖市弋江(原名马塘)变电所至本县新中变电所的输电线路。1964年3月动工,8月投入运行,从110千伏弋江变电所接出,额定输送容量6400千瓦,是本县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为新中变电所提供电源。全长28.9公里,设261基杆。1965年7月后,因白马山、新淮、红旗3座35千伏变电所相继T接在该线上,负荷较重 ,经常受到限电。1983年12月,新中变电所改以35千伏新(中)南(陵)线为主电源,弋新线则作热备用线。
新南线从新中变电所至城关变电所的35千伏输电线路。1964年8月兴建,11月竣工,线路全长16.99公里,设120基杆。是年12月25日,该线路支接于新中变电所的10千伏繁南线,临时降压对本县城关供电。1966年3月,城关变电所建成投运,该线路改为35千伏电压运行,额定输送容量7800千瓦。1975年新南线木质横担换成角铁横担,杆上导线随之改为“上”字形排列。1985年1月,城关变电所停运拆除,该线成为110千伏五里变电所对新中变电所输电的35千伏主干线。
南弋线五里变电所至弋江变电所的35千伏输电线路。1975年10月兴建,1977年7月投入运行,全线长14.82公里,设117基杆。五里变电所出线段1300米,弋江变电所进线段600米均装架空地线。该线从繁南线受电,线路输送容量8900千瓦。1983年12月,五里变电所升压后,该线路改由五里变电所392开关供电。
南三线该输电线路自五里变电所至三里变电所。1976年10月兴建,12月竣工,线长15.1公里,设水泥电杆120基。五里变电所出线段800米,三里变电所进线段600米,线路输送容量5300千瓦。时线路支接在五里变电所10千伏103出线上对三里公社供电。1980年9月30日,三里变电所建成投运,改由35千伏繁南线受电。1983年12月,三里变电所迁至三里坞圩涝。增建35千伏输电线路2.5公里,水泥电杆19基,新增线路于1985年10月12日投入运行。南三线总长增加到17.6公里,共设水泥电杆139基。
绿岭线由五里变电所至绿岭变电所的输电线路。1988年12月动工兴建,1990年1月投运,线长20.4公里,设156基杆。
本县35千伏输电线路还有五里变电所至城关变电所的391线路,1973年投入运行,线长3.865公里。在391线L接至化肥厂和拖拉机厂的输电线路,分别于1973年和1979年投入运行。
110千伏繁南线1975年9月,兴建繁昌至南陵的110千伏输电线路,简称繁南线。为本县电力枢纽——五里变电所输送电源,翌年3月竣工。线长26.5公里,根据地形条件,全线选定杆塔85基,基础均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基柱、底盘及拉盘组成。线路输送容量49420千瓦。1976年5月20日,该线路在110千伏繁昌变电所35千伏382开关受电,临时降压运行。1983年12月17日,升压为110千伏运行。
220千伏繁宣过境线从500千伏繁昌变电所至220千伏宣城变电所的220千伏输电线路,简称繁宣线。该线路由本县麻桥乡入境,经九连、石铺、蒲桥乡至青弋江出境,线长25.33公里。1988年8月动工兴建,1989年9月竣工送电。
500千伏超高压过境线通过本县境内的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有2条。(一)、从淮南至上海的淮沪线,为华东电网第一条最高电压的等级线路。该线路的繁昌至浙江余姚段,由本县家发乡入境,跨漳河,过九连、蒲桥、东河乡,跨青弋江出境。1984年6月兴建,1985年12月18日竣工送电,本县境内线长22.33公里。(二)、从湖北宜昌市宋家坝换流站至上海南桥逆变站的葛上线,为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该线路由本县烟墩乡入境,经三里镇,过泾县,经奚滩乡出境。1985年10月动工,1987年8月竣工,本县境内线长13.96公里。
二、变电
35千伏变电所
新中变电所位于黄墓区许镇的上、下林都圩的隔堤上。1963年11月动工,翌年8月投入运营。建174平方米开关、控制室,安装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编号1,用1台35千伏油开关和隔离刀闸控制主变压器运行。主变压器装设过流、速度、过负荷及轻、重瓦斯、温度保护、防雷保护和信号报警装置。由35千伏弋新线从110千伏弋江变电所356开关受电。10千伏配电装置为屋内式,单母线、单列双走廊布置。采用GG—4型开关柜加SN—10型少油开关控制,分4路对外供电。10千伏出线有过流、速断、接地保护。1966年5月,增容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变压器,运行编号2,与1号变压器并联运行。至1976年,供电范围达11个社(镇),62个大队。1977年再次增容,以1台35/10千伏3200千伏安的变压器替代1号主变压器,主变压器总容量增大到5000千伏安,同时增装部分10千伏电力电容器。1978年8月,又临时增装1台1800千伏安变压器。1980年10月对变电所进行改建,1981年5月恢复运行。增建控制室35平方米,增加10千伏总开关柜2台,分柜1台,10千伏出线1路,2号主变压器调换为5600千伏安,主变压器总容量为8800千伏安,用2台35千伏油开关和隔离刀闸分别控制2台主变压器运行。改造后的10千伏仍为单母线运行,直流电源用硅整流和24伏蓄电池作保护。1983年10月,该所10千伏电力电容器发生爆炸,经过更新,10千伏电力电容器总容量为960千法,并有成组熔丝和过流、零序保护。1990年,新中变电所对7个乡(镇)48个村民委员会供电,年供电量1209.7万千瓦时。
城关变电所位于城东苏家巷,1964年10月动工,1966年3月建成投入运营。由新南线在新中变电所35千伏母线与弋新线相联,从芜湖市110千伏弋江变电所受电,安装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编号1,用35千伏隔离刀闸和高压熔断器控制主变压器运行。10千伏为屋内配电装置,建有166平方米的开关控制室。10千伏为单母线布置,用7台GG—1型开关柜FN型负荷开关控制,分城关线、柏林线、西七线、石铺线4路出线对外供电。控制室设有控制、保护、中央信号、直流和低压盘各一块。直流电源采用硅整流和24伏蓄电池装置,安装10千伏电力电容器1200千法。1967年增装1台35千伏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编号2,与1号主变压器并联运行。1969年增加1路127医院(今缫丝厂)的10千伏专用线。1973年以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变压器替代2号主变压器。1975年,城关变电所对13个社(镇)、55个大队供电,年供电量约1800万千瓦时。1976年后,城关线和127医院专用线等线路陆续改由五里变电所供电。1984年底,城关变电所仅对5个乡、39个村民委员会供电,年供电量减少到约400.4万千瓦时。1985年1月,该所停运拆除,原供电范围内的用户改由五里变电所供电。
弋江变电所位于弋江镇西1公里处,1974年10月动工,1977年7月1日投入运营。初建为简易变电所,由南弋线在五里变电所的35千伏母线上与繁南线相联,从繁昌变电所受电。安装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编号1,用高压熔断器控制主变压器运行并设瓦斯、温度、信号装置。10千伏出线4路,用4台柱上油开关对外送电,装有熔丝及单相接地保护。1979年增容1台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编号2,与1号主变压器并联运行。1982年,改建为正规变电所,建造232平方米的开关、控制室,安装9台GG—1A型成套开关柜,3块保护盘,1983年12月,改建结束。1984年6月,新增10千伏电力电容器1500千法。是年8月,以1台35/10千伏3200千伏安变压器调换1号变压器运行,该所主变压器总容量5000千伏安。1990年,对东河、奚滩、蒲桥、弋江4个乡镇、26个村民委员会供电,年供电量约603.2万千瓦时。
三里变电所原址在三里公社三里洪生产队1976年动工。1980年9月投入运营。由南三线从五里变电所35千伏出线构架接出,在繁南线上受电。安装1台35/10千伏的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用高压熔断器控制主变压器运行。10千伏出线4路,采用柱上油开关对外供电。1983年12月,迁址于三里镇西南400米的孔村坞圩涝,1985年10月,拆迁完工,投入运行。建245平方米的开关、控制室,增容1台35/10千伏的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与原有1台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并联运行。采用2台DW8—35/1000油开关分别控制。由南三线在110千伏五里变电所394开关受电。10千伏配电装置为屋内式,采用GG—1A型开关柜加SN10—10型少油开关对外供电。10千伏出线有东风线、绿岭线、三里线、烟墩线、东山线5路,直流电源采用220伏硅整流储能电容装置。1987年3月,该所被省电力局批准为本县第一座标准化变电所。至1990年1月,对三里、绿岭、烟墩、何湾4个乡(镇)、34个村民委员会供电,是年1月13日,仅对烟墩、三里两个乡镇供电,年供电量约236.8万千瓦时。
绿岭变电所位于绿岭西南部。1987年7月动工兴建,1990年1月建成投入运营,安装主变压器1台,容量2500千伏安。对绿岭、何湾、丫山3个乡(镇)供电,1990年供电401.6万千瓦时。用户变电所1973~1979年,县化肥厂和芜湖地区拖拉机厂,先后建成两座35千伏变电所。安装5台35/04千伏变压器,总容量3440千伏安。其中:化肥厂安装变压器4台,容量2880千伏安;拖拉机厂安装变压器1台,容量560千伏安。两厂所用35千伏输电线路,均在五里变电所至新中变电所的391线路上T接。1983年12月17日以前,经繁南线从110千伏繁城变电所受电,五里变电所升压运行后,改从该所受电。1990年两厂用电量为1302.1万千瓦时。其中:化肥厂用电量为1261.3万千瓦时;拖拉机厂用电量为40.8万千瓦时。
110千伏五里变电所位于县城南郊五里岗,距县城2公里,占地面积21160平方米,是本县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该工程由县35千伏输变电工程指挥部配合芜湖供电局设计,芜湖地区水电局工程队担任一次线部分电气安装,二次线部分电气安装由南京电校承包。工程总投资38.1万元。1975年9月动工,建有212平方米控制室和开关室,200平方米宿舍;还建有35千伏单母线和旁路母线,35千伏出线间隔6个及35千伏变压器临时基础1个。1976年5月竣工,以35千伏电压投入运行。安装1台35/10千伏56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用35千伏刀闸和油开关控制主变压器运行。10千伏出线4路,采用GG—1A型成套开关柜对外送电。1980年8月,进行升压改造,投资47万元。1981年12月动工,1983年12月17日竣工运行。安装1台110/35/10千伏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用110千伏隔离刀闸和油开关控制主变压器运行。35千伏为单母线不分段,带旁路母线,用DW1—35开关运行。35千伏出线3路,即:五里至新中变电所的35千伏391线,五里至弋江变电所的35千伏392线,五里至三里变电所的35千伏394线。县化肥厂和芜湖地区拖拉机厂的35千伏专用线路,均在391线上T接。
该所10千伏配电装置为屋内式,单母线不分段,带旁路母线。安装12台GG—1A型成套开关柜分8路出线对外供电。增建电容器室94平方米,安装10千伏电力电容器2400千法。增建蓄电池室55平方米,将原硅整流加储能电容保护电流,改为220伏蓄电池作保护电流。
五里变电所升压运行后,除担负对全县35千伏变电所的供电任务外,还担负对城关、五里、峨岭、工山、桂山、麻桥、家发、九连、石铺、葛林等10个乡(镇)75个村民委员会的10千伏供电任务。1990年直供电量2535万千瓦时,占全县年供电量的41.1%。
三、配电10千伏配电线路城关10千伏配电线路1958年12月,从柏山渠第二电站至县城架通了第一条10千伏配电线路。长15公里。其中第二电站至第一电站8.3公里采用两地一线架设,第一电站至县城6.7公里是三线架设。1959年第二电站至第三电站架设10千伏线路3公里。1960年12月,第二、三电站的10千伏线路并联供电,时城关10千伏线路延伸至北门和县钢铁厂,线路总长达24公里。1964年12月,第二电站至城关线路停运。1966年3月,城关变电所投运后,对城关供电的10千伏线路长11.29公里。1967年后,城关线延伸到县小工山铁矿、芜湖专区精神病医院,线路增加到24.4公里。1976年,城关线改由五里变电所受电。1983年,城关线的主干线(西车站至东门大桥、南供电局至北门龙门桥)进行改造,导线全部换成50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1990年,城关管辖地区有10千伏线路2条,总长39.48公里。其中:军工线路长15.01公里,城关线路长24.47公里(含城郊农村线路2.9公里)。
农村10千伏配电线路1958年,弋江、奚滩、蒲桥、杨桥、宋桥、铁拐等公社、大队,以8台小容量的配电变压器,在柏山渠第二电站至县城的10千伏配电线路上直接搭火,供农村照明用电。1964年,全县10千伏线路长26公里,1966年增加至121.9公里,1967年后,许多社队自行立杆架线用电,形成“大树干上广分枝”的局面。1978年,农村10千伏配电线路达435.9公里,其中社队自建达262.7公里。此后,农村10千伏配电线路建设进一步加快。1983~1985年,全县整顿改造不合规格的10千伏线路96公里。至1990年底,全县农村共有10千伏线路26条。总长798.79公里。其中国家接收线路169.6公里,代管线路520.55公里,自备线路108.28公里。
配电变压器
城关配电变压器1959年1月,安装在城关夫子庙(今第五小学)的全县第一台10千伏配电变压器投运,容量50千伏安,从柏山渠第二电站至城关10千伏线路上受电,以400伏电压分别向县政府、影剧院等单位供电。1963年,城关变压器增加到3台,总容量为120千伏安。1964年底,将3台配电变压器换成1台18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在南陵师范内。1970年底,城关已有10千伏配电变压器20台,总容量2440千伏安。此后,工业企业自备配电变压器发展较快,至1990年底,城关共有配电变压器73台,容量10150千伏安,其中电业部门直管11台,容量1370千伏安;用户自备62台,容量8780千伏安。
农村配电变压器1959年1月,柏山渠第二电站至县城10千伏线路上安装10千伏配电变压器8台,总容量130千伏安。1964年,兴建东塘、太丰、南湾张、龙塘、胜利塘、秋口6座电力排灌站,安装配变6台,容量1360千伏安。1966年,全县农村共装配变65台,容量8145千伏安。至1978年猛增至390台,35375千伏安。其中社队自办258台,23155千伏安。1982年,全县各社(镇)移交483台由县供电局代管,进行统一整顿改造。1983年后,县供电部门陆续更新代管变压器59台,并兴建砖木结构的配电房,对配电变压器建墩放置,改善安全用电条件。至1990年,全县农村拥有配电变压器773台,容量为60660千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