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国以前部队
唐朝军队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黄巢义军攻南陵,败唐将樊俦,次年击毙都统王涓,遂于同年11月撤离。
黄巢农民起义军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11月,黄巢农民起义军一部进驻南陵,同年底撤离。
红巾军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红巾军首领双刀赵,擒杀顽抗邑绅张国岗,率部进驻南陵。
清朝军队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百余人驻本县城区,防地方“土贼”,维护治安。此后,县设城防把总、协防外委各1员,均属宁国营。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改城防驻防千总为把总,仍以协防外委驻三里店。清军湘兵邓诏良、周天受、陈大富等部,先后于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咸丰七年七月、咸丰十年十月,进驻本县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赖文光、张遂谋等部作战。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城防把总、协防外委驻防未变,改属皖南镇标左营。清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设守备营,营部驻县城北门,守备营编制士兵28人,配备毛瑟枪4支,长矛若干支。
二、军阀部队
民国15年(1926年)9月,军阀部队孙传芳部所属谢文炳、陆学文率部千余人进驻本县城区及城郊,民国16年2月初,在北伐军进入本县前夕逃离,部队进驻期间,公开向民众敲榨勒索约6万银元(按田每亩摊派0.2元)。
民国15年冬,军阀部队旅长刘宝题率残兵一部从祁门窜至本县城区、奎湖等地,向商会勒索银元3万,拉壮丁300多人去芜湖。
三、国民政府军队
北伐军民国16年(1927年)2月6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独立第二师由师长贺耀祖率领,分三路进驻南陵县城、弋江等地,商民在城外和街道两旁热烈欢迎,该师军纪严明,市面秩序井然。次日,知名绅士及一千多商民在夫子庙广场举行欢迎大会,师长贺耀祖、中共南陵特支书记俞昌时在会上讲了话。该师进驻7日后,离开南陵北上。陈调元部队民国17年(1928年)1月底,安徽省省长陈调元派遣一个营进驻南芜地区,大部驻本县北乡一带,镇压谢家坝农民暴动和中共领导下的南芜边区苏维埃政权及蓬勃发展的农民赤卫队武装。
一O八师、一四四师、五二师等部队民国26年(1937年)冬,为防止湾氵止侵华日军继续进犯皖南,国民党一O八师2100多人奉命进驻本县境内,沿青弋江设防。次年10月,撤离南陵。
民国26年冬,国民党一四四师在师长唐明昭、政治部主任张士军率领下,奉命进驻南陵境内,与国民党一O八师同守青弋江,次年10月,撤至三里店一带。民国30年11月18日,该师代理师长张昌德率部进入南芜地区,接防国民党陆军三十二集团军五十二师,师部驻黄金塔,下设3个团及师部直属分队,计2000余人。
民国27年1月,国民党一四五师大部在师长孟浩然率领下进驻南陵县城,担任前线部队的预备队。是年10月,同国民党一O八师、一四四师撤至烟墩一带。
民国27年12月,国民党嫡系部队第五十二师奉命从苏南调至南陵,驻青弋江等地担任守备,该师师部驻蒲桥,师长刘秉哲,其主力三O九团驻马家镇,一五四团驻麒麟桥、黄墓渡一带。该师驻防期间,对中共和新四军发动组织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活动进行阻挠,大肆搜捕进步分子,制造白色恐怖。民国30年11月,该师奉命撤至宣郎广地区。民国33年初,五十二师又返回南陵,以钳制与国民党有矛盾的一四四师,阻止其投降日军。是年4月,一四四师投敌,南陵沦陷,五十二师随即撤离。
第三战区司令部游击大队、挺进大队和忠义救国军民国29年(1940年)6月,国民党军队第三战区司令部游击大队大队长朱柏青率百余人在南陵奎湖、黄墓一带驻防,对日军避而远之,同年底撤离。民国29年7月,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挺进大队曾国光率3个中队约200人进驻南陵太丰等地。9月,该大队用武力收编了民国县政府驻太丰的武装人员,随后,逃往芜湖县,投降了日军。
民国30~33年间,忠义救国军第三纵队第三支队第三大队多次从宣城等地进驻南陵太丰乡,在下东乡强拉壮丁,抢劫、绑架勒索农民,并收编地方土匪,多次与南陵县民兵团六乡中队张道政部发生战事。民国33年4月,配合国民党五十二师攻打被日军侵占的南陵县城失利而离开南陵。
新七师民国31年底,国民党军队新七师由师长田寇五,主力团团长田云从率领进驻南陵,师、团部均驻县城云谷堂,半年后撤离南陵。
第三战区司令部行动队民国32年8月,国民党军队第三战区司令部命令在南陵县成立行动队,属军队序列,队员40余人,手枪人手一支,平日隐蔽活动,刺探新四军、抗日武装和国民党杂牌部队的军情,秘密绑架和暗杀中共游击队员和进步人士。
挺进第二纵队民国32年冬,国民党军队挺进第二纵队顾心衡部200余人,先后在南陵县城、烟墩、三里一带活动,半年后撤离。
芜湖县大队及国民兵团民国33年3月初,芜湖县大队及国民兵团所辖的2个武装中队、3个区队,在民国芜湖县流亡政府张梦熊的率领下,驻南陵县东塘乡。
一四八师等部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陆军一四八师一部、五十二师一部、新七师一部相继进驻南陵,配合民国县政府武装对中共领导的游击武装进行军事围剿。
民国36年10月至翌年2月,国民党六十三师大部进驻南陵,对工山、三里等地中共领导的游击队进行大规模清剿。
中央军官训练团六大队民国36年冬,国民党南京中央军官训练团六大队200余名军官奉命来南陵县编队受训,除部分改当医生、教师或经商而脱离国民党军队外,大部分于一年后重返国民党军队任职。
新编独立十三旅民国37年3月,国民党陆军新编独立十三旅,在旅长许午言率领下,由芜湖进驻南陵县境内,对中共游击队和游击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
一九二师民国37年,国民党陆军一九二师驻南陵三里一带,同年底,调往芜湖。次年2月,由芜湖调往泾县途经南陵县奚滩乡作短暂停留。
四、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新四军军部民国27年(1938年)5月10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新四军抗日先遣队,由岩寺出发挺进苏南敌后,途经南陵。同年5月26日,新四军军部由太平县移防到南陵土塘(现三里镇吕山村),军政治部驻南陵上经村。7月1日军部离开土塘,移防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负责人有:军长叶挺,副军长兼政治委员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秘书长李一氓,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
新四军军部在南陵土塘驻防期间,曾派出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队到南陵、繁昌、泾县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叶挺、项英、邓子恢等新四军领导人指导南陵抗日救亡工作,亲自召开各种会议,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抗日主张,在很短时间内,南、繁、泾、铜地区的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组织纷纷成立,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推动了抗日运动发展。
新四军一支队民国27年5月26日,新四军第一支队进驻南陵县三里公鸡坦(现为三里镇山泉村)。5月28日,陈毅司令员在公鸡坦,召开部队干部会议,作了《新的战斗条件和新的战斗任务》的报告。5月29日,一支队由公鸡坦经南陵东乡注连塘(今石铺乡其林村),于6月1日开赴苏南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民国28年底,一支队一团由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一团政治委员、副团长江渭清率领从苏南调至南陵三里一带驻防,民国30年1月4日,奉命调离。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民运科长邱东平。下辖两个团:第一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参谋长王怀生,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二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参谋长王必成,政治部主任肖国生。
新四军二支队三团电民国28年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在团长黄火星率领下,由苏南调至南陵何湾等地驻防,于民国30年1月调离。
新四军三支队民国27年10月,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领下进驻南芜宣地区,驻防红杨树、西河镇、青弋江、峨桥一带。支队司令部设在本县蒲桥乡,主力五团驻防西河镇,同国民党部队一O八师、一四四师共同防御从芜湖、湾氵止来犯的日本侵略军。同年12月,铜陵县城失陷,国民党第三战区命令新四军第三支队移防至铜南繁边境地区,司令部设在本县沙滩脚,五团驻南陵县八都何村。次年4月23日,三支队司令部由沙滩脚移防至繁昌中分村。三支队司令员为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民运科长林开凤。
皖南支队临江团民国35年5月成立,其部队随后进驻本县的蒲桥、麻桥、何湾、太丰、东塘等地,多次和日伪军作战,直到日本侵略军投降,该团奉命撤离南陵。
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民国38年(194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中路集团军第二十七军解放南陵。南陵县武警中队1949年7月成立,12月,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南陵县队,受芜当专员公署公安处武装科、县公安局双重领导。1952年5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陵县公安中队,属芜湖专区公安大队领导,1955年7月,改称南陵县民警中队,受芜湖专区民警大队、县公安局双重领导,1962年1月属公安机关领导。1963年1月复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南陵县中队。1966年7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陵县武警中队,由县人民武装部直接领导。1975年12月,重新移交给公安机关,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南陵县中队,由公安机关领导。1982年6月,又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南陵县中队,由芜湖市武警支队领导。
解放军83507部队1967年冬,驻本县麻桥公社联三大队,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后勤部十三分部,内设业务处、政治处、管理处,下辖5个分库和1个修理所、1个转运站。
安徽省军区独立一师一团一营1972年3月进驻本县烟墩境内,下辖3个连,1975年4月调防浙江温州。
解放军83544部队501分队中国人民解放军83544部队501分队,属营级建制。1981年1月22日驻本县烟墩,主要担任部队渡江渡河架桥保障、定点训练等任务,1986年10月撤离。
附:占据南陵的日本侵略军、日伪军
民国29年(1940年)3月17日,日本侵略军百余人侵占南陵县城,3月24日撤出。
民国33年4月,小关率百余日军占据县城,驻徐家大屋。首领松井归一,后由酋光一郎代理。在县城周围的蚂蝗涝、笠帽山、南门城口修建大型碉堡3座,设有据点10余处,装备大炮3门,轻重机枪10余挺,步枪百余支。太丰、奎湖、黄墓、源潭、沙河港、弋江镇常有小股日军驻扎,建临时据点10余处,常袭击中共领导的游击队和国民党守军以及民国县政府自卫队。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驻南陵日军八九十人由小队长松井一郎带领逃离南陵。
民国33年3月29日,国民党陆军二十三集团军第一四四师投降日本侵略军,被改编为皖南独立方面军。司令部驻南陵城内,下设参谋、副官、军需、军械、军医、军法、秘书等处。其主力部队一四四师番号不变,驻南陵城内。第二师驻蒲桥,其余部队驻繁昌、贵池等地。皖南独立方面军司令张昌德中将,副司令黄克杰少将,参谋长吴公侠少将。民国34年9月,经国民党第三战区批准,皖南独立方面军改编为先遣军第四路指挥部,使其变成国民党军队离开南陵。
上一篇:第一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