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当地话与客籍话
本县内的方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当地话,它是世代祖居本地的人所说的话。这种话是皖南宣州吴语的分支。说这种话的人占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二是客籍话,有三个分支。第一支是通行县城及附近区乡的江淮官话。说这种话的人,大都是解放前后由无为、巢县等地迁来的江北移民。第二支是清末由湖北东北部迁移本县的湖北人。他们说的是中原官话。今较集中的聚居在城关北门画眉嘴、葛林乡的千峰汊口王、何湾乡的何湾村及椿树园等地。第三支是散居在三里、峨岭等乡的湖南籍移民们说的湘语。他们中的多数人是在清末随湘军来的,也有一些人是逃荒谋生来此的。由于他们大都以村集中居住,至今他们不仅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而且老辈人仍说家乡话。可是青年人大多已改说县城的江淮话。
二、当地话内部语音差异
本县的当地话在县内虽然分布面积最大,但内部的一致性还是较强的。人们相互交谈,基本上没有障碍。只有丫山话与奚滩、仙坊话在语音上有些差异:一,丫山话把“家下丫”等说成O韵母,仙坊和奚滩话却是a韵母;二,丫山话山[-a~]≠商[-~]、关[-ua~]≠光[-u~],仙坊和奚滩话山[-a~]=商[-a~]、关[-ua~]≠光[-ua~];三,丫山话是四个声调:平声(包括古平声和古全浊入),上声(包括古阴上和次浊上)、去声(包括古去声和古全浊上)、入声(只包括古清入和次浊入),而奚滩话和仙坊话都有五个声调:阴平(古清平)、阳平(古浊平)、上声(古清上和次浊上)、去声(包括古去和古全浊上)、入声(包括古入)。
当地话在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中,仍起着主要交际工具的作用。但在青年人中在较多场合里已被江淮话所代替。他们即使还能说一些本县土话,但语音特征已不那么鲜明。例如,全浊塞音或塞擦音声母已变成送气的清擦音。很多较土俗的词语在他们的口语里消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语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