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元封二年(前109)置丹阳郡,治宛陵(今宣州市)。
东汉宣城县省入宛陵县。建安中复置宣城县。
建安八年(203)析故鄣县地置广德县。
建安初析泾县西南地置安吴县。
建安十三年(208)析宛陵县地置宁国、怀安县。

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治宛陵。
南北朝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析广德县及吴兴郡部分县地置绥安县,不久废。
元嘉元年(424)范晔出任宣城郡太守,于任期内撰就史学名著《后汉书》。
大明六年(462)淮南郡并入宣城郡。郡治移驻于湖。
大明八年(464)复立淮南郡。宣城郡治复驻宛陵。后两郡时有分合。
南齐建武年间(494—496)谢朓出守宣城郡,首作《游敬亭山》诗,使敬亭山声誉渐扬。后人有咏敬亭山诗称: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名声齐五岳。
梁太平元年(556)于广德县置广梁郡(陈永定二年改名陈留郡),并分置石封县。
陈天嘉五年(564)宁国、怀安县省入宛陵县。

开皇九年(589)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一说陈改)。并省诸县,由州直领。
大业三年(607)改宣州为宣城郡。

武德三年(620)置宣州总管府。七年,改置宣州都督府,督宣、潜、猷、池四州。
同年于绥安县置桃州,并分置桐城、怀德二县。七年废。
同年于泾县置南徐州,寻改为猷州。复置南阳、安吴二县。八年废。
同年析宣城县地复置宁国、怀安二县。六年省。
贞观元年(627)罢宣州都督府。
天宝元年(742)宣州改称宣城郡。
天宝三载(744)析宣城县地复置宁国县。
天宝十一载(752)析泾县地置太平县。
天宝十二载(753)秋李白首次来宣城寓居、漫游。十四载,诗人应泾县汪伦之邀去泾,溯青弋江而上,一路咏景作诗,留诗20余首。至宝应元年(762),李白先后寓宣六次。留有《秋登谢朓北楼》、《敬亭山独坐》、《赠汪伦》等诗作数十首。
至德二载(757)改绥安县为广德县。
乾元元年(758)宣城郡复称宣州。
建中二年(781)韩愈随嫂郑氏及姪寓居宣城北郊,“避地江南,专于讲习”,时近7年。今敬亭山南麓有“昌黎别业”遗址。
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随其兄白幼文寓居宣城,翌年参加宣州试,并由宣州使选赴京试登进士。寓宣期间,曾作有《紫毫笔》、《红线毯》等著名诗篇,流传至今。
大和四年(830)杜牧作为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僚居于宣城,时近3年。开成二年(837)又随宣歙观察使崔郸复来宣州任团练判官一年多。先后留有《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及《自宣城赴官上京》等诗篇。
乾符六年(879)十二月黄巢首占宣城。次年(广明元年,880)六月,再占宣城。
大顺元年(890)置宁国军节度使,治宣州。天复三年(903)废。
五代十国
吴复置宁国军。南唐因之。
南唐昇元元年(937)广德县划入江宁府

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广德军,治广德。端拱元年(988)析广德县地置建平县。绍圣三年(1096)宣城北郊敬亭山南麓广教寺前,建成七级砖塔一对,名“广教寺双塔”。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和三年(1121)方腊率兵在宣城、建平、广德、宁国一带活动,并占据宁国,不久退出。
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金兀术领兵攻陷广德军,江淮统制岳飞与金兵在广德、建平一带大战,六战皆捷。
隆兴二年(1164)七月宣州大水浸城郭,众多屋舍倒塌,大批田地受淹,百姓溺死者甚多,阴雨经月不断,民操舟行市者累日。
乾道二年(1166)改宣州为宁国府。
乾道六年(1170)五月宁国府大水漂民庐,淹田稼,溃圩堤,百姓大多流徙。是年冬饥荒。同年,广德军亦大水成灾。
淳熙二年(1175)宁国府旱甚。广德军大旱,民食艰难,官府发粮赈恤。翌年,广德军大水,建平尤甚。
淳熙六年(1179)秋宁国府大水泛滥成灾。受淹及冲毁之农田甚众。
淳熙八年(1181)宁国府饥荒,百姓疫死者众多。广德军旱,七月至十一月皆无雨。
淳熙十年(1183)广德军大旱,流落淮郡的有一万多人;是年,免征钱粮,发放赈恤。
绍熙五年(1194)八月宁国府大水,入冬,无麦苗,人食草木。
嘉定八年(1215)春至秋大旱,宁国府和广德军尤甚。
咸淳四年(1268)文天祥出任宁国府知府,常与城郊农民促膝话农桑。离任时特作《劝农歌》,勉励乡农子弟。
德祐元年(1275)宁国府知府赵与可弃城离守。元军占据宣城。

至元十四年(1277)改宁国府为宁国路;改广德军为广德路。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红巾军徐寿辉、李二、罗四部攻入宁国、广德、建平。元将广德翼万户(官名)关住兵败,投水死。
至正十六年(1356)六月朱元璋部邓愈克广德。是年,朱元璋至广德,驻跸祠山。因原城池已毁,遂令军队修筑城池。并改广德路为广兴府,不久又改称广德府。
至正十七年(1357)四月徐达、常遇春久攻宁国县城不克。朱元璋督师亲征,攻破县城,获元“义兵元帅”朱亮祖。
是年夏朱元璋兵据宣城,改宁国路为宁国府(一说宁安府)。至正二十一年(1361)改称宣城府。二十六年改称宣州府。二十七年复改为宁国府。

洪武四年(1371)改广德府为广德州。
正德三年(1508)宁国府大旱,颗粒无收,草根、树皮均被食尽,道殣相望。
正德四年(1509)广德州因上年大旱绝粮,春饥,人相食;夏又大疫,死者万计,遗骸载道;秋,大水灌城,民田尽淹;冬冰坚地裂,禽兽草木皆死。
正德五年(1510)宁国府大水,圩堤溃破殆尽,人畜溺死者不可胜计。
嘉靖九年(1530)正月二十四日建平人虞顺在伍牙山聚众起义,300余人参加,数日后被诱捕。次年七月,虞顺等首从5人被凌迟处死于广德圆通阁之东。
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犯广德、建平。建平县丞宋鳌率兵民抵御,至上海,战死。
万历二年(1574)秋八月淫雨不断,宁国、宣城山洪暴发,水溢漂田舍,人畜溺死甚众。
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平大雨三昼夜。五月十七日,大水涌进城,全县74座圩几乎皆破。
万历三十六年(1608)宁国府大水,漂没圩岸田庐,人畜溺死者无算。
崇祯十四年(1641)宁国府大旱,蝗灾,斗米千钱,遗骸载道,饥民聚掠仓廪,令不能禁。

康熙八年(1669)五月连日大雨,宣城、泾县、宁国山洪暴发,漂民居,坏桥岸,人畜溺死无数。
康熙四十四年(1705)夏康熙帝南巡,于德州舟中三次召见宣城人梅文鼎。梅氏面进著作《三角法举要》,康熙亲书“绩学参微”赠归。康熙六十年(1721),梅氏卒于故里坐吉村,康熙特命江宁织造曹为其治丧建墓。
康熙四十七年(1708)夏涝、秋旱,溪田淹没无收,山田禾尽槁,人取草根或白土食之,道殣相望。时大疫,至次年,死者过半,有全族没者,村落间往往有舍无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六月二十五日黎明,宣城、泾县山洪陡发,水势汹涌,桥梁倒塌,人畜溺死,城墙及道路均遭毁坏。
乾隆十七年(1752)(因上年大旱,5月未雨,禾尽槁)春,诸县饥,人食蕨根、树皮。
乾隆五十年(1785)宁国府自夏至冬不雨,大旱,民食草根树皮几尽。建平蝗虫为害,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咸丰四年(1854)正月太平军匡王赖文鸿率部7万人,由石台、太平向泾县进军,清军守将易开俊坚壁死守,鲍超驰援助战,太平军退走。
咸丰六年(1856)四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回援天京(南京),攻克泾县县城,不久离去。五月上旬攻占宣城。六月三次攻打建平。八月、十一月又两度攻克泾县,毙知县崔琳。继而撤离县城,转战于泾县西南诸乡。
十二月下旬清军提督邓绍良陷宣城。
咸丰八年(1858)正月二十五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攻占宁国县城,击毙知县吴世昌。
十月李世贤部又克泾县、太平两县城。清兵与之争战经年,泾县两克两失。
咸丰十年(1860)正月太平军再克泾县县城。二月初一,太平军李世贤部由宣城辟溪岭攻占宁国县,初三退走广德。
三月上旬李秀成在建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和部署二破清军江南大营的第二阶段作战方案。史称“建平会议”。
三月十六日太平军根王蓝得仁率兵进入建平县城。三月二十一日,太平军与清兵在建平涛城一带激战,打死清兵300余人,知县何预纶和管带金勇、黄熊飞被打死。是日太平军占领建平县城。
三月清军几路反攻被太平军占领之泾县县城,战斗激烈。三月二十二日,太平军乘大雨弃城撤走。
闰三月丙申建平被清兵攻陷,太平军退守溧阳。四月,太平军复攻入建平县城,赖文光部在涛城与清兵鏖战,打死清兵万余人。
五月初四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部由溧阳攻克广德县城。驻旬日后他调。同月,太平军辅王杨辅清率部抵泾县,与清兵激战。
六月二十三日匡王赖文鸿再克泾县城,斩清总兵李嘉万等人。随即在县城东街造王府。
七月初四英王陈玉成自孝丰再次攻占广德城。
八月太平军与清军交战于宁国县吴岭镇(今虹龙),知县李鸿被击毙。
九月二十六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攻克宁国县城。
是月下旬太平军杨辅清、李世贤、赖文鸿三部联合,再次攻占宣城,并击毙清军提督周天培,皖南道尹福成、宁国知府颜培文。
同治元年(1862)三月清将鲍超率部攻陷泾县县城。太平军据四乡与清军血战。
六月二十日太平军保王童容海袭取广德州城降清。秋,童容海部将张德胜、陶子高坚不降清,率2万人投奔杨辅清;朱大椒、黄三元两将率2万余众于广德反童。童容海遁往宁国,投靠清军,广德城复归太平军。
七月上旬清军提督鲍超所部再陷宣城。十月下旬,太平军辅王杨辅清、堵王黄文金、孝王胡鼎文三部联军攻宣城,大败清军鲍超部,再克宣城。
十一月太平军进据泾县潘村营、晏公堂,围攻县城。清将易开俊率部与知县饶家琦登陴死守。太平军退。
同治二年(1863)正月初一太平军环泾县县城筑二十余垒,架梯蒙弩攻城不克。是月戊申,根王蓝得仁由建平出师攻打泾县。二月初四兵至红杨树遭伏击,退回建平。
七月太平军奉王古隆贤由太平县入泾县茂林,匡王赖文鸿部自石台进据丁家渡、章家渡。八月,古隆贤负伤去太平县。
十月建平城内太平军张胜禄开城门降清,建平失陷,蓝得仁被害。清兵进城,大肆杀戮。
同治三年(1864)六月二十一日李秀成和干王洪仁玕护送幼主洪天贵福奔广德。二十六日,堵王黄文金自广德迎幼主至湖州。七月初三,堵王派人送幼主返广德。七月二十六日,干王和堵王等人弃湖州入皖。二十八日至广德,当夜转往宁国。
七月三十日干王洪仁玕、堵王黄文金等组织皖南尚存之太平军与淮军刘铭传部在宁国县七都(今桥头乡)展开遭遇战。匡王赖文鸿阵亡于宁国县余村。黄文金受重伤。
九月上旬太平军撤出宣城,清军入守。
同治四年(1865)广德官府“出示招垦”,推行“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政策,鼓励移民垦荒。河南、湖北等邻省农民以及安徽江北人络绎来广定居。
光绪二年(1876)七月十三日以监生胡秀山为首的建平十字欧村湾民众捣毁天主教堂,处死无赖教民,掀起反帝爱国斗争,史称“建平教案”。宁国县群众先后响应,境内教堂均被打毁。清政府崇洋媚外,赔银33536两;胡秀山、陈土珂、白会清3人被处以极刑。
光绪五年(1879)畲族钟姓由浙江省淳安县迁移至宁国县杨山乡的青草湖,后又迁至云梯乡千秋关定居。光绪十三年,畲族雷姓由浙江景宁县迁至云梯乡独山头定居。光绪十九年,畲族兰姓由浙江兰溪迁至云梯乡白鹿村西坑等地定居。
光绪三十年(1904)宣城邮局率先开办汇兑业务。
宣统元年(1909)十一月二十二日宁国府属各县物产会于宣城城厢开幕。十二月初闭会。
宣统二年(1910)四月泾县小岭曹义发鸿记和曹洪昌熙记出品之宣纸,在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展出,被评为最优级和优级。同年七月,分别获清廷农工商部、南洋劝业会颁发的超等文凭和优等文凭证书。
是年宣城县率先设立电报局。
中华民国
元年(1912)
是年废道、府、州。原宁国府和广德州所属各县由安徽省直接管辖。
3年(1914)
是年改建平县为郎溪县。
4年(1915)
2月广德砖桥乡五花岩山等地所产云雾茶作为安徽省产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牌奖。
是年泾县泾铜公司所产石碳及铜矿石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8年(1919)
5月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各县,学生纷纷声援。宣城以省立四师学生为主的城内务校学生举行集会,声援“五四”爱国运动。郎溪青年学生夏雨初、陈元湘、章向荣等人组织“旅外学生联合会”,派代表向县公署请愿,要求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县知事被迫同意。旅外回乡学生同时举行示威游行。泾县成立学生会,响应“五四”运动,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并通电支持北京学生斗争。宁国各界民众热烈响应。宁阳小学成立学生会,学生在城区、河沥溪集会游行,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省立五中宁籍学生在文庙演出话剧《亡国恨》。5月上旬,广德第一高小校长彭鸣皋和部分教师及其他学校教师共30余人,组成“广德五·四运动委员会”,发动各校师生集会、游行,声援“五四”运动,检查并焚毁日货。
9年(1920)
夏初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简称宣城四师)学生为毕业生参观经费问题爆发学潮,学生驱逐校长张和声,殴伤督学朱似愚。7月,宣城四师学生驱逐校长张和声的斗争获胜。之后,又一再抗拒新委校长杭克俨就职,成为震惊省内外的“宣城四师学潮”。
11月恽代英应宣城四师校长章伯钧之聘,担任该校教务长,兼授哲学、国语课。他在四师组织觉社、仁社、爱智社等7个进步团体,结合教学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直至民国10年6月中旬离开宣城。
10年(1921)
9月肖楚女应聘任宣城四师国文教员,兼授修身课。他结合教学在校内发表《社会主义与革命》演说,并作有《宣城四师附小校歌》。翌年夏离开宣城。
11年(1922)
春宣城四师学生吴华梓等7人在校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城四师S·Y小组。
12年(1923)
6月4日宣城县城各学校师生及商绅等各界人士共万余人,在八中运动场举行“宣城各界外交后援会”成立大会,并游行示威,高呼“收回旅大”、“提倡国货”、“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会后组派人员连日巡回商店、码头,检查并销毁日货。
13年(1924)
是年中央农业部地质调查所派叶良辅、李捷实地调查宣城、泾县一带煤田,绘制成二十万分之一的“安徽泾县宣城地质图”,并著有《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一书。
6月“五卅”惨案发生后。宣城、郎溪、广德、宁国纷纷成立“‘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沪案后援会”。各界人士连日举行大规模集会,示威游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他们发通电,贴标语,募捐款,并组织起来查抄日货、英货。宣城全县共募捐现洋2400余元,泾县培风和马头两小学学生募捐现洋387元,直接汇往上海工会。
15年(1926)
3月由宣芜长途汽车有限公司经营的宣城至湾址段开通客车,此为区内长途汽车客运之始。
16年(1927)
2月中旬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毛炳文部抵泾县,各界民众出城欢迎。城内到处张贴标语,并举行欢迎大会。
3月3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到达郎溪。3月6日,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在凤凰墩接见中共党员夏雨初等人。
3月5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在师长戴岳、政治部主任肖劲光率领下收复宁国。
3月7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军长鲁涤平和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率部至广德,先头部队中午攻占县城。
3月9日以李富春、肖劲光等为首的由大批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第六师先后抵达宣城。次日上午宣城各界人士于县城红十字分会举行欢迎大会。下午在八中操场举行军民联欢大会。中旬,在国民革命军驻宣部队协助下,国民党宣城县党部成立,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亦相继成立。
5月国民革命军毛炳文旅在泾县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县城砖、木、缝纫工匠和箩班工人、商店店员纷纷组织工会。国民党县党务筹备处和县妇女协会成立。
17年(1928)
春安徽省教育厅决定将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与省立八中合并,改称省立第四中学。
是年宣、郎、广、泾、宁5县中共地下党先后成立党支部或直属小组(宣城成立中共临时委员会),开展工作。
18年(1929)
秋省立第四中学秘密组建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
19年(1930)
3月共产党员王金林和邓国安等人发动并领导广德崑出塘一带农民开展分粮斗争,于董家冲、陈塘、戈村等地分掉大地主粮食10万余斤,缴步枪、土枪数十支。分粮斗争揭开了广德农民暴动序幕。
是月广德皖南红军游击队成立,负责人王金林。
7月皖南红军游击队在广德县独树街扩编为皖南红军独立团,在团长王金林、政委邱宏毅率领下,取得了第一次反“清剿”的重大胜利,红军战士发展到600多人,红色区域面积600平方公里。
10月广、郎、宣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郎溪夏桥路途村召开,成立广郎宣苏维埃准备委员会。会议决定进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要求,并选举了出席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
12月10日凌晨3时,70多名中共党员、团员及500余名工农群众在宣城县北郊庙埠举行武装暴动。当日傍晚,暴动队伍被国民党地方武装击散,胡兴奎被捕。
20年(1931)
夏大水。宣城、郎溪尤甚。郎溪水溢县城,淹田22万亩,受灾人口11万。宣城圩口无存,40万灾民栖止无所,哀嗷盈野,饿殍载道。
9月下旬至10月“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宣城各界民众致电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请求速对日宣战,以雪国耻。张学良复电:“拜领箴言,倍思共勉。”9月下旬,泾县师资养成所学生声讨“九·一八”事件,上街游行示威,查禁日货;公教人员臂缠写有“抗日救国”字样的黑纱,以示声援。10月下旬,郎溪梅渚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率领下,举行抵制日货的示威游行。
10月皖南红军独立团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失败。由于叛徒出卖,王金林被捕,11月22日,在广德城北凤凰墩慷慨就义,时年28岁。 21年(1932)
春设宣城首席县长,领宣城、泾县、旌德、宁国、绩溪、广德、郎溪7县。10月,全省划为10个行政区(后改称行政督察区),设专员公署。宣城等6县为第九区(绩溪划入第十区)。专员公署驻宣城。
22年(1933)
12月宣城至歙县通车(为芜屯公路中段;次年春,歙县至屯溪通车,芜屯线全线贯通)。
23年(1934)
2月初南京至郎溪公路建成通车。
4月25日江南铁路芜湖至宣城孙家埠段修成通车。此为区内铁路最早通车的区段。
12月10日方志敏率红军抗日先遣队从黄山东南的汤口沿青屯公路北上,13日在太平谭家桥与敌激战,十九师师长寻淮洲负伤,向泾县茂林转移途中因伤重不治而牺牲,安葬于潘村蚂蚁山。
是月中共宣宁泾旌中心县委在泾县东乡戴阳村成立,洪维恭任书记。
是年大旱。广德36万余亩农田受灾,灾民15万多,以糠、秕、树叶充饥。县政府自9月起先后发放赈粮1600石,赈款4000元,免税米4500石。浙江省赈务委员会常委广德籍人钱文选及县内商界人士多方救济。宁国县籽粒无收,草根树皮食尽,受灾田地24万余亩,灾民12万余人。郎溪禾稼绝收,灾民食树皮、草根和“观音土”,饿殍遍地。宣城全境105天无雨,为史罕见。饥馑灾民,倒毙道侧。泾县自初夏始大旱近3月,农田颗粒无收,含淀粉野生植物掘食殆尽。当局开仓拨粮由商会平粜,后又经华洋义赈会拨来面粉和麦种救济灾民,人心渐趋稳定。
24年(1935)
元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李步新、王岐山到达戴阳村,中共宣宁泾旌中心县委改为泾旌宁宣中心县委,洪维恭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王岐山任游击队长。在泾旌宁宣四县边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年底,游击队发展到200余人,根据地纵横100余里。
是年第九行政区长途电话管理处建立,当年即营业。
25年(1936)
2月国民党七十八师及地方武装3000余人,对泾旌宁宣游击根据地大举“围剿”。游击队遭到严重损失,李步新率100余人突围到鄣公山,继续进行斗争。
11月中共上浙皖特委所属红军一部在广德、宁国边境建立一支有200余人的广宁红军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26年(1937)
8月14日上午,驻广德国民党空军二大队奉命出击侵沪日军,在吴淞口轰炸日军舰队。下午,二大队9架轰炸机再次起飞轰炸吴淞口日舰。傍晚返航时,日机数架尾随而至,一日机被机场炮弹击中,坠地炸毁。
11月24日上午,先后有20多架日机轮番轰炸宣城县城达5小时之久。次日上午,又有10多架日机轮番轰炸扫射。东门、南门房屋被毁殆尽,居民死伤多人。
11月28日川军一四五师在广德祠山岗一带阻击日军,苦战两日,伤亡惨重,师长饶国华以身殉国。
11月30日日军陷广德县城。
12月5日日军陷郎溪。翌日陷宣城县城。
是年冬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宣城迁往泾县县城。
27年(1938)
1月13日国民政府军收复广德。
2月5日国民政府军收复郎溪。27日郎溪县城沦陷,3月25日又被收复。
3月21日日军自宣城侵入广德县城。3月25日,国民政府军收复广德。
4月11日国民政府军收复宣城。
4月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到达泾县茂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5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陈毅司令员率领下于15日到达茂林。翌日,举行群众大会,陈毅司令员在会上号召大家团结抗日,救亡图存。亲撰红军烈士寻淮洲墓志铭,勒石立碑,并亲往墓地凭吊。部队驻一日后,开赴抗日前线。
6月2日陈毅司令员率部东进,途宿宣城县北乡东门渡镇(今属芜湖县)。是日恰值端阳节,房东以粽子及雄黄酒慰劳抗日子弟兵。陈毅感慨:始知今日是端阳。次日,部队抵狸桥镇,随后开往苏南。
6月中旬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在团长叶飞率领下进驻宣城水阳地区。在水阳镇召开群众大会,叶飞等发表讲话,号召大家团结抗日。会后六团成立地方工作委员会,帮助地方建立抗日组织,开展抗日活动。
是月淫雨成灾。郎溪全县48个圩除永兴、高宝两圩未破外,余皆水漫堤决,一片汪洋。全县受灾农田109000亩,决口130多处。宁国沿河低洼之地尽成泽国。灾民漂泊无依,流离失所。广德三、四、五区淹田58000余亩,灾民11800余人。泾县小河口至马头镇一带,沿河两岸田地被水冲淹数千亩,庐舍多被淹没。宣城曹家坝、沈公下圩等20个圩堤溃决,庄稼淹没,庐舍荡然无存。
7月1日新四军军部由南陵土塘移驻泾县云岭。军部设罗里村种墨园。中共中央东南局亦迁来,驻丁家山。
9月新四军二支队指挥机关由张鼎丞司令员率领,从当涂移驻宣城县北乡狸头桥。司令部、政治部及军医处、修械所分别驻狸头桥附近的红杨、慈溪、塔山等村。
11月15日日军数千人再陷宣城。17日,国民政府军再度收复宣城。
28年(1939)
元月4日日军第三次攻陷宣城。6日,国民政府军收复宣城。
元月7日新四军二支队在水阳白沙李伏击日军,毙敌31人。
2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南方局书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到达云岭,视察新四军。3月14日离开。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以随军记者身份同时到达;6月下旬史沫特莱到宣城等县采访和发表演说,驻留半年余。
3月陈毅司令员由泾县云岭前往郎溪县梅渚镇王氏祠堂新四军一支队后方医院视察,探望病员。
4月8日新四军二支队在狸头桥与来犯的日军激战5个多小时,毙伤敌70多人。
6月下旬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参谋长吴发先、政治部主任刘炎及部属数十人,由新四军军部赴苏北,途经宣城县金宝圩作短暂停留。7月上旬离开。在南湖舟中,陈毅赋七绝《由宣城泛湖东下》。
8月国民政府军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部和江苏省江南行署驻广德凤桥田里戈村黑洼。
12月1日上海民众慰问团到达云岭,慰问新四军将士。
29年(1940)
2月27日国民政府军驻宣一○八师六四三团第三营官兵与进犯之日伪军500余人激战于北乡新河庄,达10小时,毙敌数百人。第三营伤亡殆尽,营长邵玉璋阵亡。
8月第九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
10月6日日伪军约万人,由繁昌、南陵向泾县云岭方向发动进攻,在汀潭烧毁民房百余间。新四军军长叶挺亲自率部阻击。日伪军受重创。8日,敌折经小岭向县城窜犯。沿途杀害小岭村民2人,烧毁枫坑村大部分民宅。9日,日军入城,烧毁东街、南街及城外商店、民宅数百间,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新四军跟踪追击,当日克城。日军在逃往琴溪途中,遭国民政府军堵击,伤亡甚众。10日,日伪军受重创后,从芜湖出动飞机36架,在泾县县城、双坑、琴溪、赤滩、马头一带轮番轰炸,掩护残部往宣城方向逃窜。
是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官云相率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移驻宁国县万福村。民国31年(1942)春,撤离皖南。
11月15日新四军军长叶挺率随员抵达宣城南乡周王村(今周王镇),与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就新四军北移路线事项进行谈判,为时2天。
12月6日至14日新四军先后有15000余人由泾县经过宣城高桥、杨柳铺、夏家渡、孙家埠、洪林桥等集镇向苏南转移,沿途散发传单和《抗敌》半月刊。
30年(1941)
元月6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至泾县茂林地区丕岭,突遭国民党军7个师8万余兵力的包围袭击。新四军被迫抗击,激战7昼夜,弹尽粮绝。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遇难。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元月16日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押送至驻宁国县山门洞的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部。次日,又被送到驻万福村的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1月18日转送江西上饶。
5月根据中共苏皖区党委指示,苏皖特委建立起一支游击队,活动在郎广边界的十字铺、誓节渡一带,从几人发展到几十人(民国32年11月,新四军挺进郎广后,游击队和新四军会师,改为游击大队)。中共宣城县委也在孙家埠茶花岭组建宣城抗日游击队,向阳任队长。
31年(1942)
春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和新七师各一部对皖南山区发动“清剿”。皖南游击队化整为零,利用崇山峻岭,灵活机动地与敌斗争,保存有生力量,并发展了十几个游击队基地。在太平与泾县之间建立以樵山岭为中心的游击队根据地。
32年(1943)
9月下旬日军向苏浙皖地区大举进犯,国民党军不战而溃。新四军第十六旅尾随敌后,牵制日军,并夺回广德、郎溪、宣城等县的广大地区。
10月1日日军攻陷宣城和郎溪县城,次日又陷广德县城。
12月新四军十六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党委及中共领导的苏南行政公署,由江苏溧水进驻广德境内,在横涧、流洞、山北、砖桥一带活动,并开辟郎广地区,与敌展开斗争。
是月郎广游击大队成立。
33年(1944)
元月新四军十六旅政委江渭清在广德杭村水东岕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广德、郎溪两县抗日民主政府。
是年苏南行署先后在广德北乡韩家巷、杜家坟和广德、长兴两县交界的游山岕、杨枫岭等地开办缝纫厂、江南印钞厂、印刷厂和兵工厂,印制江南银行和江淮银行抗币,印刷《火线报》、《苏南报》及《苏浙日报》,生产被服、手榴弹等军用品。
34年(1945)
2月新四军第七师皖南部队粉碎汪伪6个团对铜陵、繁昌地区的联合进攻后,成立泾旌绩和宣宁2个游击大队及铜(陵)青(阳)南(陵)和南繁(昌)芜2个总队。
7月上旬原汪伪空军人员黄哲夫及国民党空军人员秦传家(宣城孙埠人)由南京来宣城孙家埠,密见中共宣城县委副书记彭海涛陈述驾机起义打算。经周密议定,黄哲夫等于8月下旬机飞延安,起义成功。
8月24日侵华日军于上午8时许撤出郎溪县城,抗日民主政府及游击队共200余人由涛城开进县城,郎溪光复。
8月27日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九支队光复广德。
9月5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师部、国民党宣城县战地工作队及县保安队相继进城接管。宣城光复。
9月起第六区专员公署及驻泾单位开始迁离。专员公署迁驻芜湖。
35年(1946)
2月根据中共华中分局电示,在山地和沿江两个中心县委(宣城、泾县)的基础上组成以胡明为书记的中共皖南地委。
36年(1947)
2月中共苏浙皖边工委建立,先受华中分局和皖南地委双重领导。10月以后改属皖南地委领导。
是月中共郎广分工委成立。
10月中共郎广分工委撤销。郎溪,广南和广宁孝(浙江孝丰)3个直属县工委成立,属苏浙皖边工委领导。广宁孝民主政府成立。
37年(1948)
3月中共芜当宣工委成立,属沿江工委领导,对外以办事处名义开展工作。
6月中共宣宁工委成立,隶属中共泾旌宁宣县委领导。11月,中共泾旌宁宣县委对外机构宣宁办事处在上袁村(今宁国县青龙乡上袁村)成立。
38年(1949)
4月23日宁国县解放。
4月24日首批渡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在宣城北湾址(今属芜湖县)附近,击溃国民党江防骨干部队第二十军,毙敌军长杨干才,俘虏一三四师师长李介立以下1.3万余人。
同日宣城、郎溪和泾县解放。
4月26日广德县解放。
4月26日至29日向南溃逃之国民党第五十一军、第四军、第二十八军、第四十五军、第九十九军、第六十六军、第二十军,被人民解放军围歼于郎、广、长(兴)一线以北地区,共俘敌8万多人。
5月宣城专区建立。中共宣城地委、宣城专员公署和宣城军分区相继成立。
7月析宣城县城关镇置宣城市。
8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进驻宣城地区剿匪。
9月29日人民解放军破获茅山(宣城县南部,离城25公里)匪特组织,俘虏匪徒30余名,缴获轻机枪2挺、驳壳枪1支、步枪6支、机枪子弹2箱。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上旬各县、市隆重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2月各县先后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宣城县于上年12月召开)。
3月撤销宣城市,改为宣城县城厢区。
4月23日至27日在土匪煽动下,广德县芦塘、柏垫两区20余村农民哄抢琳塘等9个存粮点粮食42万余斤。事后,宣城地委给予县委书记张佐文、县长张受益党内当众警告处分;军分区警卫团、县大队等单位负责人亦受到处分。事件通报全区。
5月当涂、南陵县划入宣城专区。
8月各县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1月中旬宣城专区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
10月下旬党、政、军、民密切配合,清剿土匪,共歼匪115名,并生俘郎溪、广德、宣城3县匪首,缴获武器弹药等。
1951年
5月土改工作基本结束。区辖5县有934个村完成土改任务,征收土地145万余亩,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
10月全区开展订立爱国公约运动。至下旬,订立爱国公约的村占总村数的91%,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56.1%。
1952年
1月19日深夜,一架台湾国民党飞机在广德誓节渡以东九龙岗空降特务9名,宣城军分区派兵会同地方武装、民兵跟踪围捕,25日特务在独树乡全部被俘。
元月“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进入高潮。6月底基本结束。在运动高潮中曾出现斗争扩大化和逼供信现象,但定案处理时,基本得到纠正。
2月各县开展“五反”运动,打击了少数严重违法分子。
2月巢湖、宣城两专区合并为芜湖专区,专员公署驻芜湖市。
春泾县马头林场松毛虫为害,蔓延迅速,虫害面积达5万亩。芜湖专署成立灭虫指挥部,发动泾、南、宣3县群众18000余人次捕灭,历时5月。
7月泾县云岭群众柳松林等51人,将抗日殉国新四军烈士坟茔重新修葺,镌刻“抗日殉国烈士墓”墓碑,并铭碑文。1956年,省人民委员会将其列为全省重点革命纪念建筑文物予以保护。
8月18日华东军区政治部派刘奎至泾县茂林,将原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的遗骸运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安葬。
9月2日地委成立工业工作委员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9月19日泾县西包村中心小学教师施新民为抢救2名落水学生殉职。11月19日,省人民政府通报褒扬,追认其为“特等模范教师”。翌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褒奖令,授予其“模范人民教师”光荣称号。1955年,中央内务部追认施新民为烈士。
12月芜湖专区举行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1953年
3月9日专区和各县举行追悼斯大林大会。
4月24日地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撤销,日常工作由地委办公室负责。
8月各县对参加反动道会门人员进行登记和集训。
12月各县召开三级干部会,主要内容是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是年泾县茂林魁山烈士墓建成。110位烈士遗骸合墓入葬。红军将领寻淮洲烈士遗骨同时迁葬于魁山烈士墓地。
1954年
7月全区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供应政策。
5至7月区内阴雨60余天,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雨水集中,山洪暴发,灾情严重。
7至8月各县先后召开首届人民代表会议。
12月8日芜湖专区直属机关党委成立。
12月下旬宣城县文化部门发掘整理的圩区民歌《划龙船》、山区民歌《采茶歌》,经地、省会演被选晋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被灌制唱片向全国发行。
是月华东、华北、西北等地20名医务人员前来区内支援医疗工作;专区和县亦组织医务人员到灾区为灾民治病。
是年区内泾县宣纸厂、宣城县光明电灯厂率先改为公私合营企业。
1955年
3月底无为县沿江一带江岸坍塌,灾民先后安置到宣城、郎溪、广德、泾县4县。
上半年泾县和广德两县开荒、烧山引发山林火灾多起。泾县共发生火灾97起,延烧面积93523亩;广德县发生火灾83起,延烧面积27068亩。7月下旬,当地政府对积极灭火者给予表扬,对领导不力者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处分。
是年底至次年春全区实现农业合作化。
1956年
元月经国务院批准,徽州、芜湖两专区合并为芜湖专区,3月1日正式办公。
5月至6月各县县委先后召开党员代表会议。
6月27日郎溪县供销社职工王志祥和糕点坊工人钱富凤被选拔参加全国首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荣获银质奖章。
8月2日部分县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台风时间达10小时,一般风力7~9级,最大9级以上。宣城县水阳江水位陡增,洪水泛滥。宁国县东津河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76米。
l0月全区对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1月22日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大会堂、修械所)、抗日殉国烈士墓、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寻淮洲烈士墓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云岭新四军军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后,云岭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开始筹建。
是年秋、冬全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均组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
元月至3月经省委批准,区内宣城、郎溪、广德和泾县先后创办县委机关报(《宣城报》于1956年5月创刊)。
3月广德县民歌手董昌玲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演唱的《一对小秧雀》获一等奖。当月27日她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演出,和其他演员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副主席接见,并合影留念。
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精神,芜湖地委作出在全区开展整顿“三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部署。全区党组织开始整风。地委统战部召开各民主党派人土座谈会,征求意见。地、县各机关、学校、团体也召开各种座谈会。许多党外人士对各级党组织提出不少批评和建议。8月上旬,全区农村逐步开展整风运动。中旬,各县机关开展“大鸣大放”,历时约一个半月。
10月全区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右”斗争。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斗争严重扩大化。至下旬告一段落。
11月中旬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项南来宣城县杨林等乡作农村调查,并在宣城中学操场向县直机关团员、青年及中学生作国内外形势报告。
1958年
3月下旬安徽省群众文化工作现场会在宣城县杨林乡召开。会议发出全省群众文化工作“学杨林、赶杨林”的倡议。杨林被誉为“文化之乡”。
4月下旬宣城杨林乡中心俱乐部副主任沈克武赴京出席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发言。《中国建设》外文版发表题为《一个出色的农村俱乐部》文章和照片,向海内外介绍。是年12月,国务院授予杨林乡“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6月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划入芜湖专区,属省、专双重领导。
8月水电部在泾县西境水东乡陈村开工兴建陈村水库。万名劳力云集陈村。
9月21日全国政协代表翁文灏、邵力子、赵朴初赴郎溪县幸福乡参观虚假的水稻“丰产田”。
11月上旬芜湖专、市领导机构合署办公。
12月27日《芜湖报》与《芜湖日报》合并,从下年元月1日起,改称《芜湖日报》,为地委机关报。
年底芜湖专区举行首届群众业余文艺会演,参加会演的有300余人,共演出4场,主要节目为民间歌舞。
是年专区皖南花鼓戏实验剧团成立。
是年区内掀起全党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建造各式小高炉,发动家家户户捐献废钢铁。所炼钢铁绝大部分不能用,造成极大浪费。次年,小高炉先后停产。
是年9月全区实现人民公社化。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各社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造成粮食严重浪费。继后又因自然灾害,出现粮食奇缺、群众大都吃不饱的不正常情况。1961年前后,公共食堂全部停办。
1959年
3月13日宣广煤矿基建委员会成立。4月19日,宣广煤矿指挥部成立,管辖港口、周王、晏公、独山煤矿。
10月15日芜湖专区召开首届工交财贸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与会代表1530人。
11月17日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在广德县直机关党员大会上讲话,主要内容是搞好农副业生产和鼓干劲、反右倾。
1960年
元月芜湖专区和芜湖市领导机构分开设置,芜湖市属省、专双重领导。
1961年
3月经国务院批准,芜湖、徽州两专区分设。
4月26日芜湖市改为省辖市。
6月马鞍山市改为省辖市。
10月各县开始对1957年以来在各项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和干部进行甄别,重点是1957年“反右”整风运动中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受过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及干部。至年底,有1757人摘去“右派”帽子。
是年各县退赔1958年“共产”风中平调的社、队财物,至年底已退赔48.17%。
是年根据中央关于宣传贯彻“农业六十条”(草案和修正草案)指示精神,地委于5月上旬和10月下旬两次召开县委扩大会和三级干部会,会后组织力量,自上而下,由点到面地贯彻执行。全区进行全面系统试点的有17个公社,91个生产队。
1962年
是年全区有69%的生产队实行“责任田”办法。春季开始,各县根据省委关于改正“责任田”办法的决议和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先后改正“责任田”,至11月全部改正。
1963年
3月中旬宣城县手工业管理局根据农时季节和山、圩区特点制订“支农产品月历”,先后被省手管局和全国手工业联合总社农具局作为先进经验,向全国各地手工业系统介绍推广。
9月21日至29日地委在南陵县召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会议(在此之前,全区先后在13个公社进行试点,试点工作基本结束)。会议制订目标:在3年内分批完成全区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任务。
1964年
6月下旬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来郎溪县视察。
9月芜湖专区组织干部集中在繁昌县的20个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秋结束后,转入宣城县继续开展,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
12月7日至24日芜湖专区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会议提出要“反右倾”和与“四不清”现象作斗争。与会者通过自我检查,有的人当场退赔了钱物。
1965年
5月芜湖专区与巢湖专区分设,芜湖市改为芜湖专区辖市。
9月下旬芜湖地委从地、县各机关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四清”工作队,在全区城乡开展“四清”运动,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停止。
1966年
2月26日地委召开五级干部会。任务是:突出政治,大学毛泽东著作,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运动推向新高潮,促进各级领导干部革命化,以保证当年农业大丰收。
2月全区先后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5月21日地委成立文化革命小组。
6月5日地直工交系统职工集会,声讨所谓“邓拓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
6月13日地委组织4个观察组,派往芜湖日报社、中学教师进修学校、芜湖农校和专署文教办公室4个“重点单位”。
6月17日中共芜湖地委召开地直机关全体人员大会,进一步动员广大工农群众、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深入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6月下旬“文化大革命”在区内广泛深入开展。以“红卫兵”为主体,城乡普遍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许多珍贵文物遭破坏,损失惨重。
8月29日夜,皖南大学一部分学生到地、市委机关静坐。
10月1日宁国县梅林公社戈驻大队党支部书记许维金被推选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969年10月1日,畲族农民兰步才作为少数民族代表赴京参加建国20周年国庆观礼。1979年,畲族代表雷水林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国庆观礼。
是年各种名目繁多的“造反”组织纷纷成立。大字报到处张贴,游行队伍随时可见。在“造反有理”、“打倒一切”的口号声中,各系统开始层层揪斗“当权派”、“走资派”和“牛鬼蛇神”。被揪者挂牌子、戴高帽、受拷打,严重伤害了一大批老干部和无辜群众。
1967年
3月17日芜湖专区革命生产领导小组改名为“芜湖专区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各县也相继成立由革命群众、革命干部、人民解放军驻军代表组成的“三结合”的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8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四○八部队奉命进驻芜湖支左;在此前后一三○部队官兵先后进驻区辖各县支左。
1968年
5月1日芜湖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9月专区、市、县革委会组织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大、中、小学校和其他有关单位。
10月专区革委会建立“五七”干校,先后有351名地直机关干部下放到干校劳动。后陆续分配工作。1971年底干校撤销。
11月26日至12月5日专区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芜湖市召开,出席代表1250人。
1969年
元月4日根据芜湖专区革委会决定,芜湖市有8所中学下迁区内各县农村。18日,又有7所中学和中专学校迁往农村。首批93户街道居民也到各县农村安家落户。
元月全区组成一支以贫下中农为主体,革命干部为骨干,人民解放军为后盾的贫宣队,分赴各县农村发动并依靠贫下中农搞“斗、批、改”,开展清队、整党、整顿领导班子工作。
2月23日专区和市直机关首批下放干部赴农村安家落户。是月,专、市、县大批医务人员下放农村。
3月12日中国共产党芜湖专区核心小组成立。4月,各县也相继建立党的核心小组。
4月21日芜湖专区工人、贫下中农、大中学校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成立。
6月26日专区和芜湖市有200名医务人员到泾县、广德、郎溪等县农村,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
6月30日专区在芜湖市召开“首届上山下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19名。
8月5日区内接收并安置1000名上海市中学毕业生到各县农村插队落户。
1970年
4月中旬专区、县组织干部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129个公社。
6月27日宁国县被评为全国29个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先进县(市)之一。
10月专区革委会改革机关体制,将原各服务站改为局。
11月上旬皖赣铁路始建,区内全长84.7公里。12月初,宣城段路基及桥涵工程全线开工。该县每日有10万余民工会战于工地。
1971年
2月全区农村各生产队通有线广播。
2月28日至3月5日中国共产党芜湖专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芜湖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芜湖专区第一届委员会(芜湖地委)。
9月12日大庆报告团来芜湖地区传经送宝,15万军民听了报告。
是年冬陈村灌区总干渠开工兴建。各县民工10万余人云集泾县工程地段施工。
1972年
7月15日中共芜湖地委制定芜湖地区“农业学大寨”规划,要求全区年内实现粮、棉、猪超“纲要”。
10月5日芜湖地区医院筹建恢复。
是年全区血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有7O个公社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973年
2月芜湖市改为省辖市。
6月12日至16日芜湖地区召开首届妇代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妇女联合委员会。
9月12日芜湖地区卫生学校建立。
12月12日泾县苏红公社二龙坑山林发生火灾。大火延烧一昼夜。救火过程中2名解放军战士和5名民兵(其中女2人)英勇献身,33人受伤。1974年,省革委会、省军区政治部追认牺牲者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
是年广德县产的板栗、蜜枣、皮蛋、竹编工艺品开始出口到日本、美国、西德。
1974年
4月25日中共芜湖地委负责人代表地委常委就前一阶段领导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所犯方向路线性错误作检查。
7月中旬林业部在宣城县召开全国社队集体林场现场会。
7月23日17时,广德县独山等3个公社遭冰雹和龙卷风袭击,死伤26人。广德县委追认为抢救集体财产而牺牲的上海下放知识青年张白燕为中共党员。
1975年
3月上旬皖浙苏3省5县(广德、郎溪、长兴、宜兴、溧阳)血防联防会议在广德召开。
5月19日地委在当涂县红星大队召开全区“农业学大寨”先代会,出席代表500余人。
6月29日地区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与会550人。
11月南方12省、市、自治区国外松科学协作会在泾县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泾县马头林场国外松,了解其培育和发展情况。
11月20日至25日地委召开工作会议。提出5年内把全区各县建成大寨县。会议决定,从当年起分期分批在农村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3年搞完。
12月26日至31日地委召开全委扩大会,实行开门整风。在整风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常委内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
1976年
元月8日地、县机关干部,部分群众自发佩戴黑纱、设灵堂,沉痛哀悼周恩来总理逝世。
是月芜湖地区革委会撤销所属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和人民保卫组。中共芜湖地委、芜湖地区革委会分别恢复设立部、委、办、局。
4月中旬地直和各县抽调干部组成宣传队,深入农村各社队和城镇工矿企事业单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7月20日7时50分,广德县下寺公社施村大队草鞋岭水库发生晴天倒坝事件,冲毁房屋291间,死6人,伤5人,损失粮食10万余斤,牲畜80头。
9月18日芜湖地区军民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23日芜湖地区召开地直机关军民大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是年宣城县高桥公社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
1977年
3月地、县层层举办学习班,培训骨干,组成万人宣讲团,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工厂、农村,向广大群众宣讲中央文件,揭露“四人帮”罪行。
3月30日全区财贸系统“两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当涂召开。
5月13日全区教育系统先代会在宣城召开。
7月9日至12日地委先后召开地委常委会和县委书记、地直机关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解决安徽省委领导问题的重要指示。
8月15日全区卫生战线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当涂召开。
9月上旬地区聋哑学校成立。
9月10日至11日区内遭第8号台风袭击,连降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7万多亩。
12月4日全区科技战线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当涂县红星大队召开。
1978年
3月广德县农科所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农业科研先进集体,参加全国科技大会。
6月地、县抽调千余名干部深入各县城镇、农村,宣传新时期总任务和新宪法。
9月全区旱情严重,大、小河流除青弋江外皆断流,281座中小型水库干涸。地、县各级党政部门积极发动群众抗旱,用于抗旱的资金达2198万余元(省支援245万元)。
10月宁国县委血防领导小组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1979年
2月中共芜湖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研究把全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月芜湖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芜湖地区行政公署。
7月9日下午6时57分,江苏溧阳县上沛公社发生6级地震。郎溪县有8个公社波及,损坏房屋13596间,其中倒塌200余间,有5人受伤。
9月农村开始推行各种责任制。全区实行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责任制的占28%。
是月文化部组织9省2市群众文化参观团赴泾县参观,并调查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情况。10月,泾县汀溪文化站被评为省先进文化站。
10月9日省革委会命名全省162个企业为大庆式企业,区内有宣城县印刷厂、宣城县造纸厂和郎溪县粮油厂。
10月28日中共芜湖地委召开全区落实政策会议。决定:凡为邓小平鸣不平而受牵连,因反对“四人帮”而受迫害的干部群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
1980年
2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安徽省宣城县组织流散民间艺人在农村演出的报道,向全国介绍宣城县筹办民间剧团的经验。
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
6月和8月宣城县溪口公社煤矿和泾县汪家山煤矿相继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死亡18人。地委和行署分管负责同志作检查,行署煤炭局局长被免职。
9月全区教育战线平反昭雪冤、假、错案,改正被错划的“右派”,大部分人重返教育战线工作。
11月上旬行署成立地区地名领导小组,26日,全区首次地名工作会议在青阳县召开,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地名普查。
1981年
4月国家农委副主任张平化、林业部部长雍文涛来泾县视察林业生产,并到马头林场察看。
5月9日地委成立老干部工作委员会。
6月泾县包合乡世古墩文化遗址被发现。
7月11日地区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召开全区复查纠正冤假错案工作汇报会。据统计,时全区已复查案件占应复查数的92.5%。
9月地区储运公司作为试点单位,率先试行经济责任制。
9月10日地委农村工作部成立,行署农办与地委农工部合署办公。行署工交办改为行署经委。
10月17日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成立,下设地方党史研究室。次年元月,地委决定撤销党史研究室,另设党史办公室,为常设机构。
是年广德县农科所三系杂交稻研究与推广项目水稻中熟早籼竹广——23、竹广——29培育分别获省政府三等奖、四等奖;甘兰型油菜新品种广德741培育获省政府四等奖。
1982年
元月文化部授予宣城县周王公社文化中心“全国农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奖励24吋彩电1台。
元月17日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400余人参加。此为粉碎“四人帮”后规模最大的全区性教育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3月中旬中共宣城地委、宣城行署机关由芜湖迁至宣城。4月15日开始办公。
4月泾县铜山漆树被列为省重点科研项目。12月,国家生漆研究院将铜山漆树列为优良品种,并选采成树移栽陕西平利县该院实验地供研究。
4月上海纺织局和行署签订《关于纺织补偿贸易和技术帮促问题的协议》。
6月1日省政府批准宣城地区扬子鳄研究养殖中心为全省6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9月广德县文化局杨跃庭创作的现代小戏《春嫂》赴京参加全国现代戏曲调演,并为十二大代表献演。
9月27日至30日地委召开扩大会议,与会669人。张建书记传达党的十二大精神。
1983年
元月林业部、省林业厅和广德县林业局开始在广德合资经营5万亩毛竹丰产林。
2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全民动员,打好绿化这一仗;同时明确提出宣城地区应抓好芜黄(山)、当(涂)屯(溪)、南(陵)九(华山)、宣杭4条公路干线的绿化工作。
是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十项决定。
5月21日至24日全国县志座谈会在泾县召开。有17个省、市、自治区的68个单位110余名修志人员参加。中国史志学会副会长董一博、复旦大学教授黄苇等学者参加会议。
7月区内遭特大洪水袭击。全区受灾面积152.4万亩(淹没农田42万亩,内涝22.5万亩,直接遭水灾87.9万亩),漫破圩口120个,受灾人口114万人,其中特重灾民11.2万户约50.6万人,倒塌房屋31万间,冲毁塘坝2万多处,损坏桥梁、涵洞1400余处。省政府和行署共拨救济款90万元,并调运各种救灾物资价值75万元。行署成立生产救灾领导组和办公室,专门负责救灾工作。
8月26日凌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全面展开,打击各类犯罪团伙58个,抓获1142人,主动投案自首者48人。
9月8日中共宣城地委作出关于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的十项决定。
是月地直党政群机关进行机构改革,至次年元月基本结束。
是年广德县纺织机械厂与江苏纺织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WGH—1型光电控制三罗拉花式捻线机,获江苏省政府颁发的科技发明三等奖。
1984年
元月15日至31日全区连降大雪。降水量达50.7毫米至74.6毫米,地面积雪深度29厘米至45厘米以上。宣城、郎溪水电、交通、通讯中断。广德灾情严重,死伤16人。泾县山区积雪深达1.5米,全县倒塌及损坏房屋300余间,输电、通讯线路严重受损。宁国县倒塌房屋1100余间,冻死耕牛420余头,压损竹木559万余根,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余万元。
3月1日地委、行署恢复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每月1日、5日接待群众来访。
3月2日地委成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
4月宣城县实验小学教师王文畹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赴京出席全国优秀班主任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
6月宣州教育学院成立。暑假开始招生。
6月12日晚开始,全区普降大到暴雨,至14日雨量达400~530毫米,其中广德降雨量最大。全区受淹农田113.9万亩,漫破圩口105个,特重灾民32.12万人。宣、郎、广3县水围村庄达1633个,倒塌房屋15.18万余间。全区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
7月宁国县被农牧渔业部定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至1986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该县共有5.7万户建了节柴灶。
8月上旬宣城县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首届“田径之乡”。1986年4月,该县再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
8月31日至9月2日区内受11号台风影响,普降暴雨,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全区受灾农田58.6万亩,受灾人口44万人,倒塌房屋3900余间。宣城至屯溪、杭州、宁国、广德、泾县、郎溪的公路交通一度中断。
9月3日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落成,举行隆重开幕仪式。北京、上海、沈阳、江苏、江西以及本省的新四军老战士共100余人参加典礼。
9月11日地委、行署作出向宋德隆同志学习的决定。11月19日,地委、行署在芜湖举行表彰大会,授予宋德隆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医生”称号(宋德隆同志于1985年4月30日因患癌症不治去世)。
10月1日中共宣城地委机关报《宣州报》创刊。当年为周刊,1985年至1986年为周二刊,1987年为周三刊。
10月15日至23日地委书记朱景本带领地区计委、经委、协作办、煤炭局和地办、行办负责人一行9人,到杭州市学习访问。此为宣城地区同兄弟市、区促进横向经济联系之开端。
11月29日至12月14日以行署副专员刘谊民为组长的5人考察组赴意大利米兰市重点考察发达时(FADIS)公司卡立索(CARSL)袜厂的无跟袜生产线,并签订订货合同;考察组还前往维罗纳考察了富米加里大理石加工厂,代表地区与该厂签订开发宣城地区大理石、花岗岩资源的意向书。
12月10日全区整党工作开始。
是年广德县纺机厂研制的WGH2型微机控制三罗拉花式捻线机获安徽省机械工业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是年泾县琴溪乡陶窑村发现陶瓷古窑址,初步鉴定为五代时“宣州古窑”遗址。
是年地区组成的皖南花鼓戏现代戏《柯老二入党》剧组,参加首届省戏剧节演出,分别获创作、演出二等奖。该剧载入《中国戏剧年鉴》(1985年版)。
1985年
4月10日宣城地区与徽州地区就共同开发皖南经济会谈协商,并达成了5项意向。
4月20日安徽、福建、浙江、江苏4省在宁国县召开早稻地膜覆盖育秧栽培技术交流会。
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美协主席、著名画家吴作人偕夫人肖淑芳来故乡泾县茂林探望,并为茂林小学题词。
5月7日地区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1987年5月27日,行署决定将领导小组改为编纂委员会。
5月26日地区首届“宣州之声”群众音乐会在宣城举行,有65位歌手参加演出。7月2日赴省会合肥汇报演出。
6月宁国县名茶“黄花云尖”在全国优质名茶展评会上被评为全国11种新名茶之一。
6月地委副书记宋孝贤率领29人的代表团赴南京市、江宁县、无锡县、沙州县、萧山县、临安县参观学习,并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活动。
7月9日地区公安处刑警大队侦察员甘世宏为营救游泳遇险女青年而不幸牺牲,年仅22岁。省公安厅追记二等功,团地委授予“舍己救人的模范共青团员”光荣称号,省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省委根据他生前表现和愿望,追认其为中共党员。翌年元月6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向革命烈士甘世宏学习活动的决定》。
8月4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地委、行署提出7条意见。9月,地委、行署印发《宣城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草案)》。11月11日至12日,地委、行署召开全区教育体制改革汇报会。
8月宣城中学举办恽代英同志诞生90周年纪念活动。
9月10日地区与宣城县联合召开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大会。地委向全区有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赠送纪念品。
是年广德县青年农民解宗来创作的皖南花鼓戏《儿女包办》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首届业余戏剧创作三等奖。此为区内第一个获得国家级创作奖的戏剧作品。
是年底行署宣布,宁国县为全区第一个(全省第二)基本扫除文盲县,颁发合格证书。次年3月泾县被定为基本扫除文盲县,获合格证。1987年3月和12月,宣城县和广德县相继被定为基本扫除文盲县(郎溪县于1988年3月获合格证)。
1986年
元月24日地委、行署就深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决定。决定共30条,主要内容为:努力增强企业活力;继续搞好简政放权;改革财政金融,搞好资金管理;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市场;搞好建筑业和基建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
3月20日地委、行署表彰1985年度全区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共有17个单位被命名为红旗单位,25个单位被授予奖状,47个单位受通报表扬。
5月7日泾县黄村乡九义村女青年张月萍为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1987年9月,省政府授予张月萍革命烈士称号。
5月22日至24日由南京市副市长李英俊率领的南京市代表团来宣城地区参观交流。行署专员许超、地委副书记宋孝贤、行署副专员刘谊民等与代表团就进一步加强两地横向经济联系进行会谈,共同签署了《宣城地区和南京市代表团会谈备忘录》。
7月16日至24日地委书记朱景本和副书记宋孝贤、副专员胡社有、刘廷贵带领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代表团赴上海市进行横向经济联合活动,同上海市普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
8月10日全国10省1市中学生“青年杯”男女手球赛在宁国县体育馆举行。
8月13日全国扬子鳄保护繁殖技术鉴定会在宣城县举行。
8月15日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诞辰80周年,王稼祥故乡泾县厚岸乡召开纪念大会,王稼祥故居揭幕开放,供人瞻仰。17日,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在参加芜湖市王稼祥铜像揭幕仪式后,特往厚岸乡,瞻仰故居,会见乡亲。
9月15日至17日地委召开全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评出五好家庭2700多户(其中双文明户1136户),文明村23个,文明镇2个,文明单位109个。
9月20日至26日省人大视察团第8分团一行8人,对全区普法工作进行为时1周的视察。
10月下旬全国草地工作会议在宣城县城召开。与会者参观了该县峄山万亩草场。
是年宣城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是年泾县园艺场建立猕猴桃种苗基地,并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全国14个猕猴桃基地之一。
1987年
4月中旬宣城军分区召开全区民兵勤劳致富经验交流会。
4月28日中共宣城地委提出关于贯彻中央五号文件,深化农村改革的意见。主要内容有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功夫确保农业再上新台阶,完善商品服务体系和切实加强基层建设等四个方面的15条意见。
5月18日地委表彰1986年度在创建文明城镇竞赛活动中的优胜单位。泾县城关镇和宣城县城关镇并列第一名,广德县桃州镇为第二名。宁国县河沥溪镇、港口镇,郎溪县城关镇,宣城县水东镇、水阳镇和孙埠镇均受到表彰。
5月26日至30日上海市普陀区经济技术文化协作代表团来宣城地区,参观访问了泾县、宣城、广德3县。在此期间,双方初步签订意向书30份。
7月宁国县耐磨材料总厂厂长陈宗明被《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村部、中央电视台经济部3家新闻单位评为百名“当代中国优秀农民企业家”之一。
8月13日郎溪县邮电局荣获1987年全省“四比”(比服务、比质量、比管理、比协作)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8月15日宣城县撤县建市并举行宣州市成立大会。
9月5日地委、行署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求198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亿元,1990年达到15亿元;提出了实现目标的7条措施。
9月18日至20日由行署专员宋孝贤、地委副书记胡群率领的宣城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代表团一行80余人访问南京市,签订合同、书面协议和口头意向47项。
是月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在泾县拍摄科教片《中国文房四宝》的宣纸、宣笔部分。
12月9日地委、行署命名全区8个镇、村和16个单位为1985~1987年度文明单位;同时命名12个镇、村和31个单位为1987年度文明单位。
12月20日安徽省代省长卢荣景在宣州市主持召开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议,并赴基层视察。
是年中国数学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和宣城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于6月底组建纪念世界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宣城人)诞生355周年筹委会。同时开工兴建“梅文鼎纪念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