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森林资源
本区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中低山和丘陵面积占80%以上,广布红壤土,尤为适宜长江以南喜酸性林木生长,是林业主要用地。
一、林地
据《芜湖专署1949~1963年历年农业生产资料》记载:1963年底,区辖长江南北12县,土地总面积2873.75万亩,其中林地501.42万亩,桑果茶园面积16.06万亩。1977年芜湖地区农业局《农情汇报》记载;本区所辖江南8县,总面积12424平方公里,林业用地710万亩,其中有林地369万亩。1980年7月《宣城地区林业生产现状及十年规划设想》记载:区辖9县土地总面积2256万亩,其中有林地634万亩。1987年底,全区可用于发展林业用地770万亩,在有林地中用材林246.2万亩,经济林59.2万亩,薪炭林18.5万亩,防护林2万亩,特用林O.6万亩。此外,尚有疏林地28万亩,灌木林地60.48万亩,余均为宜林荒山荒地,是发展林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二、林区
区内森林虽多,但分布不均。据1976年全区森林资源清查:境南和境东南山区森林蓄积约占全区森林蓄积总量81%,其中泾县、宁国二县森林面积占全区58%,蓄积量占78.2%,可伐量占96.6%,人均占有森林面积4亩、蓄积量6.1立方米、可伐量0.6立方米;宣城、郎溪、广德三县较少,人均占有森林面积1.6亩、蓄积量0.8立方米,可伐量很少。
1983年制订全区林业发展十年规划,对境内宜林地总体划分为三大类区:北部沿江湖圩畈区为防护林、薪炭林区,包括宣城县中北部、郎溪县西北部、广德县中北部,共37个乡(镇)、304个行政村,30.2万人,人均林用地0.82亩;中部丘陵区为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区,横跨宣城、郎溪、广德三县中南部和泾县、宁国北部,有57个乡(镇)、475个行政村,76万人,人均林用地3.12亩;南部纯山区为用材林、经济林和水源涵养林区,共75个乡(镇)、501个行政村,81万多人,人均拥有山场6.23亩。
三、森林覆盖
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境内“崇山箐密,林木古茂”,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至本世纪初,境内千山林秀,风景依然。宁国县板桥乡以往因交通不便,人口较少,至今仍保存有大面积天然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民国期间,战火连绵,灾害不断。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战火肆虐之处,森林毁坏严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发动内战,森林毁坏更甚。据民国24年(1935)《泾县山地调查报告》载,当时全县森林覆盖率约65%。后经战火焚掠,至解放前夕下降到45%。
建国初,全区仅存成片山林96万余亩,其中广德县37万亩,泾县25万亩,宁国县19万亩,宣城县3万余亩,郎溪县12万亩;共有立木蓄积量2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68%。
建国后,经历年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至1987年,全区森林面积达到420.83万亩,森林覆盖率31.2%。立木蓄积量743万立方米,按树种分:杉类165.9万立方米,松类295.8万立方米,硬阔叶类166.3万立方米,软阔叶类46万立方米,珍贵树种1.8万立方米,其它树种67,2万立方米。毛竹蓄积有立竹1.25亿根。其中广德县毛竹蓄积量居全省第一位。
在有林地中,天然林占64%,人工林占36%。
一、林地
据《芜湖专署1949~1963年历年农业生产资料》记载:1963年底,区辖长江南北12县,土地总面积2873.75万亩,其中林地501.42万亩,桑果茶园面积16.06万亩。1977年芜湖地区农业局《农情汇报》记载;本区所辖江南8县,总面积12424平方公里,林业用地710万亩,其中有林地369万亩。1980年7月《宣城地区林业生产现状及十年规划设想》记载:区辖9县土地总面积2256万亩,其中有林地634万亩。1987年底,全区可用于发展林业用地770万亩,在有林地中用材林246.2万亩,经济林59.2万亩,薪炭林18.5万亩,防护林2万亩,特用林O.6万亩。此外,尚有疏林地28万亩,灌木林地60.48万亩,余均为宜林荒山荒地,是发展林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二、林区
区内森林虽多,但分布不均。据1976年全区森林资源清查:境南和境东南山区森林蓄积约占全区森林蓄积总量81%,其中泾县、宁国二县森林面积占全区58%,蓄积量占78.2%,可伐量占96.6%,人均占有森林面积4亩、蓄积量6.1立方米、可伐量0.6立方米;宣城、郎溪、广德三县较少,人均占有森林面积1.6亩、蓄积量0.8立方米,可伐量很少。
1983年制订全区林业发展十年规划,对境内宜林地总体划分为三大类区:北部沿江湖圩畈区为防护林、薪炭林区,包括宣城县中北部、郎溪县西北部、广德县中北部,共37个乡(镇)、304个行政村,30.2万人,人均林用地0.82亩;中部丘陵区为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区,横跨宣城、郎溪、广德三县中南部和泾县、宁国北部,有57个乡(镇)、475个行政村,76万人,人均林用地3.12亩;南部纯山区为用材林、经济林和水源涵养林区,共75个乡(镇)、501个行政村,81万多人,人均拥有山场6.23亩。
三、森林覆盖
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境内“崇山箐密,林木古茂”,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至本世纪初,境内千山林秀,风景依然。宁国县板桥乡以往因交通不便,人口较少,至今仍保存有大面积天然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民国期间,战火连绵,灾害不断。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战火肆虐之处,森林毁坏严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又发动内战,森林毁坏更甚。据民国24年(1935)《泾县山地调查报告》载,当时全县森林覆盖率约65%。后经战火焚掠,至解放前夕下降到45%。
建国初,全区仅存成片山林96万余亩,其中广德县37万亩,泾县25万亩,宁国县19万亩,宣城县3万余亩,郎溪县12万亩;共有立木蓄积量2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68%。
建国后,经历年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至1987年,全区森林面积达到420.83万亩,森林覆盖率31.2%。立木蓄积量743万立方米,按树种分:杉类165.9万立方米,松类295.8万立方米,硬阔叶类166.3万立方米,软阔叶类46万立方米,珍贵树种1.8万立方米,其它树种67,2万立方米。毛竹蓄积有立竹1.25亿根。其中广德县毛竹蓄积量居全省第一位。
在有林地中,天然林占64%,人工林占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