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塘 坝
塘坝是山丘地区主要蓄水设施,历代均有修筑。建国前夕,区内共有塘坝7.5万多处,蓄水容量1.5亿立方米左右。除少数大塘外,一般塘口只能灌溉农田数十亩至数百亩,半月不雨即遭干旱,庄稼不能保收。建国后,在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掀起群众性水利兴修热潮,山丘区大搞修塘筑坝,截流引水蓄水,扩大灌溉面积,增强抗灾能力。1957年塘坝总数增加到8.74万多处,蓄水容量2.65亿立方米。嗣后,有条件的地方兴建了水库,未建水库的地方仍以塘坝为主,并扩大蓄水容量,改善配套设施,一般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当家塘。有的地方做到塘塘相连,沟渠相通。60年代初,郎溪县岗南、凌笪公社兴修小水库,新建、扩建塘坝,穿冲越岭开沟筑渠。将库塘串联,形成蓄引结合、余缺互济、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扩大灌溉效益,提高农田抗旱保证率。随着水库的不断建成,一部分塘坝为水库所代替;有的地方小塘减少,大塘增多;1983、1984年连续两年特大洪水,一部分塘坝被冲毁。因此,80年代塘坝总数有所减少,至1987年,全区共有塘坝7.1万多处,但蓄水量增加到3亿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