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煤炭工业
一、资源
储量民国13年(1924),省地质调查员对宣(城)泾(县)一带煤田进行勘探,并编印《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资料一册,对宣城境内5个矿区分析估算煤炭储量为3902万吨。民国24年,《安徽省芜屯公路沿线经济概况》资料载:宣城东南境内7个煤田估算储量为4413万吨。宣城县为区内主要产煤地。1959年,宣城县第一地质队对周王、水东、水巷、凤凰山煤矿进行勘探,估算储量为3700万吨。1986年,宣城县已探明储量为4463万吨。1987年被定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宁国县已探明储量2207万吨。泾县已探明储量为2004万吨。广德县已探明储量为1.02亿吨。至1987年底,全区已探明煤炭储量为18828.6万吨,地质储量15670.6万吨,可采储量为7835.3万吨,其中宣城、泾县、宁国3县较集中,累计探明储量为6935.5万吨,占全区的37.8%。占全区总储量60%以上的广德县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利用资源很少。
地质煤质据1924年出版《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一书中载“宣泾煤田在皖南诸矿中占重要位置,其地质层列分铜官层、厚层状化石石灰岩层、宣泾煤系(中上二叠纪)、石壁灰岩层、宣南层(第三纪)、花岗岩、喷出岩7类。其中以宣泾煤系最为发达,在两县境内以灰色砂岩、砂质页岩及黑色页岩为主,间夹黑色页岩浆灰岩,全系厚约百公尺”。宣泾煤田地层从老到新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灰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该煤田地质情况较复杂,落差在10~30米及落差30米以上的断层将煤田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孤立块段,给煤田开发与利用带来极大困难。
据民国13年资料记载,区内4个产煤县中以宣城县水东煤区大汪村官矿所产煤质量最优。煤层较厚,顶部最厚处达4市尺左右,储量约为1170万吨。当时安平公司所属孙家埠水巷煤田所产烟煤质轻而松,稍次于大汪村煤矿。建国后,各煤矿生产趋向正常,产量与质量均有提高。现区内所产煤炭大都属高灰、高硫、高溶点、高焦油的气肥煤,即烟煤。其发热量皆在7000大卡以上,水分为0.4~0.6,灰分为12%~16%,含硫量为2~3%。个别井田煤层受白入火成岩影响变质为无烟煤,宣城县新田煤矿生产的无烟煤即是。
分布据民国8年(1919)《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繁表》载(详见附表):安徽矿产以煤铁为最多,柴煤产于皖南者有贵池、铜陵、繁昌、南陵等县……,烟煤产于皖南者有宣城、泾县、广德、宁国等县……。宣城、宁国、泾县含煤地层统称宣泾煤田,广德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县的含煤地层统称长广煤田。30年代初,区内除峄山和水东两家官矿外,宣城、泾县、宁国3县尚有十几家规模较大的商办煤矿和不少小煤矿,如宣城县胡家沟山、牛皮塌山,大梅村附近矿区、罗村及凤凰窝一带官矿区、豫济公司、虎楠山矿区、屠村虎山项村一带煤田、小葛村狮子山一带煤田、下马山矿区、王胡村大茅山一带煤田、海螺山矿区、钟村官矿区、长山张村官矿区、黄渡镇杨林铺一带矿区、昆南公司等处;泾县摇头岭至王村茅田、晏公塘至石山铺、古楼铺、画眉岭方家冲、牌子岭、施阳村至湖村铺等处矿区;宁国县裕宁公司所属北乡许村大山脚朱家庄一带、昭惠公司所属北乡杨葛村毛坦冲、西窑山一带矿区。建国后区内煤炭开采仍以宣泾煤田为主,分布于长广、宣城(以水东为主)、泾县、宁国港口11个煤田带(省属2个)。1981年7月,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关于宣泾煤田区域构造煤系分布及找煤预测”报告中将宣泾煤田含煤区划分为33个含煤块段,有:麻姑山勘探区、水巷块段、张家桥探区、鸡头岭东南块段、罗村井田、蔡村勘探区和大小汪村勘探区、王胡村井田、港口井田、七里冲块段、山门洞块段、山阳村块段、汪子山块段、宝丰井田、周王西井田、榨门勘探区、毛田王块段、蔡村坝块段、花大门块段、摇头岭井田、晏公塘井田、巧峰煤矿、胡家冲块段、施窑岭块段、罗家冲块段,王母坑——画眉岭块段、昌桥南块段,昌桥井田、羊山头块段等。长广煤田主要分布在广德新杭与独山两乡。
二、煤矿
明清时代,区内不少煤炭储藏地就有当地人开采露天煤。明初,宁国县灰山一带有人以当地开采的煤作燃料烧成石灰后运往芜湖、南京等地出售。是时,泾县东乡多处开采露天煤,一般深度在10米至30米之间,开采方法十分简单,多用竹筒抽水,产量极低,故难以长期维持生产。明崇祯年间,宣城县南乡周王地区已有煤窑采煤。清末民初,该县东南乡大汪村、水巷、周王等地先后创建官办、商办煤矿近10家。20年代,宣城有峄山和水东2家官办煤矿。该县民国12年有官办、商办煤矿达31家。民国18年有13家商办矿因长期拖欠矿税被省令取消矿权而停止开采。1930年,除上述两家官矿外,尚有宝丰、金牌、益华、安平、灰山等十几家规模较大的商办煤矿,另有下马山矿山、海螺山矿区、钟村官矿区、长山张村官矿区及泾县摇头岭、晏公堂、画眉岭等矿区。抗战爆发后,全县煤炭开采日衰,多数公司被迫停业。抗战开始至1949年4月全区解放,宣城县仅有金牌煤矿公司勉强维持生产,宁国县则成立灰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为官商合营。建国后,皖南企业公司成立,接办灰山煤矿,为公私合营。1954年11月至1955年底,灰山煤矿开办港口煤矿,属公私合营。1959年,宣城和广德两县煤矿列为省营企业,更名宣广煤矿筹备处。矿区包括宁国港口、宣城周王、泾县晏公、广德独山4个煤矿,其中港口煤矿于1958年恢复生产,但生产规模小,方式简单,技术落后。1965年。省重工业厅投资重建港口煤矿,为国营企业。1970年元月1日,原徽州地区港口煤矿3号井(即现港口二矿)在宁国县山门乡破土动工,设计能力为21万吨/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煤炭生产几乎陷于瘫痪状态,矿工中流传“窑衣一换,工资一半,井下一走,工资到手”的顺口溜。十年动乱后,煤炭生产才逐渐走上正轨。至1987年,区内有省属(省司法厅)煤矿2个:小号煤矿、金宝煤矿;地属煤矿4个:港口一矿、港口二矿、新田煤矿、武山煤矿;县属煤矿5个:宁国县胜利煤矿、广德县独山一矿、独山二矿、宣城县杨村煤矿、泾县摇头岭煤矿。属区内管辖的煤矿共9个(不含乡镇企业),设计能力67万吨/年,8对矿井投产。是年底,全区有乡镇煤矿89个;煤炭业共创产值1026.3万元(1980年不变价),上缴利税140万元,生产原煤444.5万吨(乡镇煤矿年产36万吨),其中国营煤矿产煤224.8万吨;全业掘进进尺335539米(包括开拓的109113米),其中国营煤矿掘进进尺93052米(包括开拓的20897米);国营煤矿有职工3530人,全员效率为原煤0.31吨/工,掘进工人效率0.102米/工。地区生产的原煤主要供给宣城、黄山、芜湖3个地、市,部分用于协作,少量销往江苏、浙江一带。
附宣城地区民国8年(1919)各县煤矿调查表。
宣城地区民国8年(1919)各县煤矿调查表(1)
宣城地区民国8年(1919)各县煤矿调查表(2)
宣城地区民国8年(1919)各县煤矿调查表(3)
三、生产
采掘方式建国前,区内4个产煤县已多处开采露天煤,一般井深不超过30米,开采方法极其简单,皆为纵横开采,以木轮绞车提升,竹筒抽水,故产量很低,亦无法长期维持生产。官办煤矿也绝大多数为人工开采和运输。民国12年6月,省实业厅接收大汪村煤矿后改称官办水东煤矿(位于宣城县水东镇大汪村眠牛山南山脚),次年,已开2斜井和1直井。翌年5月,斜井相继出煤,每日约70吨。该矿为当时县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煤矿,计有工人万余(下井挖煤约2500吨)采煤用房柱法。20年代初商办煤矿中规模较大的有宣城县宝丰公司和宁国县灰山公司。民国10年,灰山公司成立,开直井1座和斜井2座。多为土法生产,但其中1号井使用电力绞车提升,电力水泵抽水。生产方式属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时称洋井。公司年产煤上万吨,运往芜湖等地。宝丰公司煤矿自1919年兴工开采后,开天井、斜井、平巷各一,日产煤30至50吨。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均为人工土法开采。建国后,全区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改革开放后,区内国营煤矿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采煤、掘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多半为自动化、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宣城县针对乡、村矿井布点不合理和强行通风穿巷回采等问题,及时帮助调整和改进。目前,该县在一个地区块段上基本只建一对矿井。乡镇、村矿绝大多数井田为缓斜单一可采煤层,煤层直接外露,皆采用斜井片盘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上,各矿大都用短壁后退式回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走上正规开采路子。同时,大部分煤矿配齐4小件(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照明),达到“五消灭”(消灭独眼井、自然通风、明火照明、明火放炮、明闸刀)。独山一矿采用巷柱式短壁开采,全部巷道沿煤掘进,实行从上而下,小分段(3至5米)后退式采煤;地面及井下大巷用人力推车运输,但扒煤目前仍为人工。港口一矿采用斜井片盘开拓方式,运输、通风、排水达到机械化水平。港口二矿生产也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掘进使用风动工具凿岩,采煤采用单一走向长壁炮采法。
设备、工艺建国前,区内各县煤矿设备均极简陋,都以手工操作为主,矿工劳动强度大,人身安全也难以保障。当时规模较大的水东官矿生产条件属上乘,但地面设备也仅有交、直流发电机各1台,锅炉3台,井下有斜面电绞车道。宝丰公司初办时有2台水泵排水,2台锅驼机发电,用汽绞车提升,汽车运输。20年代经营成绩较佳者唯宣城县安平公司。该矿有斜井3座、直井1座,矿中有小铁矿及电灯,以手推车运输。建国后,随着采掘方式的不断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也逐步增加和改善。全区9个国营煤矿中广德独山二矿、宣城新田煤矿、生产设备和工艺较落后。新田煤矿除提升系统基本实现机械化外,爆破落煤、装煤与运输仍采用人工方式。独山二矿设备欠缺,井下运输主要靠人力推车。杨村煤矿配有1.6米绞车1台、刮板运输机1台、载重汽车2辆、320千伏安变压器2台、50千瓦内燃发电机组1套,离心式抽风机1台、轴流风机2台、排水泵2台。独山一矿、港口一矿和二矿生产设备和工艺较先进。独山一矿自1981年转为国营以来,已投资40万元,用于通风、防尘、双回路,防水、安全等方面工程建设。1982年,该矿建一水泥盘砌碹立井作为通风井,深20米,总工程量180米;1983年,着手防尘项目建设;1984年购置安全仪表,进行双回路供电工程建设,1986年已基本完成。该矿掘进使用电煤钻,按钻眼——装落——联线——测气——起爆——清矸——支护程序进行。井巷峒室都采用毛石砌碹;大巷用水泥棚支护;小道、小眼以木支架或木盘垫撑;主斜井用单滚筒提绞升车,副井则用0.7吨箕斗提升,装载量1吨,每年可载2.05万吨。通风和排水分别用抽风机和离心水泵,实现机械化。港口一矿在1966年前,掘进利用手锤打眼;1966年后则使用气腿湿式凿岩机打眼,雷管爆破,木棚和瓦石支护;1982年后,该矿掘进工作面使用扒矸机装载,支护采用光爆锚喷工艺,利用离心风机配电动机通风,使用电池机车运输,用水泵(低压泵和接力泵)排水,而生产所需电力皆由矿务局变电所负责变压供应,并装配了瓦斯监测仪,为工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该矿在采煤上也采用新工艺,原用手持式电煤钻打眼,安全炸雷管爆破,人工攉煤,17型链板机运输;而自1986年起矿井使用摩擦金属支架,并与淮南煤矿学院共同试验,采用治空留巷新工艺,提高了回采煤量。港口二矿利用斜井刮板输送机、电机车串车运输;采用斜井双滚筒串车提升;使用中央并列和两翼双角混合抽出式通风系统多级排水,工艺设备较先进。
四、主要企业简介
港口一矿地方国营港口一矿地处皖南山区,位于宁国县北约15公里的港口镇东南,在山门乡和港口镇辖区内,占地15.44万平方米。其前身系徽州地区港口煤矿1号井(一工区)。1977年4月开始分矿,1号井成立徽州地区港口一矿(3号井成立徽州地区港口二矿),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1981年随着区划变化,该矿划归宣城地区。
港口一矿含煤段自下而上分为A、B2、B3、C4层,其中C层为唯一可采煤层,平均煤厚1.5米,厚度层位稳定,结构简单。煤质属富灰、富硫、高熔点、富焦油的1号与2号肥气煤。原煤发热量平均为7175卡/克,可作动力用煤。矿井探明地质储量535.1万吨。
明末清初,该矿井就由当地农民以土法开采。民国7年至37年,该矿为矿主所有,以半机械化方式开采。1965年港口一矿续建后,开拓、采煤、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生产工艺基本上达到机械化水平。1980年前,该矿连续14年亏损。1981年8月起,全矿实行“五联计酬经济责任制”,即:联系产量(进尺)定工资、联系工程质量定奖罚、联系安全定奖罚、联系材料消耗定奖罚、联系出勤定奖罚,把生产过程中的产量、质量、安全、材料消耗和出勤率5个重要环节与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经济责任制以来,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从1980至1983年,共创利润89万元,翻两番。1984年企业进行整顿,地区验收合格并颁发合格证书;同年,又被省评为“创最佳经济效益单位”,分别受到省政府,省煤炭厅和地区的嘉奖。1987年,该矿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产原煤9.33万吨,创产值200.6万元,实现利税109万元,有固定资产原值1121.7万元,职工996人,全员效率0.30吨/工,动力机械能力4374千瓦。该矿交通方便,有专线与皖赣铁路相连,煤炭可直接装火车外运,但目前仍以汽车运输为主。
港口二矿位于宁国县北部,南距宁国县城12公里,矿区有铁路专用线连接皖赣线,占地22.4万平方米。
该矿井田浅部为C煤层露头,深部至煤层-600米水平。C煤层为唯一可采煤层,煤质为富灰、富硫、富焦油、高熔点、低磷的1号和2号肥气煤。矿井初建于1970年元月,1975年5月续建3号井,1979年8月竣工投产。当年原煤产量为34823吨,有固定资产1369.7万元。建井总投资1744.19万元,其中井巷工程投资875.19万元。该矿原设计生产能力2l万吨/年,服务年限为29年,但由于受井田上部老窑下限下降、局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致使矿井投产后至今未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该矿生产技术达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水平。主要生产环节如掘井、采煤、运输、提升、排水等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机电设备有提升绞车、空压机、主煽风机和主排水机各4台,另有变配电、运输设备50余台。1987年底,该矿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原值1826.5万元,净值1052.2万元,职工1016人,当年原煤产量为10.55万吨,创产值226.8万元,实现利税124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3394千瓦,全员效率0.438吨/工。
独山一矿地方国营广德独山煤矿一矿位于独山镇境内,距镇所在地约5公里处,占地面积16851平方米,建筑面积2742平方米。该矿初建于1970年,是时全县兴办“五小”企业,原独山公社东川岭大队和向阳大队社员利用本大队人力物力,建成1×1.2米木盘立井1座,深53米,开采+35米水平以上的煤层;1973年又建成1座1×1.7米木盘立井,深115米,专开采-27米水平以上的煤层。两口井贯通形成通风。此两井的地面设施,均由社员自行规划、设计和安装,建井总投资16万元。1973年正式出煤,年产0.7万吨。该矿原属独山公社,1972年转为县社联办,改名为独山煤矿,实行单独核算。1980年4月,该矿转为县属地方国营,1982年分为独山一矿和二矿。
独山一矿煤系总厚度一般为370米左右,按岩性分为上、中、下三段,中段为含煤段,煤种为高碳分、高硫分、中灰分、高挥发的肥气煤,煤质含焦油较高,可作动力、炼焦用。煤层分A、B、C三层,A、B层不可采,主采煤层C煤层位于含煤段的顶部,平均煤厚为1.5~2米,煤层结构简单。该矿可采储量48.64万吨,但因火成岩侵入实际可采储量大为减少,核定地质储量至-200米水平处为27万吨,可采储量大为减少,核定地质储量至-200米水平处为27万吨,可采储量15万吨,服务年限23年,设计能力年产煤2万吨。但因矿井设计不规范,产前没有进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投产后实际生产能力1万吨。1982年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矿井为1立1斜井开拓方式,斜井为主井,1个箕斗担负所有井下运输,立井为副井,分-110米和-200米两水平南北两翼开采。自建矿以来,矿井已进行通风、防尘、双回路、防水等安全工程项目的建设。掘进、采煤等主要生产工艺大都实行机械化。目前该厂有变压器、提升绞车、煽风机、水泵等生产设备16台。1987年,该矿有固定资产净值147.2万元,职工138人,当年产原煤0.64万吨/工,全员效率0.21吨/工,实现产值41.5万元,未获利。
独山二矿广德县独山二矿兴建于1972年7月,当时属县社联营性质,因资金不足,基建几次停工,到1980年年初仅完成立井井筒160米。同年4月,该矿转为地方国营,并在原基础上进行补充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4万吨/年,并列入技术改造项目。经过4年多的努力,1985年元月技改项目全部结束,4月正式投产。现有开拓煤量2.84万吨,准备煤量1.70万吨,可采煤量0.29万吨。(该矿至1990年末保有储量90.23万吨。)井下现有4个工作面,2个掘进面,一采掘一准备。矿井采用一立一斜井开拓方式,以小分段跨落法开采煤炭。因开采方式较落后,故年产量约为1万吨左右,提升与通风设备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但井下运输主要靠人力推车。至1987年底,独山二矿占地11.04万平方米,有职工178人,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16.18万元,当年产原煤12060吨,实现总产值84万元,创利3.91万元,全员效率0.27吨/工。
新田煤矿该矿前身系宣城县新田乡联营的小煤窑(1971年开采,1982年停办),1983年转为地方国营,隶属地区煤炭局。同年10月该矿动工兴建,于1987年元月正式投产。矿井生产工艺较落后,除提升系统采用机械外,爆破落煤、装煤与运输均为人工方式。目前,在计划、生产、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已初具规模,设有办公室、调度室、生产科、劳资科等9个科室,下属有采煤队、掘进队(外包)、机电队、运输队等单位。因办矿时间短,还未实行矿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劳动分配有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两种形式,计时工资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该矿地质储量为619万吨,总概算约460万元。设计能力6万吨/年。1987年生产品种有烟煤和无烟煤两种,当年产量2.42元吨(其中无烟煤6311吨),掘进进尺4129米(其中开拓525米),工业总产值52.01万元,全员效率0.31吨/工,上缴利税1.5万元。是年底,该矿占地0.75万平方米,有职工253人,有固定资产原值615万元。
胜利煤矿位于宁国县境北港口乡山口村。1976年前为港口镇办集体企业,1980年4月转为地方国营。
全矿面积1.25平方公里,煤储量240万吨,工业储量186.4万吨,深度水平-350米。所产为烟煤,属富灰份、低磷、富硫粉、高熔点气肥煤。年设计能力出煤2万吨。自1978年至1983年,该矿共产煤59987吨,年均近万吨。至1984年10月,国家总投资为190.2万元。近几年来企业内部推行全面承包责任制,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煤产量逐年上升。1984~1987年共产煤61591吨,年均15397.75吨,其中1987年产煤18231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该矿有职工433人,固定资产原值606万元,有各种机械设备19台(套)。1987年创产值39.2万元,实现利税10.78万元,全员效率0.17吨/工。
储量民国13年(1924),省地质调查员对宣(城)泾(县)一带煤田进行勘探,并编印《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资料一册,对宣城境内5个矿区分析估算煤炭储量为3902万吨。民国24年,《安徽省芜屯公路沿线经济概况》资料载:宣城东南境内7个煤田估算储量为4413万吨。宣城县为区内主要产煤地。1959年,宣城县第一地质队对周王、水东、水巷、凤凰山煤矿进行勘探,估算储量为3700万吨。1986年,宣城县已探明储量为4463万吨。1987年被定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宁国县已探明储量2207万吨。泾县已探明储量为2004万吨。广德县已探明储量为1.02亿吨。至1987年底,全区已探明煤炭储量为18828.6万吨,地质储量15670.6万吨,可采储量为7835.3万吨,其中宣城、泾县、宁国3县较集中,累计探明储量为6935.5万吨,占全区的37.8%。占全区总储量60%以上的广德县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利用资源很少。
地质煤质据1924年出版《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一书中载“宣泾煤田在皖南诸矿中占重要位置,其地质层列分铜官层、厚层状化石石灰岩层、宣泾煤系(中上二叠纪)、石壁灰岩层、宣南层(第三纪)、花岗岩、喷出岩7类。其中以宣泾煤系最为发达,在两县境内以灰色砂岩、砂质页岩及黑色页岩为主,间夹黑色页岩浆灰岩,全系厚约百公尺”。宣泾煤田地层从老到新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灰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该煤田地质情况较复杂,落差在10~30米及落差30米以上的断层将煤田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孤立块段,给煤田开发与利用带来极大困难。
据民国13年资料记载,区内4个产煤县中以宣城县水东煤区大汪村官矿所产煤质量最优。煤层较厚,顶部最厚处达4市尺左右,储量约为1170万吨。当时安平公司所属孙家埠水巷煤田所产烟煤质轻而松,稍次于大汪村煤矿。建国后,各煤矿生产趋向正常,产量与质量均有提高。现区内所产煤炭大都属高灰、高硫、高溶点、高焦油的气肥煤,即烟煤。其发热量皆在7000大卡以上,水分为0.4~0.6,灰分为12%~16%,含硫量为2~3%。个别井田煤层受白入火成岩影响变质为无烟煤,宣城县新田煤矿生产的无烟煤即是。
分布据民国8年(1919)《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繁表》载(详见附表):安徽矿产以煤铁为最多,柴煤产于皖南者有贵池、铜陵、繁昌、南陵等县……,烟煤产于皖南者有宣城、泾县、广德、宁国等县……。宣城、宁国、泾县含煤地层统称宣泾煤田,广德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县的含煤地层统称长广煤田。30年代初,区内除峄山和水东两家官矿外,宣城、泾县、宁国3县尚有十几家规模较大的商办煤矿和不少小煤矿,如宣城县胡家沟山、牛皮塌山,大梅村附近矿区、罗村及凤凰窝一带官矿区、豫济公司、虎楠山矿区、屠村虎山项村一带煤田、小葛村狮子山一带煤田、下马山矿区、王胡村大茅山一带煤田、海螺山矿区、钟村官矿区、长山张村官矿区、黄渡镇杨林铺一带矿区、昆南公司等处;泾县摇头岭至王村茅田、晏公塘至石山铺、古楼铺、画眉岭方家冲、牌子岭、施阳村至湖村铺等处矿区;宁国县裕宁公司所属北乡许村大山脚朱家庄一带、昭惠公司所属北乡杨葛村毛坦冲、西窑山一带矿区。建国后区内煤炭开采仍以宣泾煤田为主,分布于长广、宣城(以水东为主)、泾县、宁国港口11个煤田带(省属2个)。1981年7月,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关于宣泾煤田区域构造煤系分布及找煤预测”报告中将宣泾煤田含煤区划分为33个含煤块段,有:麻姑山勘探区、水巷块段、张家桥探区、鸡头岭东南块段、罗村井田、蔡村勘探区和大小汪村勘探区、王胡村井田、港口井田、七里冲块段、山门洞块段、山阳村块段、汪子山块段、宝丰井田、周王西井田、榨门勘探区、毛田王块段、蔡村坝块段、花大门块段、摇头岭井田、晏公塘井田、巧峰煤矿、胡家冲块段、施窑岭块段、罗家冲块段,王母坑——画眉岭块段、昌桥南块段,昌桥井田、羊山头块段等。长广煤田主要分布在广德新杭与独山两乡。
二、煤矿
明清时代,区内不少煤炭储藏地就有当地人开采露天煤。明初,宁国县灰山一带有人以当地开采的煤作燃料烧成石灰后运往芜湖、南京等地出售。是时,泾县东乡多处开采露天煤,一般深度在10米至30米之间,开采方法十分简单,多用竹筒抽水,产量极低,故难以长期维持生产。明崇祯年间,宣城县南乡周王地区已有煤窑采煤。清末民初,该县东南乡大汪村、水巷、周王等地先后创建官办、商办煤矿近10家。20年代,宣城有峄山和水东2家官办煤矿。该县民国12年有官办、商办煤矿达31家。民国18年有13家商办矿因长期拖欠矿税被省令取消矿权而停止开采。1930年,除上述两家官矿外,尚有宝丰、金牌、益华、安平、灰山等十几家规模较大的商办煤矿,另有下马山矿山、海螺山矿区、钟村官矿区、长山张村官矿区及泾县摇头岭、晏公堂、画眉岭等矿区。抗战爆发后,全县煤炭开采日衰,多数公司被迫停业。抗战开始至1949年4月全区解放,宣城县仅有金牌煤矿公司勉强维持生产,宁国县则成立灰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为官商合营。建国后,皖南企业公司成立,接办灰山煤矿,为公私合营。1954年11月至1955年底,灰山煤矿开办港口煤矿,属公私合营。1959年,宣城和广德两县煤矿列为省营企业,更名宣广煤矿筹备处。矿区包括宁国港口、宣城周王、泾县晏公、广德独山4个煤矿,其中港口煤矿于1958年恢复生产,但生产规模小,方式简单,技术落后。1965年。省重工业厅投资重建港口煤矿,为国营企业。1970年元月1日,原徽州地区港口煤矿3号井(即现港口二矿)在宁国县山门乡破土动工,设计能力为21万吨/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煤炭生产几乎陷于瘫痪状态,矿工中流传“窑衣一换,工资一半,井下一走,工资到手”的顺口溜。十年动乱后,煤炭生产才逐渐走上正轨。至1987年,区内有省属(省司法厅)煤矿2个:小号煤矿、金宝煤矿;地属煤矿4个:港口一矿、港口二矿、新田煤矿、武山煤矿;县属煤矿5个:宁国县胜利煤矿、广德县独山一矿、独山二矿、宣城县杨村煤矿、泾县摇头岭煤矿。属区内管辖的煤矿共9个(不含乡镇企业),设计能力67万吨/年,8对矿井投产。是年底,全区有乡镇煤矿89个;煤炭业共创产值1026.3万元(1980年不变价),上缴利税140万元,生产原煤444.5万吨(乡镇煤矿年产36万吨),其中国营煤矿产煤224.8万吨;全业掘进进尺335539米(包括开拓的109113米),其中国营煤矿掘进进尺93052米(包括开拓的20897米);国营煤矿有职工3530人,全员效率为原煤0.31吨/工,掘进工人效率0.102米/工。地区生产的原煤主要供给宣城、黄山、芜湖3个地、市,部分用于协作,少量销往江苏、浙江一带。
附宣城地区民国8年(1919)各县煤矿调查表。
宣城地区民国8年(1919)各县煤矿调查表(1)
宣城地区民国8年(1919)各县煤矿调查表(2)
宣城地区民国8年(1919)各县煤矿调查表(3)
三、生产
采掘方式建国前,区内4个产煤县已多处开采露天煤,一般井深不超过30米,开采方法极其简单,皆为纵横开采,以木轮绞车提升,竹筒抽水,故产量很低,亦无法长期维持生产。官办煤矿也绝大多数为人工开采和运输。民国12年6月,省实业厅接收大汪村煤矿后改称官办水东煤矿(位于宣城县水东镇大汪村眠牛山南山脚),次年,已开2斜井和1直井。翌年5月,斜井相继出煤,每日约70吨。该矿为当时县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煤矿,计有工人万余(下井挖煤约2500吨)采煤用房柱法。20年代初商办煤矿中规模较大的有宣城县宝丰公司和宁国县灰山公司。民国10年,灰山公司成立,开直井1座和斜井2座。多为土法生产,但其中1号井使用电力绞车提升,电力水泵抽水。生产方式属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时称洋井。公司年产煤上万吨,运往芜湖等地。宝丰公司煤矿自1919年兴工开采后,开天井、斜井、平巷各一,日产煤30至50吨。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均为人工土法开采。建国后,全区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改革开放后,区内国营煤矿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采煤、掘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多半为自动化、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宣城县针对乡、村矿井布点不合理和强行通风穿巷回采等问题,及时帮助调整和改进。目前,该县在一个地区块段上基本只建一对矿井。乡镇、村矿绝大多数井田为缓斜单一可采煤层,煤层直接外露,皆采用斜井片盘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上,各矿大都用短壁后退式回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走上正规开采路子。同时,大部分煤矿配齐4小件(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照明),达到“五消灭”(消灭独眼井、自然通风、明火照明、明火放炮、明闸刀)。独山一矿采用巷柱式短壁开采,全部巷道沿煤掘进,实行从上而下,小分段(3至5米)后退式采煤;地面及井下大巷用人力推车运输,但扒煤目前仍为人工。港口一矿采用斜井片盘开拓方式,运输、通风、排水达到机械化水平。港口二矿生产也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掘进使用风动工具凿岩,采煤采用单一走向长壁炮采法。
设备、工艺建国前,区内各县煤矿设备均极简陋,都以手工操作为主,矿工劳动强度大,人身安全也难以保障。当时规模较大的水东官矿生产条件属上乘,但地面设备也仅有交、直流发电机各1台,锅炉3台,井下有斜面电绞车道。宝丰公司初办时有2台水泵排水,2台锅驼机发电,用汽绞车提升,汽车运输。20年代经营成绩较佳者唯宣城县安平公司。该矿有斜井3座、直井1座,矿中有小铁矿及电灯,以手推车运输。建国后,随着采掘方式的不断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也逐步增加和改善。全区9个国营煤矿中广德独山二矿、宣城新田煤矿、生产设备和工艺较落后。新田煤矿除提升系统基本实现机械化外,爆破落煤、装煤与运输仍采用人工方式。独山二矿设备欠缺,井下运输主要靠人力推车。杨村煤矿配有1.6米绞车1台、刮板运输机1台、载重汽车2辆、320千伏安变压器2台、50千瓦内燃发电机组1套,离心式抽风机1台、轴流风机2台、排水泵2台。独山一矿、港口一矿和二矿生产设备和工艺较先进。独山一矿自1981年转为国营以来,已投资40万元,用于通风、防尘、双回路,防水、安全等方面工程建设。1982年,该矿建一水泥盘砌碹立井作为通风井,深20米,总工程量180米;1983年,着手防尘项目建设;1984年购置安全仪表,进行双回路供电工程建设,1986年已基本完成。该矿掘进使用电煤钻,按钻眼——装落——联线——测气——起爆——清矸——支护程序进行。井巷峒室都采用毛石砌碹;大巷用水泥棚支护;小道、小眼以木支架或木盘垫撑;主斜井用单滚筒提绞升车,副井则用0.7吨箕斗提升,装载量1吨,每年可载2.05万吨。通风和排水分别用抽风机和离心水泵,实现机械化。港口一矿在1966年前,掘进利用手锤打眼;1966年后则使用气腿湿式凿岩机打眼,雷管爆破,木棚和瓦石支护;1982年后,该矿掘进工作面使用扒矸机装载,支护采用光爆锚喷工艺,利用离心风机配电动机通风,使用电池机车运输,用水泵(低压泵和接力泵)排水,而生产所需电力皆由矿务局变电所负责变压供应,并装配了瓦斯监测仪,为工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该矿在采煤上也采用新工艺,原用手持式电煤钻打眼,安全炸雷管爆破,人工攉煤,17型链板机运输;而自1986年起矿井使用摩擦金属支架,并与淮南煤矿学院共同试验,采用治空留巷新工艺,提高了回采煤量。港口二矿利用斜井刮板输送机、电机车串车运输;采用斜井双滚筒串车提升;使用中央并列和两翼双角混合抽出式通风系统多级排水,工艺设备较先进。
四、主要企业简介
港口一矿地方国营港口一矿地处皖南山区,位于宁国县北约15公里的港口镇东南,在山门乡和港口镇辖区内,占地15.44万平方米。其前身系徽州地区港口煤矿1号井(一工区)。1977年4月开始分矿,1号井成立徽州地区港口一矿(3号井成立徽州地区港口二矿),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1981年随着区划变化,该矿划归宣城地区。
港口一矿含煤段自下而上分为A、B2、B3、C4层,其中C层为唯一可采煤层,平均煤厚1.5米,厚度层位稳定,结构简单。煤质属富灰、富硫、高熔点、富焦油的1号与2号肥气煤。原煤发热量平均为7175卡/克,可作动力用煤。矿井探明地质储量535.1万吨。
明末清初,该矿井就由当地农民以土法开采。民国7年至37年,该矿为矿主所有,以半机械化方式开采。1965年港口一矿续建后,开拓、采煤、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生产工艺基本上达到机械化水平。1980年前,该矿连续14年亏损。1981年8月起,全矿实行“五联计酬经济责任制”,即:联系产量(进尺)定工资、联系工程质量定奖罚、联系安全定奖罚、联系材料消耗定奖罚、联系出勤定奖罚,把生产过程中的产量、质量、安全、材料消耗和出勤率5个重要环节与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经济责任制以来,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从1980至1983年,共创利润89万元,翻两番。1984年企业进行整顿,地区验收合格并颁发合格证书;同年,又被省评为“创最佳经济效益单位”,分别受到省政府,省煤炭厅和地区的嘉奖。1987年,该矿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产原煤9.33万吨,创产值200.6万元,实现利税109万元,有固定资产原值1121.7万元,职工996人,全员效率0.30吨/工,动力机械能力4374千瓦。该矿交通方便,有专线与皖赣铁路相连,煤炭可直接装火车外运,但目前仍以汽车运输为主。
港口二矿位于宁国县北部,南距宁国县城12公里,矿区有铁路专用线连接皖赣线,占地22.4万平方米。
该矿井田浅部为C煤层露头,深部至煤层-600米水平。C煤层为唯一可采煤层,煤质为富灰、富硫、富焦油、高熔点、低磷的1号和2号肥气煤。矿井初建于1970年元月,1975年5月续建3号井,1979年8月竣工投产。当年原煤产量为34823吨,有固定资产1369.7万元。建井总投资1744.19万元,其中井巷工程投资875.19万元。该矿原设计生产能力2l万吨/年,服务年限为29年,但由于受井田上部老窑下限下降、局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致使矿井投产后至今未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该矿生产技术达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水平。主要生产环节如掘井、采煤、运输、提升、排水等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机电设备有提升绞车、空压机、主煽风机和主排水机各4台,另有变配电、运输设备50余台。1987年底,该矿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原值1826.5万元,净值1052.2万元,职工1016人,当年原煤产量为10.55万吨,创产值226.8万元,实现利税124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3394千瓦,全员效率0.438吨/工。
独山一矿地方国营广德独山煤矿一矿位于独山镇境内,距镇所在地约5公里处,占地面积16851平方米,建筑面积2742平方米。该矿初建于1970年,是时全县兴办“五小”企业,原独山公社东川岭大队和向阳大队社员利用本大队人力物力,建成1×1.2米木盘立井1座,深53米,开采+35米水平以上的煤层;1973年又建成1座1×1.7米木盘立井,深115米,专开采-27米水平以上的煤层。两口井贯通形成通风。此两井的地面设施,均由社员自行规划、设计和安装,建井总投资16万元。1973年正式出煤,年产0.7万吨。该矿原属独山公社,1972年转为县社联办,改名为独山煤矿,实行单独核算。1980年4月,该矿转为县属地方国营,1982年分为独山一矿和二矿。
独山一矿煤系总厚度一般为370米左右,按岩性分为上、中、下三段,中段为含煤段,煤种为高碳分、高硫分、中灰分、高挥发的肥气煤,煤质含焦油较高,可作动力、炼焦用。煤层分A、B、C三层,A、B层不可采,主采煤层C煤层位于含煤段的顶部,平均煤厚为1.5~2米,煤层结构简单。该矿可采储量48.64万吨,但因火成岩侵入实际可采储量大为减少,核定地质储量至-200米水平处为27万吨,可采储量大为减少,核定地质储量至-200米水平处为27万吨,可采储量15万吨,服务年限23年,设计能力年产煤2万吨。但因矿井设计不规范,产前没有进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投产后实际生产能力1万吨。1982年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矿井为1立1斜井开拓方式,斜井为主井,1个箕斗担负所有井下运输,立井为副井,分-110米和-200米两水平南北两翼开采。自建矿以来,矿井已进行通风、防尘、双回路、防水等安全工程项目的建设。掘进、采煤等主要生产工艺大都实行机械化。目前该厂有变压器、提升绞车、煽风机、水泵等生产设备16台。1987年,该矿有固定资产净值147.2万元,职工138人,当年产原煤0.64万吨/工,全员效率0.21吨/工,实现产值41.5万元,未获利。
独山二矿广德县独山二矿兴建于1972年7月,当时属县社联营性质,因资金不足,基建几次停工,到1980年年初仅完成立井井筒160米。同年4月,该矿转为地方国营,并在原基础上进行补充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4万吨/年,并列入技术改造项目。经过4年多的努力,1985年元月技改项目全部结束,4月正式投产。现有开拓煤量2.84万吨,准备煤量1.70万吨,可采煤量0.29万吨。(该矿至1990年末保有储量90.23万吨。)井下现有4个工作面,2个掘进面,一采掘一准备。矿井采用一立一斜井开拓方式,以小分段跨落法开采煤炭。因开采方式较落后,故年产量约为1万吨左右,提升与通风设备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但井下运输主要靠人力推车。至1987年底,独山二矿占地11.04万平方米,有职工178人,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16.18万元,当年产原煤12060吨,实现总产值84万元,创利3.91万元,全员效率0.27吨/工。
新田煤矿该矿前身系宣城县新田乡联营的小煤窑(1971年开采,1982年停办),1983年转为地方国营,隶属地区煤炭局。同年10月该矿动工兴建,于1987年元月正式投产。矿井生产工艺较落后,除提升系统采用机械外,爆破落煤、装煤与运输均为人工方式。目前,在计划、生产、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已初具规模,设有办公室、调度室、生产科、劳资科等9个科室,下属有采煤队、掘进队(外包)、机电队、运输队等单位。因办矿时间短,还未实行矿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劳动分配有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两种形式,计时工资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该矿地质储量为619万吨,总概算约460万元。设计能力6万吨/年。1987年生产品种有烟煤和无烟煤两种,当年产量2.42元吨(其中无烟煤6311吨),掘进进尺4129米(其中开拓525米),工业总产值52.01万元,全员效率0.31吨/工,上缴利税1.5万元。是年底,该矿占地0.75万平方米,有职工253人,有固定资产原值615万元。
胜利煤矿位于宁国县境北港口乡山口村。1976年前为港口镇办集体企业,1980年4月转为地方国营。
全矿面积1.25平方公里,煤储量240万吨,工业储量186.4万吨,深度水平-350米。所产为烟煤,属富灰份、低磷、富硫粉、高熔点气肥煤。年设计能力出煤2万吨。自1978年至1983年,该矿共产煤59987吨,年均近万吨。至1984年10月,国家总投资为190.2万元。近几年来企业内部推行全面承包责任制,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煤产量逐年上升。1984~1987年共产煤61591吨,年均15397.75吨,其中1987年产煤18231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该矿有职工433人,固定资产原值606万元,有各种机械设备19台(套)。1987年创产值39.2万元,实现利税10.78万元,全员效率0.17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