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经营体制
宣城地区乡镇企业始于农业合作化时期,时称社队企业,依附于农业,也服务于农业。50年代末,各县兴办小煤矿和小型化肥厂、农药厂、砖瓦石灰厂及粮油加工厂等企业,亦工亦农。是时区内乡镇工业初具规模,但不少企业由于盲目“上马”,产品质次,销路不畅,严重亏损。1961年,为贯彻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精神,多数社队企业关、停、并、转,区内乡镇企业处于低谷状态。70年代初,在全国发展“五小”工业形势推动下,全区乡镇工业开始复苏,但直至1978年后才逐步走上正常发展道路。各县建立各级管理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乡(镇)办、村办、联户办及户办企业。1984年前,乡镇企业即公社、大队、生产队办的社队集镇企业,共有8种经营体制:地、县乡镇企业代销公司,全民所有,自负盈亏,也有的属全民性质,集体经营,税后利润分成;县局直属企业,属集体性质;乡(镇)、村办集体企业;集体与外资合办的集体企业,合资经营;全民与个体合营的企业;集体与全民联合开发并经营的企业;多户农民联办合营的企业;个体独资经营的企业。1987年末,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62655个,其中乡镇办1569个,村办2364个,联户办2063个,个体企业56659个。个体企业占绝对优势,且以运输、供销、商业等第三产业为主。乡镇企业从业208960人,产值近7.39亿元(1980年不变价),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其中工业产值近3.93亿元(1980年不变价),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1.4%。是年,全区乡镇企业获纯利润7090万元,实缴税金3689万元。至1987年,全区乡镇企业主体是乡村各类集体企业(不含工业)和工业企业。总产值中集体企业和工业企业各占55%,而其中宁国县则各占70%以上。1987年该县有乡镇企业6036个,其中乡镇办288个,村办222个,联户办273个,户办(个体)5253个,从业27721人,总产值12941万元(1980年不变价),上缴税金671万元(实缴数,免收243万元),获纯利125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456万元,其中工业企业2024个,职工18196人,产值8930万元。该县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5个,其中县耐磨材料总厂产值1600余万元,县密封件厂产值700余万元;产值超过100万元的企业15个。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宣城县,1987年有乡镇企业24992个,其中乡办468个,村办978个,联户办739个,户办22807个,从业70354人,固定资产原值8472万元,产值19573万元,实现利润2021万元,纳税789万元,有3个乡镇的企业产值超千万元,6个村和9个乡村合办的企业产值超过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