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清至民国时期,各地粮油价格由私营粮商操纵垄断,一般年景,午收季节偏低,青黄不接偏高,若遇自然灾害和战乱,粮价暴涨不已。民国35年(1946),国民政府大量发行纸币,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粮价直线上升。是年广德粮行每市担籼米由售价3.5万元(法币),两年后涨到60万元,上涨幅度16倍多。建国后,宣城地区各级粮食局(站),在“国家统一指导和地方分级管理”原则下,有一名粮食干部主(兼)办粮油价格管理工作。1953年,粮油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时,国家对农民交售的公粮实行统购价格收购,其统购价的形成是以当时农业生产成本为基础再加上农业税和适当的集体积累等因素构成;统销价是以统购价为基础再加上合理的商品流通费以及国家规定的税收和商业利润等因素构成。1959年,为了鼓励农民向国家多售粮,粮食部门对各地完成粮油征购任务后的余粮实行超购加价办法,即按粮油统购价基础确定加价幅度,作为一种计划外收购的价格形态。1961年和1964年经过两次“地区差价”调整之后,全区取消了城乡粮油差价,有的粮食品种实行“省内分片价”,有的品种则实行全省统一价(油脂、油料取消地区差价,实行统一价)。全区在第一次(1961年4月)粮油价格全面调整中,稻谷、小麦、大豆、玉米、大米、面粉等六种主要品种收购价平均提高25.25%,其销价不变,形成购销价格倒挂,实行财政补贴;六种主要油料品种(花生、芝麻、菜籽、豆油、茶油、桐油),平均收购价提高12.74%,但对其销价作了相应调整;另对工商行业用粮和农村返销粮的销价以及对城镇口粮的供应价平均提至与统购价持平。1966年6月在第二次调价中,六种主要粮食品种统购价平均提高16.34%(低于全国水平0.76个百分点),其销价同步到位,相应持平;六种主要油料品种统购价平均提高17.82%(高于全国水平1.12个百分点),但销价不变。到1979年4月第三次调价时,六种主要粮食品种平均提价21.32%(高于全国水平0.46个百分点),形成购、销价倒挂20%;六种主要油料品种平均提价22.47%(低于全国水平2.23个百分点),其购、销价持平。是年,全区粮油调价增值共1579.63万元。1982年粮油实行议购议销价格“双轨制”后,各级粮油部门保证粮价相对稳定,避免了粮油价格大起大落。1985年4月1日起,全区粮油实行合同定购制,对粮油价格体系进行改革,规定任务内的粮油实行定购价,任务外的品种全部实行议购议销,价格浮动。1987年,全区粮食系统实行午秋两季培训“看样员”制度,严格价格政策,明码标价、按质论价,积极主动配合当地物价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搞好与周边地区粮油价格的协调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