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人民军队
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民国23年(1934)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0月底到达赣东北,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分两路北上。12月10日在皖南汤口会师。14日谭家桥战斗失利,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15日部队由旌德县庙首、孙村到达泾县南容,16日到茂林,17日经水东、查济向太平转移。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堵,亦曾在泾县往返转移过。先遣队在泾县留下干部、战土帮助地方开辟工作。
二、新四军
民国27年(1938)5月上旬,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先遣支队,从歙县岩寺出发,经宣城东门渡、裘公渡、杨泗渡、雁翅等地前往苏南。5月15日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到达泾县茂林。翌日举行群众大会,陈毅发表演讲,号召团结抗日,救亡图存。并亲自撰书红军烈士寻淮洲墓志铭,勒石立碑,亲往墓地凭吊。部队驻一日后开拔,经宣城东门渡、狸头桥进入苏南。5月下旬,谭震林率新四军三支队驻泾县汀潭、杨村等地,8月开往南芜宣边西河一带。三支队六团在叶飞率领下,6月中旬到达宣城水阳地区,8月开往苏南。9月,二支队司令部从当涂大官圩塘南阁移驻宣城狸头桥一带。一年后移驻苏南,与一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0月,新四军一团从苏南调回皖南,驻泾县、南陵边界地区。次年4月调铜陵前线,7月调回军部驻地附近的土塘、杨村、汀潭、左坑一带。
民国27年7月1日,新四军军部由南陵土塘移驻泾县云岭,直至30年1月“皖南事变”。
民国32年9月,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挺进郎广北部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12月,十六旅旅部由江苏溧水移驻广德砖桥。34年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十六旅编为第三纵队,其所属七、八、九支队分驻广德各地。10月北撤。
三、人民解放军
野战部队民国38年(1949)4月渡江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的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三十五军,第九兵团的二十、二十七、三十、三十三军以及第十兵团的部分部队,在进军途中,曾在境内作战或驻留过。
1967年,解放军六四○八部队所属一三○部队在地区和各县进行“支左”及军管工作,部队领导干部参加地、县党政机构“三结合”领导班子。1973年3月以后逐步撤出。
1968年,南京军区第二十军六十师驻广德,建设国防战备工程。1971年撤离。
南京军区第一通讯总站第三营1954年在宣城城关设南京军区通讯机务站,1969年扩编为连级,称南京军区通讯总站宣城站,辖宣城、徽州、青阳和浙江开化4个连,1975年广德划入,称南京军区第一通讯总站第五营。1986年改为第三营,下辖第十连(驻广德),第十一连(驻青阳),第十二连和第九连(驻宣城)。
南京军区后勤汽车三营1971年底在宣城杨柳建营房,南京军区后勤汽车第三十三团及三个连和一个修理连由江苏宜兴迁来。1985年底缩编为汽车营,辖三个连及司训队修理连。
南京军区后勤技术学校1966年5月由南京市移住宣城城关。团级,辖6个训练中队。1969年撤销。
八三一一○部队茶场驻广德县邱村。1967年建,营级,从事茶叶生产和经营,隶八三一一○部队后勤部。
芜空雷达站驻郎溪。排级,隶南京军区空军芜湖雷达团。
南京军区司令部器材仓库驻泾县。
南京军区司令部防化仓库驻泾县。营级。
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一团70年代初进驻泾县云岭。团级。1976年该师建制撤销,部分人员留守。后驻地营房移交给舟桥部队。
“三一”舟桥汽车连1976年“三一”舟桥旅四营汽车连、五营汽车连移驻泾县云岭,隶属南京军区。
六一○部队1970年进驻泾县。营级,担任防空建设,隶南京军区。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1969年组建,师部驻宣城城关镇。1975年撤销。
民国23年(1934)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0月底到达赣东北,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分两路北上。12月10日在皖南汤口会师。14日谭家桥战斗失利,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15日部队由旌德县庙首、孙村到达泾县南容,16日到茂林,17日经水东、查济向太平转移。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堵,亦曾在泾县往返转移过。先遣队在泾县留下干部、战土帮助地方开辟工作。
二、新四军
民国27年(1938)5月上旬,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先遣支队,从歙县岩寺出发,经宣城东门渡、裘公渡、杨泗渡、雁翅等地前往苏南。5月15日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到达泾县茂林。翌日举行群众大会,陈毅发表演讲,号召团结抗日,救亡图存。并亲自撰书红军烈士寻淮洲墓志铭,勒石立碑,亲往墓地凭吊。部队驻一日后开拔,经宣城东门渡、狸头桥进入苏南。5月下旬,谭震林率新四军三支队驻泾县汀潭、杨村等地,8月开往南芜宣边西河一带。三支队六团在叶飞率领下,6月中旬到达宣城水阳地区,8月开往苏南。9月,二支队司令部从当涂大官圩塘南阁移驻宣城狸头桥一带。一年后移驻苏南,与一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0月,新四军一团从苏南调回皖南,驻泾县、南陵边界地区。次年4月调铜陵前线,7月调回军部驻地附近的土塘、杨村、汀潭、左坑一带。
民国27年7月1日,新四军军部由南陵土塘移驻泾县云岭,直至30年1月“皖南事变”。
民国32年9月,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挺进郎广北部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12月,十六旅旅部由江苏溧水移驻广德砖桥。34年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十六旅编为第三纵队,其所属七、八、九支队分驻广德各地。10月北撤。
三、人民解放军
野战部队民国38年(1949)4月渡江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的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三十五军,第九兵团的二十、二十七、三十、三十三军以及第十兵团的部分部队,在进军途中,曾在境内作战或驻留过。
1967年,解放军六四○八部队所属一三○部队在地区和各县进行“支左”及军管工作,部队领导干部参加地、县党政机构“三结合”领导班子。1973年3月以后逐步撤出。
1968年,南京军区第二十军六十师驻广德,建设国防战备工程。1971年撤离。
南京军区第一通讯总站第三营1954年在宣城城关设南京军区通讯机务站,1969年扩编为连级,称南京军区通讯总站宣城站,辖宣城、徽州、青阳和浙江开化4个连,1975年广德划入,称南京军区第一通讯总站第五营。1986年改为第三营,下辖第十连(驻广德),第十一连(驻青阳),第十二连和第九连(驻宣城)。
南京军区后勤汽车三营1971年底在宣城杨柳建营房,南京军区后勤汽车第三十三团及三个连和一个修理连由江苏宜兴迁来。1985年底缩编为汽车营,辖三个连及司训队修理连。
南京军区后勤技术学校1966年5月由南京市移住宣城城关。团级,辖6个训练中队。1969年撤销。
八三一一○部队茶场驻广德县邱村。1967年建,营级,从事茶叶生产和经营,隶八三一一○部队后勤部。
芜空雷达站驻郎溪。排级,隶南京军区空军芜湖雷达团。
南京军区司令部器材仓库驻泾县。
南京军区司令部防化仓库驻泾县。营级。
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一团70年代初进驻泾县云岭。团级。1976年该师建制撤销,部分人员留守。后驻地营房移交给舟桥部队。
“三一”舟桥汽车连1976年“三一”舟桥旅四营汽车连、五营汽车连移驻泾县云岭,隶属南京军区。
六一○部队1970年进驻泾县。营级,担任防空建设,隶南京军区。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1969年组建,师部驻宣城城关镇。1975年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