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儒 学
宋至清,广德军(州、路)及宁国府辖县均建有儒学,县儒学称县学。宣城于宋代兴建宣城县学。宋端拱元年(988)郎溪建县,即兴建平儒学。广德军于宋天圣年间(1023——1031)建儒学于城北。泾县于南唐保大四年建县学于城南。宁国县北宋崇宁年间始办县学。
儒学乃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儒学生员(秀才)经考试入学,限制较严,学额亦较紧。宋庆历四年广德儒学学额有200名以上;清嘉庆至光绪年间宣城县学学额约130余名;建平儒学学额52名。清末各儒学设学正(或教谕)、训导各一人,主持学政与教学,佐助知县举行祭孔典礼。
县儒学以下,设有社学,系明太祖下诏设立。时广德州有社学4所,建平县2所,宁国县3所,宣城4所,泾县1所。清雍正2年(1724)泾县又在东、南、西、北四乡各设1所。清代中后期,各县大乡、巨镇均设有社学,乡下社(约五十家为一社)亦多设有社学,清末皆废。社学为基层官学,属初等教育,学额无定制。
儒学乃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儒学生员(秀才)经考试入学,限制较严,学额亦较紧。宋庆历四年广德儒学学额有200名以上;清嘉庆至光绪年间宣城县学学额约130余名;建平儒学学额52名。清末各儒学设学正(或教谕)、训导各一人,主持学政与教学,佐助知县举行祭孔典礼。
县儒学以下,设有社学,系明太祖下诏设立。时广德州有社学4所,建平县2所,宁国县3所,宣城4所,泾县1所。清雍正2年(1724)泾县又在东、南、西、北四乡各设1所。清代中后期,各县大乡、巨镇均设有社学,乡下社(约五十家为一社)亦多设有社学,清末皆废。社学为基层官学,属初等教育,学额无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