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六节 电影 电视
一、影片发行
建国前,电影影片是电影放映单位从外地租赁的。初是无声片,解放前夕,有16毫米黑白有声片。
建国初,由省电影公司统一供片给电影放映队在各县巡回放映。1956年,省电影公司专派发行员住芜湖,负责向芜湖专区各县(含区辖5县)发行影片,仍是16毫米黑白片。1959年,芜湖专区电影发行站成立,负责芜湖专区各县(含区辖5县)拷贝发行和检查。1961年,芜湖专区电影发行公司成立,对全区所有电影放映单位统一供片,拷贝主要有16毫米黑白和35毫米黑白两种,有少量彩色片。1979年至1980年,各县电影管理站改发行放映公司后,负责对县内16毫米放映单位供片,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则负责发行35毫米片和宽银幕片。80年代后,所发行35毫米拷贝多是彩色影片。1984年12月,地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向各县人民电影院提供立体影片。
二、电影放映
民国12年(1923),区属泾县首先有外来商人放映黑白无声电影,用手摇发电机供电。15年,宣城庆庆布庄为招揽生意,从上海租放映机和黑白无声片专为顾客放映电影。18年,宣城县政府投资,购置设备,成立宣城县立电影院,放映电影,片名无考。33年,广德县南街一大院内放映过电影《生死劫》。
建国初,1951年,皖南行署文教处4个电影放映队在境内巡回放映《中国人民的胜利》、《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了中国》等影片。50年代,各电影院、电影队放映反映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的影片《白毛女》等,还放映苏联译制片《期大林格勒保卫战》等。60年代初中期,除了放映反映革命战争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外,也放映了不少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生活的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枯木逢春》等。同时还放映一些传统戏剧影片如《天仙配》、《女驸马》等。“文化大革命”初期,电影放映停止。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区反复放映8部彩色革命样板戏影片: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杜鹃山》、《奇袭白虎团》现代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70年代末,放映朝鲜彩色宽银幕影片《卖花姑娘》、《轧钢工人》等。80年代,放映了一批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影片和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影片,有《甜蜜的事业》、《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等;也放映了一些由古典名著改编的影片,如越剧《红楼梦》,还有一些译制片,如《生死恋》。以上均为彩色影片,上座率极高,广德县人民电影院放映《红楼梦》,全天24小时连映,三天中场场爆满。1984年,各县人民电影院放映立体片《欢欢笑笑》、《快乐的动物园》,深深地吸引了观众。1985年后,因电视、录相进人家庭,电影放映事业受到冲击。
1987年,全区有214个影剧院(场),352个电影队。影剧院(场)中55个使用35毫米型放映机,159个使用16毫米型放映机;共拥有座位102460个。352个电影队多用16毫米型放映机。
1980年至1987年宣城地区部分电影放映单位放映情况表
三、影院(队)管理
1956年前,电影队由省统一管理。1956年后,各县电影院由专区电影放映发行站(后改公司)管理。1956年,各县成立联队,管理县内电影队。1964至1965年各县成立电影管理站(后改电影放映发行公司),各县电影院、电影队由各县管理站(公司)自行管理。地区公司则负责对新建放映单位设备进行检查和放映技术方面的考核、验证;每年还对全区各放映单位的设备、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检查。1987年检查全区213个影剧院,放映设施、技术均良好;检查246个电影队,放映员均受过短期专业技术训练。
四、电视转播台
1970年,宁国县三线厂建全区第一座电视差转台,功率10瓦。1974年,由省统一规划的全区电视系统内第一座电视转播台在广德县卢村乡海拔489米的笄山建成,功率300瓦,该台当年10月1日正式转播中央台和安徽台节目。
1978年,全区计有电视转播台14座,其中系统内1座。1984年系统内5县电视转播台功率均达到50瓦。系统外转播台66座,总功率855瓦,其中1座100瓦,全区电视覆盖人口占总人口的5%。1986年元月,地区电视转播台建成试播,功率50瓦,发二频道。1987年5月增发六频道,发射机功率1000瓦。
1987年,全区计有地、县级电视台6座,总功率46000瓦,其中1000瓦以上的有地区、郎溪、广德、宁国4座,1000千瓦以下的台是宣城和泾县;有系统外小型电视转播台95座,总功率1309瓦。全区电视覆盖人口162.38万,覆盖率73.5%。
1986年至1987年,全区相继建卫星地面电视收转站10座,其中系统内5座,大型厂矿自建的有5座。地、县电视台均能直接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
五、电视节目
各电视转播台建成后,每天按时转播中央和安徽省台节目,郎溪、广德两县同时转播江苏和浙江省台节目。
1985年,郎溪县和宣城县电视台先后购买了摄像机,开始每周一次自办5至10分钟的“本县新闻”节目,以反映本地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1987年,除广德县电视台无摄像机外,地区及其他四县均备有摄像设备自办节目,每天10分钟播送本地新闻和广告。
建国前,电影影片是电影放映单位从外地租赁的。初是无声片,解放前夕,有16毫米黑白有声片。
建国初,由省电影公司统一供片给电影放映队在各县巡回放映。1956年,省电影公司专派发行员住芜湖,负责向芜湖专区各县(含区辖5县)发行影片,仍是16毫米黑白片。1959年,芜湖专区电影发行站成立,负责芜湖专区各县(含区辖5县)拷贝发行和检查。1961年,芜湖专区电影发行公司成立,对全区所有电影放映单位统一供片,拷贝主要有16毫米黑白和35毫米黑白两种,有少量彩色片。1979年至1980年,各县电影管理站改发行放映公司后,负责对县内16毫米放映单位供片,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则负责发行35毫米片和宽银幕片。80年代后,所发行35毫米拷贝多是彩色影片。1984年12月,地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向各县人民电影院提供立体影片。
二、电影放映
民国12年(1923),区属泾县首先有外来商人放映黑白无声电影,用手摇发电机供电。15年,宣城庆庆布庄为招揽生意,从上海租放映机和黑白无声片专为顾客放映电影。18年,宣城县政府投资,购置设备,成立宣城县立电影院,放映电影,片名无考。33年,广德县南街一大院内放映过电影《生死劫》。
建国初,1951年,皖南行署文教处4个电影放映队在境内巡回放映《中国人民的胜利》、《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了中国》等影片。50年代,各电影院、电影队放映反映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的影片《白毛女》等,还放映苏联译制片《期大林格勒保卫战》等。60年代初中期,除了放映反映革命战争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外,也放映了不少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生活的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枯木逢春》等。同时还放映一些传统戏剧影片如《天仙配》、《女驸马》等。“文化大革命”初期,电影放映停止。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区反复放映8部彩色革命样板戏影片: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杜鹃山》、《奇袭白虎团》现代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70年代末,放映朝鲜彩色宽银幕影片《卖花姑娘》、《轧钢工人》等。80年代,放映了一批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影片和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影片,有《甜蜜的事业》、《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等;也放映了一些由古典名著改编的影片,如越剧《红楼梦》,还有一些译制片,如《生死恋》。以上均为彩色影片,上座率极高,广德县人民电影院放映《红楼梦》,全天24小时连映,三天中场场爆满。1984年,各县人民电影院放映立体片《欢欢笑笑》、《快乐的动物园》,深深地吸引了观众。1985年后,因电视、录相进人家庭,电影放映事业受到冲击。
1987年,全区有214个影剧院(场),352个电影队。影剧院(场)中55个使用35毫米型放映机,159个使用16毫米型放映机;共拥有座位102460个。352个电影队多用16毫米型放映机。
1980年至1987年宣城地区部分电影放映单位放映情况表
三、影院(队)管理
1956年前,电影队由省统一管理。1956年后,各县电影院由专区电影放映发行站(后改公司)管理。1956年,各县成立联队,管理县内电影队。1964至1965年各县成立电影管理站(后改电影放映发行公司),各县电影院、电影队由各县管理站(公司)自行管理。地区公司则负责对新建放映单位设备进行检查和放映技术方面的考核、验证;每年还对全区各放映单位的设备、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检查。1987年检查全区213个影剧院,放映设施、技术均良好;检查246个电影队,放映员均受过短期专业技术训练。
四、电视转播台
1970年,宁国县三线厂建全区第一座电视差转台,功率10瓦。1974年,由省统一规划的全区电视系统内第一座电视转播台在广德县卢村乡海拔489米的笄山建成,功率300瓦,该台当年10月1日正式转播中央台和安徽台节目。
1978年,全区计有电视转播台14座,其中系统内1座。1984年系统内5县电视转播台功率均达到50瓦。系统外转播台66座,总功率855瓦,其中1座100瓦,全区电视覆盖人口占总人口的5%。1986年元月,地区电视转播台建成试播,功率50瓦,发二频道。1987年5月增发六频道,发射机功率1000瓦。
1987年,全区计有地、县级电视台6座,总功率46000瓦,其中1000瓦以上的有地区、郎溪、广德、宁国4座,1000千瓦以下的台是宣城和泾县;有系统外小型电视转播台95座,总功率1309瓦。全区电视覆盖人口162.38万,覆盖率73.5%。
1986年至1987年,全区相继建卫星地面电视收转站10座,其中系统内5座,大型厂矿自建的有5座。地、县电视台均能直接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
五、电视节目
各电视转播台建成后,每天按时转播中央和安徽省台节目,郎溪、广德两县同时转播江苏和浙江省台节目。
1985年,郎溪县和宣城县电视台先后购买了摄像机,开始每周一次自办5至10分钟的“本县新闻”节目,以反映本地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1987年,除广德县电视台无摄像机外,地区及其他四县均备有摄像设备自办节目,每天10分钟播送本地新闻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