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名 胜
宣城地区佳山秀水,景观胜地,异彩纷呈。旧志所载“八景”、“十景”、“十二景”之类,随着岁月悠悠,沧海桑田,有的已湮没无存,有的景致尚在,亟待整修、开发,供人游览。
一、敬亭山
位于宣城城北5公里。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朓描绘敬亭山“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唐代诗仙李白曾七次登山,留有不少佳作,其中《独坐敬亭山》有口皆碑。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名重当时的人物慕名登临,吟诗写赋,绘画作记。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画数以千计。敬亭山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初期,儒将陈毅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自唐代起,山上人文景观逐渐增多。历代修建的主要亭台楼阁和庙宇寺观有:
一峰庵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为广教寺茶亭,因位于主峰一峰而得名。后毁。明正德年间(1506)重建。清顺治年初(1615)修葺。明人梅守德曾作一峰庵诗:“冬日喜初晴,篱边尚菊英。岩云沉梵影,林霭落钟声。”清末,庵毁。
云根石一峰之巅有怪石如枯橛,唐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游于上,见白云从石根而起,遂题“云根”二字于石。后人依其手迹而镌之。清人詹作楫作有云根石刻诗:“云起山光青,云归山色碧,昔有谪仙人,手镌云根石,……”抗日战争前,“云根”二字尚依稀可辨。今石已遗失。现当山雨欲来之时;站在一峰之巅,见山云从石根涌出,笼罩山峰,便是宣城十景之一“敬亭烟雨”奇景了。
翠云庵位于敬亭山腰,唐大中年间(853年前后)建,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1430年前后)重建,名翠云庵。1957年尚可见残垣。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小阁虚岩畔,回蹊古桧端。朝晕开锦眺,秋色在雕阑。花鸟图书出,溪山水墨看。夕阳宾主罢,聚乐到骚坛”。
拥翠亭系李白独坐题诗处。后人于此建亭置碑。此处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风光,拥落身前,故名拥翠亭。清人王可第曾赋诗曰:“探奇曾不厌,一榻拥昭亭,坐爱双溪碧,遥连叠峰青。……”
云齐阁位于翠云庵前,取谢朓“合沓与云齐”而命名。游人宴集于此,把酒凭栏,江城在目。阁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元年(1644)重建,道光元年(1821)修,咸丰年间(1853年前后)毁。
额珠楼位于敬亭山山腰最高亭之上。明崇祯五年(1622)县令陈泰来建,陈作诗镌刻壁上。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毁于山洪。乾隆三年(1738)重建,毁时不详。
最高亭位于敬亭山山腰,唐大中二年(848)建,毁时不详。
穿云亭位于翠云庵前。清乾隆戊午年(1736)建。毁时不详。
十贤祠位于翠云庵后。原名五贤祠,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重建,改称“十贤祠”,毁于咸丰年间。
太白楼位于十贤祠北,建于清末。民国20(1931)年毁于山洪,22年修复。抗日战争期间又毁于炮火。
古昭亭坊位于敬亭山南,现存。
勒诗石位于古归坊左,清人姜安节题诗隶书刻于石:“足蹑丹梯上,身居碧落间。天风响松顶,心与白云闲。”后游人至此,亦喜题诗石上。今石不存。
裴公井位于敬亭山腰,系唐刺史裴休令人凿,井水色白味甘。
绿雪井位于敬亭山腰,传说用此井之水烹翠云茶,尤香冽可人。
梦珠泉位于一峰庵后,喷泉如珠,四时不断,明郡守罗汝芳题曰:“梦珠”。泉现已不存。
广教寺位于敬亭山南麓。始建于唐大中己已年(849),北宋绍兴三年,增建双塔,寺以塔名,俗称双塔寺。寺初建时有千佛阁,慈民宝阁等,来此朝圣、拜佛、读经者甚多。宋苏轼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游广教寺,曾书《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赠广教寺。15年后,寺内徐怀义和尚将苏文摹刻石上,砌上双塔。元末寺毁。明洪武初年复建。清乾隆年间房屋毁坏大半。抗日战争初期,除一对残塔和金鸡井,其余建筑物皆毁。
宣城解放前夕,敬亭山的亭台楼阁、庙宇寺观几乎全遭毁坏,山上一片荒芜。
1977年,中共宣城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新开发敬亭山。首先实行封山育林,全面绿化。1985年,山上森林覆盖达95%以上。1986年,中共宣城地委成立敬亭山开发建设领导组,并设立专门办事机构,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根据敬亭山的特点,制定开发建设总体规划。至1987年底,新建和复建了山门坊、古昭亭坊、昭亭、太白独坐楼、先观祠、翠云庵、绿雪茶社、昭亭湖等大小景点24处。拓宽了进山公路,修整了盘山游道。10月,敬亭山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正式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数以万计。
现敬亭山有仿古建筑敬亭山门坊矗立山口,门坊上刻有楚图南题写的“敬亭山”三字和其他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陈毅的诗作。门坊内一尊李白雕像立于新建的昭亭湖畔,飘然欲仙。昭亭湖内有湖心亭,周围荡漾着五颜六色的游船。沿湖边林荫小道直达双塔风景区。由双塔而上行,一眼望去,梨花一片白,桃花一片红,油菜花一片金黄,使人如入画境。缤纷的图画中,游人如织。穿过梨园桃林,山势渐高,林木茂密。古昭亭坊、昭亭、黄镇同志题写的“江南诗山”石碑相继由翠绿丛中显现。由古坊拾级而上,步完竹海小径,是绿雪茶社,在这里可品尝到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敬亭绿雪”。再盘山而上便可登临太白独坐楼。此地是敬亭山景观荟萃之所,翠云庵、绿雪井等列布于独坐楼周围。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团团簇簇满山遍崖。若乘兴而登临山顶,极目远眺,可见东北南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山下水阳江蜿蜒曲折,百舸争流;南边江城如画,高楼林立;北边田畴沃野,一览无际。真可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二、中国鳄鱼湖
鳄鱼湖系我国唯一的扬子鳄繁殖中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宣城县城南5公里夏渡林场内。湖掩映于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松海之中,由一个个起伏交错的库塘组成,总面积1500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因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扬子江畔而得名。在地球上现存的21种鳄类中,我国扬子鳄与美国密西西比鳄是仅有的两种温带淡水鳄。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危及扬子鳄的生存。70年代,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广大地区的扬子鳄只剩安徽省宣城地区及邻县南陵丘陵地带的不足500条,濒临绝灭。这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1972年,我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73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1979年安徽省林业厅在宣城建立扬子鳄繁殖中心。1983年,由国家林业部投资扩建成繁殖研究中心,进行种群保护、饲养、生态及繁衍的研究。1987年,扬子鳄人工繁殖的各种技术主要指标已赶上世界水平,研究中心人工繁殖已达2000余条,大大超过野生数量。
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扬子鳄科研基地,也是能增长科学知识的旅游胜地。鳄鱼湖有小型库塘7座,饲养池10个,孵化饲养越冬系统一座,繁殖区1处。春天,这里绿柳成荫,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如画。经过驯服的扬子鳄已一改过去孤傲性格,畅游嬉戏,任人观赏。
三、桃花潭太平湖
桃花潭位于泾县城西南40公里的陈村镇境内,系青弋江流经翟村至万村间的一段水面。旧志《桃花潭记》称其地“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水“清冷皎洁,烟波无际。”唐代诗人李白一曲《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潭显名于世。
桃花潭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山光水色,尤显旖旎。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一稿新绿,微波涟漪,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潭东岸,有东园古渡,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明代建踏歌岸阁,后几经修缮,如今古貌依然。登阁眺望,桃花潭胜景尽收眼底。西岸有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下游东岸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文昌阁,阁重檐飞角,方圆八面,气宇轩昂,昔日为文人兴会之所,游人登阁极目之处。
沿桃花潭乘车上行约3公里即到达全省著名的陈村电站大坝,太平湖(陈村水库)。淹没区有李白当年游迹,有周恩来总理当年来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乘船通过的水道,还有新四军曾设兵站、兵工厂、后方医院的小河口村。乘艇湖中,碧波万顷,翠峦千层尽收眼底。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从太平湖乘艇可直达举世闻名的黄山脚下。
70年代,陈村水库已建成电站,电站所在地现建有宾馆、餐厅、商品部、游泳池及电讯设施,置有游艇和旅游车辆。来此观光旅游者络绎不绝。 四、太极洞
又名长乐仙洞、大洞,位于广德县城东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新杭乡石龙山中,是全省历史最久的旅游岩洞。自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据史载宋代名臣范仲淹广德任职时,为该洞题过诗。宋元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游于此地,泼墨洞壁,留下碑刻手迹。
太极洞洞体规模宏大,总面积广达15万平方米,上洞由山顶洞口而入,山脚洞口而出。下洞规模大、景观多。洞口上方刻有“太极洞”三字,系明代万历年间刑部侍郎吴同春书,至今依然可见。洞内景观瑰丽,历史遗存丰富,钟乳石如莲、如笋、如柱、如幔、如花、如兽、如禽、如人,千态万状。正面崖石上,有吴同春书刻“二仪攸分”四字,自此分东、西两洞。东洞峭刻诡谲、乳膏融结,向前百余米处有水洞,其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瑶池玉阶,天上人间景物俱备。洞中有一条深邃莫测的暗河,目前探明长达2公里多,可行舟700多米。距洞口550米处有吴同春题“同云别境”石刻,700米处有吴同春题“回步峡”石刻。距洞口500余米处还有宋广德司理参军朱说(范仲淹)题“跫然岩”石刻。
1984年,广德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太极洞。1986年3月成立太极洞管理处,投入开发资金264万元。7月第一期工程完工对外开放。洞外景观和新建设施有砚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怀古台、卧龙桥、实相院、洞宾楼、太极山庄等。
1986年底,太极洞对外开放19个宫、350余个景点。至1987年底,接待国内、国际游客30多万人次。
一、敬亭山
位于宣城城北5公里。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朓描绘敬亭山“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唐代诗仙李白曾七次登山,留有不少佳作,其中《独坐敬亭山》有口皆碑。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名重当时的人物慕名登临,吟诗写赋,绘画作记。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画数以千计。敬亭山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初期,儒将陈毅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自唐代起,山上人文景观逐渐增多。历代修建的主要亭台楼阁和庙宇寺观有:
一峰庵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为广教寺茶亭,因位于主峰一峰而得名。后毁。明正德年间(1506)重建。清顺治年初(1615)修葺。明人梅守德曾作一峰庵诗:“冬日喜初晴,篱边尚菊英。岩云沉梵影,林霭落钟声。”清末,庵毁。
云根石一峰之巅有怪石如枯橛,唐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游于上,见白云从石根而起,遂题“云根”二字于石。后人依其手迹而镌之。清人詹作楫作有云根石刻诗:“云起山光青,云归山色碧,昔有谪仙人,手镌云根石,……”抗日战争前,“云根”二字尚依稀可辨。今石已遗失。现当山雨欲来之时;站在一峰之巅,见山云从石根涌出,笼罩山峰,便是宣城十景之一“敬亭烟雨”奇景了。
翠云庵位于敬亭山腰,唐大中年间(853年前后)建,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1430年前后)重建,名翠云庵。1957年尚可见残垣。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小阁虚岩畔,回蹊古桧端。朝晕开锦眺,秋色在雕阑。花鸟图书出,溪山水墨看。夕阳宾主罢,聚乐到骚坛”。
拥翠亭系李白独坐题诗处。后人于此建亭置碑。此处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风光,拥落身前,故名拥翠亭。清人王可第曾赋诗曰:“探奇曾不厌,一榻拥昭亭,坐爱双溪碧,遥连叠峰青。……”
云齐阁位于翠云庵前,取谢朓“合沓与云齐”而命名。游人宴集于此,把酒凭栏,江城在目。阁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元年(1644)重建,道光元年(1821)修,咸丰年间(1853年前后)毁。
额珠楼位于敬亭山山腰最高亭之上。明崇祯五年(1622)县令陈泰来建,陈作诗镌刻壁上。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毁于山洪。乾隆三年(1738)重建,毁时不详。
最高亭位于敬亭山山腰,唐大中二年(848)建,毁时不详。
穿云亭位于翠云庵前。清乾隆戊午年(1736)建。毁时不详。
十贤祠位于翠云庵后。原名五贤祠,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重建,改称“十贤祠”,毁于咸丰年间。
太白楼位于十贤祠北,建于清末。民国20(1931)年毁于山洪,22年修复。抗日战争期间又毁于炮火。
古昭亭坊位于敬亭山南,现存。
勒诗石位于古归坊左,清人姜安节题诗隶书刻于石:“足蹑丹梯上,身居碧落间。天风响松顶,心与白云闲。”后游人至此,亦喜题诗石上。今石不存。
裴公井位于敬亭山腰,系唐刺史裴休令人凿,井水色白味甘。
绿雪井位于敬亭山腰,传说用此井之水烹翠云茶,尤香冽可人。
梦珠泉位于一峰庵后,喷泉如珠,四时不断,明郡守罗汝芳题曰:“梦珠”。泉现已不存。
广教寺位于敬亭山南麓。始建于唐大中己已年(849),北宋绍兴三年,增建双塔,寺以塔名,俗称双塔寺。寺初建时有千佛阁,慈民宝阁等,来此朝圣、拜佛、读经者甚多。宋苏轼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游广教寺,曾书《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赠广教寺。15年后,寺内徐怀义和尚将苏文摹刻石上,砌上双塔。元末寺毁。明洪武初年复建。清乾隆年间房屋毁坏大半。抗日战争初期,除一对残塔和金鸡井,其余建筑物皆毁。
宣城解放前夕,敬亭山的亭台楼阁、庙宇寺观几乎全遭毁坏,山上一片荒芜。
1977年,中共宣城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新开发敬亭山。首先实行封山育林,全面绿化。1985年,山上森林覆盖达95%以上。1986年,中共宣城地委成立敬亭山开发建设领导组,并设立专门办事机构,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根据敬亭山的特点,制定开发建设总体规划。至1987年底,新建和复建了山门坊、古昭亭坊、昭亭、太白独坐楼、先观祠、翠云庵、绿雪茶社、昭亭湖等大小景点24处。拓宽了进山公路,修整了盘山游道。10月,敬亭山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正式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数以万计。
现敬亭山有仿古建筑敬亭山门坊矗立山口,门坊上刻有楚图南题写的“敬亭山”三字和其他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陈毅的诗作。门坊内一尊李白雕像立于新建的昭亭湖畔,飘然欲仙。昭亭湖内有湖心亭,周围荡漾着五颜六色的游船。沿湖边林荫小道直达双塔风景区。由双塔而上行,一眼望去,梨花一片白,桃花一片红,油菜花一片金黄,使人如入画境。缤纷的图画中,游人如织。穿过梨园桃林,山势渐高,林木茂密。古昭亭坊、昭亭、黄镇同志题写的“江南诗山”石碑相继由翠绿丛中显现。由古坊拾级而上,步完竹海小径,是绿雪茶社,在这里可品尝到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敬亭绿雪”。再盘山而上便可登临太白独坐楼。此地是敬亭山景观荟萃之所,翠云庵、绿雪井等列布于独坐楼周围。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团团簇簇满山遍崖。若乘兴而登临山顶,极目远眺,可见东北南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山下水阳江蜿蜒曲折,百舸争流;南边江城如画,高楼林立;北边田畴沃野,一览无际。真可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二、中国鳄鱼湖
鳄鱼湖系我国唯一的扬子鳄繁殖中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宣城县城南5公里夏渡林场内。湖掩映于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松海之中,由一个个起伏交错的库塘组成,总面积1500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因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扬子江畔而得名。在地球上现存的21种鳄类中,我国扬子鳄与美国密西西比鳄是仅有的两种温带淡水鳄。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危及扬子鳄的生存。70年代,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广大地区的扬子鳄只剩安徽省宣城地区及邻县南陵丘陵地带的不足500条,濒临绝灭。这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1972年,我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73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1979年安徽省林业厅在宣城建立扬子鳄繁殖中心。1983年,由国家林业部投资扩建成繁殖研究中心,进行种群保护、饲养、生态及繁衍的研究。1987年,扬子鳄人工繁殖的各种技术主要指标已赶上世界水平,研究中心人工繁殖已达2000余条,大大超过野生数量。
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扬子鳄科研基地,也是能增长科学知识的旅游胜地。鳄鱼湖有小型库塘7座,饲养池10个,孵化饲养越冬系统一座,繁殖区1处。春天,这里绿柳成荫,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如画。经过驯服的扬子鳄已一改过去孤傲性格,畅游嬉戏,任人观赏。
三、桃花潭太平湖
桃花潭位于泾县城西南40公里的陈村镇境内,系青弋江流经翟村至万村间的一段水面。旧志《桃花潭记》称其地“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水“清冷皎洁,烟波无际。”唐代诗人李白一曲《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潭显名于世。
桃花潭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山光水色,尤显旖旎。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一稿新绿,微波涟漪,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潭东岸,有东园古渡,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明代建踏歌岸阁,后几经修缮,如今古貌依然。登阁眺望,桃花潭胜景尽收眼底。西岸有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下游东岸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文昌阁,阁重檐飞角,方圆八面,气宇轩昂,昔日为文人兴会之所,游人登阁极目之处。
沿桃花潭乘车上行约3公里即到达全省著名的陈村电站大坝,太平湖(陈村水库)。淹没区有李白当年游迹,有周恩来总理当年来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乘船通过的水道,还有新四军曾设兵站、兵工厂、后方医院的小河口村。乘艇湖中,碧波万顷,翠峦千层尽收眼底。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从太平湖乘艇可直达举世闻名的黄山脚下。
70年代,陈村水库已建成电站,电站所在地现建有宾馆、餐厅、商品部、游泳池及电讯设施,置有游艇和旅游车辆。来此观光旅游者络绎不绝。 四、太极洞
又名长乐仙洞、大洞,位于广德县城东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新杭乡石龙山中,是全省历史最久的旅游岩洞。自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据史载宋代名臣范仲淹广德任职时,为该洞题过诗。宋元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游于此地,泼墨洞壁,留下碑刻手迹。
太极洞洞体规模宏大,总面积广达15万平方米,上洞由山顶洞口而入,山脚洞口而出。下洞规模大、景观多。洞口上方刻有“太极洞”三字,系明代万历年间刑部侍郎吴同春书,至今依然可见。洞内景观瑰丽,历史遗存丰富,钟乳石如莲、如笋、如柱、如幔、如花、如兽、如禽、如人,千态万状。正面崖石上,有吴同春书刻“二仪攸分”四字,自此分东、西两洞。东洞峭刻诡谲、乳膏融结,向前百余米处有水洞,其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瑶池玉阶,天上人间景物俱备。洞中有一条深邃莫测的暗河,目前探明长达2公里多,可行舟700多米。距洞口550米处有吴同春题“同云别境”石刻,700米处有吴同春题“回步峡”石刻。距洞口500余米处还有宋广德司理参军朱说(范仲淹)题“跫然岩”石刻。
1984年,广德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太极洞。1986年3月成立太极洞管理处,投入开发资金264万元。7月第一期工程完工对外开放。洞外景观和新建设施有砚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怀古台、卧龙桥、实相院、洞宾楼、太极山庄等。
1986年底,太极洞对外开放19个宫、350余个景点。至1987年底,接待国内、国际游客3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