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卫生事业机构
一、地区人民医院
该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设在芜湖市。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医务学校附属医院。1950年6月,改为皖南军区直属医院,床位279张,职工232人。次年6月收治志愿军伤病员,床位增至550张。7月改称安徽省第五康复医院,床位扩至900张。1956年7月,改为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专门收治血吸虫病人,床位减至400张。1957年11月,改称芜湖专署人民医院,床位保持400张。1958年办制药厂一所,次年9月开办护校。“文化大革命”期间,1969年医院撤销,人员下放,直至1972年10月,恢复芜湖地区人民医院。1981年,更名宣城地区人民医院(简称地区一院,仍在芜湖市)。1987年,全院职工546人,其中卫技人员457人,医、护人员比例1:0.9;拥有床位361张,使用率84.6%,周转率19.6次;全年日均门诊791.5人次,其中急诊55.5人次;全年收住病人7081人,人均住院15.6天,日均出院19.4人,住院死亡率1.6%。全院占地总面积10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724平方米,其中门诊用房1634.29平方米,病房6543.31平方米,医技科室2104.58平方米,行政办公室3177.97平方米,宿舍等其它用房14263.85平方米。临床科室设有内科、普外科、胸外科、传染科、泌尿科、骨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眼科、中医科、皮肤科、针灸科、麻醉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病理科及A超、B超、脑电图、超声波、急诊室、手术室等。主要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1台、EUB——40超声诊断仪1台、扇形超声诊断仪1台、牙科综合治疗机1台及脑电图仪等。在医学科研方面,先后获得卫生部乙等奖1项,地区科委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四等奖1项。
二、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设在宣州市。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医院。1975年兵团奉命撤销,四师医院由地区卫生局接收,原现役军人全部撤走,移交工作人员50余人,资产45万元,房屋6幢6127平方米,移交后更名芜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地区二院)。1976年6月开设门诊,8月收治唐山地震伤病员212人。1977年,发展为综合医院,床位35张,职工133人。1982年,病房大楼落成,床位增至100张,更名宣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987年,全院职工222人,其中卫技人员160人,医、护人员比例1:1;拥有病床135张,使用率66.6%,周转率18.4次;全年日均门诊119.6人次,其中急诊4.1人次;全年收住病人2482人,人均住院13.4天,日均出院6.8人,住院死亡率为1.7%。全院占地总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门诊用房525.6平方米,病房4354平方米,医技行政科室718平方米,宿舍等其它用房7402.4平方米。临床科室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病理科及手术室等。主要设备有300毫安X光机1台,脑电图仪1台,国产B型超声诊断仪1台。在医学科研方面,曾获得宣城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三、县(市)医院
宣州市人民医院原宣城县人民医院,定名于1956年,时有床位50张。1959年床位增至120张,1962年扩至150张,1974年发展到200张。1987年,开放床位261张,职工324人,其中卫技人员268人。日均门诊330人次,日均出院19.1人,病床使用率75.5%。全院占地面积1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其中门诊3730平方米,病房2800平方米,医技科室1220平方米,行政办公150平方米,其它用房3500平方米。
郎溪县人民医院定名于1955年,时有床位26张。1960年增至60张,1962年扩至90张,1971年发展到150张。1987年,开放床位218张,职工190人,其中卫技人员137人。日均门诊218人次,日均出院11.7人,病床使用率102.9%。全院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90平方米,其中门诊2060平方米,病房3120平方米,医技科室160平方米,行政办公200平方米,其它用房2950平方米。
广德县人民医院1957年由广德县红十字医院改名,时有床位30张。1960年床位增至100张,1973年扩至156张。到1987年,床位开放164张,职工218人,其中卫技人员161人。日均门诊211人次,日均出院12.4人,病床使用率96.2%。全院占地面积3514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其中门诊1118.3平方米,病房2291.47平方米,医技科室871.27平方米,行政办公2020.27平方米,其它用房1398.69平方米。
宁国县人民医院定名于1956年,时有床位60张。后逐年发展,到1987年,开放床位180张,职工212人,其中卫技人员181人。日均门诊217.5人次,日均出院9.45人,病床使用率79.3%。全院占地面积8162平方米,建筑面积7435平方米,其中门诊764.3平方米,病房3344.6平方米,医技科室1061.4平方米,行政办公385.7平方米,其它用房1879平方米。
泾县人民医院定名于1952年,时有床位10张。1957年增至50张,1959年扩至100张,1966年发展到150张,1982年病房大楼建成,病床200张。1987年,开放床位215张,职工237人,其中卫技人员187人。日均门诊320.6人次,日均出院14.6人,病床使用率79.1%。全院占地面积9150平方米,建筑面积6376平方米,其中门诊1276平方米,病房3450平方米,医技科室1414平方米,行政办公等236平方米。
四、地方病防治所
地区地方病防治所,原称芜湖血吸虫病防治所,1954年8月成立,时有职工77人(含中央防疫总队第三大队援助人员)。1969年机构撤销,人员下放。1972年2月,下放人员陆续调回,组建地区血防队,职工19人。1973年6月,恢复芜湖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所,职工增至33人。1979年,附设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床位30张,主治晚期血吸虫病人。1982年6月,接收地方病防治任务,改称宣城地区地方病防治所,形成全区地方病防治中心。
1987年,全区地方病防治机构共有职工408人,其中卫技人员342人,拥有简易床位800张,房屋建筑总面积16856平方米。
五、卫生防疫站
建国初期,卫生防疫工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代管。1957年,成立芜湖专区除害灭病指挥部。1959年组建防疫大队。1964年8月成立芜湖专区卫生防疫站,时有职工22人。1969年职工大部分下放,仅保留少数人员组成防疫队。1973年恢复机构,下放人员陆续调回。1979年全站职工增至61人。1980年改称宣城地区卫生防疫站,形成全区卫生防疫中心。
1987年,全区卫生防疫机构共有职工239人,其中卫技人员188人,房屋建筑总面积12216平方米。
六、结核病防治所
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成立于1977年,时有职工6人。1982年并入地区卫生防疫站,设结防科,但保留牌子。1984年机构单设,改称宣城地区结核病防治所,形成全区结核病防治中心。1987年,全所职工11人,其中卫技人员7人。
各县结核病防治工作由防疫部门兼管。
七、药品检验所
地区药品检验所成立于1978年6月2日,时称芜湖地区药品检验所,有药师1人,附设在卫生局,配合开展药品监督管理工作。1982年单独办公,并改称宣城地区药品检验所,对外进行一般药品检验。1984年,接受医药研究任务,开展中成药检验和植物标本采集工作,遂形成药检中心。1987年,全所拥有房屋建筑面积340平方米,职工17人,其中卫技人员9人。设有化验室、生测室、中药室。现已能开展大部分药品全项检验工作。
八、妇幼保健所
1956年成立芜湖专区妇幼保健所,时有职工6人。1958年底,专、市机构合并后,人员全部调芜湖市保健院下乡办产院。1960年初专、市分开,机构恢复,调回人员全部投入“四病”(浮肿、消瘦、子宫脱垂、闭经)防治。1964年职工增至8人,主要任务进行计划生育宣传发动,培训骨干,配合地区医院深入农村开展节育手术。1973年至1977年,职工增至15人,工作重点转移到新法接生和妇科病普查普治。1980年改称宣城地区妇幼保健所。1984年,内设妇保、儿保业务组,对外开设门诊,形成妇幼保健中心。
1987年,全区妇幼保健机构共有职工125人,其中卫技人员105人,拥有床位22张(宣州市保健站20张,郎溪县保健站2张),房屋建筑总面积4093平方米。
九、卫生学校
地区卫校是1965年9月在原地区医院附属护校基础上建立的。1969年11月,教职员工全部下放。1973年,人员上调,机构恢复。因学校在芜湖,故仍沿用芜湖地区卫生学校名称。
1987年,全区各类卫校共有职工139人(其中教学人员94人,占67.63%),拥有房屋建筑总面积12048平方米。
该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设在芜湖市。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医务学校附属医院。1950年6月,改为皖南军区直属医院,床位279张,职工232人。次年6月收治志愿军伤病员,床位增至550张。7月改称安徽省第五康复医院,床位扩至900张。1956年7月,改为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专门收治血吸虫病人,床位减至400张。1957年11月,改称芜湖专署人民医院,床位保持400张。1958年办制药厂一所,次年9月开办护校。“文化大革命”期间,1969年医院撤销,人员下放,直至1972年10月,恢复芜湖地区人民医院。1981年,更名宣城地区人民医院(简称地区一院,仍在芜湖市)。1987年,全院职工546人,其中卫技人员457人,医、护人员比例1:0.9;拥有床位361张,使用率84.6%,周转率19.6次;全年日均门诊791.5人次,其中急诊55.5人次;全年收住病人7081人,人均住院15.6天,日均出院19.4人,住院死亡率1.6%。全院占地总面积10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724平方米,其中门诊用房1634.29平方米,病房6543.31平方米,医技科室2104.58平方米,行政办公室3177.97平方米,宿舍等其它用房14263.85平方米。临床科室设有内科、普外科、胸外科、传染科、泌尿科、骨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眼科、中医科、皮肤科、针灸科、麻醉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病理科及A超、B超、脑电图、超声波、急诊室、手术室等。主要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1台、EUB——40超声诊断仪1台、扇形超声诊断仪1台、牙科综合治疗机1台及脑电图仪等。在医学科研方面,先后获得卫生部乙等奖1项,地区科委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四等奖1项。
二、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设在宣州市。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医院。1975年兵团奉命撤销,四师医院由地区卫生局接收,原现役军人全部撤走,移交工作人员50余人,资产45万元,房屋6幢6127平方米,移交后更名芜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地区二院)。1976年6月开设门诊,8月收治唐山地震伤病员212人。1977年,发展为综合医院,床位35张,职工133人。1982年,病房大楼落成,床位增至100张,更名宣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987年,全院职工222人,其中卫技人员160人,医、护人员比例1:1;拥有病床135张,使用率66.6%,周转率18.4次;全年日均门诊119.6人次,其中急诊4.1人次;全年收住病人2482人,人均住院13.4天,日均出院6.8人,住院死亡率为1.7%。全院占地总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门诊用房525.6平方米,病房4354平方米,医技行政科室718平方米,宿舍等其它用房7402.4平方米。临床科室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病理科及手术室等。主要设备有300毫安X光机1台,脑电图仪1台,国产B型超声诊断仪1台。在医学科研方面,曾获得宣城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三、县(市)医院
宣州市人民医院原宣城县人民医院,定名于1956年,时有床位50张。1959年床位增至120张,1962年扩至150张,1974年发展到200张。1987年,开放床位261张,职工324人,其中卫技人员268人。日均门诊330人次,日均出院19.1人,病床使用率75.5%。全院占地面积1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其中门诊3730平方米,病房2800平方米,医技科室1220平方米,行政办公150平方米,其它用房3500平方米。
郎溪县人民医院定名于1955年,时有床位26张。1960年增至60张,1962年扩至90张,1971年发展到150张。1987年,开放床位218张,职工190人,其中卫技人员137人。日均门诊218人次,日均出院11.7人,病床使用率102.9%。全院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90平方米,其中门诊2060平方米,病房3120平方米,医技科室160平方米,行政办公200平方米,其它用房2950平方米。
广德县人民医院1957年由广德县红十字医院改名,时有床位30张。1960年床位增至100张,1973年扩至156张。到1987年,床位开放164张,职工218人,其中卫技人员161人。日均门诊211人次,日均出院12.4人,病床使用率96.2%。全院占地面积3514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其中门诊1118.3平方米,病房2291.47平方米,医技科室871.27平方米,行政办公2020.27平方米,其它用房1398.69平方米。
宁国县人民医院定名于1956年,时有床位60张。后逐年发展,到1987年,开放床位180张,职工212人,其中卫技人员181人。日均门诊217.5人次,日均出院9.45人,病床使用率79.3%。全院占地面积8162平方米,建筑面积7435平方米,其中门诊764.3平方米,病房3344.6平方米,医技科室1061.4平方米,行政办公385.7平方米,其它用房1879平方米。
泾县人民医院定名于1952年,时有床位10张。1957年增至50张,1959年扩至100张,1966年发展到150张,1982年病房大楼建成,病床200张。1987年,开放床位215张,职工237人,其中卫技人员187人。日均门诊320.6人次,日均出院14.6人,病床使用率79.1%。全院占地面积9150平方米,建筑面积6376平方米,其中门诊1276平方米,病房3450平方米,医技科室1414平方米,行政办公等236平方米。
四、地方病防治所
地区地方病防治所,原称芜湖血吸虫病防治所,1954年8月成立,时有职工77人(含中央防疫总队第三大队援助人员)。1969年机构撤销,人员下放。1972年2月,下放人员陆续调回,组建地区血防队,职工19人。1973年6月,恢复芜湖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所,职工增至33人。1979年,附设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床位30张,主治晚期血吸虫病人。1982年6月,接收地方病防治任务,改称宣城地区地方病防治所,形成全区地方病防治中心。
1987年,全区地方病防治机构共有职工408人,其中卫技人员342人,拥有简易床位800张,房屋建筑总面积16856平方米。
五、卫生防疫站
建国初期,卫生防疫工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代管。1957年,成立芜湖专区除害灭病指挥部。1959年组建防疫大队。1964年8月成立芜湖专区卫生防疫站,时有职工22人。1969年职工大部分下放,仅保留少数人员组成防疫队。1973年恢复机构,下放人员陆续调回。1979年全站职工增至61人。1980年改称宣城地区卫生防疫站,形成全区卫生防疫中心。
1987年,全区卫生防疫机构共有职工239人,其中卫技人员188人,房屋建筑总面积12216平方米。
六、结核病防治所
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成立于1977年,时有职工6人。1982年并入地区卫生防疫站,设结防科,但保留牌子。1984年机构单设,改称宣城地区结核病防治所,形成全区结核病防治中心。1987年,全所职工11人,其中卫技人员7人。
各县结核病防治工作由防疫部门兼管。
七、药品检验所
地区药品检验所成立于1978年6月2日,时称芜湖地区药品检验所,有药师1人,附设在卫生局,配合开展药品监督管理工作。1982年单独办公,并改称宣城地区药品检验所,对外进行一般药品检验。1984年,接受医药研究任务,开展中成药检验和植物标本采集工作,遂形成药检中心。1987年,全所拥有房屋建筑面积340平方米,职工17人,其中卫技人员9人。设有化验室、生测室、中药室。现已能开展大部分药品全项检验工作。
八、妇幼保健所
1956年成立芜湖专区妇幼保健所,时有职工6人。1958年底,专、市机构合并后,人员全部调芜湖市保健院下乡办产院。1960年初专、市分开,机构恢复,调回人员全部投入“四病”(浮肿、消瘦、子宫脱垂、闭经)防治。1964年职工增至8人,主要任务进行计划生育宣传发动,培训骨干,配合地区医院深入农村开展节育手术。1973年至1977年,职工增至15人,工作重点转移到新法接生和妇科病普查普治。1980年改称宣城地区妇幼保健所。1984年,内设妇保、儿保业务组,对外开设门诊,形成妇幼保健中心。
1987年,全区妇幼保健机构共有职工125人,其中卫技人员105人,拥有床位22张(宣州市保健站20张,郎溪县保健站2张),房屋建筑总面积4093平方米。
九、卫生学校
地区卫校是1965年9月在原地区医院附属护校基础上建立的。1969年11月,教职员工全部下放。1973年,人员上调,机构恢复。因学校在芜湖,故仍沿用芜湖地区卫生学校名称。
1987年,全区各类卫校共有职工139人(其中教学人员94人,占67.63%),拥有房屋建筑总面积1204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