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购销
一、收购
宋代茶叶官收,禁止私贸。宣和年间改茶法,“招诱商贩,而不复科买,人以为便”。元初曾行专卖。明、清时期徽商营茶渐著,遂有土客、行商坐山收购。清末“金山时雨”购价每担银200至300元(时大米每担4至5元)。民国初,始有“山东帮前来采办”,以收购茶朴、茶脚为主。20年(1931)后,沪、宁、杭诸地茶商云集,登门收购。毛茶担价银28元(可换10担米)。“金山时雨”与“横岩云雾”价高1倍以上。抗战期间滞销,茶价贱至斤茶换斤盐,或3斤米换1斤茶。时,境内有茶叶生产合作社,实为官商勾结,地方势力把持,垄断茶市。抗战胜利后,仍由茶行或茶商收购。
1950年,县供销社受皖南茶叶分公司委托收购,设上庄、扬溪采购站,与私商同时收购,当年,茶站采购740担。次年,县人民政府发放茶叶生产贷款和茶叶预购定金,实施奖售政策,鼓励茶叶生产,统一收购,计划调拨给国营商业部门销售。私商收购渐减。1952年,供销社贷出大米17.7万斤,银行贷款折新版人民币7097元。1957年,全县发定金5万元,奖售粮7万斤、化肥4万斤。次年奖售,化肥10.7万斤、粮9.2万斤。1961年,成立省茶叶公司徽州分公司驻绩溪采购站,增设大源、伏岭茶站。1962年,按级内、级外茶分档奖售。级内每担化肥125斤、粮食25斤、棉布5尺、香烟35包、煤油3.5斤、纯碱1斤;级外每担化肥40斤、粮食10斤、棉布5尺、香烟15包、纯碱1斤。此外还有保温瓶、脸盆、口杯、电池等市场紧缺商品奖售。1963年,改设徽州对外贸易分公司驻绩办事处分级奖售,品种仍为粮、肥、棉布、香烟。1963年,改设县外贸办事处,辖扬溪、金沙、北村、上庄、大源茶叶收购站。奖售改按交售茶叶金额计量,取消香烟奖售。1968年,设粮油茶茧站,收购站与茧粮油站合并。1967年,改立县外贸公司,设华阳、扬溪、金沙、上庄茶茧收购站和北村、大源茶叶收购站。以交售重量和等级计奖。1973年,改按交售茶金额计量奖售。名、特、优茶和国营农、林场茶,分别以总额50%和40%比例计奖。1978年,改设县茶茧公司。1982年始,奖售内容增加棉布、煤炭,1984年,设县茶叶公司,辖磡头、金沙、扬溪、华阳、大源、上庄、北村收购站和水浪头收购点,奖售粮食、优质化肥,按收购或交厂量计算。
收购价格。建国初,清明前、谷雨前烘青茶作毛峰茶收购,价格从优。炒青茶1953年始行标准样价,正茶为5级14等。1954年后正茶5级18等、级外茶3等计价,对样评茶,按质论价。1955年至1958年,夏茶均提高2等给价。1962年至1963年春夏茶均增20%补贴价。1964年后补贴计入正式价。1978年全国样价改革,实行6级12等,每级设标准样,收购价增幅7.39%。次年全国调整平衡,县内增价11.8%。1985年后实行指导价。是年县内茶均价为全省之冠。翌年又上浮20%。
1980年始行返利、退税,至1983年国家和收购、加工部门返还售茶农户利税款共37.2万元,1984年因茶厂利润减少,地方财政负担加重,停止执行。另外,1981和1982年国家减收茶农超基数交售部分工商税,退税款18.1万元。1983年后,改行产品税减征,税率由40%降为25%。
1949~1987年绩溪县茶叶收购表

二、销售
自产自销历代茶农自产自销,多就地卖给茶商或换取粮、油等物。粮、茶产区结合部自古沿袭“扯茶银”,茶农向富家、商户借谷或米,以茶抵债。清迄民国县内仅少量商号收茶兼零售。民国25年城内设有翚阳、绿扬茶社,仅兴一时。建国后收购部门兼营零销,县民所需多购自茶农。1985年4月县茶叶公司开设绩溪茶庄,经营“金山时雨”、绩溪毛峰、尖茶、烘青和屯绿炒青、祁红、黄山银勾、泾县火青、歙县大方、绿牡丹、茉莉与珠兰等花茶,年零售额逾310担22万余元。其中县产屯绿炒青200余担、毛峰50余担。
国内销售明代前,茶户或土客运集婺源、屯溪,拼配为“婺源茶”和“屯绿”。明代末,县内行商运销于苏、浙、鲁、赣、粤诸地。茶叶装于夹衬箬叶的竹篓中,每篓60斤。清以后,县人设茶号于长江流域商埠集镇,并向北扩展至黄、淮。康熙初,上庄人在上海创胡万盛号茶店,嘉庆间,上庄一带“乡人多操茶业,侨上海”。县人在汉口、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嘉兴、金华、苏北及芜湖诸地的茶号,于道、咸间鼎盛,收购、加工、销售县产茶叶,兼营他地名茶。绩溪绿茶,因“多运销汉口、上海各大都市”。“金山时雨”遂“在华北颇为著名”。民国20年(1931)前后,沪、汉、杭有县人茶号45家,分店、栈行无计。“汉口之瑞生泰、胡祥茂、春茂水、四达瑞茶号,上海之程裕和、汪裕泰、程裕新、黄山茶庄、乾源泰、瑞生和、胡茂生等茶号,均极具规模”。汪裕泰号清道光三十年创于沪,后扩展至杭州,设分店9爿、栈行5处。设于沪的老裕泰、北裕泰、裕泰三号、裕泰小号4店,雇歙县男工110名、上海女工220名。绩茶外运,水路为主,自绩城或临溪经新安江运至淳安、建德、杭州、上海、兰溪、金华、衢县;陆路肩挑、骡马驮运,经逍遥岩至杭州,经丛山关运宁国、宣城、芜湖或经旌德达南陵、芜湖、沿江商埠。民国24年后,芜屯线始有汽车运输。运抵汉口方向,亦走水路鄱阳湖、九江至武汉。37年汪裕泰号设茶厂于台北绥远路贵阳街。
建国后,县有少量名优茶和部分外销转内销茶供应国内市场。多为初制绿茶,皆统调屯、歙、芜及宁国精制厂加工。1983年外销市场变化,县内新创名、优炒青绿茶,提高品质、档次,内销竞争力渐增。1985年后市场开放,绩茶市场拓展至沈阳、济南、武汉、上海、南京、广州、福州、南昌、苏州、常州和省内合肥、蚌埠、马鞍山等地。1987年省内销量约占总量19%。
外销清咸丰年间,上海汪裕泰、程裕和、程裕新茶号,皆购有县产绿茶,精制加工成箱,由洋庄出口。上庄瑞川作坊亦然。主要外销产品为“雨前”茶。光绪年间“金山时雨”茶深受英商青睐。民国初年汪裕泰、程裕和自办出口,运销美国旧金山、香港、日本、南洋群岛等地。民国9年外销“抽芯珍眉”,每担价达白银370两。汪、程茶号以资本雄厚、规模宏大蜚声国际茶业市场。汪裕泰号,进口2辆10吨位卡车、3辆轿车从事茶业经营,在杭州西湖畔辟“汪庄”别墅开展茶叶贸易。后,第三代业主汪振寰于美国、日本设经销部。抗日战争期间,设分部于法国、摩洛哥,设茂昌行于英国,经销县产绿茶及全国主要茶品。绩溪“提选慕云”、“横岩云雾”、“金山时雨”、“障茶”、“双窨珠兰金山茶”名播全国,进入国际茶市。
建国迄今,县产茶叶以外销为主,绿茶调往厂家精制,运上海汇为“屯绿”,作骨干茶拼配成固定茶品出口。1983年,省辟茶叶外贸口岸,自营出口外销,县内茶叶调拨至合肥。1981至1987年,调上海、合肥外销量达3万余担。乡办茶厂精制茶,1987年运销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省茶叶公司,作主茶拼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