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江岸崩坍
1949年以来,长江马鞍山河段恒兴洲江岸及小黄洲边滩、江堤不断发生崩坍,给沿江居民造成很大损失,并直接威胁到电厂和马钢31号泵房的安全。马鞍山市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合作下,1956年在恒兴洲崩窝下嘴沉排护岸,建成人工矶头。1969年开始在小黄洲护岸。经过抛石护岸、加固江堤,恒兴洲和小黄洲的江堤渐趋稳定。
[恒兴洲]
恒兴洲及其上游的八段洲、下游的神农洲原都是长江中的沙洲,大约在清光绪年间靠岸。1950年,在恒兴洲大规模崩江之前,洲堤全长3141米,洲内旱地2615亩,8个自然村,132户共880人。1949年12月,江岸中段崩坍长600米,宽约40米,江堤老埂倾入大江,受灾农户15户。1950年8月22日夜12时,家住恒兴洲老埂的季姓妇女闻屋内有异样声响,即奔出张望,户外无动静,返身入户点灯,见床前有一裂缝,宽约4寸。复出户呼救,惊醒四邻。顷刻间响声大作,外江滩即刻崩至退建堤外坡一半处。20分钟后,响声又起,退建堤随即下沉。约15分钟后,隆隆声再起,江岸复崩至退建堤内约150米处。到23日凌晨5时半,间有数次碎崩。这次崩坍,在2.5小时内,共崩去200米长、250米宽的圆弧形江岸,老埂陷落宽度约150米,退建堤崩落250米,由外江边崩入洲内约210米,成一个兜肚形。崩陷区域水深最深达28米,浅处约16米。恒兴洲内被水淹没部分的水深在0.05~2.00米间,被淹农作物(玉米、黄豆)面积约1577.8亩,陷落地带居民12户共43间房屋下沉或冲漂,附近的15户45间房屋拆迁,4户财产全部损失,6户财产大部分损失,无人员伤亡。1952年11月4日,该处江岸又崩200~300米。至此,崩坍范围长约700米,向岸内凹进约300米。1954年7月15日清晨4时30分至7时30分,在电厂上游1450米处发生大面积崩坍,长450米、宽300米的江岸沉没,崩岸处离横埂仅270米。这时,河床深槽已紧迫崩口大嘴外侧,最深处达负46.1米。1955年春,崩口又向内发展250米。1949~1955年的6年中,崩岸向下游延伸1400米,向岸内冲宽640米,平均年崩坍233米,最大年崩450米,平均年拓宽107米,最大年拓宽200米。1956年汛期,在第一期沉排护岸工程的人工矶头上游崩坍240米。1957~1959年,江岸相对稳定。1960年7月6日至12月5日,在矶头上游400米和1500米处相继发生崩窝,上口长约170米、宽约120米,下口长约300米、宽约200米。1963年6月29日,崩岸再次发生,崩口长170米、宽95米,沉入江中土方约34万立方米,崩窝下游边缘紧贴丁坝坝根(1960建),自坝根至江心长40米坝身被毁。1976年11月10日晚,在电厂上游500米、人工矶头沉排区下约400米处,突然发生强烈崩岸,崩势之烈、范围之大,实属马鞍山江岸崩势之最。是日晚7时许,河岸出现裂缝,晚8时许开始崩坍,至11日凌晨2时形成长460余米、宽350米的大崩窝。崩去防洪江堤450米,约100万立方米的土方沉入大江,陷落区内25户居民住房塌陷于江中。
附表1—10恒兴洲崩岸情况表
[小黄洲]
1964年后,长江主流逐年向小黄洲头逼近。1967年,主流完全脱离江心洲尾,经小黄洲头向右岸恒兴洲方向过渡,小黄洲头土质疏松,又遭水流顶冲而发生崩坍,年崩率达133米,崩岸强度大。从1964~1969年,小黄洲零米线最大崩退800米,并出现负20米的深槽。1978年12月23日下午3时许,洲头航标灯上首约200处发生崩坍,至次日凌晨已形成长90米、宽80米、近7200平方米的崩窝口,外护圩堤近100米崩入江中。1983年汛期,小黄洲头西侧出现崩窝3处。7月12日下午,中心村6队沿江大崩坍,冲毁8户人家、17间房屋,洲头尽成泽国,135户、626人临时搬迁到市区居住。
[恒兴洲]
恒兴洲及其上游的八段洲、下游的神农洲原都是长江中的沙洲,大约在清光绪年间靠岸。1950年,在恒兴洲大规模崩江之前,洲堤全长3141米,洲内旱地2615亩,8个自然村,132户共880人。1949年12月,江岸中段崩坍长600米,宽约40米,江堤老埂倾入大江,受灾农户15户。1950年8月22日夜12时,家住恒兴洲老埂的季姓妇女闻屋内有异样声响,即奔出张望,户外无动静,返身入户点灯,见床前有一裂缝,宽约4寸。复出户呼救,惊醒四邻。顷刻间响声大作,外江滩即刻崩至退建堤外坡一半处。20分钟后,响声又起,退建堤随即下沉。约15分钟后,隆隆声再起,江岸复崩至退建堤内约150米处。到23日凌晨5时半,间有数次碎崩。这次崩坍,在2.5小时内,共崩去200米长、250米宽的圆弧形江岸,老埂陷落宽度约150米,退建堤崩落250米,由外江边崩入洲内约210米,成一个兜肚形。崩陷区域水深最深达28米,浅处约16米。恒兴洲内被水淹没部分的水深在0.05~2.00米间,被淹农作物(玉米、黄豆)面积约1577.8亩,陷落地带居民12户共43间房屋下沉或冲漂,附近的15户45间房屋拆迁,4户财产全部损失,6户财产大部分损失,无人员伤亡。1952年11月4日,该处江岸又崩200~300米。至此,崩坍范围长约700米,向岸内凹进约300米。1954年7月15日清晨4时30分至7时30分,在电厂上游1450米处发生大面积崩坍,长450米、宽300米的江岸沉没,崩岸处离横埂仅270米。这时,河床深槽已紧迫崩口大嘴外侧,最深处达负46.1米。1955年春,崩口又向内发展250米。1949~1955年的6年中,崩岸向下游延伸1400米,向岸内冲宽640米,平均年崩坍233米,最大年崩450米,平均年拓宽107米,最大年拓宽200米。1956年汛期,在第一期沉排护岸工程的人工矶头上游崩坍240米。1957~1959年,江岸相对稳定。1960年7月6日至12月5日,在矶头上游400米和1500米处相继发生崩窝,上口长约170米、宽约120米,下口长约300米、宽约200米。1963年6月29日,崩岸再次发生,崩口长170米、宽95米,沉入江中土方约34万立方米,崩窝下游边缘紧贴丁坝坝根(1960建),自坝根至江心长40米坝身被毁。1976年11月10日晚,在电厂上游500米、人工矶头沉排区下约400米处,突然发生强烈崩岸,崩势之烈、范围之大,实属马鞍山江岸崩势之最。是日晚7时许,河岸出现裂缝,晚8时许开始崩坍,至11日凌晨2时形成长460余米、宽350米的大崩窝。崩去防洪江堤450米,约100万立方米的土方沉入大江,陷落区内25户居民住房塌陷于江中。
附表1—10恒兴洲崩岸情况表
[小黄洲]
1964年后,长江主流逐年向小黄洲头逼近。1967年,主流完全脱离江心洲尾,经小黄洲头向右岸恒兴洲方向过渡,小黄洲头土质疏松,又遭水流顶冲而发生崩坍,年崩率达133米,崩岸强度大。从1964~1969年,小黄洲零米线最大崩退800米,并出现负20米的深槽。1978年12月23日下午3时许,洲头航标灯上首约200处发生崩坍,至次日凌晨已形成长90米、宽80米、近7200平方米的崩窝口,外护圩堤近100米崩入江中。1983年汛期,小黄洲头西侧出现崩窝3处。7月12日下午,中心村6队沿江大崩坍,冲毁8户人家、17间房屋,洲头尽成泽国,135户、626人临时搬迁到市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