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马鞍山的外事交往,从50年代初期至1987年止,大体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解放后至50年代末期,主要外事对象是来华工作、考察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家,由马鞍山市铁厂、向山硫铁矿负责接待。第二阶段,从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外事工作主要是培训越南、阿尔巴尼亚实习生以及对国外的经济、技术、劳务援助。其工作开始由市人委办公室和交际处负责。随着外事活动的增多,1971年在市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内设置外事小组,1974年改为外事组,1976年改为外事处(1980年改为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此外,还于1978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马鞍山支社和马鞍山市中国旅行社。第三阶段,从1978年至1987年,由于对外政策的逐步开放,外事工作的范围、内容日益扩大,来马鞍山的外宾数量大量增加。1978~1985年的8年间,共接待来自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商人、学者、旅行者、留学生146批,达2001人次,比1978年前的29年增加近4倍,还接待海外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外籍华人1297人次。1986~1987年,外事活动日趋频繁,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活跃局面。1987年,仅马钢公司就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专家和外商达184批、400多人次,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已与22个国家的78家厂商、学校及金融组织建立了联系与合作关系,接待外国友人171批,384人次,选派113人次出国考察、培训,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
[技术交流]
马鞍山市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始于50年代。1954~1957年,以苏联驻中国专家工作组首席顾问别洛布洛夫、设计专家组长日尔诺克列也夫为首的40多位苏联专家先后在马鞍山铁厂帮助工作。苏联专家给铁厂提出的111条建议,其中有91条被采用在改进企业管理、提高炼铁、采矿的产量、质量等方面。1957~1985年,马鞍山在对外交流方面共接待了来自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朝鲜、法国、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美国、意大利、菲律宾、日本、瑞典、印度、泰国、古巴、英国、匈牙利、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卢森堡、伊拉克及联合国等20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和代表团,共108批、458人次。其中大部分是到马钢所属厂矿和向山硫铁矿进行访问、考察、咨询、讲学以及产品、设备试验等技术交流活动,对促进马鞍山工业建设,学习世界各国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起了重要作用。1986年10月,英国剑桥公司专家与中国专家近百人在矿山研究院学术馆交流了国外引进设备新技术的经验。除以上代表团外,还有来自各国环境保护、地质勘探、建筑安装、磁头合作、稀土生产、电子扫描、加热绝热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考察团(组)。1987年,马钢围绕企业“七五”规划,先后邀请了瑞典、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泰国、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亚、瑞士、联邦德国、卢森堡、波兰等国家的技术专家和商人来马鞍山进行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当年4月,由冶金工业部主办的国际矿山冶金技术展览会在马鞍山举行,市有关部门与8国12家公司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
[设备引进]
马鞍山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始于1974年。是年,马钢公司动力厂首次从法国空气液化公司引进6500立方米/时制氧机2台,1975年11月投入生产。1976年,马钢公司从联邦德国引进3500立方米/分的高炉风机,并由德方派遣6名技术人员到马钢进行安装复验。1978年,经国家计委批准,马钢公司从联邦德国进口一套年产25万吨的四流小方坯连铸机设备,并于1983年6月投入生产。1982年,马钢公司从联邦德国引进钢水平连铸机关健设备,1985年水平连铸1号机研制成功。1983年7月,国家计委下达《关于马钢建设高速线材轧机计划任务书及引进技术、设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后,马钢公司先后与联邦德国科夫集团阿希洛公司、迪马克公司、西马克公司、法国赛希母公司、日本住友金属株式会社、美国摩根公司、英国戴维公司、意大利涅利公司等近10家世界著名的冶金公司进行了数十轮洽谈。1984年2月,始与联邦德国西马克公司签订《马钢公司高速线材轧机工厂成套设备合同》,引进了享有摩根线材轧机制造权的施罗曼、西马克公司制造的成套现代化线材轧制设备。同年10月,马钢公司第三炼钢厂从美国引进阿塔姆700型直读光谱分析仪。1985年3月,马钢公司从瑞典引进钢包吹氩喷粉全套设备。1987年,马钢公司本着投资省、见效快的原则,先后从国外引进王安机、飞剪、轴承圈、矿用配电系统、唛头切齿机等设备。此外,地方工业还引进了西服、塑磁、花脸雪糕、彩色包装袋等生产线。
[出国访问]
1979年以后,随着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活动的频繁开展,马鞍山的出国访问、学习和考察活动随之增加。出访最早的是1979年12月,以市委书记崔剑晓为团长的马鞍山钢铁技术考察团一行10人,前往法国访问考察了近20个钢铁工厂和研究院。1982年,马钢公司组成连铸技术考察团赴联邦德国考察,引进了钢水平连铸机关键设备。1983年8月,以马钢公司党委书记王家齐为组长,由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和马钢公司代表组成的高速线材轧机考察团,前往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进行有关引进高速线材轧机设备技术的考察。1984年,仅马钢公司就派出11批人员先后到联邦德国、苏联、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考察和学习活动。1985年2月,应日本东京明海贸易公司和大阪煤气公司的邀请,由市长周玉德率领的经济技术考察组一行7人,前往日本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考察,并与东京明海贸易公司、大阪煤气工程公司、日商岩井株式会社签订有关合作开发煤气事业等项目的协议书。同月,马钢经理陈明仁率领马钢技术考察组一行9人赴美国和日本考察。同年4月,由副市长张成德率领的球墨铸铁管考察小组一行7人,前往联邦德国进行了考察。1986年1月,以马钢公司副经理黄隶洪为队长,由马钢和部分院校人员组成的中方工作队,应美国国际节能研究所的邀请赴美国进行实地考察。1987年9月,由市长周玉德率领的马鞍山市友好代表团前往加拿大哈密尔顿市进行访问,与该市市长莫劳正式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议定书,进一步开拓了友好交流的新渠道。同年,马钢公司、马鞍山钢铁设计院等单位,多次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前往联邦德国、斯里兰卡、泰国、苏联、日本等国家进行考察访问,促进了国际交往与合作。
[援外工作]
马鞍山市援外建设工作始于60年代。早在1965年,向山硫铁矿即派出工人随安徽省援外工程队去坦桑尼亚工作。1966年4月,该矿又选派技术员尹钰云以采矿专家身份去柬埔寨工作。1971年5月,马鞍山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援外小组。至1979年,全市参加援外工作的干部、工程师、技术员及各种专业人员达266人,受援国家有坦桑尼亚、民主也门、阿尔巴尼亚、布隆迪、桑给巴尔、多哥、马拉维、柬埔寨等国家。援外的专业有土建、设计、烧结、炼铁、轧钢、商业、医疗、农艺等。从1959年起,开始培训外国实习生,至1976年,共培训12批,400余名外国实习生和留学生。实习生对象主要是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矿山、冶金方面的技术员和工人。其中有越南实习生6批,299人;阿尔巴尼亚实习生5批,134人;联邦德国留学生1人。实习生培训时间最短的为2个月,最长的2年。培训的专业有煤气发生、平炉冶炼、设备维修、烧结设计、耐火砖制造、电器安装、电焊气焊,以及挖土、推土、铲土等几十个项目。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有马钢第二烧结厂、耐火材料厂、动力厂、南山铁矿、运输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等单位。为了接待安排好外国实习生,1971年12月,马钢公司投资25万元建造了外国实习生宿舍及附属用房3000平方米,完善了实习生住地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建筑物。1986年,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首次接受联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冶金系的3名学生来院学习。
[外事旅游]
马鞍山市因有著名的采石矶、太白楼、李白墓等风景名胜,历来就有不少外国商旅、文人学者、海外侨胞来此观光旅游。早在50年代初期,在南京、芜湖工作的外国专家、留学生就经常利用节假日来采石游览度假。1978年6月,马鞍山市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开放了11个游览点供外宾旅游参观。至1985年,全市先后接待专程来市游览的外宾共81批,1560人次。其中主要的有:1980年5月,在外交部的组织下,59个国家的驻华使节111人,分两批于5月9日和5月19日来市参观游览采石矶和第一轧钢厂。此行来宾大多是各国驻华大使、代办、参赞以及联合国开发署和难民署的代表和夫人。同月,马鞍山还接待了来自美国、波兰、日本驻上海领事、副领事13人,参观马钢公司中板厂、第一轧钢厂和第三轧钢厂。除接待大型外交使团外,马鞍山接待的国外旅游宾客还有:1982年6月,美国16家华人旅社经理参观团;1983年5月,日本近几旅行社组织的李白纪行团;同年10月,日本朝日新闻社组织的唐诗爱好者访华团;1984年3月,日本野火会主宰高田敏子率领的日本第二次野火会访华团;同年10月,为寻找李白诗迹而来的日本162李白纪行团;10月,日本北海道汉诗人协会访华团;1985年3月,芬兰9位市长、7位副市长组成的芬兰市长访华团;日中友好第四次野火会访华团;8月,日本高知商业高中排球队友好访华团,日本东京学芸大学访华团;10月,日本北海道汉诗人协会访华团;1987年7月,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友好访华团;8月,南部非洲工会协调委员会访华代表团等。
[文化交流]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马鞍山外事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1978年10月,美国美中友协西部地区积极分子代表团一行24人,来市考察交流工农业、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社会结构、妇女和华人情况。1979年11月,日本岩波映画制作团,就拍摄“稀有动物”、“中国地理”等纪录片,前来马鞍山实地调查访问。1981年3月,中日合拍《长江》电视片制作团一行74人(其中日方63人)来采石矶、太白楼拍摄长江风光。4月,以英中了解协会主席彼德·梯尔为团长的英中友协了解团一行10人,来市访问马钢医院,参观该院外科病房断肢再植、显微神经试验。1984年10月,日本名古屋东海电视台来马鞍山拍摄电视系列片《从长江来》,法国法中文化协会主席高醇芳女士来市拍摄风光片。11月,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到马鞍山慈湖镇采访日本第十军南京大屠杀事件,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为促进和加强中日两国学者、专家的学术交流,马鞍山市李白研究会于1985年5月29日至6月2日,在马鞍山召开了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游览了太白楼、李白衣冠冢、采石矶、石门、龙山、姑溪、黄山、天门山、青山李白墓。这是在马鞍山市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也是李白研究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会。会后,日本东京野火会《桃花鸟》和北海道汉诗人协会主办的《北海诗林》等刊物,都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这次会议的盛况和诗作。1986年3月,由日本近几社组织的朝日新闻文化中心李白遗迹观光团一行29人,再次来马鞍山游览,并与马鞍山太白书画院进行了书画交流。同年6月,由中日双方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的《亚太地区发展和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双边学术讨论会在马鞍山市举行。
[外事管理]
马鞍山市外事管理机构始建于1959年5月,名称为马鞍山市人民委员会交际处。下设人秘、交际2科,主要接待来马鞍山帮助工作的苏联和东欧各国专家。1972年,市革命委员会办事组设外事小组。1976年10月,成立市革委会外事处。1980年1月,市革委会外事处改称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公室负责组织涉外人员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外事接待审批手续,加强对出国人员的外事纪律教育,以及处理涉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除市外事办公室外,马钢公司于1980年11月开始成立外经处,内设外经科、外联科、外事科3个科。1982年2月,成立中国进出口公司马钢分公司,与外经处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85年6月,外经处改为外事处,仍与马钢进出口公司合署办公。1987年1月,马钢成立引进办公室,与马钢进出口公司、外事处,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总走员63人。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出口计划任务,自营出口和销售企业超产产品,办理本企业生产所需的专用配套设备、技术资料的进出口业务,办理与本公司有关的合作生产、合资经营、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和技术转让等对外经济技术业务,对外承包钢铁企业及附属设施建设,进行外事管理、外汇管理与外事接待等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