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马鞍山地区濒临大江,紧靠南京,地势险要。自古有事东南者,这里为所必争。尤其市区西南隅的采石,是古代军事重镇,江防要塞,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均在此重兵设防,故兵争迭起,战事连绵。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孙策袭夺牛渚营开始,1700多年中,发生在这里的重大战事和军事活动达50余起。首先揭开战争序幕的是汉末的孙策和孙权。自孙策横江袭夺牛渚,开创东吴立国基地以后,司马炎灭吴俘孙皓,陈后主遣兵驻采石,韩擒虎渡江灭陈朝,樊若水献策架浮桥,曹彬挥师取南唐,以及宋、金长期对峙下发生的大规模采石之战,朱元璋发动的采石渡江战役和太平军与清军争夺战等,无一不与采石有着密切关连。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采石作为军事要地,或置重兵戍守,或遣重臣为镇,或设营垒关隘为防,或在此南北交兵,反复争夺,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采石的战略地位,因采石一战得天下、失天下者,历史上不乏其人。其中如隋将韩擒虎宵济采石,继而攻灭陈朝。宋将曹彬领兵10万,攻采石,灭南唐,一举统一中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中书舍人虞允文以不足2万人的少数兵力,大破完颜亮40万金兵,保住宋室半壁江山,使南宋王朝得以延续100多年。至正十五年(1355),元末的采石渡江之战,更为朱元璋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危为安,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军事战略转移,也为其实现攻占集庆(南京),建立明朝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尤为重要的是,采石还更多地记载着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英雄业绩。广明元年(880),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亲率15万大军自采石渡江,围天长,攻六合,声势大振。咸丰三年至同治元年(1853~186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在采石的战斗更为频繁激烈,洪秀全自咸丰元年金田起义,第三年春即占领采石,并从采石进发,攻克南京,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勾结英国军舰沿江寻衅,炮轰采石太平军营垒。清军长江水师也长期驻守采石,形成对天京的包围态势。太平军为保卫天京,攻破江南大营,与清军在采石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争夺战。
马鞍山地区是较早开辟的抗日游击战区之一。从民国36年(1937)刘一鸿组织抗日自卫队揭竿而起,粟裕、钟期光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点燃革命火种,到人民解放军渡江,马鞍山全境解放,发生大小战事150余起,马鞍山地方抗日武装活跃在苏皖边界一带,打击日寇,消灭敌顽,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和发展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重兵驻守马鞍山地区,采石、慈湖、金家庄,先后驻有国民党陆军、炮兵、工兵、化学兵、通讯兵以及军官总队、后方兵站、医院等营团以上军事建制单位20余个。自当涂、采石至慈湖一带沿江设防,并在葛阳山、赵家山、燕子山等地大举进行实兵攻防战斗演习,妄图凭借长江天堑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
建国后,马鞍山军事工作和民兵建设成绩显著。1949~1953年,有6823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建市后30年间,又有数千名青年应征入伍。与此同时,民兵建设有很大发展,民兵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至1987年,民兵总数达10多万人。广大民兵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清匪反霸、维护社会治安、保卫重要目标和抗洪抢险等重大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采石作为军事要地,或置重兵戍守,或遣重臣为镇,或设营垒关隘为防,或在此南北交兵,反复争夺,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采石的战略地位,因采石一战得天下、失天下者,历史上不乏其人。其中如隋将韩擒虎宵济采石,继而攻灭陈朝。宋将曹彬领兵10万,攻采石,灭南唐,一举统一中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中书舍人虞允文以不足2万人的少数兵力,大破完颜亮40万金兵,保住宋室半壁江山,使南宋王朝得以延续100多年。至正十五年(1355),元末的采石渡江之战,更为朱元璋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危为安,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军事战略转移,也为其实现攻占集庆(南京),建立明朝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尤为重要的是,采石还更多地记载着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英雄业绩。广明元年(880),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亲率15万大军自采石渡江,围天长,攻六合,声势大振。咸丰三年至同治元年(1853~186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在采石的战斗更为频繁激烈,洪秀全自咸丰元年金田起义,第三年春即占领采石,并从采石进发,攻克南京,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勾结英国军舰沿江寻衅,炮轰采石太平军营垒。清军长江水师也长期驻守采石,形成对天京的包围态势。太平军为保卫天京,攻破江南大营,与清军在采石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争夺战。
马鞍山地区是较早开辟的抗日游击战区之一。从民国36年(1937)刘一鸿组织抗日自卫队揭竿而起,粟裕、钟期光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点燃革命火种,到人民解放军渡江,马鞍山全境解放,发生大小战事150余起,马鞍山地方抗日武装活跃在苏皖边界一带,打击日寇,消灭敌顽,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和发展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重兵驻守马鞍山地区,采石、慈湖、金家庄,先后驻有国民党陆军、炮兵、工兵、化学兵、通讯兵以及军官总队、后方兵站、医院等营团以上军事建制单位20余个。自当涂、采石至慈湖一带沿江设防,并在葛阳山、赵家山、燕子山等地大举进行实兵攻防战斗演习,妄图凭借长江天堑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
建国后,马鞍山军事工作和民兵建设成绩显著。1949~1953年,有6823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建市后30年间,又有数千名青年应征入伍。与此同时,民兵建设有很大发展,民兵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至1987年,民兵总数达10多万人。广大民兵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清匪反霸、维护社会治安、保卫重要目标和抗洪抢险等重大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