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马鞍山轧钢生产始于1958年。是年12月19日,马钢最早的小型轧钢车间(215毫米轧机),轧出第一根合格钢材,开始形成从铁矿采选到炼铁、炼钢和轧钢成材的配套体系。1959年3月7日成立马钢轧钢厂。但到年末,马钢钢材产量只有1.33万吨。与同期的铁矿石(310.63万吨)、生铁(50.75万吨)、钢(10.84万吨)的产量相比,显然不相适应。为使马钢生产配套协调发展,60年代初,中央决定在马鞍山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车轮轮箍厂,整个工程全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组织施工。设计规模为年产平炉钢锭45万吨,车轮17万吨,轮箍3万吨,总投资约2.5亿元。1963年11月18日,轮箍轧机试轧出我国第一个国产轮箍。1964年7月29日,车轮轧机又成功地轧出我国第一个整体辗钢车轮,这是马钢轧制大型钢材的开端,它标志着我国长期依赖进口车轮轮箍历史的终结。至1966年底,马钢钢材生产总量已达到18.17万吨,铁、钢、钢材之比由1959年的4.68∶1∶0.12,变为1.73∶1∶0.51。70年代,马钢公司的轧钢厂由原先的2家增加到6家,钢材品种在原来的小型材和大型车轮轮箍环形件的基础上增加了角钢、轻轨、板材和钢坯等,形成以车轮轮箍为主体的大、中、小型钢材生产体系。1979年,钢材产量达57.99万吨,同期生铁、钢、钢材之间的比例为2.22∶1∶0.76,成品钢材在钢铁产品中的比率又有提高。进入80年代后,马钢轧钢生产开始新的飞跃。各轧钢厂的技术改造工程相继竣工,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1984年,马钢钢材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从1959~1978年,用了20年的时间,才使钢材产量达到50万吨,而由50万吨增加到100万吨,只用了6年时间。1981~1986年的5年间,钢材产量每年都要增产10万吨以上,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3.43%,是马钢钢材生产的最好时期。其中增产速度最快是1985~1986年,一年内增长14.01万吨。1987年5月,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厂建成并开始试生产。这套高速线材轧机是目前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一套线材轧机,整个工程投资2.45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为40万吨。高速线材厂的建成投产,为马钢的轧钢生产开辟了新的领域。1980~1987年中,马钢钢材生产量以每年平均11.22%的速度增长,比1972~1979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1.82个百分点。1987年末,钢材总产量达132.60万吨,铁、钢、材之比为1.14∶1∶0.75。主要经济指标:钢材合格率98.79%,钢锭综合成材率81.73%,标准煤耗142公斤/吨,电耗80千瓦时/吨,轧机日历作业率62.35%。但与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相比,马钢的轧钢生产水平尚处于中等偏下的地位。(附表12—6)
附表12—61987年马钢轧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全国重点钢铁企业比较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