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全市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共有4家企业,1987年工业总产值826.6万元。其中制革厂、皮鞋厂、皮衣皮件厂隶属市轻工食品行业办公室,年产值766万元,占该行业的92.7%。塑料制品业共有9家企业,年工业总产值899.2万元,其中第一塑料厂、第二塑料厂隶属市轻工食品行业办公室,年产值528.2万元,占该行业的58.7%。主要产品年产量:皮鞋6.6万双,塑料制品666吨。
[马鞍山市皮革厂]
马鞍山市皮革厂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幸福路127号,其前身是私营胜利皮鞋店,1953年由和县人万祖仁创建。当时只有雇工数人,主要生产经营民用皮鞋。1956年6月与当涂县马鞍山鞋帽组合并,成立制鞋生产合作组,以后又改为五星制鞋社,职工增至40余人。1958年,上海支内工人41人自带资金、铁机和原辅材料入社,制鞋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1959年1月,五星制鞋社转为地方国营,改名为马鞍山市制鞋厂。1963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恢复集体所有制性质,厂名改为马鞍山市制鞋社,主要生产劳保皮鞋和民用皮鞋。1964年,市制鞋社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革,把“大流水”作业法改为“小流水”操作,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品种也大大增加,布鞋有80多种,皮鞋有40多种。产品销往南京、上海、甘肃、山西等12个省市,绣花缎鞋出口日本。1965年在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布鞋质量评比会上,马鞍山市制鞋社的“女式一带鞋”被评为第一名。次年又在全国同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会上评为较好产品。1966年底,市制鞋社上升为大集体性质的合作工厂,改名为马鞍市皮革厂。到70年代初,半数以上的工序实现了半机械化操作。制革采用“酶法脱毛”新工艺,手套革选皮率由20%提高到30%,一级皮由36%提高到56%,产量也由月产3000自然张提高到5000自然张,并开始出口半成品皮革和劳保皮手套。1980年,生产猪皮革10.72万张,皮鞋6.14万双,皮件39.47万件,其中出口劳保手套32.57万件。主要产品有牛皮劳保皮鞋、各种猪、牛皮民用皮鞋、手套、皮箱、公文包、皮带、枪套、电工插、汽车座垫等。产品销往22个省、市、自治区。
1985年,为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扩大生产能力,皮革厂分为皮鞋厂、制革厂和皮衣皮件厂。皮鞋厂、皮衣皮件厂留在原址,制革厂迁至葛阳路新址。到1987年,马鞍山市皮鞋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3.6万元,职工221人、年产皮鞋6.6万双,工业产值125.6万元,利税总额12.4万元,其中利润4.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683元。马鞍山市皮衣皮件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3.5万元,职工150人,工业产值252万元,利税总额21.2万元,其中利润8.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800元。马鞍山市制革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4.6万元,职工162人,年生产能力为30万张皮革,工业产值389万元,利税总额49.3万元,其中利润27.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4012元,产品合格率94.01%,主要技术参数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
[马鞍山市第一塑料厂]
马鞍山市第一塑料厂系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光明路中段,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34平方米,是安徽省泡沫塑料定点生产厂家。
市第一塑料厂前身为金家庄区雨具竹器门市部,1962年改做塑料制品,成立塑料制品社,旧址在半边街西端。1970年更名为马鞍山市塑料制品厂,厂址迁至胜利路。1982年10月改今名,并迁至现址。建厂初期,仅有4名职工和1台旧挤塑机,利用再生废品生产塑料帽沿、塑料条。1963年,从苏州、南京聘请3名师傅,帮助生产塑管、塑带和电线。至1970年,已拥有吹塑、挤塑、压塑机械,职工100余人。产品有瓶壳、凉鞋、橡皮、彩色套管、绝缘带、工农业薄膜、包装袋以及各类酚醛塑料制品和聚氯乙烯制品。1987年,该厂固定资产原值已达157.2万元,净值128.8万元,职工235人,各类设备158台。主要产品有救生圈、泡沫板材、浮球、渔网丝、塑料薄膜、化工和食品包装袋以及灭火机、管道、玻璃器皿、家用电器等包装材料。其中聚乙烯泡沫制品为省内独家生产,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被选为蝙蝠牌电扇和长江牌、标准牌、南京牌电缝纫机等出口产品的包装材料。1986年,该厂与南京长江机器制造厂联营,正式加入蝙蝠电扇生产集团。1987年工业总产值406.6万元,利润总额25.3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2.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7320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