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植保队伍]
马鞍山市郊最早的植保组织“病虫测报站”始建于1966年。开办时仅有2名工作人员,4只养虫笼子,站址在红旗公社红东大队的半间旧房内。主要工作是测报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粘虫及水稻的其它一些病虫害,同时指导各乡镇建立植保组织和落实专职植保人员。“文革”开始后,病虫测报工作一度停止,1972年恢复。1974年,市郊农村有4个公社建立起病虫测报站,1个大队建立起病虫测报点,69个大队委派了专职植保员,生产队共有植保人员5000余人。从区到队,建立起四级植保组织。1975年,市植保检验站成立,有工作人员5名。到1985年,仅乡以上单位的专职植保人员就有20名。
[水稻病虫害防治]
一、稻螟虫马鞍山农村常见的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其中发生严重、危害较大的是三化螟。一年发生三至四代,以第三代螟害最重,造成双晚稻枯心,部分迟中稻白穗和迟单晚稻枯心。1966、1967、1971、1973、1979等年度三化螟大发生。尤其是1979年在杂交稻上发生量最大,每亩卵量达600块以上。由于防治及时,危害较轻,6万余亩单双晚稻枯心率大多控制在3%以下,枯心率超过5%以上的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防治方法,除加强田间管理、错开水稻生育期与蚁螟盛发期外,主要采取翻耕灭茬,点灯诱蛾,喷洒药剂等。
二、稻蓟马马鞍山水稻虫害除稻螟虫外,还有稻蓟马和稻管蓟马两种,其是以稻蓟马为多,一年发生几代,普遍发生在单、双晚稻秧苗上,影响很大,以双晚秧苗受害最重。1973年,郊区稻蓟马大发生,危害早稻稻花,致使早稻空秕率达10%左右,严重的达30%以上。防治方法主要是用药剂喷杀。常使用的农药有25%二二三乳剂、40%乐果乳剂等。
三、稻飞虱马鞍山一年约发生五至六代,世代重迭,危害早稻、迟熟早稻和单双晚稻的秧苗。有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几种,多群集在稻棵基部。1976年郊区褐飞虱大发生,10月份最高虫口密度每亩达800万头以上,一般每亩也有40~50万头。发生面积达4.1万亩。1978年、1982年也有较大面积发生。在防治上,除加强水肥管理外,主要施行越冬防治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甲六粉、40%乐果乳剂、50%甲基1605乳剂、90%敌百虫、40%苏化二○三乳剂、50%马拉硫磷乳剂等。
四、稻瘟病马鞍山地区每年5月至6月,由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常有早稻叶瘟发生,到7月上旬,早稻颈穗瘟和单晚稻叶瘟发生更大。1974年,稻瘟受害面积达2万亩以上。双晚稻秧苗枯死23.5亩,大田有数十亩颗粒无收。在防治上,除选用无病、抗病高产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外,主要采取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50%稻瘟净乳剂、甲基或乙基托布津、50%多菌灵、40个单位的春雷霉素等。
五、水稻白叶枯病马鞍山地区每年6月至7月是水稻白叶枯病害流行期。防治方法,一是消灭病菌来源,不用病稻作种,从无病田选留稻种,从外地兑换经过检疫的稻种。二是选用早熟高产良种和抗病品种。常选用的有圭陆矮、农垦57、农垦58、IR26、南粳等品种。三是改进栽培管理技术,防止漫灌串灌,适时烤田,重施基肥,及早追肥。四是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乙酸、10%叶枯净、50%代森铵、10%杀枯定粉剂、0.3波镁度石硫合剂、春雷霉素、多菌灵等。
六、水稻纹枯病马鞍山地区水稻纹枯病多发生在每年7月至9月。其中早、中稻,单晚稻病害前期轻,后期重;双晚稻病害前期重,后期轻。1976年,市郊严重田块发病率达50~80%,发生面积约1895亩。防治方法,主要是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浅水勤灌,降低田间湿度;药剂喷雾,防治病菌蔓延。常用药剂有:25%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多菌灵、井岗霉素、托布津等。
[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小麦锈病马鞍山地区有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3类,每年均有发生,危害最大的是杆锈病。其中条锈病多发生在3、4月间;叶锈病多发生在4、5月间;杆锈病多发生在5月中、下旬。3类锈病常在湿度高、雨水多、温度适宜的时候大发生。防治方法,除大力推广抗锈良种、实行合理密植与合理施肥外,主要是药剂喷洒。常用药剂有:波美0.5~0.8度石硫合剂、敌锈钠、20~25%菱锈灵、65%代森锌等。
二、小麦赤霉病马鞍山地区多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其中迟麦比早麦受害严重,水网化圩区比丘陵区严重,地势低洼的麦田比高坡麦地严重。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抗病良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麦残株,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有:50%二硝散、50%水菌丹、50%多菌灵、50%托布津等可湿性粉剂。
三、麦蚜虫马鞍山地区麦蚜虫多出现在10月上旬至11月初。有无翅型和有翅型两种,常在麦苗根部或土缝里过冬,到翌年春暖时大量繁殖。蚜虫繁殖快,数量多,为害重。防治方法,以清除田边地里杂草。减少过冬虫数量,进行药剂喷粉、喷雾为主。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剂、90%敌百虫、25%二二三乳剂等。
四、麦粘虫马鞍山地区麦粘虫以第一代幼虫危害较重。每年多于3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孵化成幼虫开始为害。1974年发生粘虫每亩最大虫口密度在12万头以上,面积达1.6万亩。在防治上,普遍推行烧草灭卵、药剂喷粉、喷雾等方法。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剂、2.5%敌百虫、25%二二三乳剂、25%滴滴涕乳油等。
五、麦线虫病、腥黑穗病、毒麦这3种小麦危险性病虫、杂草于70年代初传入马鞍山市。1973年,市郊已发现小麦腥黑穗病59亩、线虫病1230亩、毒麦4006亩。由于防治措施不力,以后不断蔓延,到1978年,郊区8个公社51个大队248个生产队已有8257亩麦田发生这3种病虫、杂草。1979年,除小麦线虫病下降18.3%外,腥黑穗病和毒麦发生率分别上升47.8%和48.9%。到80年代末,这3种危险性病虫、杂草已被基本消灭。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油菜菌核病多发生在油菜收割、脱粒时,菌核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过冬,到翌年春侵害油菜,长出白霉。尤其在阴雨较多、天气转晴且油菜开花时为害严重。在防治上,除采取选用良种、轮作换茬、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外,还采取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可湿性代森锌粉剂以及波尔多液、石灰粉等。
二、菜蚜菜蚜繁殖很快,一年要发生20多代,在春秋两季繁殖较多。防治方法,一是苗床防治,用40%乐果乳剂、配成药液后喷雾。二是大田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敌百虫农药喷雾杀灭。
[棉花病虫害防治]
一、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多发生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低温多雨时期。棉花从播种到出苗后半个月,病害最为严重。以后随气温升高,棉花抵抗力加强,病害逐渐减轻。防治方法,主要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搞好种子处理、加强田间管理、施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多菌灵、托布津、20%稻脚青、50%退菌特等。
二、棉花红叶茎枯病多发生在每年7月中旬棉株花蕾盛开,需要大量水份和养份供给之时。发病初期迅速灌溉可控制病害蔓延,后期再灌溉反会加重病害。防治方法,一是棉田适当深耕,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棉株抗病能力。二是增施基肥,适时追肥,多施有机肥料,增加肥力。三是及时抗旱,对发病田块结合追肥,早灌、勤灌,保证棉株有正常水份供应。
三、棉花烂铃引起烂铃的主要病害有: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棉铃疫病、角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菌侵害棉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侵害棉铃,如棉铃疫病、角斑病、炭疽病的病菌;二是从伤口侵入造成烂铃,如红粉病、黑果病等病菌。每年7月到9月发病率高。如遇台风暴雨,烂铃严重发生。防治措施主要是深沟高畦,降低湿度,合理施肥,中耕培土,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以及药剂防治等。
四、小地老虎一年发生4~5代,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棉苗。马鞍山棉田从4月下旬开始受害,5月上中旬最重。在防治上,主要采取人工捕捉、糖醋诱杀、除草沤肥以及药剂和毒饵防治等方法。对三龄以前的幼虫用25%二二三乳剂、一○五九、一六○五、乐果等药剂喷雾。对三龄以后的用90%敌百虫兑水喷浇或用毒饵诱杀。
五、棉红铃虫一年发生三代,上下代重迭。以8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第三代幼虫危害最重。幼虫随采收的棉花带回晒场、棉仓,爬在墙壁、屋栅等隙缝里,或在晒、贮、装运棉花的工具里过冬。防治方法,主要在晒场周围挖沟、撤药;在棉仓四壁和大田喷药灭蛾。常用药剂有:25%二二三乳剂、一○五九、一六○五、乐果、敌百虫等。
六、棉蚜马鞍山地区棉蚜卵多产在木槿条、石榴树以及荠菜、车前草、夏枯草等杂草上。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生翅蚜,向早播一熟棉田飞迁蔓延。6月中下旬向二熟棉田飞迁扩散。一年能繁殖一、二十代,危害十分严重。防治方法,主要采取药剂拌种,拔除虫苗,剪去虫枝,铲除杂草以及药剂防治等方法。常用药剂有:一○五九、一六○五、50%速灭松、40%乐果等。
附表15—31952~1987年马鞍山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单位:面积:亩,亩产:公斤,总产:吨
马鞍山市郊最早的植保组织“病虫测报站”始建于1966年。开办时仅有2名工作人员,4只养虫笼子,站址在红旗公社红东大队的半间旧房内。主要工作是测报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粘虫及水稻的其它一些病虫害,同时指导各乡镇建立植保组织和落实专职植保人员。“文革”开始后,病虫测报工作一度停止,1972年恢复。1974年,市郊农村有4个公社建立起病虫测报站,1个大队建立起病虫测报点,69个大队委派了专职植保员,生产队共有植保人员5000余人。从区到队,建立起四级植保组织。1975年,市植保检验站成立,有工作人员5名。到1985年,仅乡以上单位的专职植保人员就有20名。
[水稻病虫害防治]
一、稻螟虫马鞍山农村常见的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其中发生严重、危害较大的是三化螟。一年发生三至四代,以第三代螟害最重,造成双晚稻枯心,部分迟中稻白穗和迟单晚稻枯心。1966、1967、1971、1973、1979等年度三化螟大发生。尤其是1979年在杂交稻上发生量最大,每亩卵量达600块以上。由于防治及时,危害较轻,6万余亩单双晚稻枯心率大多控制在3%以下,枯心率超过5%以上的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防治方法,除加强田间管理、错开水稻生育期与蚁螟盛发期外,主要采取翻耕灭茬,点灯诱蛾,喷洒药剂等。
二、稻蓟马马鞍山水稻虫害除稻螟虫外,还有稻蓟马和稻管蓟马两种,其是以稻蓟马为多,一年发生几代,普遍发生在单、双晚稻秧苗上,影响很大,以双晚秧苗受害最重。1973年,郊区稻蓟马大发生,危害早稻稻花,致使早稻空秕率达10%左右,严重的达30%以上。防治方法主要是用药剂喷杀。常使用的农药有25%二二三乳剂、40%乐果乳剂等。
三、稻飞虱马鞍山一年约发生五至六代,世代重迭,危害早稻、迟熟早稻和单双晚稻的秧苗。有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几种,多群集在稻棵基部。1976年郊区褐飞虱大发生,10月份最高虫口密度每亩达800万头以上,一般每亩也有40~50万头。发生面积达4.1万亩。1978年、1982年也有较大面积发生。在防治上,除加强水肥管理外,主要施行越冬防治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甲六粉、40%乐果乳剂、50%甲基1605乳剂、90%敌百虫、40%苏化二○三乳剂、50%马拉硫磷乳剂等。
四、稻瘟病马鞍山地区每年5月至6月,由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常有早稻叶瘟发生,到7月上旬,早稻颈穗瘟和单晚稻叶瘟发生更大。1974年,稻瘟受害面积达2万亩以上。双晚稻秧苗枯死23.5亩,大田有数十亩颗粒无收。在防治上,除选用无病、抗病高产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外,主要采取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50%稻瘟净乳剂、甲基或乙基托布津、50%多菌灵、40个单位的春雷霉素等。
五、水稻白叶枯病马鞍山地区每年6月至7月是水稻白叶枯病害流行期。防治方法,一是消灭病菌来源,不用病稻作种,从无病田选留稻种,从外地兑换经过检疫的稻种。二是选用早熟高产良种和抗病品种。常选用的有圭陆矮、农垦57、农垦58、IR26、南粳等品种。三是改进栽培管理技术,防止漫灌串灌,适时烤田,重施基肥,及早追肥。四是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乙酸、10%叶枯净、50%代森铵、10%杀枯定粉剂、0.3波镁度石硫合剂、春雷霉素、多菌灵等。
六、水稻纹枯病马鞍山地区水稻纹枯病多发生在每年7月至9月。其中早、中稻,单晚稻病害前期轻,后期重;双晚稻病害前期重,后期轻。1976年,市郊严重田块发病率达50~80%,发生面积约1895亩。防治方法,主要是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浅水勤灌,降低田间湿度;药剂喷雾,防治病菌蔓延。常用药剂有:25%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多菌灵、井岗霉素、托布津等。
[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小麦锈病马鞍山地区有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3类,每年均有发生,危害最大的是杆锈病。其中条锈病多发生在3、4月间;叶锈病多发生在4、5月间;杆锈病多发生在5月中、下旬。3类锈病常在湿度高、雨水多、温度适宜的时候大发生。防治方法,除大力推广抗锈良种、实行合理密植与合理施肥外,主要是药剂喷洒。常用药剂有:波美0.5~0.8度石硫合剂、敌锈钠、20~25%菱锈灵、65%代森锌等。
二、小麦赤霉病马鞍山地区多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其中迟麦比早麦受害严重,水网化圩区比丘陵区严重,地势低洼的麦田比高坡麦地严重。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抗病良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麦残株,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有:50%二硝散、50%水菌丹、50%多菌灵、50%托布津等可湿性粉剂。
三、麦蚜虫马鞍山地区麦蚜虫多出现在10月上旬至11月初。有无翅型和有翅型两种,常在麦苗根部或土缝里过冬,到翌年春暖时大量繁殖。蚜虫繁殖快,数量多,为害重。防治方法,以清除田边地里杂草。减少过冬虫数量,进行药剂喷粉、喷雾为主。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剂、90%敌百虫、25%二二三乳剂等。
四、麦粘虫马鞍山地区麦粘虫以第一代幼虫危害较重。每年多于3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孵化成幼虫开始为害。1974年发生粘虫每亩最大虫口密度在12万头以上,面积达1.6万亩。在防治上,普遍推行烧草灭卵、药剂喷粉、喷雾等方法。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剂、2.5%敌百虫、25%二二三乳剂、25%滴滴涕乳油等。
五、麦线虫病、腥黑穗病、毒麦这3种小麦危险性病虫、杂草于70年代初传入马鞍山市。1973年,市郊已发现小麦腥黑穗病59亩、线虫病1230亩、毒麦4006亩。由于防治措施不力,以后不断蔓延,到1978年,郊区8个公社51个大队248个生产队已有8257亩麦田发生这3种病虫、杂草。1979年,除小麦线虫病下降18.3%外,腥黑穗病和毒麦发生率分别上升47.8%和48.9%。到80年代末,这3种危险性病虫、杂草已被基本消灭。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油菜菌核病多发生在油菜收割、脱粒时,菌核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过冬,到翌年春侵害油菜,长出白霉。尤其在阴雨较多、天气转晴且油菜开花时为害严重。在防治上,除采取选用良种、轮作换茬、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外,还采取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可湿性代森锌粉剂以及波尔多液、石灰粉等。
二、菜蚜菜蚜繁殖很快,一年要发生20多代,在春秋两季繁殖较多。防治方法,一是苗床防治,用40%乐果乳剂、配成药液后喷雾。二是大田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敌百虫农药喷雾杀灭。
[棉花病虫害防治]
一、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多发生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低温多雨时期。棉花从播种到出苗后半个月,病害最为严重。以后随气温升高,棉花抵抗力加强,病害逐渐减轻。防治方法,主要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搞好种子处理、加强田间管理、施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多菌灵、托布津、20%稻脚青、50%退菌特等。
二、棉花红叶茎枯病多发生在每年7月中旬棉株花蕾盛开,需要大量水份和养份供给之时。发病初期迅速灌溉可控制病害蔓延,后期再灌溉反会加重病害。防治方法,一是棉田适当深耕,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棉株抗病能力。二是增施基肥,适时追肥,多施有机肥料,增加肥力。三是及时抗旱,对发病田块结合追肥,早灌、勤灌,保证棉株有正常水份供应。
三、棉花烂铃引起烂铃的主要病害有: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棉铃疫病、角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菌侵害棉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侵害棉铃,如棉铃疫病、角斑病、炭疽病的病菌;二是从伤口侵入造成烂铃,如红粉病、黑果病等病菌。每年7月到9月发病率高。如遇台风暴雨,烂铃严重发生。防治措施主要是深沟高畦,降低湿度,合理施肥,中耕培土,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以及药剂防治等。
四、小地老虎一年发生4~5代,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棉苗。马鞍山棉田从4月下旬开始受害,5月上中旬最重。在防治上,主要采取人工捕捉、糖醋诱杀、除草沤肥以及药剂和毒饵防治等方法。对三龄以前的幼虫用25%二二三乳剂、一○五九、一六○五、乐果等药剂喷雾。对三龄以后的用90%敌百虫兑水喷浇或用毒饵诱杀。
五、棉红铃虫一年发生三代,上下代重迭。以8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第三代幼虫危害最重。幼虫随采收的棉花带回晒场、棉仓,爬在墙壁、屋栅等隙缝里,或在晒、贮、装运棉花的工具里过冬。防治方法,主要在晒场周围挖沟、撤药;在棉仓四壁和大田喷药灭蛾。常用药剂有:25%二二三乳剂、一○五九、一六○五、乐果、敌百虫等。
六、棉蚜马鞍山地区棉蚜卵多产在木槿条、石榴树以及荠菜、车前草、夏枯草等杂草上。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生翅蚜,向早播一熟棉田飞迁蔓延。6月中下旬向二熟棉田飞迁扩散。一年能繁殖一、二十代,危害十分严重。防治方法,主要采取药剂拌种,拔除虫苗,剪去虫枝,铲除杂草以及药剂防治等方法。常用药剂有:一○五九、一六○五、50%速灭松、40%乐果等。
附表15—31952~1987年马鞍山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单位:面积:亩,亩产:公斤,总产: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