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马鞍山地区早期邮政通信依靠邮驿传递。明洪武2年(1369),始设采石水驿,名为皇华驿。设红船3只,水舵手15名,水夫头45名。后经多次减员,于清末裁撤。明永乐16年(1418),当涂县设铺递18处,其中马鞍山境内设有铺递3处,即采石铺、横城铺、慈湖铺。每铺内设邮亭1座,配铺司1人,铺兵3人。各铺传递路线为:慈湖铺北10里至江宁县岗铺,采石铺南10里至二座铺,西10里至和州州前铺。以上各铺递均于清光绪年间裁撤。现代邮电通信起源于清末。光绪九年(1883),始于采石设电报局。宣统元年(1909),又在采石设邮政代办所。民国时期,正式开设邮局。但是长期以来,邮电通信发展缓慢,至1949年,电信只有采石至当涂、马鞍山至南京2条电路,各有1部话机,用于话传电报和挂发长途电话,邮政正式职工也只有4人。
新中国成立后,邮电通信有较快发展,至1956年底,马鞍山地区已有马鞍山、采石、向山3个邮电支局和慈湖、霍里、平山头、江边、铁厂5个邮电所。1957年1月正式成立马鞍山市邮电局,下辖采石、向山2个支局,慈湖、平山头、江边、铁厂4个邮电所。随着马鞍山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邮电通信设施逐步改善,业务量迅速增加。至1987年,全市已有邮电支局7处,邮电所(邮亭)11处,邮政代办所1处,报刊门市部、集邮门市部各1处,共设有信箱(筒)111个。市内电话总容量9100门(含马钢市话八分局)。全年开发汇票20.68万张,报纸累计发行3224.17万份,杂志累计发行305.10万份,电报16.63万份,还开办了有声信函、长话特快、特快邮件等新业务和邮政储蓄业务。邮运工具、通信工具逐步更新,拥有邮件运输汽车8辆,摩托车5辆,包裹收寄机5部,载报机4部,五单位发报机9部,电传打字机33部,载波终端设备容量85路,市话步进制交换机400门,共电交换机100门,接入用户交换机话机7534部,无线发信机7部,收信机7部。长话电路90路,电报电路2路,其它电传电路、话传电路12路,用户电报电路8路。通信能力、通信质量、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均有明显提高。1987年6月,新建马鞍山市电信综合大楼正式开工,完工后将安装先进的S—124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采用全分散式控制方式,并将数字通信、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三大高科技融为一体,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话务负荷量大、业务功能先进、维修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容量的国际电话、长途电话和市内电话通信网。程控电话开通后,与宁、汉、渝光纤电缆接口,进入全国自动电话网,可提供长途电路500条,市话终期容量3万门,大大增强了马鞍山市综合通信的能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