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0年,马鞍山开始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创办职业中学。当年,市一中和三中各开1个职业班,招生94人。全市职业中学(班)学生与普通中学高中生的比例为1∶78.8。1981年,三中增招51人,另设1个班。1983年,全市有7所中学招收职业班10个,学生409名;开设9个专业。同年,马鞍山市第三中学正式改为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1984年,市农、职业高中已有21个班,在校学生1404人。同时,又在市第二十中学内成立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当年,全市职业中学学生与普通中学高中生的比例上升到1∶3.9;中等专业、技术、职业学校在校生达3501人,与普通中学高中生的比例为1∶1.6。1983年后,各职业中学毕业生绝大部分被有关单位录用或聘用。1985年5月,市委作出“改革招工制度,进一步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决定,在市七中、十中、十二中内分别开设了市第三、第四、第五高级职业中学,共招收新生1123人。当年、在校生2209名,有49个班、30多个专业,与普通中学高中生比例上升到1∶2.8。
[马鞍山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位于马鞍山南麓,占地5.4万平方米,前身是市第三中学。市三中1958年9月建校,至1983年正式改为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之时,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教职工近百人,教学设施齐备,为全市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之一。
1980年,三中首批招收职业班学生43人,1981年招收51人,1983年扩大招生3个班、150人。当年暑假,普通中学学生全部毕业离校,11月改为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1984年,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正式招收职业班学生650人。全校设11个专业、16个教学班,学生达800人,教职工75人,另有兼课教师25人。该校是安徽省最大的一所职业中学,被确定为全省7个职业教育中心之一。1985年,招收新生200人,全校共设有财会、土建、化工、化机、服装、机床、铸造、起重、机电、塑料、酿酒、纺织、企业管理13个专业,21个班级,另设有服装中专班,在校生总计907人,教职工79人。是年,由省、市投资新建了理化实验、电脑训练,电化教学综合性实验大楼和宿舍。
[马鞍山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孝]
位于市郊冯桥乡市二十中校内,市二十中是1965年8月由冯桥乡前身红旗公社开办的一所农业中学。1969年改为普通中学,名为红旗中学。1979年划归市教育局直接管理,改名为市第二十中学。时有初中6个班学生300人。1984年,在二十中校内设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招生80人,开设乡村企业会计统计专业,学制2年。1985年招生50人,在校职业班学生共122人。校内另设有职业中专1个班。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与市第二十中学为两块牌子,一套教学班子的综合性学校。
[马鞍山市第三高级职业中学]
设在第七中学校内。市七中前身是马鞍山农职业学校。校址在霍里镇园林场,1964年9月建校,1965年9月迁至今址,改为市第七中学。到1984年,学校有16个班,794名学生,教职工74人。1985年,在市七中内设市第三高级职业中学,招生150人,另开设工民建地方中专班1个,招50人。市第三高级职业中学与市七中为两块牌子,一套教学班子的综合性学校。
附表22—5马鞍山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览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